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建构科学、文明、充满人文关怀的新家庭教育体系

16年前 [03-15 14:23 周六]

北京市通州区法院宋庄法庭庭长 蔡俊清

  家庭教育是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人走向社会之前所要经历的一个重要阶段。家庭教育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个人的成长发展,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自然基础的社会单位。一般包括父母、夫妻和子女等亲属。我们现在所谈的家庭教育一般是指未成年人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对其在思想品德、科学文化知识和体育艺术方面所做的以影响其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岁月中,我们的先人创立了形式各异的家族教育并总结出了许多优秀的教育经验。在奴隶社会,贵族垄断了教育,奴隶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而仅有的平民则只能通过自家的教育掌握生存生活的能力。到了封建社会,随着教育资源的丰富,平民在经济条件许可得情况下,不仅可以通过上私塾的方式参加集中学习,还可以通过家族内部的长老的传授学习生产生活的常识。近代,在家庭教育的熏陶下,社会培养了一批知名的专家学者,比如,梁启超、陈寅恪、王国维等。古人根据生活经验的积累创作了一批优秀的幼学启蒙读物,比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增广贤文》、《幼学琼林》等,还有一些反映家庭教育的经验总结,比如,《教儿经》、《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这些文章一般通俗易懂,押韵对仗,读来朗朗上口,听了顺耳易记,所以,在民间流传极广,影响很大。

  我国现今的家庭教育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教育能动主体的多样化与主要教育主体的单一化

  通常,家庭教育的主体包括未成年人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孤儿院或福利院的工作人员以及聘请的家庭教师等。其中,主要教育主体则往往是未成年人的父母。因此,父母的一言一行对未成年子女的影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教育内容的单一性与肤浅性

  由于受到父母自身教育程度和科学文化知识水平的制约,不少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教育内容往往过于单一,主要是要求子女好好学习,在考试考核中取得好成绩,以智育为主,以德育、体育为辅,甚至,有的父母的完全忽视子女的德育和体育的学习。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教育还表现出肤浅的特点。父母囿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对子女的教育浅尝辄止,不能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因而,其成果亦有限。

  3、教育方式的简单化与粗暴化

  由于受到自身学识、修养的局限,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或者过分保护、溺爱,或者过分干涉、约束,或者严厉惩罚、管教,没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文明的教育方法体系。部分父母坚持“棍棒底下出孝子”的错误观念,对稍有行为不端或者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子女轻则辱骂、重则殴打,这直接导致了未成年子女的厌学情绪,甚至,有可能发生血案、惨案。

  4、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教育观念的落后之间的鸿沟越来越大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父母所掌握的知识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今网络时代的需要了。在这种形势下,多数父母仍然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父母与子女之间没有共同语言,无法沟通,要么让子女放任自流,要么对子女横加干涉。

  5、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貌合神离,没有实现有机结合

  我们知道,家庭也是一所学校,如果学生在学校受到的教育和在家庭受到的教育能够相辅相成,学生就会更加信服学校老师和父母;否则,学生就会产生疑惑,茫然不知所措,最终结果是学生丧失了对于父母和学校的信任,从而步入歧途。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西方发达国家的父母们对于子女的教育有着一套颇为成熟的经验体系,我们不妨借鉴学习。西方国家的家长们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比较强调以下几点:

  一、尊重个性,强调自我,支持自我表现。

  美国人具有强烈的“自我”观念。美国人常说的一句话是:“我不是任何人,我也不像任何人,我就是我自己。”他们不喜欢别人告诉自己如何去生活,也不需要因为别人的缘故的而改变自己。美国总统尼克松曾经在《领袖们》一书中,指出:中国的教育制度可以为民众提供较好的知识性教育,但却失去了中国的达尔文和爱因斯坦。因为中国的教育制度过分强调每个人要样样都好,事事统一,从小把孩子们训练的十分听话,不允许有独立的见解。美国的父母支持孩子的表现欲,鼓励他们参与竞争,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二、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荣誉感,鼓励孩子为国家、为人民造福。

  美国的父母通常都很重视孩子的责任教育,他们积极参与孩子的高中毕业典礼。美国人要让孩子记住:他已成人,今后要对自己完全负责了。在孩子学会对自己负责后,才能实现对家庭、社会和国家负责。反观中国,高中毕业前的成人宣誓仪式就像一场闹剧,不仅主持仪式的学校领导不认真,进行宣誓的高中生则更加滑稽,有说有笑,好像旅游一般,丝毫没有严肃性。德国的家长要求孩子视责任感为荣誉,培养孩子一丝不苟的劳动态度。比如,德国法律规定,孩子到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义务,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

