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情商之言传身教育

13年前 [07-02 20:55 周五]

  有一次,我的妻子要上街,儿子哭闹着要跟去,我妻子就哄他说:“你在家等我,回来给你杀猪炖肉吃。”孩子信以为真,果然不闹了。我妻子回来,见我正磨刀霍霍准备杀猪,赶忙阻拦说;“你干什么,你真的要杀猪给他吃?我原是哄他的。”我认真地说:“对小孩子怎么能欺骗呢?我们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影响,我们说了不算数,孩子以后就不会听我们的话了。”我于是真的把猪杀了。我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后世传颂。

  ——曾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曾经在报纸上看到过这样一则消息:

  1997年1月8日早晨,正值上班的高峰期间,美国阿密市的一辆运钞车不慎从立交桥上翻落,顿时,从车厢里飞出许多美元。路上的行人、居民、乘客见到满天飞舞的钞票纷纷挤上前去,争抢钞票。

  不一会儿,55万元美金全都被抢光了。

  第二天,为了挽回银行的损失,警方宣布一道特别令,要求捡钱的人将所拾钱钞如数归还,否则将以偷窃论处。

  结果,只有两人去警察局交还捡到的钞票。其中一位是有六个孩子的母亲,她拿出捡到的一把硬币,共计19.38美元。当人们问她为什么要交出钱的时候,她说:“我有孩子,我要为他们树立一个好榜样!”

  而这位母亲只是一个普通的售货员,每小时的工资仅5美元。

  孩子一出生,父母就是他最亲近的人,也是他最早的模仿和学习的对象,正因为如此,父母便成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本身就是教育孩子最有效的榜样。家长每天的言行,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换句话说,孩子在无意识地模仿着父母的行为。

  古今中外,从来没有哪位教育家否认过父母在孩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那些历久不衰,如“孟母三迁”、“岳母刺字”一类的故事,一直被传为佳话。许多名人都将自己在事业上的成功归功于父母对他们的教育和影响,有人甚至认为“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纵在掌权者手中,不如说是掌握在父母手中”。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父母自身的行为对孩子有着重大影响。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孩子谈话和教导孩子、吩咐孩子的时候,才是在教育孩子。在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甚至当你们不在家的时候,都是在教育孩子。你们怎样穿衣,怎样跟别人说话,怎样表示欢欣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怎样笑,怎样读报……所有这一切,对孩子都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生活中有些父母常常埋怨自己的孩子懒散、任性、没有耐心、不求上进、不尊敬长辈、不体贴父母、不懂人情世故……可是,父母却从来不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你是否在孩子面前说别人的坏话,是否对人不冷不热、不会做人,是否视年迈的父母为累赘、不关心自己的父母,是否举止粗鲁、爱占人小便宜,是否经常自怨自艾、消极处世、不求进取……?

  一位家长曾讲述了他和儿子的一段对话。这位家长说:“儿子,你最近总是玩游戏机,能不能控制一下,把精力用在学习上,行吗?”

  儿子看看爸爸不以为然地说:“还说我呢,我爷爷经常劝你不要在外面玩麻将,你怎么还整宿整宿地玩呢?”

  这位家长一下子不知说什么好。

  可见,孩子们常常把自己的行为与父母的相对照,甚至父母行为中的某些不当之处,也往往会成为一些孩子开脱自己错误的“口实”。孩子既可以从父母身上学到优点,也可以学到缺点。

  言传身教是教育的原则,而身教更重于言传。年幼的孩子,他的心灵是敞开的。他总会情不自禁地模仿所看到的、所听到的一切。对他来说,一切东西都是他的榜样———别人的行为方式、体态姿势、言语、习惯和品格等。当我们把脏东西放入垃圾箱里,孩子也会这样做;当我们随处乱丢垃圾,孩子也会乱丢杂物。父母的一举一动,孩子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即使我们说得再多,往往不如我们亲自做一件事对孩子更有说服力。

  教子先正己

  马克思说过:“你可以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影响孩子,可最好的方式还是你的行动。”我国古代最着名的大教育家孔子说:“欲教子先正其身。”

  孩子出生时,犹如一张白纸,父母的一举一动都会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深深的印记。好的举动,自然会给孩子好的示范作用;不良的习惯,则会给孩子留下坏的影响。“习于善则善,习于恶则恶”,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如果我们说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那么,孩子则是父母的一面折射镜:在孩子身上可以折射出父母为人处世的哲学和做人的原则。可以说,父母是这个世界上对孩子影响最早、最深的人,也是孩子模仿最早、最多的形象。

  怎样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孩子呢?

