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送10节视频课:28卷《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导读和作业题

6年前 [08-16 10:38 周三]

送10节视频课:28卷《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导读和作业题(赠送十节视频课程九月初完成上传就可以阅读了,敬请关注)

  感谢醉梅老师的精彩导读。醉梅老师作为《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的执行主编,从八个方面将本卷家长学校教材中的80%主题文章进行了再次提练和经典点评,对我们读懂、学好本卷家长学校教材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价值。希望各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成员带头研读《不输》导读,更好地引领广大家长朋友和老师提升自身的家庭教育素养,不断降低我们教育孩子和学生的错误率(失误率),为共同打造一个班级、一个年级、一所学校、一个区域的教育软实力作出我们的努力和贡献。——顾晓鸣


环境好了,孩子才能成长为美丽的风景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第28卷)导读

/醉梅

 

  午寐醒来,神清气爽,几缕阳光透过粉色的窗帘斜洒进来。因为开着冷空调,阳光也变得柔和而温暖。如此美好的时光,顺手拿起床头的《不输在家庭教育上》(28卷),轻轻翻阅,用眼神点击书中的华彩篇章,用心情聆听故事里的生动情节,用空杯心态学习里面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NO1:父母和孩子之间,有没有做朋友的最佳点

  当今的理念提倡和孩子做朋友,这多美好啊,好朋友亲密无间又平等尊重,亲子感情一定浓得化不开!且慢,别得意太早,你把这小人儿当朋友了,他却“骑”你在头上“作威作福”哦!所以啊,法国儿童教育家马克·雷诺早就告诉我们:“《别在该管教时和他做朋友》,要树立家长的权威,要善于向孩子的任性说‘不’,因为有的时候,孩子并不知道什么对他才是最好的,而教导他分辨是非,则是父母的责任。”

  看来,和小家伙交朋友真不能过于没有规则的民主。那么,面对青春期的大孩子,多讲些民主总可以吧,可是就有一个《妈妈和孩子做朋友的“假友谊”》的例子:妈妈眼看儿子有早恋的征兆,想劝导他一番,你猜儿子怎么扯嗓门的:“我们别做朋友了,你也别管我!你就是黄鼠狼给鸡拜年!”唉,当妈的真做的不对吗?

  就有这么四类家长,不论怎么做都会引来孩子的反感,搞不好亲子之间立马燃起点火,狼烟四起。《亲子冲突中有没有双赢》?有!一是如果把孩子当成“别人”,二是接纳孩子当下的状况,三是如果做好我们自己……

  这说明,《跟孩子做朋友的艺术》是大有讲究的。要想知道这当中的奥妙,就要懂得用好两种模式:一种是父母模式,一种是朋友模式,这《父母模式与朋友模式你会用吗》?不仅要懂得怎样分配两种模式,还要懂得两种模式之间的切换。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一个“亦师亦友”的亲子关系,收获一个既听从教导又和你感情好的孩子。而《先照顾心情再进行教育》一文中也告诉我们,“规矩+关系=响应,规矩-关系=抵触”,看来,关系太重要了!

  另外呢,《和孩子做朋友请避免这两点》:一是不断向孩子诉苦不合适,二是给孩子过度的特别是没有规则的自由不合适。就说第二点吧,“过度的自由会让孩子没有安全感”,做个围栏里的自由儿童才是最自由的。在遵循孩子成长规律和特点基础上的“管束才意味着爱与关怀,安全和负责,意味着被寄予希望和信心,意味着少走很多弯路;而放任则意味着相反。”这里解读一下,所谓管束,也意味着在适当的时候敢于向孩子说“不”,只是提醒一点,《父母说“不”要让孩子知道理由》,而且《少说“不”字变化很神奇哦》

总结一下,父母要和孩子做朋友:该家长时是象家长,该朋友时象朋友。做平等民主型的朋友,做讲规则的权威型家长。


NO2:满足与不满足之间,有没有教育的平衡点?

