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隔代教养 爱亦有忧

15年前 [07-28 23:35 周一]

隔代教养 爱亦有忧

  随着各地中小学的陆续开学,城市里的清晨和黄昏再度热闹起来。其中一道熟悉的风景是,每到接送时间,各个学校的大门前总是林立着密集的老年人群,无论严冬酷暑,他们像时钟一样准时在校门和家门之间流动,迎送自己的孙儿孙女出入学堂。其实,不仅是在城市里,也不仅是在学校和家庭之间,在我国,爷爷奶奶带孙子已经成了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教育家们称之为隔代教养。
   越来越多忙碌的年轻父母把自己的孩子交给了老人教养,有报道称,全国范围内一项关于隔代教养的调查结果显示,全国约有一半儿童接受着隔代教养,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这一比例更高。这种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社会各界对隔代教养的利与弊褒贬不一,本报记者就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隔代教养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种现象,在许多人眼里是自然而然的选择,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记者近日分别采访了重庆和北京的两个家庭,从他们的经历中不难看到,隔代教养对童年的影响可能持续一生。
   隔代亲难弥父母憾
   童童 重庆儿童,8岁,3岁前与爷爷奶奶生活,和老人更亲密
   8岁的重庆孩子童童现在上小学二年级。每逢寒假、暑假到来,童童就嚷着要去爷爷奶奶家,一直要呆到假期的最后一天,才让爸爸接她回家,临走时还会哭一场,惹得两位老人也跟着一起掉眼泪。
   童童是一个很典型的隔代教养下长大的孩子,她出生不到两个月就被送到了爷爷奶奶家,直到该上幼儿园了,才被爸爸妈妈接回家住。“在家里,这孩子特别叛逆、特别倔强,喜欢和大人对着做一些事情。比如大人越批评她,她反倒会越得意,故意甚至很夸张地继续她的坏习惯;如果表扬她,她则很安静,没有什么高兴的表情。”童童妈妈埋怨爷爷奶奶对童童娇生惯养,使孩子养成了不少坏习气,懒惰、任性、耍小聪明……
   可爷爷奶奶却不这么认为。童童是家里的长孙,爷爷奶奶都不知道怎么疼爱这个孙女才好,小时候成天背着抱着,哄着宠着,要什么就给什么,几乎从来不说“不”。在所有的孙辈小孩中,爷爷奶奶也最偏爱童童,好东西会偷偷给她留下,不让她受任何委屈,有时候爸爸妈妈教育她,两位老人也会袒护童童,做她的后盾。只要在爷爷奶奶家,童童就有恃无恐,被爷爷奶奶呵护着,所有的坏脾气都可以被他们包容。当别人问童童最喜欢谁的时候,她会稚声稚气地说“爷爷奶奶”。
   童童的父母也觉得童童跟老人的感情更深厚,“在我们面前,她总是隐藏一些表情和情绪,只有在老人面前,才觉得她纯粹是一个孩子。”如今的童童在爸爸妈妈身边生活了5年,也懂事了不少,但她还是说,她就想跟爷爷奶奶呆一块,不愿意跟他们分开。
   隔代教养造成爱的缺失
   豆豆 北京青年,23岁,从小跟奶奶生活了15年,现在和父母一起生活
   豆豆个性独立,但她却掩饰不住自卑的心理,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她是从小“缺夸”的孩子。
   豆豆也经过隔代教养,和大多数这类孩子的娇纵、乖戾不一样,她并没有享受过祖辈的溺爱和迁就。豆豆从小在奶奶身边长大,一直到上初中三年级才跟爸爸妈妈生活在一块,错过了最美好的跟爸爸妈妈在一起的童年时光。豆豆的奶奶腿脚不灵便,几乎不能照顾别人,更没有办法打理豆豆的生活,使得豆豆从小就像男孩子一样坚强,一点也不软弱。当好多孩子还享受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待遇的时候,小学一年级的她就自己开始洗衣服,学着做饭;当不计其数的家长守在学校门口等候孩子放学的时候,一个人上下学回家已经成了豆豆的家常便饭。
   “小时候,男孩子能做的我都做过,爬树、掏鸟窝、烧蚂蚁……大人们都觉得我特别淘气,一点也不像个姑娘。”豆豆毫不掩饰当时长辈的那些言语给自己留下的根深蒂固的阴影,“那时候我跟奶奶住在一块,没有一个人表扬过我。爸爸妈妈会不定期地来看我,可我仍然觉得缺少长辈的照顾和关怀,更缺夸奖和表扬。虽然我现在很独立,尤其是生活细节方面,但骨子里的那种自卑感却怎么都挥不去。”
   豆豆承认,自己在感情上并不是那么独立的人,就好比一个被饿过的孩子,需要吃很多很多食物才能填满那种饥饿感。作家苏童有句话,“我要的是爱,很多很多的爱”,隔代教养给豆豆带来的是一种爱的缺失。
                 来源:育儿网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