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教 育 的 智 慧(2)

15年前 [12-23 23:53 周二]

教 育 的 智 慧(王财贵)

 

 “无声无臭”是《诗经》里的啊,“德如毛”也是《诗经》里的啊,“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也是。那么“德如毛,毛犹有轮,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中庸》最后两个字说,达到极点了!这形容什么呢?形容一个君子达到圣贤的境界是一个层次一个层次的进展,也是从十信,十行,十住十会向;初地二地等等像佛教一样的分成有阶位,不过儒家是分几个阶位就好了。你到“无声无臭”,你要有多少功德要修?多少德行要实践!请问你《中庸》最后几个字,这“无声无臭”四个字中哪个字最重要?你说这四个字哪个重要?就那个“无”字最重要,“声”“臭”这两个字是代表性的随便提提,但这两个“无”字是一个原则性的断定,要规定到“无”这个地步,这个地步我们称作境界。所以《中庸》对圣人的最高标是“无”。

 

好了,儒家这样讲最高要“无声无臭”,退而求其次要“德如毛”,轻轻松松的。“羽扇纶巾谈笑间”不是很轻松吗?“檣櫓飞灰烟灭”,一切艰难的问题迎刃而解,这不是轻松吗?然后你就先从“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做起,你有表现不在声色上了,但这里还有一些隐忍的味道,我在勉励自己更加光明接近天性,还要用一番力气。所以从用一些力气到几乎不用力气,到完全不用力气,完全没事情一般,老师要向这里用智慧。开始“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这个也不错了。“予怀明德”,我自己有明德,我有做老师的样子,有做老师的智慧。“不大声以色”,我不必大声骂不必动粗,“德如毛”轻飘飘的走过去了,好像没老师,“无声无臭”根本没老师也是一样,呵呵!(众笑)

 

那么老师越使用智慧,就越不用你现实的生命力,越用智慧你就越真正得到“涵养”,那么也同时成就了孩子的“德”,虽然孩子不知道这是德,越长大就越了解这是德,这叫大德!

 

这种教学这种教育法一定要推广到全世界,要推广开来,我们如果是师范学校的尤其要意。现在师范学校不讲这些,师范学校当然也说教育老师要有德,但以“认真”为标准,能够操作这个技术为标准,其实这是一些很初步的老师的本分。

 

我们往这个地方提醒,我们以后的“读经教育学”要写出来,这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一定是通透人性来讲教育的,“通透人性”这四个字简单,但你要真有体会才行!不见得马上会成功,一定会有曲折,但在曲折中你这个信念坚定,你渐渐会看到他的进境,你自己也一步一步往前进,你看到这个孩子也往前进。一个学校不可能同时做到,也可以一个班先这样做。因为这个时代堕落,来的人都是牛头马面,都是一群猴子,不来虎豹就不错了。(笑)来一些猴子你要怎么办?所以你的德越高,你的影响力越大变化就越快。那要是这样,尤其是开读经班,你刚开始找到三五个孩子,这些孩子的家庭对读经大体还是认可,这几个孩子大体也不错,加上老师非常的性情平和,这样有三五个孩子稳定三四个月,有别人要来,看是不是性情平和,等有七八个,十几个这样的孩子再稳定一段时间,再收几个孙悟空进来也没什么关系了。(众笑)

 

老师有了很稳定的智慧,而大部分孩子也基本接受了这种学习气氛的熏染熏陶,就可以立住了。千万不要一来就七八个新人,所以要一个个来,不要着急,等稳定了自然可以继续发展。

 

所以这个读经私塾的发展,应该是只进不会退的,因为我们把握到人性,我们开发人性。有时候有的读经班开倒掉了,我就知道他没有按教读经的方法和原则去做,我现在又发现,有些读经老师的品行没有按人性开发自己。所以读经教育者不一定要很有学问,不一定要深通一般的教育学,通一般的教育学当然可以得到很多助力,但那个助力不是主力,不是主要的、核心的力量,还是要先在在开发人性上、在他自己的智慧上用心。

 

核心的力量就是智慧,外围的那些是才华。一个有智慧的老师也许未必有才华,但他不会排斥才华。他虽然没学过教育,但他只要学也立即可以把一些教育家的理论吸收,并融会贯通,而且保持核心理念,这个主力的不变。这样一个读经老师经过两三年、三四年,他就很快超过一般的老师,因为他是一个有智慧的人。他好学上进,做一个老师当然不能孤陋寡闻,他也了解这些现实的体制内的教育,但不能失去核心智慧,如果学着学着现实的教育就又跑到那边去了,那样我们就一起笑他(笑)。

