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家长如何与老师有效沟通(林高龙)

14年前 [04-15 00:14 周四]

家长如何与老师有效沟通(林高龙)

 

人生的过程总有一些责任是必须承担的。为人父母,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在这些期望的背后,还有一系列伴随而来的责任。

 

比如,当孩子进了学校以后,家长就必须多了一份责任,就是要与老师沟通。一方面要在这个过程当中,保持对孩子动态的了解,另一方面或多或少都希望老师对自己家的孩子能够多点关注或关爱。

 

但是很多家长,对老师总有一种又爱又怕的感觉。归根究底,因为孩子在老师带的班级里,沟通得好了,说不定老师会多关爱一些,沟通不好,会不会起反作用呢?

 

所以,不可避免,在与老师沟通方面,家长就会呈现以下几种状况:

 

A.想说而不敢说:对于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和对老师的一些作法,有想法,但是担心自己表达不好,会引起反作用,就闷在心里不敢说。

 

B. 想说而不会说:对于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和对老师的一些作法,有想法,也有说法,但是说出来以后,没有解决问题,有时候反而激发矛盾。

 

 

C. 不说也不介入:对于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和对老师的一些作法,没什么想法,认为反正孩子在学校就那样,没必要和老师多沟通。

 

D.想说而会说:对于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和对老师的一些作法,有想法,也能够用很好的方法进行表达,增进老师与家长的配合,使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

 

ABCD四种类型的家长,都有一定的比例存在。或者有的家长在面对不同的老师时,会在这四种状态里面切换。但是,我想作为家长,肯定很希望能够经常保持在C状态里面。

 

我们都明白与老师的沟通很重要,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必须要更深入去探究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如何与老师进行有效的沟通。

 

从字面上看,好像沟通与有效沟通,似乎没有太大的差别。事实上并非如此。做个浅

显的比喻。甲要投一个球给乙,甲投出去了以后,对于甲而言任务算是完成了吗?不是的,更为关键的是乙有没有接到这个球,如果乙没有接到,这个任务就不算完成了。换个角度想一下,我们的沟通就像甲乙之间的这个球一样,我们沟通的效果并不取决于你说了什么(甲投出球),而更重要的是对方能不能接收,会不会听懂(乙接到球)。

 

那么,到底要如何才能与老师进行有效的沟通呢?我想,家长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增进理解

我们首要先做的事情,是要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不管是不敢与老师沟通,还是不会

与老师沟通,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我们真的不了解或不理解老师。我们跟好朋友之间的沟通为什么会相对比较顺畅,因为我们了解对方,所以能用一种合理的态度和方式进行沟通。

 

那么同样的道理,我们要想与老师进行有效的沟通,就必须增进对老师的了解,进而增加对老师的理解。而如何增进理解呢?用一句很简单却是真理般的语言,就是——“将心比心”。

 

1.“老师也是人”。很多家长,对老师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认为作为老师就必须这样,必须那样,恨不得老师有三头六臂,恨不得老师能面面俱到,恨不得老师的爱心如滔滔江水绵延不绝。事实上,老师也是人,老师也有很多无奈,也有很多爱莫能助的事情。换个角度去想,家长自己在家里,有时候几个大人“搞掂”自己家的一个孩子,都显得力不从心,我们怎么能要求一个老师就要把班级里面几十个孩子搞得服服帖帖呢?所以,家长必须要理解,老师也是人,老师也有做不到的地方。

 

2.“老师也是凡人”。我们必须客观的承认,这世上绝大部分的人都是凡人,是凡人总会有柴米油盐的牵连,也总有七情六欲的呈现。绝大部分的老师也是凡人,他们做不到一年365天保持愉快的心情,他们做不到任何一件事都能圆圆满满,他们同样做不到对每一个孩子都不出现丝毫的偏差。而我们家长理解了这一点以后,就要把握好这样的心态,一是老师偶而出现错误,是可以理解的。二是老师偶而出现错误,是需要沟通的。

 

总而言之,如果你不理解,就不能达成有效的沟通。如果你不沟通,就不能形成有效的配合。

 

二、寻找共识

 

在理解的基础上,我们再寻找有共识的地方。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他们都有形成联盟的一个基本共识点,那就是希望孩子好。但是,希望变成现实总有一个过程,在这些共识的背后,我们还要进一步去挖掘深度的合作的基础。

 

例如,老师和家长都希望孩子好。但是“孩子好”的标准是什么?