  当孩子想吃很多个甜橙,你就给他吃很多个;当孩子想穿漂亮衣服,你就一件件买给他,这样做对吗?其实,如果需求太容易被满足,他会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而且,他们会很依赖精心的照料者,且对他又无感激之情。当父母无法再满足他的那一天,问题就会显现:自私自利、爱抱怨的性格,发脾气、打骂父母的行为。比如一个孩子连续狠踹妈妈,只因没有给他玩手机;还有,13岁少年砍杀爷爷,只是为了抢遥控器吗》?这肯定折射出了家庭教育的问题。《好孩子不是一天学坏的》“缺少约束和管教的孩子,不会体谅父母和他人的难处,只会觉得父母做的不到位,父母欠了他们的。”

  讲真,《现在的孩子很习惯忽略最爱自己的人》所以,“不要让自己处于时刻准备满足孩子的状态,要有意识地保留一些孩子的期待或渴望处于未被满足的状态,那么孩子就会与我们合作,听取我们的意见,并不断地尝试训练自己各种情绪表达的能力。”有句话一定要记住:“关爱孩子,是无条件的心理责任;满足孩子,则是有条件的教育技术。”

既然是爱孩子,就不可避免地要满足孩子的一些需求和欲望,但一不小心满足过度了,就是“溺爱”了。《无条件的爱和溺爱你分得清吗》?有条件的爱是怎样的,无条件的爱又是怎样的?你所做的,能分清是哪种爱吗?《我们是否为孩子做得太多》?比如过度关注,过度辅助,过度铺路,过度屏蔽等,都不利于孩子的人格成长。就说过度补偿吧,《“过度补偿”真的补好了吗》?其实,过度补偿教育,扼杀了他追求兴趣的勇气;过度补偿物质,养成了他不劳而获的性格;过度补偿爱,让他变得冷漠、自私。

因此,教育要保持平衡——满足与不满足的平衡;教育要分清实质——爱与溺爱的不同。

 

  NO3:复杂与简单之间,有没有实用的技巧?

  讲道理不听?哄劝不听?打骂不听?当父母太失败了!其实,教育没有这么复杂,只要讲点小小的方法和技巧。比如《惩罚+规则=恨,好方法+规则=爱》,“又把玩具弄丢了,以后不许你再带玩具出去玩了!”这是惩罚;“我希望下一次你能让玩具和你一起回家!”这是“表明期望”。此外还有表明不同意立场、转移注意力、提供选择的方法,都可以代替简单粗暴的惩罚。

  “宝贝,咱们回家吧,好吗?”如果你的孩子玩意正酣,他会不高兴地回答,“不好!”是不是让你很生气?问题出在哪?原来出在“好吗”两个字!这是个让自己陷于被动局面的语词。告诉你《尴尬场面巧化解》的技巧吧:“宝贝,咱们回家吧!”就这么简单!你可能会说,不管用啊,那好,还有一招:给他选择权,而且还有附加条件。OK,不愁孩子不听话了!有时,教育也可幽默一点,看看《刘墉谈教育:爱不厌诈》,不知你能学到这招吗?还有“不指出孩子的错误,他也能进步”你相信吗?如果不信,就请看看《你一张嘴,我的耳朵就关上了》一文吧!

  可能你会说,惩罚也是一种教育手段呀,难道一点也不能用吗?也不是,《怎样惩罚最有效》一文里,就讲到了对不按时回家的惩罚,对不按时起床的惩罚,都很有效,不知不觉中孩子形成了约定的观念,学会了守信。很羡慕吧!

  当然育儿的难题还有很多,孩子遇到一点小事就急得跳脚,又哭又闹怎么办?其实《沉着冷静与“急得跳”之间仅隔一层距离》,拉开亲子之间的一点距离就好了。孩子看问题很悲观?那就开一份《快乐清单,变悲观为乐观》吧!孩子学什么都三分钟热度,爱好坚持不了?那就来个“隆重”的仪式,因为《仪式感让孩子感受到被重视》,感到自己的重要,自己有足够的好!“妈妈,你爱谁多一些?”两宝贝争风吃醋?那就《给两宝不一样的爱》,该怎么给,当妈的要学一学哦!

