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亲子关系研究新进展:自组织研究。

15年前 [12-18 12:35 周四]

作者:扶跃辉 李 燕  来源:上海师范大学  发布时间:2007-11-19 14:58:03

[摘  要]关于亲子关系的研究是发展心理学中最活跃的研究和理论构建领域之一。社会化理论认为亲子关系已经从单向的、主效应模式,双向的、相互影响的模式朝着更复杂的、循环的互动模式和关系发展。自组织是动力系统的主要特性,许多发展学家已经运用自组织的观点进行亲子关系的研究。

    [关键词]动力系统;自组织;亲子关系;状态空间
一、引言
    动力系统方法(dynamic system,DS)在最近几十年中引起了很大的关注和争论。动力系统方法假设发展的心理具有复杂系统的特殊性质:系统成分之间的非线性互动,对外界影响存在敏感性和不敏感性的阶段以及稳定状态之间的迅速转变。根据动力系统的观点,在组织和环境元素的反复互动中出现了更高水平的、形式新颖的、规律性的突现,这种有规律的过程限制了成长的路径,这个过程被称为自组织(self-organization)。发展的心理也是自组织系统,系统成分的同时结合形成了发展规律。至今,自组织的方法已经被用于研究动作、认知和沟通的发展。在发展心理学中,关于亲子关系的研究是最活跃的研究和理论构建领域之一。社会化理论认为亲子关系历经单向的、主效应模式,双向的、相互影响的模式以及更复杂的、循环的互动模式。一些理论家把亲子关系看成自组织的动力系统。自组织框架有助于解释循环、突现的关系模式等过程,并且提供理解亲子系统发展中的变化和稳定的原则。
二、亲子关系的自组织原则
    (一)稳定性   
    吸引子被定义为稳定的、循环的或者有弹性的状态。吸引子越深,吸引力就越大,越能抵抗环境中小的变化。在一定范围的环境和功能状态中,系统倾向于某种反应模式,这些反应在特殊的时间维度是稳定的。例如婴儿和母亲开始通过凝视和声音进行沟通,这种结合不断发展并且稳定成熟悉的、依次的吸引子,即正常的沟通。此外,对攻击性亲子关系的研究发现,亲子之间还存在“强制的循环”,即父母和攻击性儿童处于令人厌恶的互动模式中。强制的循环也可被理解为吸引子,重复、实时、规律性的互动最终发展成稳定的吸引子。Patterson等人希望通过破坏系统和促使系统重组使人际关系远离攻击性发展轨迹,结果证明这是相当困难的。虽然有的治疗方案能产生积极的变化,但即使最先进的干预方案也不能使攻击性人际关系远离发展轨迹,它在短暂的改变后仍然回到原有的强制性模式。
    (二)反馈过程
    系统通过积极和消极反馈远离自组织的平衡。积极的反馈促使系统元素互动的特殊变化扩大,并导致新奇事物的出现。消极的反馈使得元素继续连接在一起并且实现了稳定。自组织系统通过两种反馈变得越来越复杂。积极的反馈促进系统的重组以应付环境的改变,这种新的组织通过消极反馈的自我稳定而维持下来。人际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可以被理解为实时的反馈。Patterson(1992)通过研究母子的互动解释了强制性家庭的反馈过程:由不计其数令人厌烦的互动开始,儿童出生时的困难型气质和母亲的消极情感影响互动。攻击性儿童接收了来自家庭成员的干扰,他们一般表现出不J顷从或者反击。母亲通过反击形成了易激惹的愤怒情绪,容易把儿童评估为困难的、动机坏的孩子。儿童也形成了愤怒的情绪,容易把母亲归于敌对和不公平的。不断重复的反馈产生强制性的吸引子。儿童是亲子互动中积极的参与者,他们的行为是家庭其他成员行为的反映,也引发了其他的成员的行为,行为既是结果也是原因。
(三)非线性变化   
    如果扩大积极的反馈就能观察到动力系统组织结构中的非线性变化。这些突然的变化指阶段转变(phasetransition),它们发生于系统发展的分歧点或者接合点。系统的行为变量不连续的增加使得系统重新稳定。阶段转变联系了实时和发展维度的变化。在发展维度,稳定性被打破后,发展的系统再次建立并形成新的习惯或者互动方式。实时的行为更得变化和灵活:行为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停留在一种状态的时间很短。然而在阶段转变之前或者之后,实时行为变化很少。Olthof等(2000)认为应该随着时间发展来研究母子互动。母子的组合可以被看成是由元素的多种关系决定的非线性的动力系统。研究包括三种变量:儿童的可激惹性、母亲的敏感性反应以及干扰儿童的压力强度。研究结果显示,压力强度的微小变化也能导致互动突然的变化,不断增加的压力强度有时会产生荒谬的结果,如儿童悲伤的程度更低。虽然儿童的可激惹性和母亲的敏感性反应不像压力强度那么精确,但是这些维度中相似的、小的差异对于互动结果有着不同的强烈的影响。结果说明自组织系统是复杂的,在接合点上微小的影响也可能对发展产生强烈的作用。
    (四)相互依赖的时间维度
    自组织不同时间维度相互影响。实时维度限制了发展维度,反过来又限制了实时行为。相互依赖的时间维度意味着发展的亲子模式产生实时的互动。模式不断的重复可表明人际状态空间的吸引子越来越深。这种持续的人际状态空间环绕着系统的历史,也限制了实时互动的类型。关于母婴合作的社会性互动极好地证明了时间维度是相互依赖的。儿童稳定的情感偏向和心境来自于母婴互动中实时的情绪体验。这种产生于人际互动中的、固化的情感状态是重复的积极或者消极情绪的结合体。反过来,随着发展固化的特殊心境约束了婴儿实时的知觉和行为倾向。对攻击性亲子关系的研究也发现,实时的强制性匹配结构将因相似情景的不断出现而加强,对于父母和儿童来说,意识反应的空间越来越小,甚至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