 

这世上最可怕的事情之一就是,标准就是没有标准。虽然这话说起来有点绕口,但事实就是如此。比如,一个家长对老师说:“我希望我们家的孩子表现再好点,成绩能再提高一点,老师您就多费点心,有时间多提点一下。”这句话可能很多家长都似曾相识,因为好像自己都曾经说过,但是这句话有没有问题呢?

 

我们来探讨一下,“表现再好点,成绩再提高一点”,这好像是标准,但是这是没有标准的标准。因为,对于家长而言,他所谓的表现好点,可能是希望孩子在家能少看一会电视,能多做些家务,而他所说的成绩提高一点,可能是希望孩子语文的作文水平提高5分,数学的运用题提高10分。但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老师怎么能听得明白,家长口中所谓的好,到底是什么呢?

 

所以,在达成共识的背后,一定要努力将一些标准数据化、实际化。例如,上面的句式换成什么样的表达,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家长可以试着这么说:“老师,我看我们家的孩子在学校里面很听您的话,我到学校时看他做什么事情也还算积极,但是一回到家里,就经常看电视,叫他动手做一些小事情也不是很愿意,您看一下能不能在课堂当中巧妙地说说这种事情,让孩子在这方面能够有一点进步。另外,我看了一下孩子这次的考试试卷,发现他在语文作文和数学应用题方面失分比较厉害,要是这两方面能做好,语文提高个5分,数学提高个10分应该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您看一下,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和老师怎么配合呢?在学校这边,就辛苦老师您多费点心。”

 

同样的需求,但是不一样的表达,效果是绝对不同的。如果用下面的一种表达方式,会不会让老师能够清楚地明白,家长想要的是什么,也能够更清楚地知道老师应该做些什么?

 

三、有效沟通

 

在形成理解和具备共识的情况下,还要运用一些沟通的技巧,以便达成更好的沟通效果。

 

1.不预设立场。很多时候,家长是在孩子出现一些状况的时候与老师进行沟通,这时候可能或多或少都带有一定的立场和情绪,那么会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对老师说的话,或者听老师说的话,都经过自己预设的立场加工或过滤过,这样会导致沟通当中信息传递出现偏差。自然会出现说的不清楚或听的不明白的现象。

 

2.不偏离主题。很多家长跟老师沟通,会从孩子3岁上幼儿园时就经常坐不住,5岁去公园乱跑就差点走失,滔滔不绝跟老师说上半个小时,最后才问老师说:“我们家孩子最近为什么考试成绩下降了呢?”这样就严重偏离沟通的主题。比如,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孩子成绩为什么下降,但是你花95%时间却在表达与此无关的话题,最后用5%的时间来探讨你最关心的问题。必然会导致沟通时间成本的加大,也可能会进一步影响老师与家长进行沟通的效果。因为老师每天要面对很多的沟通,这样的沟通对他而言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因此,每次沟通前,家长自己一定要先搞清楚:A我这次要表达的主题到底是什么?B我怎样才能用最短的时间,最好的方式把我的主题表达清楚?C我要从老师那边得到什么样的信息或回应,我应该怎么表达才能让老师听的明白?

 

家长要明白,只有找到主题,找能获得重点,这是沟通必须具备的要点之一。

 

当然,一个良好的沟通,还需要很多必须的东西,但是总而言之,用2个成语就可以大致概括,那就是:

“将心比心”、“言之有物”,仅此八字,胜过万语。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