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让每一个生命都精彩—— 一所学校的思考与成长

15年前 [10-07 10:32 周二]
 今日的赣南师院附中,处处生机勃发。篮球场上学生们生龙活虎,音乐室琴声悠扬,体操房内训练的身影充满活力,美术室绘画的学生全神贯注,整个校园草木葱茏,翠绿如茵,师生们的脸上写满从容与自信。

    这一切变化,都源于一种思考,由此带来了学校新的发展。而这种变化和发展,更让它的亲历者和演绎者——附中校长张敏生在欣慰之余,心绪难平。

    6年前,张敏生在面向全国的校长公选中胜出,由此开始了他“执掌”师院附中的生涯。当时的附中,优势不明显,办学特色不突出,处境颇为尴尬。如何突破现实的樊篱,成为摆在张敏生和新一任领导班子面前最棘手的问题。因为决策与理念,往往左右着学校未来的走向。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过程性活动,在这种过程性活动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成长,让每一个生命都精彩。”丰富的教育实践,加上一次次彻夜难眠的思考,让张敏生灵光闪现,他似乎找到了附中前行的路径。

    沿着这条路径,终使附中走进了一片开阔地。各项事业快速发展,教学质量连年攀升,社会声誉日盛一日。附中荣光再现,再次跻身赣州市名校之列。今年8月,被市教育局评定为“赣州市三星级学校”。

    思考一:教育质量与人才资源如何无缝对接?

    破解之法:人事制度革新激活师资队伍

    “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而师资则是教育质量的保证。那么,教育质量与人才资源怎样才能实现无缝对接?张敏生心里很明白,破解之法在于革新体制,激发活力。

    缘于这种思考,《赣南师院附中人事聘用改革方案》、《赣南师院附中全员聘任实施方案》等一项项革新制度相继出台,在附中的党支部书记黄瑞金看来,制度革新恰似一只“鲶鱼”,激活了死潭静水。用今天的成果回溯过往的做法,人事管理机制的有效实施,充分调动了每位教职工的积极性。  

    在人才引进方面,附中将“公平、公正、公开、择优”理念贯穿于《师院附中招聘教师方案》。教师通过“三试”(即考试、面试、试教)方才过关。同时,大胆实施“名师工程”,大力引进和培养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目前,学校拥有省、市、区学科带头人7人,市以上骨干教师9人;教师研究生学历(含在读)13人,比例7.6%;本科学历127人,比例74.3%;高级教师58人,比例33.9%,附中的师资班底由此可见一斑。其人事制度改革的成功经验亦被赣州市教育局在全市推广。

    思考二:办学模式与教学质量如何有利承接?

    破解之法:小班制实验班铸就附中品牌

    无教学,就无所谓办学。张敏生认为,在教学质量与办学模式之间有一个跨度,关键在于如何承接。在这种思考的引领下,“小班制研究性学习实验班”模式应运而生。

    实验班语文教师林培木表示,“小班制研究性学习实验班”,其特点是“小、精、高”:每个班严格控制在30人以内,教学模式类似博士、硕士研究生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是一项从未有过的尝试,却是一项成功的实验,它带动了附中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近3年来,附中高考一本上线人数94人,二本上线189人,音体美特长生考取二本以上大学110人,2006、2007、2008年高考分别有罗米拉、谢龙、杨和敏考取北京大学。至此,附中连续4年共考取北京大学5人。作为一所普通中学,如此高考成绩,被赣南教育界称为“教育奇迹”!

    2006年10月,附中被赣州市教育局授予“2005-2006学年度教学质量综合评价进步奖”。如今,附中小班制实验班已成为附中的办学品牌。    

    思考三:教育质量与素质教育如何有效连接?

    破解之法:走素质教育特色办学之路

    一直以来,附中高中生源很不平衡,尤其是北园,生源都是中考被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筛选后剩下的文化成绩最弱的学生。如何让这部分传统观念中的“差生”,同样拥有一个广阔的前景?

    在国外教育界,有一种观点,人有9个方面才能,比如算术、音乐、飞行、运动等等,如果从这个角度考量,那么根本没有“差生”一说。正是循着这种思路,附中将素质教育推向了一个新的层面,就是充分发现并挖掘学生身上的潜能,实行“合格+特长”教育模式,走特长教育之路,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对此,附中副校长、原北园执行校长谢本梓感受颇深。他告诉记者,北园在管理上,实行寄宿制、封闭式、半军事化管理;在品质塑造上,对学生实施德育量化考核,以及24小时全程跟踪教育;在教学上,择才施教,使每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都得到发挥和张扬。

    2006年北园首批毕业生参加高考,音乐、体育、美术等专业特长生考取二本以上大学10人,2007年考取二本以上大学12人,2008年录取二本以上大学16人。这批起点最低,被认为几乎与大学“绝缘”的学生,经过3年北园模式的培养,取得了出乎意料的好成绩,深得学生家长的赞誉。在日前举行的赣州市“英东杯”校园集体舞大赛上,附中北园舞蹈队一举获得大赛第一名。

    思考四:教育质量与校园管理如何快速转接?

    破解之法:精细化管理催开校园和谐之花

    管理,管理,不惟管,重在理,这样才能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张敏生懂得,管理是一门学问,从“理”字上做文章,推崇精细化管理。

    附中创造性地推行“两个量化”管理工作制度,即《赣南师院附中班务工作量化考核细则》和《学生德育量化考核细则》,从学生品行、礼仪、纪律、卫生等方面进行综合客观的评价。学校每年举办艺术节,将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环境保护教育等德育活动深入每个学生心中。

    在教学上,则实行《教学常规量化考核办法》和《教学终端量化考核办法》的“两个量化”管理。通过教学常规量化考核与教学终端量化考核,对教师教学的过程与效果,进行科学、合理地评估考察。

    德育、教学“两个量化”管理,化无形与有形,于是,学生更懂礼仪了,教师更热心教学了。这种喜人气象,恰好印证了一句话,“无论是从学生的角度,还是着眼于教育成效,关注教育质量的过程特征比单纯的以结果为特征具有更大的意义。” 

    思考五:教育质量与办学条件如何牢固衔接?

    破解之法:升级办学条件校园美景入画来

    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是确保教育质量、提升教学水平的前提,二者应当牢固衔接好。几年来,附中四处奔波筹资,先后争取到了中央拨款100万元、厅每年预算外拨款30万元至50万元,自筹资金450万元,总筹资800多万元。实验楼、图书科技大楼、教学大楼、学生食堂,一栋栋校舍拔地而起,一系列“不惜成本”的投资,实现了附中办学条件的全面升级。

    与此同时,校园环境也来了次“洗心革面”——净化、绿化、美化,附中先后投资近100万元整修和建设了建筑外墙、校园路面、围墙、花坛、宣传厨、运动场地等设施,学校因此获得了“国家级绿色学校”的荣誉称号。

    结语:“每一种基础的学生都可以在附中找到合适的位置”,校长张敏生这样诠释着附中办学的宗旨,用6年的时光矢志不渝地践行着这一宗旨。如今的附中宛若一个绿色的生态园: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可以在这里愉快地生活、快乐地学习;无论学生的理想是参天大树,还是快乐的小草,学校都给他们以灿烂的阳光。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赣南师院附中,是一所充满“师爱”的学校,学生们在一个充满爱心的校园中茁壮、健康、快乐地成长。在附中“让每一个生命都精彩”理念的引领下,每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他们正以自己的勤奋,为未来的生命和道路蓄积能量和光芒。(罗才旺  记者刘润发)

文章转自:http://www.gndaily.com/NEWS/2008-10/200810675734.htm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