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青少年“网瘾”知多少?

15年前 [04-03 00:29 周五]

青少年网瘾知多少?

编者按:据《2005年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显示,目前中国青少年患上网瘾的比例达13.2%,另有13%的青少年存在网瘾倾向。如何让自己的孩子远离"网瘾"成为不少家长的心头大患。那么你知道什么样的孩子最易染上"网瘾"?怎样才算是染上了"网瘾"?如何正确的引导你的孩子远离"网瘾",从"网瘾""魔爪"中挣脱出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青少年"网瘾"研究专家、华东师大心理咨询工作室的申燕萍、心理咨询师陈闯,他们给家长们做的解读吧。

 

【典型案例1

   家长李先生一到暑假就坐立不安,因为放假时,上初二的儿子强强每天总是喜欢玩会电脑。为怕儿子染上网瘾,李先生从孩子坐在电脑前就开始紧张不已,一直在房间内走来走去,对孩子口罗嗦不断,接下来干脆在电脑上设置了密码,甚至拔掉了网线,强强非常气愤,经常偷偷跑到外面的网吧去上网。

 

【专家分析】其实孩子每天上网不超过2小时,就不能算是网瘾,家长大可不必过于紧张。对此不应该制止,反倒应该鼓励,因为网络上一些先进的资讯,恰恰是对孩子十分有帮助的。

 

【专家建议】首先家长应该对网瘾有正确和科学的了解,不要对孩子正常的上网活动横加阻挠,其次还要把握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因为粗暴的教育方式不仅不能正确引导孩子,还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自我意识正在增强,无端的指责会造成孩子的逆反情绪。

 

 【典型案例2

  
今年高二的李莉(化名)喜欢上网和网友聊天,倾诉心事,每个星期只上两次,时间都不超过2个小时。但是李莉妈妈特别担心她在网上遇到坏人,李莉一上网打开QQ开始聊天,妈妈的唠叨也随之而来,李莉经常是忍无可忍。久而久之,李莉和妈妈之间的话越来越少,孩子在家里也变得很冷淡。

 

【专家分析】现在,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交流工具,孩子上网聊天,只要是在正常的范围内,不影响学习和生活,都可以视作是一种流行的正常的需要。而且孩子在网络上正常交友,对于收集信息,宣泄情绪都是有帮助的。

 

【专家建议】 家长应该理解孩子,不要无端地指责,更不要与孩子之间形成情绪上的对立,应该正常地引导孩子健康地使用网络、如何交友,利用网络聊天中有利的因素来充实自己的生活。家长也可以适当地与孩子共同学习使用网络,这样既可以亲身体验网络,又可以找到与孩子的共同语言,拉近彼此间的距离。

 

解读:那类孩子最容易染上

第一种:学习失败的孩子

  由于家长、老师对孩子的期望过于单一,学习成绩的好坏成为孩子成就感的惟一来源,此时,一旦学习失败,孩子们会产生很强的挫败感。但是在网上,他们很容易体验成功:闯过任何一关,都可以得到回报,这种成就感是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很难体验到的。

  第二种:学习特别好的学生
 
  不少本来学习好的学生在升入更好的学校后,无法再保持原有的名次和位置,这时,他们对努力学习的目的产生了怀疑。

  按照老师和父母的逻辑,学习是为了上大学——找到好工作——挣钱,当他们失去了为名次位置等学习的内在动力后,无法认同老师和父母的逻辑,因为,即使不用学习也可以从父母那里得到钱。于是,一些人开始迷恋网络。其实,造成这些孩子依赖网络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形成正确的学习观。

  第三种:人际关系不好的孩子

  许多学生虽然成绩不错,可是性格内向、猜忌心强,而且小心眼,碰到问题时没能得到及时解决就沉迷于网络,学习和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第四种:家庭关系不和谐的孩子