  教育的前提是了解孩子,如果了解了孩子的成长特点,教育的方法就有了一大半。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教导我们要《摸清孩子的七大心理》,很经典的专业知识值得细读和收藏。

  还有,《埃里克森:将自信的种子埋在孩子心里一文,为我们解读了每个阶段孩子的特点和培养,比如01岁需要培养信任;,23 岁需要自由和独立机会,45 岁需要成人的支持和鼓励。每个阶段,我们都教育到点子上了吗?还有,你正为该不该让孩子分享而纠结?其实,《孩子能不能分享,看年龄》。在这个问题上你能对照和反思吗?

  我认为,教育孩子看似复杂,其实简单。只要摸清了孩子的成长规律和特点,加上有一颗学习的心去体会,去思考,去实践,才能不断降低我们教育孩子和学生的错误率。

 

  NO4:父亲与母亲之间,有没有完美的合作?

  人常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水,山与水的结合打造优秀的孩子多好啊!所以,在孩子18岁以前,父亲与母亲同样重要。有些对孩子没尽到责任的父亲,比如《这类父亲,没资格说“儿子有问题”》:孩子的“小事”一概不管,包括参加家长会,陪孩子聊天,只管规划人生大方向的“大事”,如此“抽象”的父亲,等到孩子出问题了找专家“修复”也无能为力啊!

  如果说,上面的父亲是主动放弃家庭教育责任的,那么还有一类父亲的教育责任是被母亲推开的,也难怪父亲长期不管孩子哦!看看这位母亲是怎么拒绝父亲的吧:亲密一番?没空;看场电影?没空!照看孩子?行了吧,你做不好!长此以往,父子之间越来越疏远。其实《父亲不应被母子边缘化》,“在孩子3岁的时候,父亲要体现出自己的功能,要让孩子意识到母亲是跟父亲在一起的,父亲跟母亲的关系,才是最重要的关系……他还需要跟父亲建立关系,他需要去认同父亲,把父亲当成一个榜样。”

  《妈妈,别成为剥夺我父爱的罪人》一文里,作者和孩子一起做了一份“孩子是否拥有完整的爱”的测试题,满以为没有满分也有90分,但结果出乎意料:“你的孩子严重缺乏父爱,这将会影响孩子的心态,造成性格缺陷。”她想不通了,那么疼爱孩子的老公,从何时起,离孩子越来越远了呢?原来还是被她推开的!后来经调整,总算让孩子享受到完整的父爱了。

  有没有这样的情况,《你那么爱孩子孩子却跟你不亲》?特别是把孩子交给老人带的家庭,周末回奶奶家看他,给他买一大堆好吃的好玩的,他却不多看你的眼,那感情在朝夕相处的祖孙面前不堪一击啊!那就尽可能克服困难把孩子带在自己身边吧,有父母的地方才是家要知道,“做父母是存在有效期的。孩子是老天爷送给我们的礼物,当你不珍惜的时候,老天爷就把这份礼物收回去了。”这是龙应台说的。

  我们不但要给孩子完整的父爱母爱,父亲和母亲在教育上还要达成一致,愉快合作,如果《爸向左妈向右,孩子听谁的》?“劫持另一方的教育”“暗地里给孩子好处”“抱怨、指责另一方”都是要不得的。

  切记:只有父爱(教)与母爱(教)的珠联璧合,是孩子的双翅,托起孩子的亮丽人生!


  NO5:青春期与更年期,有没有相处愉快之时

  孩子进入青春期时,大多数的母亲进入了更年期,亲子关系容易紧张,可能一言不和就引发“世界大战”。特别是914岁是孩子最脆弱的年龄段》,抗拒隐瞒、离家出走、自残自杀,也大都在这个阶段。这是考验父母对孩子了解程度以及教育方法是否正确的阶段,你不但要了解《孩子躲着你,到底躲什么》的心理,了解孩子为什么要叛逆,还要知道自己是怎样看待叛逆的——为什么会担忧孩子叛逆,孩子的叛逆到底是好是坏,为什么叛逆会有轻重,叛逆的预备期应从何时开始等等,更要知道《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和解》,面对校园霸凌家长应该如何应对》《读懂孩子的情绪信号灯创造“可教时刻”》等等,这些都是父母要做的功课。 

  有个爸爸和他14 岁的儿子关系很僵,只要一谈话,气氛就紧张。专家问他:“你和爸爸的关系,从0 10 分能打几分?”“0 分。”孩子回答。在孩子的眼里爸爸咋就得零分》这是个怎样的爸爸呢?怎么才能提高分值呢?看看此文就知道了。

