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孩子的朋友偷东西怎么办?

15年前 [01-11 16:46 周日]

 

案例:平平的妈妈在教育平平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件烦心事:7岁的平平今年和班上的一位同学相处得特别好,可是据平平讲这个孩子前一阵在班上偷过东西。平平后来说这个孩子已经改正了,平平的妈妈也没有说什么,只是告诉孩子只要改正了,就可以和她交往。前几天,平平告诉妈妈,那个孩子和平平一起去商店,那孩子告诉平平她想偷一枝钢笔,平平没答应,结果没偷成。平平的妈妈告诉平平不要在与那个孩子来往了,可是效果不明显。平平妈妈感觉到如果强制要求平平不与那个孩子来往吧,又不太可能。可说服教育吧,讲了许多也没太大作用,真是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分析:儿童对朋友的选择大多建立在相互接近、行为、兴趣相似的基础上,同时儿童的道德判断能力又不强。这一时期儿童对友谊的认识仅限于合得来,而往往忽视是否有缺点、有不良行为。从案例来看,孩子还不知道偷东西不容于家长,故此,平平把同学偷东西当做一件有趣的事来说,以试探家长的态度。这时家长态度明确地告诉孩子偷东西是不对的就可以了。而武断的让平平不要与偷东西的孩子交往,会引起平平的疑惑:“我们俩很合得来为什么不能在一快?”家长要想处理好平平的人际关系问题,应该注意如下几点:

1、要注意孩子的情感需求

孩子有被关爱的情感需求,做好事得不到关注,孩子也许就会通过做一些道德不允许的事情来得到家长的关注。有的时候会陷入家长越不让孩子做什么,孩子越非要做的怪圈。从情感交流上看,平平想通过阻止了同学偷东西来得到认可;而家长表现出的却是担心孩子与这样的同学交往会学坏,而努力想制止孩子与这个同学的交往。家长没能注意到孩子的情感需求,当然不能得到满意的教育效果。

2、不要希望把孩子放到真空里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故此,家长恨不得把孩子放到真空时以防止孩子学坏。诸不知,每一个孩子都有其优点和缺点,十全十美的人是没有的。我们总拿美好的事物来教育孩子,孩子很难对社会有一个客观的看法。平平愿意与这个同学交往说明偷盗的不良行为只是这个孩子冰山的一角。我们决不能因为一角的不好而否定整座冰山。同时,孩子的不良行为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3、要给孩子自己决定的空间

在儿童的教育过程中,家长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是最要不得的事情。“你不要这么做。”“你必须这样做。”“这样不行。”“那样还对。”这样的话语除了招来孩子反感外,达不任何的效果。平平愿意把生活中的事与父母交流是对父母的尊重,如果这时父母不能尊重孩子的选择权力的话,今后,孩子就不能把心里话说给家长了。当然,父母可以把对孩子的担心反馈给孩子,以激起孩子的责任意识。父母也可以把这件事的看法提出来,供孩子参考,而把决定权留给孩子。这样儿童才能感受到父母的尊重,才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4、鼓励有助于孩子道德观念的形成

平平认识到偷东西不对,同时也制止了这个同学偷东西。家长应该鼓励和表扬平平。在家庭教育中,批评和惩罚可以让孩子改正自己的缺点,同时,鼓励和表扬更有助于孩子良好行为的养成。做对了一件事,得不到表扬比做错了一件事得不到批评更可怕。平平如果得到了表扬和肯定,不仅学会了今后如何去和人相处,而且也促进了其道德观念的形成。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