 

比如在十几年前,有一个开读经班的,他几乎当天听到读经教育当天就实行,退休后还马上在自己家开了个读经班。时间久了,一楼收满二楼收满,最后连卧室也收满了。只好去外面租房子收,慢慢就达到一定规模,达到一定规模就需要正规化一下了,就需要园长考取资格认证,他就去学习如何做这个幼稚园园长。结果学习了两三年,回来后却迷失了初衷,改变了教育的方向,他的幼稚园变成了一般的幼稚园,这样是没有智慧啊!真的也有这样的人,舍本逐末去了。

 

当然这样的读经老师还是少,大部分都会继续坚持读经。还有一位朋友她以前也在幼稚园教学,后来自己开了个幼稚园,他的家人也接触到读经,于是就介入了教学,但介入进来的时候,两个人意见就矛盾。所以我推广宣传读经背负很多这样的“罪孽”,(笑)导致家庭不和。因此呢这位先生在我办读经师资培训班的时候就拉他太太,拉她这位幼稚园长来听课,她就是一直不肯来,好久好久才肯来,最后终于还是来了,因此逐渐转成有共识。这样就把这个幼稚园转成以读经为主,其他教学为辅。经过三个月所有的老师和家长,都发现这个幼稚园的孩子不得了。所以这样从一般的观念转到读经的是很多的,从读经再转到一般的是不多的。

 

不要真觉得造成矛盾就一定是罪过,这是轻重本末的问题。假如你当读经老师,你真知道读经是教育的智慧、教育的真理,你有时真的可以目空一切,但最好也有实质的学问。所以我常鼓励教读经的老师,你要读那些其他关于教育的书籍,你不要嫌麻烦,因为其实他们是很容易的;你真学过才知道人家的观念是什么,它是怎么形成的,如果以后你跟人家产生辩论,你要破除他有缺陷的观念,你就会知道怎么破他,因为你很了解他。否则,因为你不是专家,他是专家,他才不会细心听你说话的,他懂得的你都懂,才有把握转变他。所以要做有智慧的人,有智慧就很容易开知识,只有知识很难有智慧,有时甚至知识还会障碍到智慧,因为有知识比较容易自以为了不起,他就隔绝了智慧,隔绝了自己打开智慧之门。因为他觉得自己已经有成就,他是已经符合这个时代,他一帆风顺他顺应这个时代,其实他只是能顺应时代却没顺应人性,这个就是知识障。其实知识不一定就会障,有些学佛的人就劝人家不要读书不要学习过多的知识,说这样容易有“所知障”,我说读书怎么会这样,有知识不一定会障,当然有有知识而成障的,但你也不能否认又有知识又不障的,我就有知识又不障,你看怎么样?!(笑,鼓掌)

 

那为什么知识容易障?因为他一帆风顺嘛!甚至这整个时代都承认你,觉得你有成就。但你真的通达人性,有智慧了吗?所以你要通人性,你要有智慧用它做核心做主力。当然你也要学习知识,这样使智慧传播的更远更广大更深刻。所以有时这些人我劝他要读书,我是用一种利害来劝他读书,我说你要读《论语》啊!为什么你要读《论语》?因为你不读《论语》,那些儒家之徒都不会听你的话。

 

这个人不要限制你自己,但是有本,本中又有本,本中之本;最高的本就是人性,就是天地宇宙之性,这就是“道”。所有的学问都抓到一点“味道”,有的抓的比较紧,有的抓得比较松,有的抓的比较有内容,有的抓的比较外围。但是既然形成学问了,有一定传统了,只要是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大概都不是“省油的灯”,大概都是有大智慧的人。但是依旧本中有本,不是说你以前学什么信仰什么,然后改学另外一种就是叛徒了,不是叛徒!只要对天地宇宙不判,对人性不叛,你就不是叛徒!若你执著于一个学派,反倒往往容易是叛徒!

