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资料:克拉玛依家庭教育凸显十大误区

15年前 [04-14 00:56 周二]

克拉玛依家庭教育凸显十大误区

 

最近,一项由克拉玛依市妇联做出的调研结果显示,克拉玛依市中小学生家庭教育方面存在十大误区。这十大误区分别是由宠爱而溺爱、由失望而暴力、由失望而冷漠、由期望给予厚望、由吃亏而怂恿、由爱护而袒护、由疼爱而包办、由托付而托教、由单亲而失教、由不配合而分歧。

 

这项《关于对克市家庭教育的调查与思考》的调研报告,是克市妇联历时两个月,采取发放问卷、走访、座谈等形式,在该市选取三所中学、两所小学的430名中小学生和近千名家长为对象,分析和探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同时,该项调研数据表明,在克市有85.5%家庭为孩子月均支出200元以上,最高达3000元;70.8%的家长基本满意自己的家庭教育效果;有81%的孩子觉得与家人相处愉快。

 

调研人员认为,克拉玛依市家庭教育环境总体上呈不断优化趋势。但问题也同样明显,大部分家长沿袭着溺爱型、放任型等教育方法;部分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过于自信,明明在做着伤害孩子的事,却自认为是为孩子“好”,不愿学习家庭教育所需的知识。

 

孩子是家庭中心

 

现在,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越来越高,尤其是独身子女,要什么家长都竭力满足。仅从经济上分析:此次调研中月收入在3000以上的家庭占37.7%,但孩子月均支出在500至2000元的家庭占35.6%,孩子月均支出3000元以上的家庭占到1.05%;多数孩子消费额占家庭总收的35%以上,有的甚至超过50%。

 

专家指出:家庭越以孩子为中心,孩子越以自我为中心。这样只能促使孩子变得孤傲、冷漠、自私或怯懦。这种教育方式长大的孩子,将表现为不能吃苦,意志薄弱,独立生活技能差,人际关系紧张,遇到问题束手无策,情商不高,还多伴有其它不良习性。

 

生怕不打不成材

 

家长认为棍棒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这种情况在文化层次不高和失和的家庭中比较多见。

 

此次调研数据显示,有9.6%的父母经常打孩子,有67.7%的家长偶尔忍不住打过孩子。在调查中有12.3%的孩子因父母责骂自己感到烦恼;有18.2%的孩子希望家长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不用武力,有1.9%孩子对父母提出不要再打自己。

 

专家指出:这种家庭的孩子身心受到摧残,因怕挨打,遇事常常不知所措没有主见。据了解,克市的未成年人犯罪集中表现在“溺爱型”、“暴力型”家庭中。暴力教育,对未成年孩子心灵和肉体的伤害,造成未成年人犯罪的后果,家长应警醒。

 

心生失望冷相对

 

家长虽然对孩子好,但不给孩子好脸色看。这种情况以知识分子家庭居多。

 

孩子小时候聪明伶俐,父母宠爱有加;孩子长大后表现平平距父母期望太远,就对孩子冷嘲热讽。有些家长得知孩子考试不理想后,一两个月不跟孩子说话,用冷处理向孩子宣泄失望。

 

在此次调研中,有35.6%的家长对孩子的错误行为,采取过不理孩子的行为。有14.2%的孩子认为与父母存在代沟;有20.3%的孩子认为父母不主动与其沟通;有31%的孩子希望家长学会与子女沟通。

 

专家指出:冷漠教育是一种“冷暴力”,对孩子的伤害不亚于暴力教育。

 

强制填鸭式教育

 

家长为了让孩子以后出人头地,强迫孩子学习各种技能。这种教育以父母小时候得不到良好教育,有遗憾的家庭居多。

 

孩子的课余时间被家长安排学英语、学钢琴、学舞蹈……

 

在此次调研中,有19.8%的孩子厌烦家长逼自己做不喜欢的事;有39.9%的孩子认为家长的期望给其造成压力,这其中最小的孩子才九岁;有17%的孩子希望家长给自己多一些自由空间。

 

专家指出:这种重视开发智力,轻视孩子道德和综合素质培养,以强权压制孩子的教育方式,容易导致孩子逆反。这易使得不到尊重的孩子产生厌学情绪,严重者产生离家出走的念头。

 

事事包办显疼爱

 

家长认为孩子只要好好学习,事事都能替他包办。

 

