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转:中学生心理咨询案例:没有朋友我找不到上学的理由

14年前 [11-02 10:57 周一]

如今,厌学正成为青少年的内心困惑。据心航路教育网主持人张丽珊介绍,前来接受心理辅导的青少年,87%的原因是厌学。他们由于各种原因对学习失去兴趣,造成自我价值感不高、情绪质量下降,有的甚至对自己生命的意义产生了怀疑。

张丽珊认为,近年来厌学群体呈几个显著特点:

一是人群低龄化。原来多是初中二年级以上才出现厌学,现在已发生在小学,最低年龄是小学二年级;

二是人群多元化。原来多是成绩不好的同学厌学,现在成绩好的同学也厌学。一位市重点学校高三年级成绩排在前20名的学生曾说,她之所以刻苦学习,就是因为太讨厌学习,期待考上大学之后再也不用学习。而一旦成绩滑坡,就会想到如果“理想破灭”,还要复读遭罪,而无法控制厌烦的情绪;

三是人群比例高。统计显示,目前有75%的在校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厌学倾向。

教育体制、个人成长以及教育环境等诸多因素,是构成学生厌学的各种原因。对此,本版将以咨询个案的方式展开连续性的系列专题,以期探究如何优化学生的心理环境,科学引导求学生涯。文中来访者的个人资料均做了技术性处理。

第一次见到刘岷是在一次大型公益活动中。我的演讲刚结束,一位中年女性就冲上主席台,掩饰不住焦虑地说:“我女儿刚上高一,开学不久就说不想上学了。她说,每天在路上骑车都希望能出场车祸,这样就可以不上学、不用受罪了……怎么办呀!”

母亲急得几乎落泪,其实,这孩子就在妈妈身后文静地站着呢。这就是漂亮女生刘岷,在我和她妈妈简短交流的过程中,始终睁大眼睛看着我们,若无其事。可每当我以探究的目光投向她,她又将视线移开。

在谈话中我得知,孩子初中时在一所市重点中学,高中时由于发挥不够理想,“掉落”至区重点中学,现在正要求妈妈给她办回原来的学校。我和母女俩约好,在活动结束后谈一次。

这天,孩子和妈妈如期而至。出乎意料的是,这一次,刘岷表现得很主动,坐到我对面之后马上进入主题,而且开口谈的跟学习并没有直接关系。

“您知道我的初中学校吧?多数同学家里特别有钱,穿名牌,高消费,他们形成了自己的圈子。”
“你是圈中人吗?”
“不是,我有好朋友。”

刘岷说自己比较内向,不爱说话,但非常幸运,有自己亲密的伙伴。她的同桌是专心读书,成绩始终第一的女孩。她告诉刘岷,不要和有钱的同学“掺和”,人家靠父母就可以有美好的未来,而像她们工薪家庭的孩子只有靠自己的实力,她鼓励刘岷好好学习。

刘岷觉得她说得特别对,同桌也总是将自己的学习资料与刘岷分享。初一那年,她们就像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独立于班级之外,两个内向的女孩自娱自乐,享受着内心的安宁和充实。

初二时,刘岷又认识了两个活泼外向的女生。在交往中,刘岷感受着她们的活力、热情,欣赏着她们强烈的担当能力。

刘岷始终感激她们帮助自己解决了一个“十分重大”的问题———她第一次接到男生求爱纸条,吓得不知所措,同桌也不知怎么办。于是,这两位热心的女生教刘岷该怎样做,同时她们还找了那个男生———不知道都说了些啥,反正这个男生没有再打扰她。

刘岷从此像找到了依靠,和两个朋友有说不完的知心话。她们的出现给刘岷打开了一扇窗,她们带她去休闲娱乐场所,让她大开眼界。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她们都会主动跳出来帮刘岷“摆平”。刘岷越来越依赖她们,也越来越不愿与其他同学交往了。她发现自己与他人的沟通能力在退化……

