主页

育儿, 本是个轻松旅程

9年前 [01-23 11:00 周五]
育儿, 本是个轻松旅程
文/桐桐妈(《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专家作者)  来源:中华家庭教育网

    教育现象
    自开始接触家庭教育之后,越来越发现包括我在内的当今妈妈个个都谨小慎微,时而还被孩子搞得愁肠百结,生怕自己一时言行不当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再看看我们的上一辈,养起孩子却一个个轻松得不得了,甚至三个五个孩子一起养着,带起来都比我们养独生子女轻松。之所以经常出现这个反差,并不是因为我们所学的知识太少了,而是太多了。处在信息爆炸时代的我们,每天都有机会接触那么多相关信息,其中不乏告诫不当育儿方式的严重后果,有时候不同的告诫还相互矛盾,以至于让我们无所适从,瞻前顾后……
    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说与我们的父辈相比,至少在育儿这件事儿上,我们成了被“过度教育”的一代。昨天那个专家说孩子过早识字不好,今天这个专家又说教孩子识字越早效果越好;昨天国内研究表明三岁前的亲子互动质量决定孩子一生的发展,今天国外研究有结论说婴幼早期母亲的陪伴并不是那么重要……层出不穷、众说纷纭的各种矛盾结论以铺天盖地的阵势压迫着我们,让我们这些非专业的妈妈不知何去何从。
    我的思考
    这种状态好不好呢?我觉得也好也不好。说它好,是因为与我们的父辈相比,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我们可以参照的理论研究更加透彻、丰富、全面了,可以更方便地各取所需了;说它不好,是因为稍一不慎,我们就容易在众说纷纭的理论流派中迷失自己,看看这个也有道理,看看那个也很权威,结果在养育自己的宝贝时,反而没有了自己的主张,被这样那样的理论牵着鼻子来回彷徨,苦不堪言,育儿成为痛苦的旅程。
    我的观念
    那么,应该如何扬长避短,把这种状态调适得恰到好处呢?做到如下几点特别重要:
    1.对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有个基本的把握,找一些权威又科学的书放在书架上。孩子每进入一个月龄,就提前拿出来查一查,看一看。同时要认识到孩子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语言能力发展良好的孩子,动作技能可能相对落后,不可能所有监测指标所指示的能力都齐头并进。千万不要在盲目攀比中乱了阵脚,只要自己的孩子身心活动正常,没有“打蔫”现象,就坚信自己的孩子在朝正确的方向成长。
    2.不要不迷信任何一种理论,也不忽视任何一种理论,没有最好的理论,只有最适合自己的理论。只要对自己有用,就大胆地拿来,而不必担心用了这个理论会不会触犯其他理论警戒的禁区,只要能解决自己的问题,就是最好的。
    3.在那些难以判断孰是孰非的理论之间,如果自己没有充分的经验来辨别哪个更科学,不妨让孩子的感觉来充当检验的标准,比如,这家理论说早识字好,哪家理论又说早识字不好,不妨教孩子认认字看看,如果孩子能够轻松愉快地接受这个“任务”,则可以断定至少在自己孩子这里,早识字的理论是可以接受的,至于别人的孩子是否早识字了,就不要太在意,孩子的偏好和接受能力各有不同,不妨碍自家孩子快乐成长的理论就是可以接受的。
    4.永远不要试图寻找完美的可以“包治百病”的理论,这样的结果只能是我们将现有的各种理论集成创新的产物,不要以为我们这些普通妈妈没有能力或没有资格创新,理论是源于实践需要且以实践效果为检验标准的。在孩子的教育这件事上,要相信我们具有根据实践需要改造现有理论的能力,或者说我们的实践智慧可以和冠冕堂皇的理论一样鲜活有生命力。理论创造并不是那么神秘的事,你,我,所有普通的妈妈都可以做到!
    5.如果因为我们的知识疏漏不小心在某个教养细节上出现了失误,也不要一直耿耿于怀,这样的期望本身就高不可攀。即使是生产零部件这样机械的小事,在高技能的工人都不可能做到万无一失,更何况最为复杂的教育工作。再说,孩子有着超乎我们想像的自我修复能力,他们会放声哭泣、朝我们大叫、跟我们作对……种种发泄行为都可以帮他们启动心理康复机制。当然我们要尽量避免此类的不愉快发生,否则我们的亲子关系可能受到威胁。也就是说,如果“失误”发生了,也要学会像我们的父辈一样坦然,否则,不仅我们容易遭受无用的自责,还可能让孩子感知到我们的困窘,这对顺畅的亲子互动来说并不是件多好的事。
    总之,育儿,本应是个轻松的旅程,面对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我们一定要找到自己的根基(孩子的实际情况),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敢于挑战(理论不是最完美的,我们可以改造之)、善于调适(学会坦然面对错误,相信孩子的自我修复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享受这个旅程,而不为其所累!


此文刊发于《不输在家庭教育上》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