三、亲子关系的自组织研究方法
    (一)关于波动和变化的研究方法
    技术包括自我报告测量和观察工具,例如沟通、情感关系、结构组织和灵活性。通过移动平均和比较技术,可以看到曲线随着时间的变化和循环的模式以及找到曲线波动中的变化。这些变化显示着家庭组织或者沟通模式的变化。 Van Egeren等(2001)通过观察母婴在自然互动中的行为,研究母婴的相互性调节。研究发现3秒钟时间就能抓住母婴之间的偶发性事件。虽然母亲的抚摸和儿童的注视也能引发反应,但是母婴一般通过语言信号和反应来沟通。母亲在婴儿的目标游戏行为中影响力更大,婴儿则在表达行为中影响力更大。互动环境持续影响婴儿偶发性反应,当婴儿探索目标、被母亲抱着或者母婴进行目光交流时,婴儿对另外的信号反应较少。
    (二)关于短期转换的研究方法
    1.卡诺图地图(Karnaugh maps)。Dumas等(2001)研究了功能正常和功能紊乱母亲—儿童关系的日常行为以评估在母子关系中最频繁的互动模式。研究使用卡诺图地图(Karnaugh  maps)绘图表示法以分析不同的变量结构。卡诺图地图建立在二元的基础上。在Dumas  等的研究中(2001),变量指的是儿童或者母亲的反应是否积极或者消极,母亲是控制性的还是非控制性的,儿童是否顺从。在卡诺图地图中,人际的动力被描述为从一个状态到另一个状态转换的模式。通过描绘状态转变的模式,研究者发现了阶段转换,即相对稳定状态的转变。地图也显示了两组关于启动条件和互动模式的差异。功能紊乱母子关系的特性为母亲试图重复的控制儿童以及儿童的不顺从母亲。Dumas等(2001)的研究显示了绘图方式的重要性。
    2.状态空间方格(State space grid)。 Lewis等(1999)发展了状态空间方格这种绘图方法,使用观察数据并且量化这些数据。在实时维度,人际行为轨迹被绘制在方格中,代表了所有可能的行为联系。父母的编码的行为在X轴上,儿童的行为在Y轴上。方格中的每点代表了两事件的顺序。他们研究了婴儿的社会隋绪发展,从悲伤强度和注意母亲两个变量建构状态空间方格,假设吸引子被方格单元识别。吸引子和状态空间特点被操作和验证,研究揭示了行为组织中的发展变化和个体的持续性。
    Granic等(2002)的研究旨在区分亲子互动在“单纯”的儿童内在和外在的问题的客观化。他们研究了长期的人际模式。研究使用两个维度定义可能的系统状态。其中之一是父母的情绪质量,另外一个是儿童的情绪质量。两个维度分成四类,分别是:敌意、消极、中立和积极,产生了可能的16种状态。状态空间聚焦多重稳定的现象(即几个吸引子同时存在)。状态空间方格依赖于人际的行为而非独立个体行为。为了描述状态空间方格,Granic等(2002)还应用了控制,建立在“动力系统的发展趋势为组织背景中小的变化的反应”中,称为“动摇”。动摇包括敲门这种小动作,即父母和儿童解决冲突时的信号。对动摇的反应提供了关于系统和稳定性结构的信息。
    (三)短期和长期转换与两个维度的关系
    状态空间模式还能运用于发展维度的研究。使用状态空间模式例如卡诺图地图或者状态空间方格特别适合关于连续性和不连续性的研究。 Granic等(2003)研究了青少年和父母在解决问题情景中短期和长期变化之间的关系。他们在实验室观察了青少年和父母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对此进行实时的编码。编码分为四类:敌意的、消极的、中立和积极的。使用状态方格建立实时人际行为的发展轨迹。此后在8年中进行了5次观察记录。在发展的维度上,研究期望儿童在13~14岁时,家庭互动的结构化变量增长。传统的解释为“青春期开始”,但
是这种变量不能称为原因变量或者部分动力原因。当问题解决实时互动形成更高水平的变量时,阶段转换就会发生。这种期望被证实,通过增加状态的数量导致更高水平的状态转换。研究通过结合短期时间维度的互动过程和长期时间维度的发展特性,展示了青少年重要的发展顺序。
四、结语
    自组织对模式、变化和新颖性进行了解释。建立在自组织原则基础上的一般理论框架联结了传统理论的局限并且结合了在单一图式中发展的多个方面。这种图式解释了过程内在的创新、随着时间不断增加的复杂性、在发展系统中的新颖的突现、允许结构前进和个体多样性的转换点、自我纠正稳定性的能力以及适应环境的敏感性。
    本文试图勾画出亲子关系的发展,重复的实时互动产生有限的、匹配的认知情感结构,即人际状态空间吸引子,人际成员的实时反馈可以看成人际结构突现机制的基础。在发展维度上,人际吸引子是过去自组织的产物,渐渐减少了将来发展的可能性。可以运用自组织观点研究特殊亲子关系的发展轨迹以预期亲子关系的稳定性以及矫正不良的亲子关系。亲子关系的自组织研究包括对短期过程和长期过程的研究,特别关注波动的意义以及它与阶段转换和变化的关系。

摘自《学前教育研究》杂志200610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