升入初三,两个朋友开始收心念书,刘岷的心也回到同桌的身边,同桌依然在学习上帮助她。那时候,刘岷上课可以睡觉、看小说,因为同桌的笔记可以拿来复印。别人紧张忙碌,而刘岷轻松幸福。遗憾的是,刘岷中考分数不够,没能像其他三个朋友一样留在母校。

与这么好的朋友分开,当然是一种令人不愉快的情感体验。整个暑假,她们一直在一起玩。开学第一天,刘岷走进学校,顿感不适应。“灰蒙蒙的校舍,破破的木头桌椅”……“但幸好,我遇到了一个女生……”

这个女生也是由于中考失败从一所市重点落到这里。俩人经历相同,相约做同桌。回家之后,刘岷给初中好友打电话,兴奋地告诉她们,我又遇到朋友了!

“后来发生了什么呢?”
开学不久,就有几个男生追求刘岷,很快,这些事在全班传开了。“这里不仅硬件设备差,学生的素质也不行。最令我失望的是同桌,她不仅不帮我去摆平这件事,而且专爱打听隐私。总是问我:谁谁对你是怎样表白的?在楼道里遇到某男生,她就会上了弦一样大声叫我的名字,恶俗!”刘岷一脸不堪忍受的愤怒表情,语速也加快了。

“就因为这个不愿上学吗?”
“ 还有老师。我们原来学校的老师都衣着光鲜,特有品位,在学习上从不步步紧逼。而现在的老师,还像生活在上个世纪,含辛茹苦,不修边幅,天天都像要和我们拼了似的。开学不久评示范生,我当选了,老师找我谈话,说我综合素质好,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可我并不想出头露脸,老师的好意使我很有压力,他又误会我还没有走出中考失败的心理阴影,总是找我谈话,不堪其烦。”

“被大家喜欢和重视,难道会让你这么不舒服吗?”
“是,这个学校的学生和老师都太幼稚,不懂得给别人留有空间。”

说到这儿,我已经能够感觉到问题所在了。刘岷之所以对新环境的看法十分偏激,是由于对旧环境的依赖太强。实际上,从刘岷先前的自述来看,她并不完全认同原校的同学。她不属于“富裕”圈子,跟其他多数同学也少有来往,仅仅是因为个别好友使她的学校生活充满阳光。这是她的“幸运”。可一旦脱离了这个小团体,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就凸显出来。这时,“环境本身不好”就成了理由。这是人回避自己问题时最本能的归因,必须让刘岷认识到这一点。

“但我觉得你并不是拒绝别人关心的人,也不是对人际之间空间感很强的人。你在初中时对友情很依赖。”我开始挑战她。
“是的。如果她们三个人中有一个和我同校,我也不会不上学。我想让我妈妈把我办回原来的学校,保证努力学习。”

“你是否发现,自己对初中朋友的依赖已经使你无法正常地面对各种成长中的问题了?比如对新环境的适应。也许新环境没有问题,只是你的内心在抗拒着。”

刘岷顿了一下,显然,她对这个问题也有思考:“这个班的同学确实对我不错,尽管我一天到晚都不说话,他们还评我做示范生。但是,我一走进学校就紧张,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不知道如何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问题……

刘岷回忆着:“起初,不上学就是因为害怕那个男生会当面表白,我简直不知该怎样回答……如果现在的同桌能够帮我摆平,我也不至于如此。”

看来她还是要让友情替自己背负责任。我一字一顿地问道:“刘岷,如果我说正是初中的友情阻碍了你的成长,造成你今天的适应困难,你能接受吗?”

刘岷沉默不语。

“你说自己从小性格内向,但有三位好朋友,在不同方面无私地给予你帮助,你好像是友情的受益人,但你考虑过吗?她们过多地参与到你的生活中,使当时的你轻松地绕过成长中的沟沟坎坎,但却丧失了成长的机会。

“我们假设一下,如果当初你自己处理和那名求爱男生的关系,可能会比较麻烦,很花心思,但你却可以得到这方面的经验,高一的你也就不会因为回避而不去上学了。”

刘岷想了很久,慢慢点了点头。

另外,考虑到刘岷曾有一个成绩优秀的同桌,失去她,在学习上对刘岷是否也有影响?我问道:“你现在是不是知道该如何学习?对自己独立的学习能力是否有信心呢?”