  也有家长问,和青春期的孩子沟通有秘诀吗?悄悄告诉你吧,《青春期沟通秘诀是看见他们的存在》。第一,看见他们在说话。让亲子沟通“形成良好的应答关系”,“这种应答关系包括语言应答和情感应答。比如孩子回家告诉家长一件事,家长询问:“什么?”同样一句话,可以是关切式的“什么”,也可以是审讯式的“什么”,这是《五个原则就能做到“好好说话”》中的原则之一。

  第二,看见他们的喜好,也即投其所好,孩子喜欢什么你就去了解什么,也跟着“感兴趣”,比如《交朋友,是青春期少不了的话题》,那你就去了解孩子心中的“朋友观”吧。

  第三,看见他们需要被回应、被尊重的需求,尊重什么?《尊重孩子的“退却”心理》保护其自尊心,《尊重孩子“难过”的感受》,因为“让孩子‘别难过’无法让孩子坚强,每份感受都是呼唤,比如嫉妒,呼唤公平;无聊,呼唤意义;空虚,呼唤充实;迷茫,呼唤了解……”

所以,当青春期遇到更年期,不一定是水与火的炼狱,完全可以是鱼和水的相欢,只要……你懂的。


NO6:正确与错误之间,有没有一双辨别的慧眼?

教育理念和方法中,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你能辨别得很清楚吗?也不一定。不信我考考你:这个孩子有多动症吗?不了解这些就别说他是多动症》,一不小心就判断错了!《孩子这么容易被小朋友带坏吗》?你是否不好回答“是”与“不是”?“引导孩子正确交友这原本没错,但是大多数家长却搞错了方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气质和磁场,他们大多只能接受与自己气质相近、磁场相合的人做朋友。如果你担心孩子被社会上的不良少年影响,那么请回顾你给孩子的审美观、价值观以及交友观是什么呢?”

“我不过多地管束孩子,不能压抑他的天性,只要他快乐就好。”“我不给孩子报课外班,让他快乐成长,我们是散养。”这些观念对吗?如果说“对”,那就比较危险了。因为《散养的后果连父母都没意料到》,重要的是错过了从他律到自律转换的关键期,孩子容易形成任性、散漫、没责任心的习惯。

有位妈妈说:“犯错可以,但不要超过三五次。”这句话的意思,在同一件事情上不断犯错是不可以的。你认同吗?要我说,《孩子犯错,有什么可怕?》啊,“我们越是不把错误当回事,专注改错,孩子犯错的概率就越少。”

  有位小学生,在妈妈严格要求下养成了做作业认真、不犯错的习惯,应该说做法没错吧。可是,因为太在乎卷面的干净整洁,力求完美,做作业速度自然慢下来,面对复杂的题也没能力应付,也不会思考,成绩便不断下降。有位作者说了,《只有经历失误才能做到精准》“如果把注意力投注在对错问题上,对思考和探索就无暇顾及。而注意力如何分配,也是一种习惯养成。久而久之,不出错的习惯可能培养出来了,不善思考、缺少探究兴趣的习惯也培养出来了。”这是不是得不偿失呢?

  还有个孩子,数考试得了59分,妈妈说:“别难过,没关系,只差一分就及格了,以后努力就行了。”这样的安慰有效吗?看看《孩子考了59分我该怎么说》就知道了,原来鼓励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也要讲艺术,否则别怪孩子听了难过而撕卷子。

  如果说,黑夜是用来寻找光明的,那么,我们的眼睛就是用来发现正误、坚持正确的,只要我们被家庭教育的阳光沐浴过。

 

  NO7:快乐与成功之间,有没有不矛盾的统一?

  如果你希望孩子快乐,那就别做个让孩子伤心的父母。看看多少父母让孩子伤心难过吧:这个孩子《最近比较烦,比较烦》,只因被剥夺了听流行音乐的权利;那个孩子认为《烦恼一直把我笼罩在忧郁之中》;这个孩子担心《如果我不聪明你还爱我吗》那个孩子希望自己的妈妈《别做“跑题妈妈”》,能认真听她说话,让她说个痛快,能给她申辩的机会……

  谈到成功,《如何才能走出一条成功之路》呢?美国畅销书作家凯文·达姆分享了自己走向成功之路的五个技巧:训练有素、自信、大胆、有恩典、感恩。这是很多成功人士共有的特点,快快传递给你的孩子吧!

