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贫富班”挑战教育公平底线 人为撕裂校园和谐

14年前 [01-28 07:14 周四]
2010年01月27日 13:57 来源:半月谈
 

  本刊记者 汤延涓

  随着“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国情变迁,人们不难看到,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正日益加剧。虽然政府一直在加大对贫困地区及弱势人群的扶持力度,但问题的解决是个历史过程。如果仅仅是“在商言商”,无论商家或企业将有钱的富人封个什么级别的VIP,都无关社会大众的痛痒。但如果是在公共领域特别是教育领域,人为地制造“贫富差别”,那就不可避免地要触犯众怒。

  据媒体披露,安徽某县一些小学按学生家庭贫富分班,家长交3000元钱,孩子就能享受小班待遇,教室内设置空调、彩电、DVD等教学设施;不交钱的孩子则挤在近百人一间教室的大班……此举引来了社会舆论的挞伐。

  “贫富班”挑战教育公平底线

  “有教无类”的理念自孔夫子始。如今,我国从义务教育阶段到高等教育体系,法律规定人人享有公平均等的受教育权。

  然而,灵璧县某些小学按贫富分班的做法,从根本上触犯了教育公平的底线。

  安徽读者夏慧萍认为,“贫富班”的做法是教育理念的堕落,是侵蚀教育肌体的一颗毒瘤。它扭曲了孩子们的心灵,违背了学校“教书育人”的宗旨。“贫富班”让孩子们受到教育是:有钱就可以高人一等。家中不富裕的孩子,则被学校看不起,只有“低人一等”地挤进近百人一间教室里读书。“贫富班”不仅人为地形成了教育歧视,也在用事实对孩子进行歧视教育。孩子在这种教育理念催化下,心灵会被污染、被扭曲。

  安徽读者倪黄村的看法是,富人子弟凭金钱上公立学校的富贵小班,实质是对穷人子女公平教育权利的戕害,是对公共资源的蚕食,这就从根本上践踏了教育公平的原则。富家子弟可以凭财富享受公立学校优质教育资源,难道穷人孩子就活该近百人蜗居在一间教室里?学校按贫富分班势必加深民众对教育公平的怀疑,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而且学校谄媚财富的做法也会在孩子心里种下社会不公的种子。学校决不能以牺牲教育公平为代价,出售优质公共教育资源。

  本刊不少读者在来信中表示,在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紧张的现实情况下,老百姓一直对教育公平充满期待,对不公平的教育现象多有批评。一些公立学校不但不想办法均衡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学水平,反而按贫富分班,如此敛财创收只会加剧教育不公。

  众所周知,教育公平是和谐社会的基础。我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然而,社会上形形色色的“校中校”“贫富班”“贵族班”以及花样繁多的“赞助费”,不正是在继续挑战教育公平的底线吗?

  “贫富班”人为撕裂校园和谐

  “贫富班”之所以遭到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原因在于它在最不应该有贫富差别的教育领域人为地制造差距,把贫富差距的阴影过早地投射到身心稚嫩的孩子们身上,并进而撕裂了校园和谐。

  试想,在一个本来宁静和谐的校园,突然有少数学生由于家庭背景的原因,被校方贴上“阔少”的标签,安排在装有空调、彩电、DVD等教学设施的豪华课堂学习;而绝大多数的学生则被迫在拥挤不堪的大教室上课。两相比较,无论是哪一方的学生,想必内心都会有激烈的碰撞,并进而演化成或自大或自卑的非正常心理,造成学生之间的隔膜与隔阂。

    就像广东读者叶扩所说,“贫富班”将社会上的贫富差距问题复制到了原本是相对公平的校园里,将社会阶层分化的印记过早地刻在身心尚未成熟的孩子们身上,必将对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深刻影响。

  倪黄村读者认为,古人尚能做到“有教无类”,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怎能容忍在小学阶段就将孩子们分为三六九等?某些公立学校按贫富分班,让富人孩子凭借父辈财富享受教育特权,却剥夺了穷人孩子接受公平教育的权利,岂不让穷孩子离竞争起跑线愈来愈远?学校拿教育资源与金钱作交换,不仅容易让富家子弟产生财富优越感,也会给普通人家的孩子带来心灵的伤害。叶扩表示,如果任凭“贫富班”现象发展下去,教育作为人生的起跑线或者说是阶层向上流动的公平机制将被瓦解。

  “贫富班”加剧教育资源分配失衡

  本来,我国教育资源的分布就存在严重不公,即使在京、津、沪这样的大城市,也多见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之间的巨大差异。“贫富班”的出现,更是印证了近些年“教育产业化”带来的弊端。在这种荒唐政策的引导下,有些学校抛弃了“教书育人”的根本,纷纷兴起“名校办民校”以及利用公共资源为学校牟利的各种特殊班,将本该由社会全体公民共享的优质教育资源向少数富人子女倾斜,加剧了社会资源的分配不公。

  对此,胡艺读者的看法颇有代表性,他认为,本该公平分配的优质教育资源,结果成了富人子女的专利。这恐怕用“财富通吃”来解释比较合适。什么叫马太效应?“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这就是马太效应。本来已经享有各种资源的富人子女享受教育特权,正是对这种“损所不足而奉所有余”的马太效应的最好注解。

  胡艺说,表面上看,学校按贫富分班,富人孩子上富贵小班,与消费者高价购买贵宾服务有点类似,其实不然。基础教育资源分配与其他服务行业完全不是一回事。因为公立学校属于公共教育资源,并非私人投资的学校,公立学校无权自定游戏规则。学校按家庭贫富分班是以牺牲其他学生的利益,破坏教育公平原则为前提的;这不仅是单纯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公,而且折射了学校教育理念的异化与拜金倾向。

  夏慧萍读者指出,“贫富班”的开办,实际上是允许有钱人的孩子,侵占公共教育资源。每一个学生都有平等享受公共教育资源的权利。认钱不认人的“贫富班”,改变了公共教育资源平等服务于每个学生的性质,这对绝大多数人家的孩子来说,是极不公平的。

  此外,“贫富班”的出现,其动力来自于经济利益的驱动。35人的小班,一人交3000元,学校就有着10余万元的收入。一个学校,只要开设几个小班,就是一大笔收入。这些依靠出卖公共教育资源赚取的巨额资金,是否全部用在了教育设施的改善上,是否暗度陈仓成为学校员工的福利,抑或是校长的“小金库”,有关部门有必要对其彻查。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者,当以人为本,而非以利为本。“贫富班”等现象的存在,折射出当前我国教育领域存在的严重问题,反映出我国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正在进一步加剧。对此,有关教育部门决不能放任不管或任其泛滥。就像本刊不少读者所指出的那样,教育应该回归本位、回归公益。教育公平,真的任重道远。 

   连接:·

 安徽灵璧县今取缔所有“班”相关责任人已处分
·安徽一小学所设“班”经媒体曝光后被取缔
·班”实质是乱收费
·分班是教育产业化的“必然”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