面对这个问题,刘岷好像被电击了一样,沉默片刻,低声说:“我现在最担心这一点。我觉得自己都不太会记笔记,看着乱糟糟的笔记,心里特别着急。”

“如果你像其他的同学一样自主地学习,也许中考结果不一定是这样。你是这种友情表面上的受益人,却在事实上失利了。”

“ 同桌为了能够给你提供完整的课堂笔记,全神贯注地听讲;为了能够把问题给你讲明白,需要做许多题,整理出完整的思路,她对知识的掌握已经能够上升到把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而两位朋友在帮助你摆平各种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了换位思考,优化了自己与他人沟通的能力。他们才是这种友情模式真正的受益人,尽管你们四个人都没有意识到。

“在同伴互助中,我们一直强调‘助人自助’,就是帮助受助者更新理念、提高应对能力,最终实现受助者独立地解决问题的目标,而不是‘成长替代’。”

刘岷听得入神了,眼睛闪动着亮光。

接下来,我和刘岷讨论了转学与不转学的优势和劣势。

刘岷说,如果转回原校,只能借读:“我家得交3万元赞助费,只能进借读班,和她们三个不能同班。而且,我会因为花了父母那么多钱而背负更大的压力……可是,我就是习惯了那个环境……”说到习惯,刘岷的声音又低下来。

“那么,你觉得留在现在的学校有优势吗?”
“有,这个环境可能逼迫我独立成长。没有初中同桌那样的帮助,我必须慢慢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如果努力的话,我可以做‘鸡头’;没有朋友的帮助,我必须具备应对各种状况的能力,对我走向社会有帮助……”刘岷努力地思索着。

听到这儿,她的妈妈也忍不住说道:“我想到自己从前的做法。刘岷小时候,我担心她受欺负,无论大事小事都出面替她做……看来我管得太多了,对她成长是不好的。没想到友情又耽误了她……”

“友情没有错误,我相信刘岷和她们三个人可以一直是好朋友。”我赶紧纠正她,“是刘岷对友情的过分依赖造成了这些问题。”

在谈到是否上学时,刚刚兴奋起来的刘岷又沉默了,半天才抬起头来,忧郁地说:“……太难了,快一个学期没有上课了。”

我知道这个选择对刘岷来说不容易。这次谈话结束后,在下一次的电话联络中,我和她分享了自己上高中时,在体育课上跑800米的体验。

因为平时缺乏锻炼,每跑到四五百米时,我就觉得不行了,要累死了,我半途而废了九次!第十次在体育老师的呵斥下,终于流着泪跑完全程……

那天回到家告诉妈妈的时候,我又哭了。为了这个800米,我付出了九节课的努力———大多数同学第一次过关,后面的每节体育课都自主安排活动项目,轻松而惬意;我却在每次上课前提心吊胆,然后跑四五百米,带着身体的痛苦和一再受挫的沮丧等待下一次“苦难”的到来。

我们遇到困难,觉得自己已经承受不了的时候,往往已经离攻克它只有一步之遥,放弃只能让痛苦一遍一遍地重复。刘岷的悟性很好,在电话那边说:“老师,我一定坚持一次就把800米拿下,等我的消息吧。”

寒假之前,我再一次和刘岷见面。在一个学期没有上学的情况下,她参加了考试,成绩不理想,但她平静地接受了。她还很认真地完成了我给她布置的作业,制定了周详的寒假复习计划。

不久前,刘岷打来电话,一方面表达新春祝福,另一方面表示已经做好一切准备,要回校上学了。

刘岷的经历也提醒每一位为人父母者。学习环境是构成学生心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审美观、价值观的形成。进入新的环境,对学生刚刚形成的各种观念是一种挑战,情绪上发生波动也是很正常的,此时父母如果能站在孩子的角度认真分析两个环境的不同,帮助孩子逐步接纳环境的变化,给予孩子最需要的心理支持,就会加快孩子适应新环境的进程。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2161f50100djli.html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