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第11期:让家长放弃学业关注

10年前 [09-04 08:26 周三]

熔智教育每日一句: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家庭教育是第一位的!

rongzhijiaoyu@163.com

===========================================================

 


 文:张厚超(家庭教育指导师)

      一位家长的留言:孩子现在的学习成绩很是糟糕,没有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几乎没有一点指望了。最近我也找了心理咨询师交流,他帮我分析了很多原因,我觉得都有道理,但我也很有压力。尤其是让我别老关注在孩子的成绩上,可是,我做不到啊。说实话,我心里很不舒服,我矛盾、焦虑、无奈,甚至绝望,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我后悔自己,如果不咨询也许还好过点,至少我认为自己还有对的地方。

      读着家长的留言,我想了很多,虽然就是这样一段简单的文字,甚至我也不知道这位家长是男是女,但从表达上,感觉上更像一位妈妈。咨询给她带来的不是动力和资源,更多的是心理冲突和无力感,很显然这位咨询师没有“帮她解决掉问题”。对于这样的咨询,或者对于喜欢关注孩子学业的家长,我有如下建议:

一、选择与替代选择

      助人,是个很美好的事情。作为咨询师更多是为家长呈现各种选择后的可能性,在解构的同时尝试建构,最终让家长自己去面对和选择。而不是指令似的替代家长去选择,“你应该怎么样”,“你现在必须怎么样才对”之类的话,这样多半会适得其反。家长意识到的,觉悟到的,比咨询师说出来的更有效。因为一个是由内生发,一个是外部强加。所以,让家长自己去面对和选择,这是一种尊重和信任;在与家长的交流和碰撞中,帮助家长发现资源,内省觉察,这是一种智慧和豁达。

对于孩子,家长也应遵循这一点,放手让孩子去选择、去经历和成长。因为没有哪个孩子会永远生活在父母的怀抱里。

二、差异性与经验

      生命,注定各有不同。千人千面是常态,千人一面是悲哀,或许更是克隆的结果。心理学理论上的因果关联,可以参考借鉴,但一定不是绝对。习总书记也说过,过去的知识不能解决今天的问题,今天的经验也不足以面对明天的困惑。所以,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解决问题。同样的,面对一个新的来访者,咨询师要做到清空、放下,将原来的知识体系归零,才有可能做出更人性化、针对性的判断。

       理论,总是有道理的,家长也承认,但是有效果比有道理更实际。

 

三、考量系统环境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个体的生存和发展都是以他人的存在和与他人的合作或影响为条件的。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庞大的系统之中,评价一个人或处理一个问题行为,不能离开他所处的系统环境。

       比方说,一个人有脚气,我们给他推荐非常有效的脚气水,但是很可能不管用。为什么?因为他还穿那双容易滋生细菌的袜和鞋,甚至他周围的人都有脚气。几千年来,中国的传统文化告诉我们“学而优则仕”;残酷竞争的社会现实也告诉我们“学习可以不优秀,但是绝对不能不学习”,对于处在中小学段的孩子家长,让他们放弃对孩子的学业关注,好像在劝老虎吃素。尊重需要,尊重现实,以此为起点,站到家长这边,融进去,诱出来,这样才有可能给家长说上话,不至于让家长产生更多的心理压力。

      家长看待孩子的问题行为,也要考量一下,我们给孩子提供了一个什么样的问题成长环境,我们是怎样辛辛苦苦培养出这种问题行为的。

四、学会等待

      等待,是一种心态,是一种智慧。无为,也是最省力的。

      大家都晓得这样一句话“一切都会过去”。不论你的处境是逆是顺,是喜是悲,是成功还是失败,记得一切都会过去。生命是个流动的过程,当下不代表永远。当咨询师以这样的心态面对来访者,当家长以这样的眼光看孩子,坚信他们都有面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确人与人之间成长和助人的边界,就有了一份重新解读问题的能力和淡然。

      对于留言的家长,我想说,关注孩子学业成绩没有错。当下,总是我们最高智慧和能力的体现,你已经做得足够好了,你已经很尽力、很优秀了。路走得急的时候,不妨慢下来,长叹一口气,或者慢慢地深吸几口气,转身看看路边的花花草草,它们很渺小,甚至不足道,但是它们顺应自然,开花绽绿,也活得很好。

       祝福你,朋友,也可以试着给自己一个微笑。

http://user.qzone.qq.com/976497872/infocenter#!app=2&via=QZ.HashRefresh&pos=1375411995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