有许多孩子上了高中也不会洗自己的衣服,家长也不让他们做。

 

在这次调研中调研人员了解到,有3个高中生上了大学以后,因无法适应“离开父母的生活”而使自己在校的学习和生活均陷于困境。有两个孩子的母亲为了保证孩子的正常学习生活,放弃工作到学校料理孩子的生活起居。

 

此次调研数据显示有27.5%的家长经常教育孩子“你是小孩,家里的事不用你管,好好学习是你的惟一任务”;有10.7%的父母对孩子身体上保护过多,精神上关注较少。

 

调查人员在调研中发现主动干家务或自我服务的孩子仅占23.6%和37.3%;自我服务性劳动和家务活都不干的占62.9%。

 

专家指出:家庭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孩子脱离父母走向独立,成功构筑自己未来生活。

 

这种教育方式除培养了孩子的依赖性以外,没有什么可取之处。在这种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很难适应社会。

 

漠不关心他人事

 

担心孩子将来太软弱容易吃亏,家长给孩子灌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思想。以独生子女家庭居多。

 

为了狭隘自私的保护自我利益,家长对待他人疾苦、社会不平的漠不关心心态和虚伪、冷漠的作法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

 

专家指出:这种教育方式比“溺爱型”的教育方式更具攻击性。

 

通过分析一些违规违纪少年和近年来因持刀伤人、聚众斗殴和抢劫而走上犯罪道路的未成年孩子的成长背景。不难发现,这种家庭教育意识与青少年违规、犯罪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孩子犯错忙袒护

 

家长对于孩子的错误总是百般袒护,为孩子开脱。面对来自别人的批评,家长不从自己孩子身上找原因,也不帮助孩子指正错误。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不违法,犯了什么错他们都可以谅解。此次调研数据显示,有6.2%的家长认为小时候学文化,长大才学做人,相信“树大自然直”;有8.6%的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孩子长大就懂事了。

 

专家指出:这种教育方式对孩子正确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极为不利。孩子易产生“我要什么就有什么,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出了错有父母顶着”的想法。这种不断发展的欲望若得不到有效控制,就像汽车没刹车,很容易出事故。孩子成年后也很难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活。儿女托付老人管家长们苦于事业和家庭不能两全,采取委托方式,把孩子托付给亲属、保姆、老师,把本该属于自己的教育责任推给别人。

 

此次调研数据显示,克市年轻的父母将儿女托付给老人带管的现象十分普遍。

 

专家指出:托教型虽然在短期里解决了孩子无人照顾的问题,但长期托教易造成儿童心理缺憾和早期亲子教育的缺失。

 

隔代教育有利有弊,若孩子不停地在父母和老人中传递,而又缺乏相互之间对孩子教育问题的沟通与交流,则弊将大于利。幼儿重在养成教育,一时错失教育良机,即使将来孩子完全接回到父母身边,双方都会难以相互适应。

 

夫妻不和误子女

 

单亲家庭情感的缺失导致孩子与父母情感残缺,影响健康人格的形成。

 

有些离异后的父母为了争取孩子的偏爱,过分溺爱孩子;有些父母很少顾及孩子心理,常常当着孩子的面争吵、打骂,甚至将孩子当出气筒,使孩子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性格上变得或自卑畏缩,或偏激易怒。

 

此次调查数据显示,有19%的孩子认为家庭气氛不和谐。有6.9%的孩子感到生活得不幸福。

 

专家指出:没有什么比家庭的完整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更重要的了。因此,关注离异家庭的孩子,培养其健全的人格,不论是对家长来说还是对教师来说,都显得尤为重要。

 

父严母宠不统一

 

家长教育孩子的态度不一致,宽严尺度不一,导致父母一方管一方宠。这种情况多出现在大家族的家庭及父母不能以身作则的家庭里。

 

父母及家庭成员之间,对孩子的教育缺乏统一,都想充当教育孩子的角色。而父母教育孩子时言行不一。通过调研数据显示,有13.4%的学生感到父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言行不一。作为父母有26.5%的容易在管教孩子的方式上与老人教育方式产生分歧和矛盾。

 

专家指出: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需要时间的,家庭教育要有连贯性。家长的教育不一致,会严重影响家庭教育的有效性,也易使孩子形成不良习性。家庭教育的角色越多,就越影响家庭教育的效果。   来源:中国幼教网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