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站在孩子的情感圈之内——唐闻

15年前 [09-23 22:41 周二]

站在孩子的情感圈之内

--谈谈如何培养孩子的积极情绪

各位老师、各位网络班的同学大家晚上好!

我是中国家庭教育志愿者、中国家庭教育指导师班网络班四期学员,我叫唐闻。今天非常高兴和各位家长交流“如何培养孩子的积极情绪”这个话题。

为什么要讲这个话题呢?孩子在学校,与不同的同学交往,与不同的老师接触,难免有情绪不佳、心情不好的时候,起因可能很小,比如与同学发生矛盾、被老师批评、心爱的物品丢失等等,都会引起孩子情绪上的波动。这样的时候,孩子是否向家长诉说,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对家长的信任程度。特别是年龄稍大的孩子,基本上都具备了完整描述事件经过和表达心情感受的能力,因而当他伤心、委屈、烦恼、困惑的时候,如果他选择在父母面前缄口不言,那么做父母的就有必要反思一下,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对自己说?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如何?自己有没有能力帮助孩子改善情绪?

为什么我要特别强调重视孩子的情绪呢?情绪对孩子到底有什么样的影响?其实这一点,大家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会有所体验和感受,比如我们高兴的时候,会觉得劲头十足,工作效率也很高。反之,如果我们心情不好,我们就会觉得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这种感受相信大家都有过。当然超越个人经验的科学研究结果会比我们个人的感受更客观,也更让人信服,让我们来看看科学研究的结果是怎么样说的。     

--从智力角度来说,情绪积极、乐观的孩子,其记忆、思维、创造、想象等众多方面,都要优于情绪悲观、忧郁的孩子。如果孩子在学习中能够保持一种积极的情绪,做到“乐学”,就会提高学习效率。反之,消极的情绪不仅对提高学习成绩没有帮助,而且会影响学习效果。

--从健康的角度来看,如果孩子情绪积极,可以使体力和精力得到充实,提高个人的活动效率和能力,促使孩子健康成长;反之,消极的情绪会使人感到难受,抑制个人的活动能力,降低人的自控力和活动效率。

我们回想一下,在现实生活中,是不是常有这样一些案例,孩子因为一时冲动,做出了令自己后悔甚至是违法的事情?

我给大家讲这么一个新闻案例。

为了一盆脏水 高三学生伤人命 

  许彦是房山区某中学高三的学生,今年正在准备高考。然而,今年215日早上,他的邻居王平(化名)洗完脸顺手就将洗脸水泼在了两家公用的走道上。许彦的母亲刘梅(化名)正好开门,见着王平这样干,于是提出意见。两个人言语不对,吵了起来。吵架又勾起了往日的矛盾,于是两人动上了手。 

  这时许彦起床了,见母亲与人发生口角,当然急急拿着木棍出来帮忙,谁也没有想到一场惨剧就此上演。在争斗的过程中,王平被重物击中头部,造成头皮裂伤,头皮下血肿,脑挫裂伤,颅骨骨折,急性硬膜下血肿,经治疗无效死亡。 

  许彦认为自己并没有主动动手,是王平打人在先。自己只是还击,在王平追打他的时候,他回身用木棍一挥,击中王平,所以自己只是正当防卫。而王平的家人却认为不仅许彦动了手,许彦的母亲刘梅和许彦的弟弟都参与了动手,是他们的共同殴打才导致了王平的身亡。因此,不仅仅王平是凶手,还应追加刘梅与许彦的弟弟为被告。 

  因为一盆脏水,一个高三的孩子失手伤人致死。自己也成为被告,将要接受法律的审判。发生这样的事情让我们的心情很沉重,但是这样的事例却并不鲜见。追根溯源,起因多半都是孩子的情绪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

