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失衡的校园 热点校班额爆满"

12年前 [09-08 19:58 周四]

失衡校园:热点校班额60余人 一般校现"闲置"

2011年09月07日 19:23:09  来源: 荆楚网

     昨天是秋季开学后的第5天,选校、分班、转学、借读等都尘埃落定,这些择校行为刺激了今年的“择校热”,使得热点学校班额达到50多人,有的甚至达到60余人,学生、家长、学校直呼“受不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般学校招生“遇冷”,校舍、老师出现“闲置”。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今年,武汉中小学“择校风”依然劲吹,家长们在质疑教育制度、企求教育均衡的同时,自愿或不自愿地加入到“择校行列”中。“今年,虽然部分学校择校费上涨到3.6万元,但是,此举仍难挡住家长们对优质教育的追求。“业内人士称。

    武汉市教育局称,今后,全市将推进“初中小学发展合作体”改革试点,试行名校集团化办学,使热点学校、薄弱学校“捆绑式”发展。同时,推行“学区制”,让区域内干部、教师有序流动,逐步实现学区师资的统一调配。“这些举措真正推行后,将大大缓解择校热。”

    1 后排同学几乎贴着墙

    昨天上午,武汉市一所热点小学一年级新生正在上课。前几天,该校在校门口对新生的分班情况进行了公布。根据当天公布的数字显示,今年,该校共有新生约600名,被分为9个班。

    记者在教室里看到,教室里整齐地摆着60多个座位,第一排靠右边的桌子已经紧紧地贴住了门框,中间一排又在最后面加了两个座位,而投影仪旁边也被加上了一个座位,如此一来,原来并不太宽敞的教室显得更加拥挤。“由于人数太多,最后一排学生的座位几乎贴着墙。”该校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有这么多学生也没办法,挤挤也就坐下了。现在,每个班人数都在60多人,“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不能把孩子挡在门外,不让他们上学吧!”

    9月1日清晨7时30分,江岸黄孝河路附近成为一个堵点,送孩子上学的私家车、的士在热点小学门口排了一长溜。

    家住墨水湖附近的肖妈妈不停地嘱咐孩子,别在走廊上疯闹,中午在学校多吃点,别挑食。由于家离学校较远,只好让孩子上小班,中午可在校午餐和休息,但是她又担心孩子吃不好。

    武汉市,像这样舍近求远,只为了让孩子上一所好学校的家长不在少数。这造成热点中小学班级数量一再扩容,班额一再扩大;相反,部分中小学受此冲击,招生量一再萎缩,陷入不良循环中,校间差距越来越大。

    2 中小学名校纷纷“扩编”

    今年初,武汉市教育局要求,今年秋季开学起,该市将严格控制班额,小学控制在45人以内,初中控制在54人以内,小学、初中新生不能突破标准班额。但是,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多数热点小学都向教育部门提出申请,要求将班级人数增加到48人—56人。“托关系送孩子来读书的家长太多了,许多还难以拒绝。”昨日,汉口一所热点小学的校长说,现在,学校班级扩至10个班,每个班有50人。记者在武汉某家长论坛上看到,不少家长在网上“晒”出各班人数,大多都超过了45人,多的达到56人。

    据了解,武汉市出台“限班额”计划,目的是抑制“择校热”,而记者了解到,虽然不少学校班级人数按规定执行,但实际上招收的择校生并未减少,原因是不少学校都扩了班。“去年初一8个班,今年扩了2个,增加到10个。”一所热点初中的校长说,“择校过来的优秀学生,学校肯定是要接收的,另外一些关系硬的条子生也必须解决。这样一来,择校生人数根本减少不了多少,唯一的办法就只能扩班。为此,今年暑假学校还特意招聘了老师。”

    汉口一所小学校长说,从今年招生情况看,择校生和往年相比反而增多了。因为“限班额”计划出台后,家长择校的愿望反而更迫切。知道今年择校难度加大了,家长择校启动得就更早,找的关系也更硬,这让学校有些难以招架。

    与热点学校学生太多“撑得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薄弱学校却又面临生源太少的尴尬。在汉口一所薄弱小学,该校一年级只招到20多个学生,还有的小班化小学也只能招两三个班,每个班25人左右。

    “抑制择校热说了很多年,但效果并不明显,想择校的家长感觉越来越多了。”一所热点初中校长说,今年,他换了好几个手机号,但想读书的家长仍能通过各种办法找到他。“就这样,学生越招越多,校园容量已经达到学校极限,我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安全问题,人太多了。”

    3 家长盲从成“择校热”推手

    “小学毕业时,孩子班上的同学只要家长有点钱,或者有些关系的,都跑到二初、武珞路等好初中去了。那么,总不能让我的孩子就近读所普通学校吧。”昨日,一所初中郑校长说,正是家长们的这种“攀比心理”,成为择校热的推手之一。

    近年来,由于择校成为一种风气,使热点初中成为“航母”型学校,他们经费充足,教师福利待遇好,吸纳了优秀师资,这样,此消彼涨,义务教育便陷入“好学校更好、弱学校更弱”的恶性循环。这其中,除了教育制度的原因外,跟家长的盲从分不开。郑校长举例说,该校中考升学率曾排在区里第5名,但是对口入学时,仍有一半的学生挤进热点初中,挤进超大班级。