  成功是需要通过努力获得的,《好运属于积极奋勇努力的人》,看看《平凡的母亲造就了改变世界的女儿》一文中母亲是怎样做的吧:也就是用一句鼓励的话,把女儿培养成了著名的生物学家:“如果你真的想做一件事,就一定要努力工作,抓住机会,而且锲而不舍,那么你就一定会找到方法。”你是否也可以仿效她的鼓励?!

  成功被人们仰慕,但耀眼的成功者毕竟是少数,多数还是平凡人。不成功就不快乐了吗?不!高晓松告诉我们,“最实用的教育就是让孩子懂得《如何在不成功的人生随遇而安》,孩子不一定非要学琴,但是一定要多学多干一些‘没用’的事,比如琴棋书画,爱与等待。这样才能“心安理得地走过漫长的岁月,而不怨天尤人”。

  “我们不奢求孩子成功,他快乐就好;我们不给孩子压力,将来他开网店或开花店,过平凡日子也不错。”这句话听起来没什么问题,但其实误解了“快乐”的含义,以为不给孩子压力,孩子就会快乐。积极心理学之父塞利格曼提到“快乐”有三个维度:享乐、参与、意义,参与和意义远比享乐重要。参与是指对家庭、工作、爱情、嗜好的投入程度,意义是指发挥个人长处。一个喜欢弹琴的孩子,一遍遍弹而不觉枯燥和疲倦,难道不是快乐吗?一个喜欢捣鼓电器的孩子,难道不是乐在其中吗?但是《快乐比成功更难》,这需要“好的亲子关系”“乐观的心态”和“做事的能力”。

  所以,快乐与成功并不矛盾,它们可以互为表里,互为促进:快乐推动成功,成功酿造快乐。


  NO8:环境与孩子之间,有没有和谐一体化?

  家庭环境的氛围好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情绪和心理。在《为什么你不对我笑》一文中,孩子说,“淘淘的妈妈不但不对我笑,也不对淘淘笑,说明她不喜欢淘淘,你总对我笑,说明你喜欢我,我也喜欢你……”听听,孩子竟会把笑与爱联系到一起,爱有多深,笑就有多少。如果你平时不爱笑,就多对孩子笑吧;如果你有工作上的烦恼,不快,那就《进家门前请先处理掉烦恼》吧!

  “家庭是性格的加工厂”。良好的家庭环境加上良好的家庭教育,将收获良好的人格、优秀的能力和心理素质。怎样《培养善解人意的孩子》?不妨坚持五个原则:“保留父母的权利,尊重孩子的权利,尊重孩子的感受,做尊重他人的表率,让孩子知道他人的感觉。”具体说第一条吧,“即使有了孩子,也要适当保留自己的权利,为自己着想也就是为孩子着想。比如每周你能保留半天时间让自己独处;在你的卧室里,孩子不能把玩具到处乱扔。”

  《如何培养孩子的执行力》,也就是个人完成目标的能力?这好办,第一不要代劳,第二当管则管,虽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文中作者总结了他的经验:“我试过无数次,其实小孩的习惯养成真的没那么困难,关键是我们大人要有执行力。”说来说去,还是大人要先做表率哦。《比孩子更需要受教育的,是大人》

  还有一种能力也很重要,即领导力。看看《我是怎样培养孩子领导力的》吧,讲到了“自信方向,应变方向,综合分析方向,准确安排方向”,每一条都讲明了要怎样做。

  有个七八岁的小男孩,有如沐春风般的温暖。他在练琴时,总是问会不会吵到别人,所有在场的人都为他的言行点赞。因此《先把自己的品行酿成酒》的作者就说了:“有时候,真正的教养就藏在一个又一个小细节里,孩子一个不经意的小动作却反映出了父母的大教养。”