  随着离婚率、犯罪率升高等社会问题的增多,社会上的问题家庭也在增多,这些孩子通常在家里得不到温暖。但是在网络上,他们提出的任何一点儿小小的请求都会得到不少人的帮助。现实生活和虚拟社会在人文关怀方面的反差,很容易让问题家庭的孩子进网络。

  第五种:自制力弱的孩子

  不少上网成瘾者都有这个问题,他自己也知道这样不好,也不想这样下去,但是一接触电脑就情不自禁。这是典型的自我控制力不强。生活中要面对很多选择,选择什么是对,什么是错,选择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如果将人生的元素尽量简单化,那么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选择,选择的正确率越高,成功率也越大。

提醒1:家长要学会弹性引导

        1家长在孩子的脱瘾过程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必须打破原来一味地打骂埋怨或者放纵溺爱的传统做法。家长应该定期与孩子交流、创造有利于孩子的成长环境、满足孩子正常的人际交往、游戏等方面的需求。家长们要更新观念,提高对网络时代的认识,不能因网吧出了几起事故就谈网色变,不让孩子上网。

  2家长要学会上网,家长不懂网络,就不能正确引导孩子上网、督促孩子健康上网。应该注意发现孩子上网中碰到的问题,在上网过程中及时与其交流,一起制定有利的措施。同时家长还可以在电脑上设置防火墙,防止孩子受到不良文化和信息的影响。

  3家长要善用网络,当好孩子的引路人,家长要引导孩子选择有利于他们成才的网站。

   4家长要适时监督,把握孩子在家上网或去网吧的质、量、度,孩子自制力差,综合判断能力较弱,父母要适时提醒,适当督促孩子上网有度,并郑重告诉孩子不要光顾色情网站。

  5家长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治疗知识。很多家长面对子女网络成瘾,往往是苦口婆心地劝说、哭诉,最终又束手无策。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正确面对,并用适当方法去改变孩子,转移孩子的兴趣,帮助他们走出网络成瘾这个迷阵。

  一6味溺爱、放纵,最终导致孩子性格不成熟,独立处理问题能力差,使孩子不能合理应对外界事物;要么对孩子严加看管,甚至将其关在家里,不能出门。一旦孩子网络成瘾,便恨得咬牙切齿,恨不得将孩子一棍子打死。这些对孩子的错误教育方式,都是导致网络成瘾的高危因素。事实上,对孩子施行正确的家庭教育,是改变网络成瘾问题的关键。善于弹性说服,要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了解孩子的需要,切忌危言耸听。

  7家长强化鼓励孩子的长处,必要时可暗示不足之处;让孩子独立承担家务劳动,并长期坚持;经常与孩子共同完成其力所能及的工作;遇事征求孩子的意见,并采纳合理的建议;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及时协助孩子调整负性的心理状态。

8间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可以带孩子出去旅游,既能开拓孩子的眼界,又能锻炼动手能力、交际能力。

  9家长在社区中,还可以联合其他家庭,在小区中营造健康的文化交流环境。在学校不能控制的业余时间,可在社区的帮助下,组织孩子搞些有益的网络竞赛,宣传网络技能,通过家庭的比赛和交流,引导孩子怎样正常使用网络。

提醒2:家长认识误区阻碍戒网

 

   误区一:认为网瘾不是病,把孩子对网络的痴迷单纯地当作一种心理问题,认为不用治疗。

  纠正方法:网络成瘾和吸毒、酗酒一样,表现为孩子如果不上网就会浑身难受。戒除网瘾是要通过有效的药物和心理配合治疗的。

  误区二:认为网瘾戒了就好了,不会再复发了。

纠正方法:在戒除网瘾的过程中,有些孩子表现为不配合,出现反复。家长要督促孩子在戒除网瘾之前最好不要碰电脑。这里有个间隔期。网络成瘾后一定要有一个真正的隔离期,这个时间有的需一个星期,有的需一个月。要遵循教育规律,不断尝试采用各种办法,耐心地打开孩子心中的一个个死结,最终使孩子彻底戒除网瘾

 