    “‘小升初’时,选一所质量不错的公办初中,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在武汉某家长论坛上,网友“晚秋”向记者讲述她孩子的择校经历。“晚秋”说,3年前,儿子小升初,她实地到所在区的3所“公参民”初中走了一圈,有两所学校校园面积狭小,学生轮流做课间操,更不谈运动场地。同时,这3所初中的班额都较大,平均每班60人,对于不善言词、成绩中上等的儿子而言,在这样一个强手如林的环境里,他并不能受到老师关注。

    于是,“晚秋”到了该区一所二类初中,招生人员告诉她,初一一个班不会多于54人,而且保证她的儿子上特色班,她也查了一下这所初中的中考成绩,虽然不及“公参民”初中,但是还行,并且教学管理较严。就这样,“晚秋”为孩子选择了这所二类初中,也少交了1.2万元择校费。而“晚秋”表妹的孩子当年也是小升初,成绩虽然不及“晚秋”儿子,但是他们家坚持选择了一所热点初中,并把孩子送入次快班。

    3年后,“晚秋”孩子以549分考入武汉二中这所名校,而表弟刚刚过示范高中资格线,最终,他只能上一所二类高中就读。“晚秋”对记者说,这个例子并非让家长不择校,而是应该理性择校,不要盲从,并不是好学校就一定适合你的孩子,你要根据学校特点、孩子学习基础、性格、家庭经济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

    4 分班:学校、家长均发愁

    普通班、次快班、竞赛班……分班,是学生、家长的再次择校。家长为了让孩子进入好班,愁坏了自己,而师资的配备、利益的权衡,也愁坏了学校负责人。“招生时,你们承诺我的孩子进竞赛班,怎么现在分到其他班去了?”日前,记者在一所热点初中看见这样一幕。学校负责人看了学生的简历后,找来招生人员,问及原因,原来是竞赛班人数超过了60人,学校只有将少数学生分进了“次快班”。

    据了解,分班期间,一些热点中学围满了人,而校长、副校长集体消失,手机全部关机。为何要分班?一名热点初中的付校长说,除了因材施教的原因外,还可以竞赛班、实验班等名义招收到好生源。可是,分班让学校很是头疼,比如一些家长消息灵通,事先打听到这一届中考出了成绩的老师,当他们教初一时,点名要进该老师的班级。“而好班的名额,肯定是有限的。”“快班之所以好,无非在师资、生源、班级环境上,但是孩子的基础是否适合快班的教学进度,家长最有发言权,因为你最了解孩子。”付校长说,遗憾的是,每年分班时,总有一部分家长盲目择校、择班,结果,孩子最终很难跟上快班的进度。“分班时,有的还利用分班收取择校费。”在“金报小升初家长群”(群号:73941494)里,部分家长告诉记者,从近些年的中考来看,部分二类初中办学情况不错,与其找关系、交高额费用挤进热点学校的平行班,还不如进二类初中的快班。“退回到公办初中的学校,师资、办学状况都还不错,所以干脆让孩子入读。”

    这类想法使得部分公办初中的招生也很火爆。当招生数大于报名数时,少数初中采取收费的方式,选择不属于对口入学的学生。汉口一所二类初中,开出来的择校费是数千元,而且是以赞助费的名义收取。

      5 开学现“转学择校热”

    6月和8月下旬,热点小学教务处有些忙碌,除了日常事务外,还要接待想转学到该校的家长。昨日,武汉一所热点小学教务处主任表示,今年,全校共转入20余名学生,除了家长工作、家庭住址有变更需要给孩子转学外,大部分都是择校。

    从普通小学转入热点小学并不易。一位家长叙述了为孩子转学的过程。原来,孩子就近入读一所普通小学,和同事小孩比较,这位家长总感觉学校抓得不严,并且学习培优、特长培养等课程太少。上学期,她听说辖区内的一所热点小学不仅教学质量好,而且,每天中午还把年级前80名学生留下培优1小时,这位家长决定给孩子转学。打听得知,转学除了要缴纳一笔赞助费外,还要孩子参加考试,合格者才被同意转入。整个暑假,孩子都在进行作文、数学、英语的培优。今年秋季开学,孩子终于通过考试,顺利转入热点小学。“对小学生来说,转学的风险极大。”武汉市教科院副院长朱长华认为,孩子本已适应原来学校的学习环境、教学模式,也有了一群好朋友,突然转到一所教学模式不一样的学校,他会感到不适应,也不大会接受家长这种投机想法,会带着抵触情绪去学习。

    “一边生源多得无法消化,一边又‘吃不饱’,原以为限班额计划分流一部分择校生,让其‘回流’到普通学校,但现实并不理想。”武汉市一位教育界人士说,“给择校热降温,仅靠一个限班额计划是不现实的。”消除择校的根本途径,是给予每个学校公平且充分的公共财政投入,尽快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对于家长,也应该在择校前理性点,千万不能盲从,不能攀比。

    今年5月,武汉市教育局公布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显示,今后,武汉市将推进“初中小学发展共同体”改革试点,试行名校集团化办学,使热点学校、薄弱学校“捆绑式”发展。同时,推行“学区制”,让区域内干部、教师有序流动,逐步实现学区师资的统一调配。到2020年,形成“公办不择校、择校到民办”的格局。(楚天金报 记者金育 通讯员贺春霞)

    王顺启搜集整理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1-09/07/c_121998570.htm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