所以不论是从科学研究的结论还是我们个人体验都可以看出,情绪是把双刃剑,把握好坏,结果可谓是两重天。家长是否重视孩子的情绪,是否有能力帮助孩子改善情绪,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个性形成和身心健康。所以家长一定要重视这个问题,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我认为要具体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体谅孩子的难处。很少有父母会承认自己不爱孩子,一个常见的现象是,父母起早贪黑包干孩子所有事务,大到拟定学习计划、督促检查作业;小到帮助孩子整理书包、端茶送水等等,这些事情其实孩子都有能力完成,但我们家长很容易就站到孩子的能力圈之内,而对孩子的情绪情感却反应迟钝。

在平时的咨询中,家长咨询最多的一个问题是,孩子学习不自觉,成绩上不去,怎么办?性急的家长想了很多办法,比如牺牲自己的业余时间,盯着孩子学;比如报名参加各种各样的培优班;比如痛心疾首反复唠叨,可是收效甚微。每次面对这样的咨询,我总要问同一个问题:你体谅孩子的难处了吗?

孩子的学习能力有大有小,由于早期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差异,又造成孩子的学习基础各不相同,到了初中,这种差异呈现加剧状态,孩子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家长的心情越来越急,老师的耐性越来越低,这个过程中没有人检讨自身问题,一股脑将责任推到孩子身上,怪孩子学习不刻苦,怪孩子懒惰贪玩,每个人都在对孩子定目标提要求:你要好好读书,将来才能考上好大学,才会有好前途。可是没有人帮孩子想办法,究竟应该从哪里入手来提高成绩?究竟应该怎样树立信心,一步一步追赶?

我们不要以为孩子不想学好,即使是最调皮、最叛逆的孩子,他内心也渴望被人肯定,被人赞赏。除了成绩以外,他身上也可能有很多优点,可是父母老师眼里只有分数,对分数的高度关注,让孩子身上所有的闪光点黯然失色。

孩子何尝不希望自己成绩优秀,可是学习对他来说有了难度,他一时半会跟不上,学得越多,掉得越远。家长有没有体谅孩子的难处?静下心来想想,既然一直以来我们责怪也好,焦虑也好,都没有起到什么作用,那么我们是否应该换个方向,帮孩子查找一下是从哪里开始掉队的?从基础地方补起,用鼓励代替指责,也许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另一方面,我觉得衡量孩子优秀与否,不是只有分数一个指标。人生路上,即使没有学业的优秀,还有人格的健全、身心的健康;即使没有旁人的喝彩,至少还有父母的爱,滋润心田,这样的温暖是会牵引孩子去快乐生活的。如果我们家长有这样的认识,这样的态度,我想孩子们就会轻松很多,幸福很多。所以家长的眼光不要只盯着孩子分数的起落,要多体谅孩子的难处。

二是理解孩子的痛处。孩子在学校,难免与同学发生矛盾,难免被老师误解。这时候,他的心里装满了委屈,做父母的如果不以为意,就会刺伤孩子的心。

举个例子。有一次,我儿子正打算在教室的门框上练习引体向上,一个同学取笑他:“就你这小个子还想玩这个?不会玩就别在这里丢人现眼了”。一边说一边抓住儿子的手,另一个同学打抱不平,说:“别小看人家,他的手劲可大了,你让他试试”。可是那个孩子硬是抓住儿子的手不放,于是两个人扭打起来。这时候语文老师进来了,不由分说,将两个孩子各打五十打板,儿子觉得委屈,试图辩解,老师粗暴地打断他:“你别说了,怎么就知道挑别人的毛病呀”。儿子继续辩解:“我没有……”老师又一次打断他:“你这种小个子,一看就心眼多,改不了的”,更可气的是,这个老师还偏偏表扬那个孩子,说:“我就不相信是他会先惹你,他一看就是个宽容的孩子”。可想而知,我儿子当时气成什么样,也可想而知,那堂课他会听进多少?他以后还会喜欢这个老师吗?

