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批评一句儿童就寻死 怎么办?

15年前 [12-10 09:16 周三]
受各种因素影响,我国儿童出现心理问题的人数有上升的趋势。据保守估计,目前我国至少有3000万到5000万孩子存在行为问题。儿童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行为异常和心理异常,如多动症,学习困难,抑郁、不懂人际交往、离家出走、迷恋网吧、结交不良朋友甚至暴力犯罪等。心理专家认为,“问题儿童”人数的增多,外部因素是主导。社会、家庭、学校是造成儿童心理问题的三个主要因素。

  死亡,只因一句批评!——儿童心理:需经风雨考验的花朵

  中考日益临近,青岛的秦先生夫妇却永远看不到自己的女儿走进考场了。3月9日晚,一女士突然冲进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急救中心,大呼“快来救救我的女儿!”医护人员立刻全力抢救一个多小时,最终未能将女孩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这位正在读初三,本应该有着幸福未来的女孩,却因为父亲一句批评,赌气喝下半瓶农药。这个女孩小丽(化名)的父亲正是秦先生,据他回忆,小丽平时学习很认真,也许是要考试的缘故,她的学习成绩有所下降。9日,小丽偶尔打开电脑玩游戏,出于对学习的考虑,秦先生严厉地批评了她浪费时间,但万万没有想到她会选择死亡回击父亲。

  心理学家分析认为,造成孩子走上绝路的原因,一是家长的批评过火,对孩子过于苛刻,另一个原因是孩子不能正确面对批评,自身遇到心理障碍,而不知如何排解。在家长教导方式应受责备的同时,儿童心理健康已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多的孩子正遭受着已被发现或还隐藏的心理问题的折磨,而当矛盾被激化时,后果不堪设想。

  据了解,受各种因素影响,目前我国儿童出现心理障碍的人数有上升的趋势。据青岛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心理科统计,10年前,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心理科一个月儿童的咨询量为70人左右,只是现在两天的工作量;原来全年咨询总人数为1000多人,2004年已达到以前的5倍,医院心理咨询常年没有淡季。

  青岛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心理科主任匡桂芳说,目前国内公认儿童年龄段为1岁到12岁,但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及儿童心理问题的增多,多数心理咨询将儿童的年龄段延伸到18岁以下,研究表明从12岁到18岁间出现的心理问题多数与1岁到12岁有直接的关系。据她介绍,医院曾调查了600多个3岁到6岁孩子,其中30%的孩子有心理问题。同时,根据医院的接诊情况,学龄期出现心理问题的孩子最多,占到看病总数的80%,学龄前的儿童呈逐渐增多的趋势。

  据保守估计,目前我国至少有3000万到5000万孩子存在行为问题。他们主要表现为行为异常和心理异常,如多动症,学习困难,抑郁、适应不良、不懂人际交往、离家出走、迷恋网吧、逃学、过早的性行为、结交不良朋友甚至暴力犯罪等,如果早期不进行有效干预,任其发展,将有可能导致成人时期适应不良、违法犯罪和精神疾病等。

  专家认为:外部因素是导致儿童心理出现问题罪魁祸首

  幼儿园里,一位6岁小男孩由于看了网上不良信息,结果把同班一个5岁的小女孩生殖器抓伤;一位钢琴八级的小学生总怀疑家里的煤气阀没关好,看过心理医生后家长才明白,孩子过分追求安全感是因小时候每弹错一次钢琴,母亲就会打一巴掌,孩子的心一直笼罩在恐惧之中;一个和继父生活多年的12岁小女孩突然恋爱了,让家长不解的是在家里她是一个特别乖巧的孩子,心理专家揭开了谜底,由于担心继父不喜欢她,在继父面前她从不敢撒娇,但这种压抑使她从来没有感受到异性的关爱……

  青岛大学医学院心理学副教授、青岛心理咨询师协会副会长王冠军指出,“问题儿童”人数的增多,外部因素是主导。社会、家庭、学校是造成儿童心理问题的三个主要因素。

  王冠军说,儿童心理状况很容易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社会不良信息是造成儿童心理不健康的主要诱因,如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儿童每天花在电脑、电视、VCD上的时间越来越多。过度接触电影、电脑游戏以及网络,导致学习成绩明显下降,甚至旷课、逃学等,同时有些孩子还表现出一些明显的个性缺陷,如暴躁、嫉妒、任性和狭隘等。

  其次,家庭因素尤其值得注意。“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让一些家长往往不考虑孩子的个体差异,强迫式地让孩子不停地学习各种事物,反而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对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婚姻破裂数量的增加也是导致孩子心理问题另一个家庭原因。失去父母关爱,成为双方的遗弃物,甚至是出气筒,孩子由于忧郁过度而发展成心理障碍,甚至心理变态、精神扭曲。

