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毕淑敏:排除病态思维,体会此时此刻的欢愉

13年前 [11-26 12:25 周五]

排除病态思维,体会此时此刻的欢愉

 

第三种幸福的类型:馊馅饼型。

这一型和黄连团子有一点相似之处,就是都有馅。如果说黄连团子的馅还是甘甜的枣泥或是莲子羹,还有某种合理性和实用性的话,那么这第三型幸福,连馅带皮子,均一无是处。馅饼馊了,从外面包裹的面皮,到里面填塞的肉馅,对不起,全部是坏的。吃起来没有好味道,也不健康。然后还会引起拉肚子,损害身体健康。

这种幸福观,指的就是某些人固着于一种既对眼前不利,对长远也没有好处的生活态度。这种人很消极,认为自己根本就不配享有幸福,总是对生命采取破罐破摔的态度,没有希望感,放弃了对幸福的追求。一事当前,他总是能找到消极逃避的理由。

讲个小故事。

据说国外的一家马戏团正在演出,人们看到一头大象被细细的绳索拴在一棵小树上,正在乖乖地用大鼻子吃草,不远处就是大象梦寐以求的森林。

人们问马戏团的首领,大象愿意表演吗?

首领答道,大象做梦都想回到丛林。

人们接着问,那大象为什么不跑呢?要知道,它的力气那么大,它真要跑,谁也拦不住它。

首领说,是这样啊,没有人能拦住大象,只要它想跑,谁都没办法。

人们不解,那大象为什么不跑呢?

首领一努嘴说,你们没看到那条绳子吗?它拴着大象呢!

人们就笑起来,说,这条绳子怎能拴住大象呢?只要它一使劲,这么细的小绳子马上就断了,大象就能回归森林啊!

首领说,你们说的不错。但是,大象永远不会去挣脱那根细细的小绳子。它知道自己是无法挣脱这根绳子的。

大伙儿万分不解,说您这根绳子是特殊材料制成的吗?看起来很普通啊!

有人说着,还走到跟前,仔细地看了看绳子。的确,这是一条非常普通的绳子,别说是大象那一身排山倒海的气力,就是一个强壮点的人,也能把这绳子挣脱。

首领说,不错,这就是一根普通的绳子。可是,你们要知道,它是从这头大象还是很小的小象的时候,就绑住它了。

人们还是不解,说这有什么关系呢?

首领意味深长地说,症结就在这里。当这头大象还是小象的时候,它就被这根绳子缚住了。它无数次地想挣脱绳子,都失败了。久而久之,小象知道自己的努力是徒劳的,知道自己是无法挣脱这根绳子的,它就不再做这种无用的努力了。

人们惊呼,可是小象已经长大了啊,它只要再试一试,就能挣脱绳索回到大自然里去!

首领说,大象并不知道这一点。它以为自己还是一只小象。

在现实生活中,这种长不大的小象比比皆是。在心理学上,有一个专业术语,叫做“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来的。他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他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狗以一定程度的电击,让狗感到很不舒服。狗想逃避,可是它被关在笼子里,上天无路,入地无门,逃避不了电击,只好被动地忍受。经过多次实验后,蜂音器先响起来,但在给狗以电击之前,实验人员就把笼门打开了,按说狗是可以借此逃走的。但是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真正的电击出现,就自动地先躺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

这个实验证明,在本来可以选择主动逃避的时刻,由于以往的痛苦经验所产生绝望的情绪,出现被动地等待痛苦来临的行为,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取得了初步结果的塞利格曼再接再厉,1975年,他开始用人当受试者,继续验证他所发现的“习得性无助”。

实验是在大学生身上进行的,塞利格曼把学生分为三组:

第一组学生听一种噪音,这组学生无论如何也不能使噪音停止。

第二组学生也听这种噪音,不过他们通过努力可以使噪音停止。

第三组是对照,不听噪音。

当受试者在各自的条件下进行一段实验之后,再让他们接受另外一种实验。实验装置是一只 “手指穿梭箱”,当受试者把手指放在穿梭箱的一侧时,就会听到一种强烈的噪音,放在另一侧时,就听不到这种噪音。

实验结果表明,在原来的实验中,能通过努力使噪音停止的受试者,以及未听噪音的对照组受试者,他们在“穿梭箱”的实验中,学会了把手指移到箱子的另一边,使噪音停止,而第一组受试者,也就是说在原来的实验中无论怎样努力,也不能使噪音停止的受试者,他们的手指仍然停留在原处,听任刺耳的噪音响下去,却不把手指移到箱子的另一边。

通过这个经典的实验,表明“习得性无助”不但会发生在动物身上,在人身上也同样会发生。最可怕的是,人在一个情境中形成的“习得性无助”还会迁移到其他情境中。比如你读书成绩不好,下次让你去种树,你会觉得自己也做不好,树肯定会死的。再下次让你去推销,你也觉得自己做不好,一件产品也卖不出。

“习得性无助”有这样一个形成过程:频繁体验挫折——产生消极认识——产生无助感——出现动机、认知和情绪上的损害。

这种习得性无助,会让我们丧失了对幸福的感知力。

如果我说,有人会一再地拒绝幸福,一定会有很多人反驳我说,幸福是多么美好的时刻,怎么还会有人要拒绝呢?可是,看了以上的例子,你是不是会赞同——当那只屡受电击的小狗,放弃了可以脱逃的机会,就是放弃了可以争取的幸福呢?

你会不会赞同——那头大象,忘记自己已经长大的事实,就拒绝了唾手可得的幸福呢?幸福不是从天上落下来的,是奋斗来的。因为害怕失败,就拒绝了奋斗和挑战,那也就是从根本上拒绝了幸福。

简言之,馊馅饼就是当下不幸福,将来也不幸福。很多人就是如此委屈地活着:为了金钱,在一个很不喜欢的人手下苟延残喘。为了舆论,在一桩极不幸的婚姻中挣扎;为了提升,在一个很不惬意的单位佯作笑脸;为了讨好他人,用整整一生来揣摸他人的心思;为了一个户口,一个身份,反倒完全忘却了自己是谁……这就是馊馅饼的幸福观。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