网瘾少年

个案提示:天津少年张潇艺不幸坠楼身亡。经警方调查,孩子是因沉迷网络不能自拔而结束了生命,可父母怎么也不相信13岁的儿子竟会听从魔兽召唤,自愿走出24楼顶层电梯……央视记者以采访该案获悉的第一手资料,与心理专家一起探讨迷网少年的死亡真相。

  1、四封遗书和八万字网络笔记

  20041227日,是张潇艺父母永远心痛的日子。这对中年丧子的夫妇,至今还不能走出悲伤的阴影。那天早晨,儿子是630去学校上课的。到700刚过不久,夫妇俩也像往常一样准备上班。就在这时候,警察却找上门来,带来了儿子的死讯。如遭劈雷的夫妇俩怎么也不相信这是真的。而警察再次郑重地告诉他们,13岁的张潇艺从24楼顶层跳楼身亡。当时他们就懵了,哭了。张潇艺家就居住在这一栋有着24层高的塔楼里,但他们无论如何也不能相信,半小时前走出家门还活蹦乱跳的孩子,怎么转眼间就不在了。

  从电梯监控录像中,我们看到张潇艺早晨离家后的画面资料是这样的:6∶56张潇艺走进了电梯,但他没像往常一样往下走,而是直接按了24层。当电梯到达顶层时,张潇艺似乎有片刻犹豫,随后就低下头走出了电梯。此后就是闪白的空镜。这最后犹豫的瞬间,表明张潇艺是依恋生的世界的,那究竟是什么力量促使他走出电梯,然后从这最高层坠落下去的呢?警方从顶楼平台上仔细搜索,并没有发现任何他杀的迹象。倒是发现了张潇艺自己留下的四封遗书。而令人费解的是,这四封遗书没有一封是写给父母的,遗书中谈到的大部分是游戏,关于父母,关于他周围真实世界里的事情,几乎一点都没写。他提及的是些奇怪的名字,比如写道:我崇拜的是SHE守望者。他们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快乐的感觉。还写道:我有三个知心朋友:大地安、泰蓝德和复仇天神。记者了解到,这是张潇艺生前最喜欢玩的一款网络游戏,名叫《魔兽争霸》,是最近刚推出的3D效果非常强的游戏,一般玩的人很容易上手,也很容易入迷。而张潇艺提到的那些奇怪的名字,就是这游戏中的角色。

  在张潇艺的遗物中,父母又有了非常惊奇的发现,在学校语文写作很一般的儿子,居然写了一部根据网络游戏《魔兽争霸》改写的小说《守望者传》。小说并没有完成,却写满了七个笔记本,大约八万字,以流利的文笔,描写了一个并不存在的虚拟世界……其故事情节和人物与《魔兽争霸》如出一辙。张潇艺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就是他所崇拜的大英雄SHE守望者。他很满足在那个虚拟世界里,成为一个无所不能、无往不胜的大英雄。而在遗书中,张潇艺又恰恰写出了自己的极端消沉与自卑。他在遗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我是个没用的垃圾,光会让他们失望,立下的誓言许多都完不成,来世如果我还是人,我一定会是最好的孩子……”看起来,张潇艺对自己很失望,他提到的许多誓言都完不成。那么,他都立下了哪些誓言?是谁让他立下这些誓言?又是谁逼着他完不成誓言就要从自己居住的24层跳楼去死呢?央视记者李晶晶说,我看过这个孩子的遗书和网络笔记《守望者传》。特别是网络笔记,完全不像是一个初中孩子写出来的。我当时就有这样的感觉:可能他父母或其他外界的人,只看到这孩子写的是打打杀杀,其实不完全是。他写了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感觉。他描写了大家相互间应该怎么去团结,去进行下一个战略。然后,每一个战略大家应该怎么去做。他写的这些东西,就好像他是这个世界的主导者,他想让世界按照他想要的样子去发展。我们不明白这么一个13岁的孩子,怎么会把一个并不存在的虚幻世界写得那么清楚而生动逼真,实际上他每天玩这个游戏,每天都在感受他的世界。他个人的精神生活已完全与他虚拟出来的世界融在一起了,甚至离开网吧、离开电脑时,他脑子里也全是这些东西,他每天生活在虚拟的世界里。

