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人品账本”是教育昏招儿

14年前 [12-25 13:33 周五]
2009年12月25日 12:09北京日报

  据报载,沈阳一所中学开设“道德银行”,每名学生都有一个“人品账本”,学生的一言一行都以“人品币”的形式一分一厘地存储与支出。例如上课迟到、就餐说话、不穿校服或勾肩搭背等行为,都会被当作人品不好而扣除其“人品币”;而考试列入前三甲、给校广播站投稿、为德育办公室扫地或宣传学校精神者都将被视为道德高尚而获得“人品币”。更有甚者,还有学生因如厕说话而丢失“人品”,显见是被人告发。

  “人品账本”的出现并非偶然,它凸显今日学校品德教育方式的贫乏。植树培土培其根,育人育德趁年少。学校老师为培养学生们的良好品德动脑筋、想办法是值得称道的,但是如果方式方法不当将会事与愿违。人品无形,不可量化,只能化育而成,不得监视而至。而“账本”的记录过程很可能催生伪道德和真缺德,比如为了自己“储蓄”的增加而刻意“做好事”,或为了竞争者“支出”的增多而极尽监视告发,倘若这样的行为滋生蔓延,则“人品账本”的设计者将情何以堪?

  美德像金子一样闪光,却永远无法像金子一样放在秤盘上锱铢必较地掂量。人品常常不是缘于外在的约束,而更多是来自内在修养。所谓嘉言懿行如果只是换取“人品币”的筹码,就失去了它的内在魅力。古希腊人强调施舍不应公开施行,而中国人讲究做好事不留名,“账本”都与这些原则不符。有教育者指出,道德品质由六根支柱支撑,即“信赖”、“尊重”、“责任”、“公平”、“关怀”和“公德”。试问“人品账本”是否能涵盖此六项内容?只问前两项——“信赖”和“尊重”怎样量化考评?

http://edu.ifeng.com/news/200912/1225_6978_1487866.shtml

  肖庆兰搜集整理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