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读书沙龙的人文关怀

4年前 [07-06 09:06 周六]
经过多年实践和经验总结,我们把读书沙龙的定位归纳为这四点:
1、个人学习的落脚点
2、服务家长的小窗口
3、专业学习的接线板
4、提升素养的练习场
       家长既然是一种职业,它就有能力的需求,能不能胜任这个岗位。是能力就可以训练,就像孩子考试可以在练习的基础上表现出平时学习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不过家庭却不是很好的练习场,它的及时应对更像是在考试,最好在家庭之外来做好练习。

       读书沙龙,给人提供最好练习机会的,最锻炼人的地方,就是做主持人。为了把一场读书沙龙做好,主持人必须提前做些准备,在读书沙龙中,主持人得到的诸多好处中最重要的一点,通过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练习倾听的基础上学会了理解、包容和接纳。

做好一场读书沙龙可不容易。总体印象,要点有三:
        一是有人。
        大家一起读的是文本。故事和经验通过作者的提取和加工呈现在我们面前,读书沙龙归根结底是服务于“人”的活动行为,所以说,这里“人”的含义和指向是多重的。
        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孩子是种子,不是瓶子。一起来读书的家长同样如此。主持人用心对待读书沙龙,就像农人,他挥汗如雨、精耕细作,但又不折腾、不用力过猛,他知道有些东西必须等待自己成熟。
        如果说,在读书沙龙大家能达成一致,不在于从文本获得同样的见解,因为自己心底的土壤不同,也不在于主持人高屋建瓴的引导,因为自己成长的阶段不同,最终的一致一定是在不断学习。
        玫瑰、小草、乔木……所有的教育,都是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然后独立给自己的人生赋予意义。家长亦如是。
        此为共识。
二是有法。
        关于读书沙龙“工具性”还是“人文性”在实践层面和认识层面的冲突,一直没有停息。“工具性”主要指参与的家长以知识获取和能力训练为中心,其结果必然是读书沙龙走向程式化和技术化,读书沙龙的负载越来越低,变得很“骨感”;另一端的“人文性”,则强调和强化读书沙龙对人文精神和家庭教育素养的熏陶,其结果是内涵和外延逐渐被泛化,原先的咬文嚼字、文本解读变成了心灵鸡汤。
        必须挑出这个陷阱。读书沙龙必须构建宽度、温度和深度内生和谐的鼎立三足。“宽度”指向每一篇文本、每次读书活动的目标定位和内容取舍,即目标和内容;“温度”指向读书沙龙中的流程设计、情境营造,以及有效问题的预设和生成,即情境和活动;“深度”指向内容的拓展迁移和家长的思维活动,即思维和最近发展区。
        如此,宽度在舍弃中构建完整;温度用话题和活动激活思维;深度就是唤醒生命的潜在能量。
        此为共振。
三是有道。
        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耶?”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东郭子不应。——《庄子 ·  知北游》
       有人说,把在学校学的东西都忘掉之后,剩下来的就是教育。读书沙龙学到的东西也是用了被忘记的。这里的“道”也就是家庭教育素养在哪里?在生活中。
        被认识、被理解、被接受、被践行,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在读书沙龙的每一个细节和片段,所有参与的家长得到的不仅是认识问题的角度、多元解读的方法,更是一种宽容和理解,以及每个生而为人者所拥有的独立判断,还有清净心、平常心、欢喜心……
        此为共鸣。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