  另有一个真实的故事,两个孩子用手机在网上交流,在虚拟世界里捣鼓真实感,聊得甚欢,决定线下约见。没想到一见面,坐在一起无话可说,感觉太虚拟了,没有一点真情实感,“嗨,还是在网上说吧”。就这样拜拜了。他们的父母有没有反思过,孩子们为什么分不清现实感与虚拟感?因为得了“空心病”,《孩子的“空心病”源自父母的情感隔离》父母与孩子没有情感链接!别看父母和孩子天天在一起,如果只谈学习,不谈其它,也是一种情感隔离。

  有一位家长,听老师说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便想出了用扎黄豆的招术来训练孩子的注意力,“扎不完不许玩耍,不许吃饭,结果弄得孩子整天哇哇哭”。家长有没有动脑筋想过,老师的话百分之百就正确吗?要知道“想当然地胡乱评价孩子,随意改造孩子,这是教育中的蠢行。”《“老师的评价”加上“家长的整治”等于“毁掉的孩子”》,许多家长和老师联合起来伤害孩子,虽然他们没有主观恶意,目的是好的,但是造成的后果却是破坏性的。在这样的教育小环境中,孩子面对伤害,几乎没有躲闪的余地。所以,希望家长们什么时候都《不要让孩子输在教养上》用顾晓鸣老师的话讲就是教育孩子首先不能输在家庭教育上。

  最后想说一句:环境,是孩子的成长背景。环境好了,孩子才能成长为美丽的风景!


  不知不觉,原本较为刺眼的阳光移到了房间的另一边,还闪着金光。原来,是夕阳的余辉在提示天色渐晚,要收笔了。但《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中的案例故事和至理名言,依然还在胸口回荡、撞击……

家长学校教材《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第28卷作业题
(仅供参考,以公开出版版本为准)

作业1:走向成功之路有五个技巧您的孩子具备吗(参考P22)
作业2:和孩子做朋友您知道避免注意哪两点吗(参考P3)
作业3:您知道孩子很习惯忽略最爱自己人的原因吗(参考P28)
作业4:读了“有父母的地方才是家”后您是怎样给孩子做榜样的(参考P30)
作业5:您知道好孩子是怎样学坏的吗(参考P41)
作业6:对照:父母教育孩子不一致的主要表现(参考P38)
作业7:您会区孩子的分好动与多动症吗(参考P42)
作业8:应知应会:自信教育在婴幼儿期就开始了(参考P44)
作业9:应知应会:矫正孩子拖延的有效方式(参考P49)
作业10:应知应会:孩子性教育您知多少(参考P93)
作业11:反思:什么该管什么不该管您知道吗(参考P117)
作业12:和青春期孩子沟通的关键是什么(参考P127)
作业13:好父母,要珍惜当权威者的有效期。您读了有什么感想?(参考P2)
作业14:您知道有的孩子和父母不亲的原因吗(参考P31)
作业15:您从高效父母的教子习惯中收获是什么(参考P130)
作业16:您知道代替惩罚的技巧是什么吗(参考P50)
作业17:应知应会:您了解孩子这些心理吗(参考P79)
作业18:孩子早期性教育父母正确引导的方法(参考P138)
作业19:培养孩子善良比聪明更重要您认同吗 (参考P156)
作业20:人的第二身份是什么知道吗,您读了这篇文章后感想是什么(参考P178)
作业21:什么是“破坏性批评”您知道吗(参考P8)
作业22:对照:生活中您是这样蔑视孩子的父母吗(参考P75)
作业23:为什么不能忽视孩子自控、自律的培养(参考P186)
作业24:反思:母亲在家是快乐的吗(参考P61)
作业25:和孩子做朋友需要几个原则您知道吗(参考P10)
作业26:指导孩子学会分层设立目标有方法(参考P200)
作业27:和孩子聊天也要讲究方法您会吗(参考P215)
作业28:交给孩子赶走坏情绪的三个小游戏(参考P43)
作业29:反思:生活中为什么提倡父母少说不吗(参考P229)
作业30:对照:别让孩子回家踩到“地雷”(参考P66)
作业31:对照:您家孩子有“空心病”吗(参考P119)
作业32:信任孩子也是需要智慧的您会吗(参考P133)
作业33:对照: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如何沟通(参考P209)
作业34:您是鼓励孩子学习结果还是过程呢(参考P206)
作业35:误区:父母指导孩子的阅读不能有功利性(参考P190)
作业36:应知应会:母女关系会影响到女儿的幸福(参考P63)