  那么,在张潇艺走上24层电梯,在最后跃出那座高楼之前,他的生活究竟是怎样的呢?这之前是否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2、人兽世界的无形争夺战

  央视记者通过对他父亲的采访了解到,在张潇艺最后背着书包上学前的一天,他又和另一个同学一起泡在网吧。当时他父母满天津到处找,没找到他上网的点。是另一个同学的家长找到了自家孩子,也把张潇艺给送回家来。父亲看到他的时候,他已在网吧呆了36个小时,特别疲惫。父亲说,当时特别想打他,但看到孩子差不多两天没吃饭了,脸特别黄,睡眼朦胧的样子。然后背着一个书包,特别疲惫地站在那里,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也不忍心再打他了。随后,张潇艺的父亲叮嘱儿子赶紧洗一洗身,然后一起去外面吃饭。饭前,儿子说要写作业,看他站在那儿写作业,父亲很奇怪,说你写作业干嘛不好好写,要站在那儿写呢?儿子说不行,我如果坐着写作业的话,肯定就睡着了。已经疲惫到这种程度,当晚七点半,张潇艺就早早上床睡觉了。这之后一直没离开家,也没发生任何事情的张潇艺,怎么第二天去上学时就自杀了呢?

  记者了解到,张潇艺从小学到初中的整个阶段,他的学习成绩一直非常好。进初中以后,老师也挺喜欢他。但从迷恋上网络游戏后,他就不断逃课。背着父母和老师,经常去游戏厅上网。当父母和老师发现张潇艺的变化后,也一而再再而三地说他,却没什么效果。他也不断认错,不断向父亲承诺说,我需要改正,而且还写下承诺书,觉得自己做了不该做的事情。但网络游戏太让他入迷了,他完全泡在网吧里已经欲罢不能了。浙江有一个孩子,比张潇艺泡网时间还长。他迷恋网络游戏已经三年多,完全辍学。十天十夜泡在网吧里,吃住全在里面。当妈妈整个城里找完后,终于找到他那儿,在他的后面站了两个小时,他竟然完全不知道。妈妈把他带回家,给他做好饭菜让他吃。他非常内疚,哭着脸说一定要改正,然后写保证书,写完不出三天,又跑网吧里去了。他爸爸妈妈又开始满城去找他。

  北京著名心理学家杨凤池教授分析说,网络成瘾的人,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新型的毒品成瘾。在这些人的内心深处,觉得自己在现实的真实世界里,是缺少快乐、缺失成就感、缺少爱和关注的,他们压抑了许多的不满、郁闷和愤怒,又不能够到现实世界里去宣泄。于是,就要找到一个宣泄口,网络就是可以让他们的压抑得到宣泄的途径之一。他们发现在网络上找到了在现实中所没有的好感觉,这些好感觉又强化他们与现实世界的疏离。这就是好多网迷们为什么不吃、不喝、不睡,日日夜夜泡在网吧里过着折磨人的生活而不知其苦,反而自得其乐的社会原因。而像张潇艺这样一个从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变成了沉迷于网络游戏而无法自拔,最终投向魔兽世界的少年之死中,他到底在现实中缺失了什么?又从网络中得到了什么?似乎已无从考证。但我们了解到,当老师和家长发现他的情况后,也曾想过很多办法帮助他,那为什么没能把他从魔兽世界里拔出来呢?

