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学习体会(四)——“我信息”

13年前 [09-19 23:22 周日]

昨天浏览海燕的博客,被她博文中写的一件小事打动。小小年纪的女儿知道体恤妈妈,帮着妈妈买菜,令妈妈深感欣慰;而爸爸知道了以后,及时表扬女儿说:你会帮妈妈做事情了,我真高兴。这个表扬也非常有水平!

通过“亲子沟通技巧”的学习,我进一步了解到,在幸福的家庭中,亲子关系的和谐源于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平等和相互尊重。而亲密亲子关系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形成,也是需要一些具体技巧的。

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家庭,父母只关注孩子的需求,往往忽略自己的感受,把孩子放在所有家庭成员中的首席,为了爱孩子而完全牺牲自己,一家人对孩子“惟命是从”……那不是真正的和谐!其实,父母在家庭中拥有的权益和孩子应该是一样的。当孩子的不当行为影响到父母的权益时,父母应该向孩子表达自己的内在需求,让孩子清楚地知道父母的感受,争取孩子的合作,从而维护父母自身的权益;当然,孩子有了好的行为,父母也要及时把自己的喜悦和嘉许准确地传达给孩子,让孩子学会体谅、尊重父母,学会真诚待人,在和孩子分享快乐心情的同时,强化孩子的正面行为——孩子其实都是非常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满足父母的需求,让父母为他们感到高兴的。

说那位爸爸表扬女儿有水平,是因为他巧妙地运用到了一个方法——“我信息”。作为亲子沟通技巧之一的“我信息”,包含三个要素:一是孩子的行为,二是孩子行为对“我”的影响,三是孩子行为给“我”的感受。父母用“我信息”可以坦诚地传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行为给父母带来怎样的影响,从而有意改变自己的行为,以满足父母的需求。“我信息”可以用于表扬,因为它对孩子不造成伤害,所以更多用于批评。

比如,妈妈一天工作很累了,回到家想休息,孩子把电视开得很大声,吵得妈妈难以入睡……

一般情况下,妈妈会很烦,脱口就说:“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妈妈累了一天,想睡一会儿都不得安静!”这样说,孩子会感觉妈妈对自己很反感,自己是个“不懂事的坏孩子”。

换成“我信息”应该是:“你把电视开的这么大声,吵得妈妈睡不成觉了,妈妈很不舒服。” 这样说,孩子会明白妈妈的需求:妈妈累了,需要睡觉;自己看电视,声音大影响妈妈睡觉了。这时,孩子会自然地产生一种责任感——要让妈妈好好休息。接下来,孩子就会自行决定,关掉电视,让妈妈睡觉。孩子感到自己有能力帮助妈妈,会很有成就感。天下儿女的本性都是要做让父母喜欢的事情的。

一般情况下,父母习惯于居高临下地对孩子说话,尤其是对孩子的不当行为,大多是横加指责,说出来的话有一个比较统一的格式,就是“你怎么怎么”,这种格式也有个名字,叫做“你信息”。

专家为“你信息”总结出八大危害:拒绝孩子的负责任行为,让孩子不懂得为别人着想;让孩子觉得自己不受父母喜爱,隐藏的信息是“你很坏,你很自私”;我不相信你有能力帮助我;让孩子对父母的命令、威胁产生抗拒心理;父母的说教、训诫你信息,让孩子疏远父母;批评、责骂你信息,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父母的分析、侮辱你信息让孩子感到难堪,甚至有罪恶感;你信息让孩子会产生逆反心理,有时会反唇相讥,用你信息指责父母,使亲子关系更加紧张,造成亲子间的“沟通障碍”,对孩子的心灵成长,会产生不良影响。

我信息只是告诉孩子,孩子所做出的什么行为,对父母有何影响,让父母有什么感觉,然后让孩子自已决定该怎么做。作用之一是给孩子负责任的机会,让孩子自行改变不当的行为,增强孩子成就感;作用之二是培养孩子关心父母、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让孩子学会关心他人;作用之三是激发孩子的想像力与创造力,提升孩子的处理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品质;作用之四是能够使亲子双方的内在需求都得到充分的满足,家庭变得和谐、美满,亲子间坦诚相处,孩子会和父母更贴心。

 

来源:u/9573/archives/2010/201088182718.html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