家长学校教材《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第28卷正文目录
(仅供参考,以公开出版版本为准)

卷首
最厉害的武器是榜样 / 王人平

专题策划
《跟孩子做朋友的艺术》之一:别在该管教时和他做朋友
《跟孩子做朋友的艺术》之二:和孩子做朋友,请避免这两点
《跟孩子做朋友的艺术》之三:妈妈和孩子做朋友的“假”友谊
《跟孩子做朋友的艺术》之四:父母模式与朋友模式你会用吗
《跟孩子做朋友的艺术》之五:和孩子做朋友要看什么类型
《跟孩子做朋友的艺术》之六:和孩子做朋友不易
《跟孩子做朋友的艺术》之七:亲子的友谊是用心挣来的

成长烦恼
我为什么那么恨弟弟
最近比较烦,比较烦
如果我不聪明,你还爱我吗
烦恼一直把我笼罩在忧郁之中
相信它是我的影子

成功之路
如何才能走出一条成功之路
好运属于积极奋勇努力的人
学英语:把一本书读100遍的人
关于宽容与成功的故事
在美国中学领悟什么叫“强者”

父爱母爱
现在的孩子为什么很习惯忽略最爱自己的人
有父母的地方才是家
你那么爱孩子,孩子却跟你不亲
难以忘记的两个时刻
摔碎的心

父母课堂
爸向左妈向右,孩子听谁的
好孩子不是一天学坏的
你会区分好动与多动症吗
埃里克森:将自信的种子埋在孩子心里
卡尔·威特金典教子理念

家教艺术
沉着冷静与“急得跳”之间仅隔一层距离
惩罚加规则等于恨,好方法加规则等于爱
尴尬场面巧化解
与“窃读”的孩子过招
快乐清单,变悲观为乐观
仪式感,让孩子感受到被重视
试试给俩宝不一样的爱

家教误区
别做“跑题妈妈”
与称职相比,母亲快乐才是第一位
快乐其实比成功更难
扭曲的母女关系,让女儿远离幸福
你踩到“地雷”了吗

国外家教
一位妈妈谈美国中小学教育
重视孩子领导力的培养
每天要对孩子说“我爱你”
教育的三份清单
爱国主义教育的做法

名人家教
摸清孩子的七大心理
如何在不成功的人生随遇而安
失败也是孩子的权利
曾经彼此“冷战”, 女强人被迫改变
平凡的母亲,造就了改变世界的女儿

家庭之道
为什么你不对我笑
进家门前,请先处理掉烦恼
妈妈不快乐,孩子敢快乐吗
父亲不应被母子边缘化
这类父亲,没资格说“儿子有问题”
妈妈,请别成为剥夺我父爱的罪人

专家论坛
刘墉谈教育:爱不厌诈
无条件的爱和溺爱你分得清吗
家庭教育决定孩子的一生
“零和博弈”让孩子陷入负能量泥潭
我们是否为孩子做得太多

警示篇
我去天堂了,这里太累
13岁少年砍爷爷,只是为了抢遥控器吗
别等孩子长大失控了,才后悔你管太多
孩子的“空心病”源自父母的情感隔离
校园霸凌,家长应该如何应对

青春期
交朋友,青春期少不了的话题
9~14岁是孩子最脆弱的年龄段
青春期沟通秘诀:看见他们的存在
孩子躲着你,到底躲什么
与孩子的叛逆期和解

经典案例
先把自己的品行酿成酒
孩子犯了错,该怎样信任他
父母说“不”,要让孩子知道理由
始于尊重,止于溺爱
孩子们的性游戏,你可以不尴尬
孩子能不能分享,看年龄

心理健康
把情绪说出来,就能捉出来
如何判断孩子是乐观还是悲观
“过度补偿”真的补好了吗
尊重孩子“难过”的感受
尊重孩子的“退却”心理

品格塑造
善良比聪明更重要
懂得美和善意的孩子才有未来
培养善解人意的孩子
不要让孩子输在教养上
了不起的妈妈,这样教会孩子担当
“洛克忠告”:匹诺曹为什么撒谎
孩子这么容易被小朋友带坏吗