  此外,目前多数学校还是应试教育,为提高升学率采用题海战术,学生以考试成败论英雄,片面重视学生智力的开发忽视情商的培养,对孩子的心理畸形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造成孩子面对挫折不知该如何面对,不能将压力转化为动力,以致发生极端的行为。

  青岛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心理科主任匡桂芳提醒,儿童出生气质类型可以分为三种:易抚养型、中间缓慢型、难抚养型。易抚养型儿童天生乖巧爱笑,正面情绪比较多,适应能力比较快;中间缓慢型儿童适应性慢,能忍耐,心理变化不容易被发现;难抚养型儿童爱哭闹,坚持性特别高。与易抚养型相比,中间型与难抚养型心理更脆弱,更容易受外部因素影响出现问题。

  “以爱的名义”——儿童心理问题暴露家庭教育方式危机

  心理专家指出,在对儿童的教育中家庭教育为重中之重,然而目前一些家庭的错误教育观念却成为了导致孩子心理问题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其中以“爱的名义”的家庭教育尤为典型。

  青岛市某小学六年级学生小明(化名)总离家出走,对此他的家人苦恼不已。不久前,不明原因的父亲带着孩子,一同来到某医院心理科。医生、孩子与家长的一席话惊醒了迷茫的家长。

  父亲:“医生,你看看这个孩子脑子是不是出了什么毛病,动不动就离家出走,我和他妈妈没办法了!”

  医生:“你和孩子关系处得怎么样?”

  父亲:“咳!甭提了!我从这个孩子出生就和他斗!这个孩子很倔,倔的时候我就揍他,跟他斗了12年,现在我斗不过他了!”

  医生:“为什么要离家出走?知不知道爸爸很担心?”

  孩子:“他才不担心我,我有记忆时他就在打我!我恨我爸爸!”

  医生:“为什么打孩子?”

  父亲:“我就觉得这个孩子身上好多坏毛病,我担心他将来学坏了,不能成材!”

  孩子:“我问过同学,我那些好朋友家长从来不打他们,只有我天天在家挨揍!”

  爸爸:“最近我也感觉他恨我了,我就不敢打他了,我想好好和他谈,但他又不听我的了。”

  医生:“家长都是出于责任心来管教孩子,但很多人采取的方法不对,孩子不明白爸爸为什么要打他,虽然家长出于一种责任,但孩子的感觉是这个家容不下他,他甚至得不到家人的认可,不能享受到这个家庭的温暖,所以他才一次次出走。”

  这位心理医生告诉记者,类似的情况太多太多,家庭错误的教育方式很可能导致孩子心理出现偏差。有很多家长脑子里存在“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树打自然直”等观念,其实家长很爱孩子,但棍棒式的养育方式实际上对孩子是一种伤害,凡事都以爱的名义,爱的结果却产生了恨。同时,与之正好相反的教育方式,即家长对孩子没有原则地溺爱,百依百顺也是引发孩子行为问题的另一原因,因此家庭教育走向任何一个极端都是不合适的。

  青岛大学医学院心理学副教授、青岛心理咨询师协会副会长王冠军认为,在教育型、严厉型和放任型的教育方式中,教育型家庭的孩子心理问题发生率最低。但由于大部分家长对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缺乏,即便孩子行为思想出现了明显的不良征兆,家长也常常不能及时发现或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王冠军认为,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尽量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与交流,营造和谐的家庭气氛,教育掌握好尺度,避免儿童心理“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

 齐心协力让孩子拥有“美丽心灵”

  心理学家指出:孩子成材必须先要成人,当今社会,高层次的竞争就是心理素质的竞争。一个人后天的作为与儿童时期的心理健康状态有着必然的联系,而让孩子能够拥有“美丽心灵”,需要整个社会的齐心协力。

  儿童期是个体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时期,是人生打基础的时期,为培养儿童非常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儿童身心协调发展,我们不仅要重视儿童的生理健康、更重要的是重视儿童的心理健康。

  教育专家指出,教育孩子并不是娇生惯养,百依百顺。如果真的“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上怕掉了”,教育出来的孩子必然是骄横跋扈,自私任性,或者是过分依赖、胸无大志。但是,教育孩子也不能采取过于严厉的管教方法。动辄训斥打骂,恶语相加,必然伤害孩子的自尊心,限制儿童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发展。教育儿童一定要掌握分寸,轻重适当。同时,家庭教育中还要做到家中成员之间统一思想和要求,即使有分歧,也不应让孩子成为受害者。

  儿童就像出土的新苗,认真修剪和浇灌会使之成长为栋梁之材。而作为园丁的父母和老师,掌握一定的正确教养儿童的知识和方法,是必须的。学龄期前的儿童,生活在家里,交往的范围窄、对象少,父母及亲人给孩子的多是呵护和包容,到了学龄期入学后,孩子交往的范围和对象都在扩大,也复杂了,感受到的是另外一种环境。父母和老师必须紧密配合,相互支持,将孩子学习和生活中的难题有选择地进行讲解,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作用。此外,针对在校生已经显露苗头的心理问题,学校设立心理教师和咨询室,对孩子加以疏导,让孩子能有倾诉的对象,分享孩子的欢乐与苦恼,将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未尝不是一件功在千秋的好事。