  1.注意自己日常言行没有哪一位中国父母可以说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没有说过这样的话:“你真笨!”“你简直是个废物!”“闭上你的嘴,我说不行就不行!”等等,有的甚至成了家长的口头语。

  究其原因,不尊重孩子,自制力差,缺乏控制自己情绪和行为的能力是这些父母的致命弱点。显而易见,父母这样的行为对孩子造成的影响是很严重的。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父母的言行教育体现在生活的每一瞬间,父母不仅仅要注重在谈话、教导时以身作则,更要注重平常的言行,潜移默化地用自己的良好言行陶孩子。

  在影片《美丽的大脚》结束时有这样一个场景:一个孩子对病床上奄奄一息的老师说道:“我奶奶不会死……因为我妈说我奶奶是老不死的。”

  妈妈的一句话,在孩子的心里深深地扎了根,这是非常让人痛心的。

  朱庆澜先生说:“要禁止儿女不要做哪件事,总要自己先不去做;要教儿女做哪样事,总要自己先去做。”朱庆澜先生还打了个比方,比如教儿女不要吸烟,父亲就不能吸烟,如果父亲吸了烟,不但叫孩子疑心,还会从此不信任父母的话,看不起父母,甚至做出不服父母、不孝父母的事。

  中央电视台有这样一个公益广告:

  一位年轻母亲给病榻上的老母亲洗脚,洗完脚后,这位年轻的妈妈正要休息的时候,她的孩子,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却给这位年轻的妈妈也端来了一盆水,尽管孩子走得摇摇摆摆,但是,这位年轻的妈妈却非常感动。当孩子用稚嫩的声音说道:“妈妈,洗脚。”年轻妈妈的眼睛湿润了。

  这位妈妈就是通过自己的言行,给孩子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朱庆澜先生曾经明确地指出:无论是什么教育,教育人(即教育者)要将自身做个样子给孩子看,不能以为只凭一个口,随便说个道理,孩子就会相信。事实上,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父母,如果你希望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就应该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用自己的言行来感染孩子。

  2.努力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马克思说过:“你可以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影响孩子,可最好的方式还是你的行动。”

  丰一吟在《回忆我的父亲丰子恺》中这样写道:“失去父亲后,我好比失去了一棵庇护自己的大树,从此自己必须另栽树苗。于是,与外界打交道的机会越来越多了。只有这时候,我才体会到父亲对我潜移默化的影响,才认识到父亲的许多优点,才理解到我们从他身上受了哪些教育。”

  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中,给丰一吟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勤奋,而勤奋正是来自于不断坚持的意志力。

  丰一吟说,“他(父亲)一天不画画就感到难受”。国内许多人也曾在丰子恺生前向他求画,丰子恺是逢信必回,有求必应。即使是陌生人求画,丰先生也尽力在一个星期内赠画。丰先生一生淡泊名利,就是喜欢画画。丰先生喜欢喝点绍兴黄酒,每次喝点酒,画起画来一气呵成。

  丰先生睡觉有打鼾的习惯,中午休息时,只要鼾声一停,他就马上起床。

  一次,丰一吟特意问爸爸:“为什么不多躺一会,休息好了再起来?”丰先生说:“该睡觉就睡觉,清醒了就要起来做事。睁着眼躺在床上不是白白浪费时间吗?”不管谁请他做事,他总是提前完成,从不耽误约期。

  父母的言行举止给孩子留下深远的影响,丰先生的许多方面都给丰一吟留下深刻的影响。丰先生不但要求孩子们做事认认真真,而且对自己要求更是严格。他写的稿子,字迹端正清晰,从不敷衍了事。他从来不让孩子随便乱放东西,东西用完,回归原位。因此,在他的家里,样样东西都一直放在原来的位置,找起来很容易。后来,丰一吟也体会到父亲这一方法的好处,并渐渐养成习惯。

  由于家长与子女的特殊关系,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起着直接和间接的、公开的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自觉不自觉地用自己的价值观及行为规范培养孩子、规范孩子,所以孩子的行为是“父母意识”的反映。

  虽然家长都知道父母的言行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但大多数父母并没有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的举止。不仅如此,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家长只重言教,轻视身教,在潜移默化中给孩子当了“反面典型”。在我们周围,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当着孩子的面,家长在大庭广众之下与人大打出手;当着孩子的面,家长随地吐痰;当着孩子的面,家长把本不该属于自己的东西拿回家……

  曾子杀猪取信于子的教子故事,在我国广为流传。我们从曾子杀猪的故事中也得到了不少启发:不要以为孩子小,就可以欺骗,孩子虽然小,但他会学父母的样子,听父母的教训。今天父母欺骗孩子,说不定将来孩子就会说假话来欺骗父母或别人。而且如果父母欺骗孩子,那孩子会认为父母的话不可信,以后再讲什么话,孩子也不会相信了,对孩子的教育也就难了。曾子杀猪取信儿子的言行直接感染了孩子。一天晚上,曾子的小儿子刚睡下又突然起来,从枕头下拿起一把竹简就往外跑,曾子问他去干什么,孩子说,这是我从朋友那里借来的竹简,说好了今天还,再晚也要送还给人家,不能言而无信啊!曾子笑着把儿子送出了门。

  古代的曾子都知道杀猪取信于子,今天做父母的更应知道通过言传身教,来潜移默化地对孩子施加影响。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