能力提升
鼓励孩子自信自立的五个原则
玩掉孩子的“害怕”
如何培养孩子的执行力
我是怎样培养孩子领导力的
不是读好了书就能“包打天下”
 
习惯养成
习惯和修养是人的第二身份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看看德国人有哪些日常习惯
散养的后果,连父母都没意料到
只有经历失误,才能做到精准

兴趣培养
淡化阅读的功利性,让阅读随便点
亲子阅读的五大误区
测测你家宝宝有哪方面的天赋
培养孩子的艺术细胞就三件事
培养孩子的兴趣需要爱的沃土

学习指导
放下心中期待,分层设立目标
孩子犯错有什么可怕
指出作业错误时,这样说就对了
指导孩子写作,试试这四个“法宝”
孩子考了59分,我该怎么说

亲子沟通
五个原则就能做到“好好说话”
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如何沟通
读懂孩子的情绪信号灯,创造“可教时刻”
亲子冲突中有没有双赢
亲子聊天中能教会孩子什么

家校结合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对灵魂的教育
他们只是“爱直播”的孩子
班主任的寄语
没上过辅导班的孩子,学习后劲更足
“老师的评价”加上“家长的整治”等于“毁掉的孩子”

学习成长
比孩子更需要受教育的是大人
少说“不”字,变化很神奇
我才不和你比孩子
先照顾心情,再进行教育
一位教师妈妈的学习心得

教子心得
怎样惩罚最有效
妈妈,你今晚的表现很棒
让孩子快乐地做哥哥
你一张嘴,我的耳朵就关上了
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转的

指导手记
孩子说不想上学怎么办
交通安全教育“三部曲”
不了解这些,就别说他是多动症
放下焦虑,不做“好”妈妈
在孩子的眼里爸爸咋就得零分


家长学校教材《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第28卷连接文章目录
(仅供参考,以公开出版版本为准)

当孩子被“欺负”时
强迫孩子打招呼,他到底学到了什么
女儿有个“感恩账户”
千锤百炼做父母
你对孩子进行过“ 破坏性批评”吗
儿子上网吧,妈妈就到网吧打工
教子智慧:伊索给动物们讲的故事
你毁了孩子的世界(1)
家教分享:创造培养孩子动脑筋的机会
向孩子学习
家教分享:一大早不唠叨
要跟孩子诉说养家不易吗
鲁迅与海婴
赶走坏情绪的三个小游戏
孩子眼中的合格父亲
本事是逼出来的,毛病是惯出来的
你拖延有理,我矫正有招
怎样做个好父母
心灵先到
妈妈要换位思考
为何不跟好孩子做朋友
为什么家长一定要成长
不要做蔑视孩子的父母
故事:马语者和他的驯马奇迹
教子智慧:猴子把小鸟亲吻死了
不伤孩子的批评
育儿绝招四十条,你都会了吗
高效父母的教子习惯
坦然谈“性”,孩子就不敏感了
教子智慧:花两块银元只为看一眼雕像
名人名句:教育的意义在于唤醒灵魂
崔永元:不刻意要求女儿
孩子心中的妈妈是多少分
陈景润育子故事
教子智慧:黑豆与黑虫之争
教子智慧:小牛打败了大老虎
罗斯福:在儿子面前,我不是总统
与孩子交流要找到切入点
让孩子乐意接受批评的九个方法
教子智慧:得怪病的王子
七种方法帮助孩子走出不良情绪
斯特娜的教子故事
教子智慧:猫把最漂亮的鸟吃了
教子智慧:樵夫砍了母熊一刀
这一生,多少人输在了这个字上
先对孩子说 “我爱你”
再试一次
教子智慧:青蛙为什么不跳出井口
用“表格”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德国王子与部下的生命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陪伴孩子一生的最大财富
能说“谢谢”,就不用说“对不起”
马克·扎克伯格的故事:坚持整理课桌
有些教育,老师确实无能为力
父母的“精神颜值”有多高
父母关系好不好,看孩子的表现
如何培养心理阳光的孩子
给儿子开一张亲情支票
父母规
乐观者与悲观者
故事:大海里的船
俩宝争宠怎么办
故事:断箭


 



本博客转自中华家庭教育网,原文地址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