  政府部门也应把精神卫生工作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逐步在所有高校和中小学配备经过培训的心理教师,并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必修课。加快心理健康专门人才培养,以大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整个社会对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

  儿童心理健康架起三面“防护网”

  每双周周五的下午,第二节课上课铃一响,青岛贵州路小学的孩子们就怀着半月来的渴望,蜂拥进入教室等候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课上各班将进行不同主题的活动:“优点轰炸”,大家集中火力列举每一位同学的优点;“角色扮演”,学生们冷静分析怎样排除心中的烦恼;小品剧“社交恐惧大会诊”中,学生人人当大夫开处方……。

  据了解,贵州路小学是青岛较早开设心理课程的学校之一,针对中小学生就学阶段暴露出来的心理问题,青岛市教育部门要求各个学校通过开设心理课程、建立咨询室和心理教师、为家长设立“家长学校”宣讲团等措施为青岛市的儿童心理健康架设起三面“防护网”。

  贵州路小学地处青岛市南区最西部,学区范围是普通职工、流动商贩聚居区,家长的文化层次普遍偏低,学校大部分家长为生计而奔波劳作,无暇顾及孩子的管理和教育,有的交给老人看管,有的放任自流。结果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失衡,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据这所小学的教导处主任李怡介绍,学校曾对4年级到6年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试,结果显示:在661名被测儿童中检出了166人存在心理问题,占总数的25。11%,突出表现在不知如何和朋友相处、厌学、抵触家长情绪等。

  贵州路小学语文兼心理教师邵岚告诉记者,从1997年,贵州路小学就开始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之中,学校各班班主任还兼任着心理咨询老师,并聘请青岛教育学院心理学教授负责儿童的心理健康课题研究。学校专门开设的“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悄悄话角”,成为孩子们相互或与老师倾诉的地方。去年学校率先在青岛市编写了专业的儿童心理健康教材——《心海导航》,通过贴近儿童生活,生动有趣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达到预防心理问题的目的。根据学校的最新统计,8年来,这个学校的“问题学生”比例减少了9%左右。

  如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在青岛也已经“开枝散叶”,青岛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副处长苏文洁说,像贵州路小学一样,青岛市一半的中小学都已经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青岛市有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和心理咨询室的学校,从2001年的几所发展到了2004年所有学校,其中配有专职的心理辅导教师的学校占到了总数的一半,一些学校甚至在教师编制吃紧的情况下配备了两个以上的专职心理教师。

  同时,为了将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延伸到社会,从1998年开始,青岛市教育部门还组建了“家长学校”讲师团,让孩子的学校也变成家长的学校,讲师团聘请了大学教授、退休干部、心理专家等20位老师到各个学校为学生家长授课,让大人也懂得如何正确教育孩子。目前,青岛市1300多所中小学都已成为家长学校。

  新闻链接:儿童心理健康应具备六个心理品质

  据了解,人的心理是否健康,目前尚无统一测量标准。根据我国青春期儿童的心理活动特点,他们达到心理健康应具备以下六个心理品质。

  一、智力发育正常。正常发育的智力指个体智力发展水平与其实际年龄相称,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智商(IQ)在80分以上属智力正常,智商低于70分属智力落后,智力发展落后于实际年龄属心理发育异常,常伴有适应能力低下,是儿童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稳定的情绪。心理健康的青少年,在乐观、满意等积极情绪体验方面占优势。尽管也会有悲哀、困惑、失败、挫折等消极情绪出现,但不会持续长久,他们能够适当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之保持相对稳定。

  三、能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有充分了解,清楚自己存在的价值,对自己感到满意,并且努力使自己变得更加完善。对自己的优点能发扬光大,对自己的缺点也能充分认识,并能自觉地努力去克服。有自己的理想,对未来充满信心,在学习、工作等各方面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四、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的儿童少年,有积极、良好的人际关系。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补己之短,并能用友善、宽容的态度与别人相处。他们在别人面前能做到真诚坦率,从而容易得到别人的信任,并建立起融洽的人际关系。在集体中威望很高,生活充实,是同学们的知己。

  五、稳定、协调的个性。人格亦称个性,人格表现为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心理健康的人有健全的“自我”,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并能对自已进行客观的评价,能对自己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健全人格的基本特征是:相对稳定的情绪状态,坚韧的毅力,灵活的应变能力,强烈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自制力。

  六、热爱生活。心理健康者热爱生活,能深切感受生活的美好和生活中的乐趣,积极憧憬美好的未来。能在生活中充分发挥自已各方面的潜力,不因遇到挫折和失败而对生活失去信心。能正确对待现实困难,及时调整自己的思想方法和行为策略以适应各种不同的社会环境。

来源 三九健康心理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