遇上这样的事情,孩子跟家长说,如果家长不以为然、轻描淡写地安慰一句:“算了算了,胳膊扭不过大腿,跟老师计较也没用,以后吸取教训,离那个孩子远一点就行了”如果家长只是这样冷淡、这样漠然,那么就等于在孩子受伤的心里雪上加霜,那么就等于断开了与孩子之间沟通的桥梁,以后孩子有心事再也不会跟你说。

反之,如果我们家长对孩子的遭遇表示同情,然后借机告诉他,这就是社会,我们身处其中,难免被冤枉、受委屈,如果为此伤心、生气甚至产生报复心理,那就等于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如果我们能这样告诉孩子,老师也是凡人,也会犯错误,重要的是我们自己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和一颗澄净的心灵。那么我们的孩子感觉到父母接纳了他的感受,他也许就会很快平静下来,慢慢去体会怎么样为人处事,慢慢去学会坚强自己的内心。

一般来说,孩子在学校与老师、与同学之间发生矛盾和磨擦,我主张家长只需充当倾听者角色,不必亲临学校,与老师理论。我觉得,在委屈中流过眼泪的孩子,如果有家长正确的引导,会更具有同情心,更懂得语言的杀伤力,因此在同理心的作用下,他一般不会用同样的恶语去刺伤别人。当然,如果老师或同学对孩子的心理伤害比较严重,尤其是造成持久伤害的,我建议家长还是要去学校与老师交流,交流过程中注意方式方法,避免双方争执。

三是鼓励孩子的长处。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孩子身上总会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同时,再差劲的孩子,他的身上也总会有几处优点。问题在于,现代家长挑孩子毛病时,眼疾手快;看孩子优点时,耳聋眼花。孩子们其实是很可怜的,在这种有色眼镜的追捕下,无处逃遁,要么变得越来越自卑,凡事缩手缩脚,缺乏信心;要么变得张扬拔戾,欺压同学,甚至为非作歹,比你平时骂他的还要坏。

所以说,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需要我们时时呵护关怀。孩子的心灵又是健康的,那是因为我们把握了教育先机,不断鼓励而来。

七月份的时候,我做过一个咨询。孩子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孩子小学五年级从外婆家里回到父母身边,当时成绩勉强跟得上,到了初中,孩子在班上的排名不断下滑,母亲觉得脸面上过不去,天天逼着孩子学习,每次考试,都把成绩单挂在孩子床头,羞辱孩子:你自己看看又退步了几名!你怎么这么笨!母亲越骂,孩子退步越快,到初二考试,成绩已经在班上摆尾。

实际上这个孩子非常懂事,从不惹事生非,但是他没有得到过鼓励,内心非常压抑,有一天他从外面捡回一只小猫,母亲骂他不用心学习,恶狠狠地把猫从楼上丢了下去,孩子痛哭流涕,当晚就出现了离家出走行为。当然后来,父母还是把孩子找回来了。

我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跟踪指导这个案例,在此过程中发现孩子喜欢表演,于是建议家长为孩子请来专业老师,一对一辅导,孩子的表演天赋得到彰显,老师和家长都及时地给予鼓励,由此极大地增强了孩子的信心,并激发了孩子学好其他功课的热情,因为他通过学习自己感兴趣的表演艺术,初步确立了志向,将来要报考中央戏剧学院,自己找到了目标,便有了学习的动力,各科成绩也都进步很大。所以我说,站在孩子的情感圈里,就是要善于激活孩子的主观能动性,促使他们实行自我教育,只有自我教育才是孩子不断进步的根本动力。 在这个过程当中,表扬是最好的工具,事实不论孩子缺点有多少,每一天、每一周他总会有些优良的行为,或者取得小的成绩,比如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比如清理了自己的房间等等,家长都应及时表扬,因为表扬是孩子生命成长的阳光,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被表扬就意味着事情做对了,被认可了,他的自我价值会上升,自信心会增强,随之而来的当然也就是积极的、健康向上的情绪。

四是宽容孩子的短处。与鼓励孩子的长处相对应的,是宽容孩子的短处。大人尚且会犯错误,何况孩子?我们不主张溺爱娇纵,同样也不提倡严厉苛责。有些家长眼睛里容不下孩子出一点点错,比如,吃饭的时候,孩子不小心摔碎了碗,家长马上一巴掌扇过去,美其名曰挨了打才会记得牢,要求严才会走得正。这种棍棒下长大的孩子,内心往往藏着不为人知的胆怯和忧伤。