 

所以要放开心胸,要打开心量!一时的颠簸曲折你不要太在意,一直走下去。黄河九曲终入海,有时它向东有时会向南向北,有时还会向西咧!但是只要它的水一直在流,一定流到东海。

 

(孟子曰:“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闲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孟子.离娄章句下》)

 

“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泉水的源头一直流出来,混混(音:滚滚),不舍昼夜。所以孟子一定是读过《论语》的,因为《论语》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孟子在这里也说一个“不舍昼夜”,这是直接引用《论语》,泉源就不断涌出来,然后盈科而后进,科者坎也,盈科而后进就是迎坎而后进,一个意思。坎就是低凹,水一直流到有低凹的地方怎么办?水就停留下来一直把这低凹都填满。你就是山峡有多深,水一直流也把你填满,盈科而后进,进到东海为止,孟子说:“有本者如是”。这是孟子的大文章,这句话非常重要。有本就是有根本,有本源,人有本源的德(什么是本源的德?通人性通天地之性才是本源的德。)就好象这个泉水一样,所以你不能无本,有本遇到坎坷怎么办?遇到坑洞怎么办?我就填它十年也把它填满,这叫有本。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本,我推广读经也会经常有人问我,你没遇到困难吗?你怎么能一直这样坚持!我说我“有本者如是”,呵呵你觉得怎么样?他说我听不懂!你不懂我也这样。(众笑)盈科而后进嘛!有没有困难?当然会有啊,但有本者如是。一定要记住这句话!

 

你说教学有没有困难?当然会有啊!他以前是个乖孩子,今天怎么会这样?这个父母说他一直是个好孩子,我也觉得他是个好孩子,今天却做了很过分的事,你怎么办?虽然我们希望孩子一直都平安无事,但出了种种问题怎么办?人不可能永远不发生些状况,所以你有没有智慧做你的保证。天地生万物也有困难啊,也不是那样顺利,但天地就是有本,天地就是天长地久啊!永远生生不息创造不止啊!--有本者如是。

 

每个老师都要这样子,没有这个“有本”,你做什么老师啊?所以事情很艰难没错,但事情也很简单,看你怎么做?路很远没有错,一步就到位也没有错,这就叫智慧!所以有智慧者是一步到位的。但有智慧的人也就在历史中,历史有波折的,有智慧的人就在波折中表现智慧!所以不要以为有智慧就一步登天,没有那回事。现实是很波折,但是有智慧的人一定可以处理它,而且使之改善、完善。

 

做什么事都如此,不止做老师如此。但做老师在这个位置上、这个角度上,最容易感触,最容易体会,因为教育是最干净的事,学校是最容易干净的地方,尤其是读经学校是最干净的地方。这个地方你都体会不上,你到现实社会上,那个“刀光剑海”你还能体贴人性吗?所以如果在教育中都不能体贴人性,你是真的有些问题喽!

 

我们在这个地方培养孩子,也不能完全保证这个孩子出去一定不受污染,但至少有一大半机会他不会被污染淹没;所以你连做这种教育都做不好,你还能做什么事啊?连做这个教育你都头疼吗?老师都要有大德,大才,大量,大智。这样你才能成就!你老师也许以后还要走出去,你的学生以后一定走出去,你告诉他走出去虽然有艰难,但你有大德就不会被淹没。

 

那么一早我们这样子来推广读经,一步步的,读二三分钟,从哪里开始读都没有关系,然后慢慢到至少两三个小时,到大量读经,到一直以读经为主。这样当他办到读经私塾,已经是一种读经现象的展现,当然以后还要学习更丰富的知识,成就更大的学问。但现在来说读经私塾已经是最高展现读经理念的地方,读经私塾已经到处都有,而且哪个读经私塾越接近我原初的标准,它就越蒸蒸日上。越依照别人的标准——它不一定会被“消灭”——但事情往往越来越多,困难越来越多。跟我这理念贴近的呢,就越走越轻松,越走越亲切,而且越来越发展。所以一定要把眼光放远,从人性而行,从良知而行。

 

那么在世界上做这种教育的人,我发现赵升君是比较纯粹的,纯粹的意思是几乎完全按照这个标准来做的,当然其他地方也有,或许我还不知道。不过即使加上别的东西,我也不会一概反对,只要大方向是读经,我就一定表示支持。那我发现在赵升君这里,他教学至少把握这种朴实简洁的要领,他那里越做越轻松。我们看他确实也没什么花样,它的发展和方向,可以做一种重要的参考,这个执简御繁、大道至简。人性本来就是如此,要该简单处就不要繁杂。

 

陆象山也说“简易”,王阳明也说“简易”,陆王就是心学;所以你真能了解孔孟,就知道也是“简易”,当下即是。所以要做到简易,你说简易很难啊!透彻了就简单不难。这个就是教育的智慧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