  其实,张潇艺的父亲在发现孩子上网后,也做了很多努力,来引开孩子的注意力。比如,他知道儿子爱打篮球,有一阵天天陪孩子一起打篮球;儿子爱唱歌,他也在家陪着孩子唱歌。而且,当他看到孩子一而再再而三戒不了网瘾时,也找了专家准备带孩子去求助。遗憾的是,还没实施这一步。

  大多数家长也和张潇艺的父母一样,心里着急却束手无策。因为家长们对游戏不熟悉,所以没办法去了解,也找不到与孩子沟通的适当方式,更缺少对孩子内心世界的了解,对他们成长过程中种种生理和心理变化带来生活上的影响不能很好把握,管教就难免失当。比如,家长往往看不到孩子精神健康亮出警告的红灯。其实,我们判断一个人精神健康的水平,就看他是否有很好的现实感,是否与现实有很好的接触。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脱离现实,每天生活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经常幻想着他的生活,他的精神健康就亮起了红灯。

  3、专家支招:家长不妨看看蛋壳里的世界

  在数量非常多的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的事实中,像张潇艺这样的人生悲剧可能是比较极端的个例。那为什么青少年会如此沉迷于网络游戏呢?

  专家认为,我们用理性思维和认知的评价模式来看,世上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甚至多重性)。网络本身是现代化的、便捷的信息交流和娱乐的一个手段,不否认它有积极的功能,但心理健康领域里有一个特别强调的词汇,就是度的概念,过犹不及。任何事情推到极端、极致,都将走向反面,所谓物极必反。比如看书、下棋,都有看书看成书呆子,下棋下疯了的人。网络游戏也一样。有人说,平时压力过重,在游戏中能找到一种解脱,可以满足在现实世界享受不到的待遇。比如名誉、成就感、自由。像张潇艺这样1314岁的孩子,本身就有逆反心理,不愿意与家长交流,与自己的同龄人交流,再加上教育方法有问题,比如家长或老师主动要与孩子说话,也就是你要好好学习,不能玩,让孩子感受不到情感上的交流与沟通,无论在家或在校,他(她)都体会不到某种亲情的、关注性的互动。就像一个蛋壳,把家长和孩子隔在两个世界了。家长没兴趣去看蛋壳里面的世界,孩子也没兴趣到蛋壳外面看看家长到底想什么。家长和我们周围人还有一个错觉,认为是网络把我们和孩子隔开的。实际上,应该看到是在我们和孩子之间,缺乏真情互动的基础上,他们才把自己关到壳里去的。有不少家长,前期忽略了很多自己的问题,到孩子真正出现问题时,没办法了,就想很多办法来补救。其实孩子小时候,就对你这种方式很反感,比如孩子上网看了很有意思的东西,特别兴奋地过来说,爸爸妈妈,这东西特别好玩,而这时候如果家长特别不屑一顾,说哪儿好玩呀,走开走开,我还有很多工作,你自个儿玩去吧。那孩子兴奋的心情马上就给泼了凉水。显然,是你家长替他(她)把这个教育之门关上了,你把孩子推给了网络,推给了别的东西。那孩子一而再再而三来找你,你都说工作忙,你自己玩,那好,到第四次他(她)就不来找你了,直接去找网络,去找其他喜欢的东西了。等到你想把门打开时,这门已经关得很严了,没法打开了。

不可否认,张潇艺的爸爸是很爱这个孩子的,也做了很多工作,但这孩子可能存在某些精神上的缺陷。而这种缺陷,对于不是从事心理专业的父亲来说,是想扭转也扭转不了的。但即便如此,假如父亲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从繁忙的工作之余,开始对儿子更多关注,成为儿子特别亲密的朋友,他的某些精神缺陷也会在刚冒出头来时,就有所了解,可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早发现,早处置,结果肯定要比现在理想。所以,通过这个节目,我们很希望给家长们一些帮助,让我们知道去懂得孩子们的需要,尤其当孩子的精神健康已经发出红色信号,他(她)渴望与家长一起分享快乐、分担烦恼时,千万不要拒绝他,不管他(她)以什么方式,哪怕是以你父母最讨厌、最恨之入骨的网络游戏,他(她)要在这个世界中与你分享一些东西时,你也不要拒绝。家长不妨看看孩子蛋壳里的世界,才有可能将孩子带往最美好的现实世界。(转自网络)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