以我自己的经历来说,从小到大一直到现在,我特别怕一样昆虫——蟑螂。这与我小时候,父亲对我的态度有关,我曾经并不怕这种虫子,我印象中它和其他任何一种地上爬的虫子一样,可是我十四岁的时候,有一天晚上,我躺在竹床上,突然发现它会飞,而且飞到了我身上,我当时吓坏了,惊恐地大叫一声,当时父亲正在家里和他的一个同事聊天,听到我恐惧的叫声,父亲不但没有安慰,反而是一个大步冲过来,对着我大吼一声:这大个女孩子,叫什么叫,不怕丑!我父亲的脾气是非常暴躁的,他当时那个架式,如果能捉住那只蟑螂的话,一定会丢到我身上。

那一晚,我就在惊恐和委屈中悄悄地哭了一宿,只到现在心里还有阴影,到了夏天一个人不敢下楼散步,怕走道上有蟑螂,所以,每次都要丈夫陪着我。可见,孩提时代来自父母的恐怖记忆甚至会跟随一生。所以说家长真的要好好地爱孩子,真正地走近孩子的心灵,去感受他的喜怒哀乐,去宽容他的缺点错误,用正向积极的引导,去让他体会生命的美好和成长的快乐。

五是要解答孩子的疑处。由于好奇心,孩子们,特别是爱动脑筋的孩子,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提出来,我们要认真回答,回答不了的,可以找书、找人解答。这也是我们站在孩子的情感圈之内,与孩子做朋友的要素之一。

有些家长对孩子的问题习惯马虎应对,以一句“你以后就会懂了”来打发孩子,要知道,你打发掉的不仅仅是一个小小的问题,更是一颗想要靠近你的孩子心。

孩子到了青春期,对异性产生好奇,这时候,解答孩子的疑处就显得更为重要,通过答疑,帮助孩子把握感情,明确责任,确保孩子正确对待生理的变化和情感的冲动。 这时候,我们的答疑不一定是被动的,也可以采取巧妙的方法,主动出击。

比如《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08年上卷中,看到有一篇题目为“父亲对我的性启蒙教育”的文章。说的就是,作者进入12岁青春期,开始对男女之间的事情变得敏感,很想知道男孩女孩身体上的构造等问题,可是又羞于向父母启齿提问。聪明的父亲采取了什么办法呢?他故意将一些开设有青少年性健康专栏的杂志,定期放在自己的枕头下,看似无意,实则是不着痕迹地故意让孩子发现、翻阅,随着孩子年龄增长,父亲枕下的书也不断变化,他又陆续将《如何对待手淫》、《性交是怎么回事》这些科普文章放在枕头下面,父亲用这种秘而不宣的方式,主动答疑,对孩子进行性启蒙,解除孩子对男女之间问题的焦虑。这么做的好处是,避免了两代人之间谈论性话题的尴尬,所以说我认为这是一个很聪明的方法。

好了,今天和大家分享了“如何培养孩子的积极情绪”这个话题,探讨了如何站在孩子的情感圈里,从体谅孩子的难处、理解孩子的痛处、鼓励孩子的长处、宽容孩子的短处、解答孩子的疑处这5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就是要求我们做家长的,要认同孩子的情绪、情感,象朋友一样去关注孩子的心情晴雨表,让孩子感觉,父母跟自己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朋友,能同甘共苦,分享生命生活里的点点滴滴,这种心心相通的感觉,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会成为孩子不断努力,战胜人生种种困难的精神支柱。这既是孩子快乐生活的力量之源,更是孩子战胜困难、走出困境的智慧之源。

正如一位教育专家所言,只要父母站在孩子的情感圈里面,就可以安心地站在孩子的能力圈外面,孩子的成长必然有惊无险。

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我们做父母的首先不要输在家庭教育上,我会和各位家长朋友一路同行、共同学习、一起进步、和孩子一起成长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