  三、崇尚智慧,鼓励求知欲与探险精神。

  在犹太儿童还没有长大成人之前,他们的父母就会教育他们,智慧比财富和地位都更重要。瑞士的父母强调在培养孩子方面,要尊重孩子的天赋,启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开发孩子的潜能。西欧人在教育孩子方面,还鼓励孩子进行亲自动手的科学实验和野外探险。也只有如此,西欧在最近三百年里的科技成就遥遥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并且,他们开发了美洲大陆,建立了世界范围的殖民地。

  四、培养孩子的诚信意识和公德意识。

  德国的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孩子在四五岁时是培养价值观和辨别是非能力的最重要时期。家庭是道德教育的主要场所,父母是孩子的启蒙教育者。德国教育法明确规定:家长有义务担当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德国的家长也都身体力行的为孩子营造一个诚实信用的氛围。诚实信用可以减少社会内部之间不必要的消耗,增进社会成员之间的和谐。瑞士人通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培养了遵守规则、关爱他人的公德意识。看看瑞士城市里清洁的市容市貌,我们就会体会到公德的重要作用。

  当然,西方发达国家的父母们对于子女的家庭教育还有许多其他值得我们学习的方面,比如,让孩子多运动,培养健壮的体魄;重视财富观念和理财能力;强化礼仪感等等。在此,笔者就不再赘述了。

  未成年人是我们社会发展的后备军,是国家进步的动力源泉。能否对未成年人进行科学、文明、人文的教育,事关全人类的荣辱兴衰。联合国于1989年11月20日在第61次全体会议上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这是联合国通过的第一次专门以儿童权利作为中心议题的国际公约。该公约第29条第1款规定:缔约国一致认为教育儿童的目的应当是:(a)最充分的发展儿童的个性、才智和身心能力;(b)培养对人权和基本自由以及《联合国宪章》所载各项原则的尊重;(c)培养对儿童的父母、儿童自身的文化认同、语言和价值观、儿童所居住国家的民族价值观、其原籍国以及不同于其本国的文明的尊重;(d)培养儿童本着各国人民、族裔、民族和宗教群体以及原为土著居民的人之间谅解、和平、宽容、男女平等和友好的精神,在自由社会里有责任的生活;(e)培养对自然环境的尊重。

  针对我国在家庭教育方面所呈现出来的误区,结合国外的先进经验,笔者建议采取相应的对策以解决这一系列问题。首先,在指导思想上,我们应当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作为重建新的家庭教育体系的指明灯。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坚持以人为本,既有着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又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进步精神。在对未成年子女的教育方面,坚持以人为本,要求我们建构科学、文明、充满人文关怀的新家庭教育体系。

  新家庭教育体系的第一要义是科学。其内涵是指家庭教育的内容应当符合科学规律,教育方式讲究科学手段。家庭教育是人生的最重要的一站,如果父母教给未成年子女的是迷信思想、拜金主义甚至暴力内容,那么,怎么能够保证这样的孩子会健康成长呢?父母的教育方式可以根据客观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但不能违背客观规律,拔苗助长,应当顺应自然,尊重儿童自身的发展规律。强行要求孩子参加辅导班、训练营,反而可能挫伤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厌学情绪增长。

  新家庭教育体系的第二要义是文明。其内涵是指家庭教育的内容要文明,方式方法要文明,拒绝庸俗和浅薄。父母传授给子女的知识应当是文明社会所公认的、符合社会公序良俗的知识,而非堕落的、反伦理的知识。在教育方式上,父母应当以平等的身份、用启发的方式对子女进行教育,培养孩子对科学知识的喜爱和向往。

  新家庭教育体系的第三要义是人文关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个人素质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人文精神是人类在认识、完善自身和实现自身需要的过程中形成的,规范、指导和约束着人类自身的各种活动。人文精神强调以人为本,重视对人类处境的无限关怀。与科学精神相比,它更注重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和追求,以及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父母教给子女的人文关怀通常应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方面:尊重他人,帮助弱者,遵守公共秩序,维护社会公德。人文关怀着眼于“求善”、“求美”,是一个超功利的意识境界。很难想象一个只有现代科学知识、而无人文关怀的人能够自立自强于我们这个时代。

  法国作家福楼拜曾经说过:“越往前进,艺术越要科学化,同时,科学也要艺术化;两者在塔底分手,在塔顶会合。”这句话精辟地反映了科学的价值取向与社会的人文关怀的一致性及其相互交融的趋势。为了祖国的明天更美好,我们有必要避免传统家庭教育的误区,建构科学、文明、充满人文关怀的新家庭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社会》,北京出版社出版,2005年7月第1版。

  2、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

  3、梁龙编著:《批判中国人的教子方法》,哈尔滨出版社出版发行,2006年5月第1版。

  4、衍健编著:《西方民间的教子智慧》,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发行,2005年12月第1版。

  5、陈道华著:《韩国家庭教育:一本改变韩国千万家庭的素质教育枕边书》,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2006年2月第1版。

  6、齐欣、赵田峰著:《中国教育调查》,九州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