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亲子关系:你是总想掌控孩子的父母吗

15年前 [12-24 14:28 周三]

文章摘自《爱与理智》

  本书简介:爱与理智原则并不是一种时下流行的傻瓜式手段,不能完全生搬硬套,也不可能每一种方法、什么时候都对您的孩子管用。可以说,世界上不可能有这样一种万能体系。但是我们保证,它在大多数情况下一定能解决您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问题。……

  另一类父母管教子女就像教官管教手下的士兵。当然,他们也非常爱自己的孩子。只是他们觉得,做家长的越是管教得严厉、越是骂得厉害,长远来看对孩子越有好处。教官型父母如是说:小孩要学会守纪律、听指示,要懂得怎样做才是正确的。确实,这些孩子时不时被教导着要这样做、不要那样做。

  同子女讲话时,教官型父母的言辞中充斥着训诫和严令:你必须这样做,你要那样做。他们掌握大权、高高在上。要是孩子们不按他们的旨意去办事,往往迎来的是劈头盖脸一顿痛骂,当然,最后还得按着长官的话重头做过。

  一旦偶尔哪次真给了孩子自己做主的机会,他们做出的决定往往让教官型父母跌破眼镜。父母们既惊诧又失望,怎么也料想不出孩子们怎么会做如此愚蠢的决定。其实,孩子们也是情有可原的,谁叫他们根本就不懂这些呢,他们在做决定这码事上是完完全全的新手。他们用不着时时考虑这个顾全那个呀,这些不都给他们的父母包办了吗。他们要做的,不过就是乖乖听话,做父母帮他们决定好的事情就可以了。

  还有一点,这些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他们要比其他同龄人更容易受到蛊惑。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他们还小的时候,他们即使做出了什么错误的决定,也算不上什么大错,付出的代价是很低的,可他们从来不被允许作任何决定,而是被训练成为听从那些来自他们自己脑袋以外的声音——父母的声音——的人。等孩子们长大了,不想再听父母的了,可是指导着他们的思想行为的模式没变,他们仍然习惯于听命于来自自己头脑以外的声音。只不过现在,那不是父母的声音,而是他们朋友的声音了。教官型父母大多教导出盲从者,因为他们的孩子从来没有学过如何自己做主。

  父母的一言一行当中往往透露出他们对孩子能力所抱有的想法。直升飞机型父母向他们的孩子透露出来的信息是:你还太柔弱,没有我不行。”“教官型父母透露出来的信息则是:你想不清楚,还是我来吧。这两种类型的父母在孩子年幼的时候或许都能非常成功地掌控他们,可一旦孩子长大了、进入了青春期,问题随之而来。直升飞机型模式下的孩子们完全无法应对外界的种种压力,他们不善于考虑问题、更无法解决自身的困境。教官型模式下的孩子们,过去太习惯于致敬行礼,现在自然将这一习惯保持下去,只是形式不一样了,他们学会了用拳头还有一些下三烂的手势去行礼,例如说,伸出他们的中指。

所有慈爱的父母基本上都面临着同样的挑战:他们要培养的孩子不仅要有聪明才智、头脑清醒、能分辨善恶,有正确的生活态度,还要知道怎样在社会的大环境中更好地运用和发挥他们身上的潜能。每一个真诚的父母都希望达到这个目标。但任务是艰巨的——我们要帮助孩子们从依赖走向独立,从他律走向自律。

  让我们来正视这样一个命题:在当前这个异常复杂、瞬息万变的时代,只有具有责任心的孩子才能够真正从容不迫地去应付正在等待着他们的现实世界。因为尽管他们很年轻,甚至还可能很年幼,但在这些小孩子每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几乎处处都存在着选择与决定。这些选择和决定又往往异常重要、左右着他们的生活发展轨迹。来自成人世界的种种诱惑——毒品、网络色情、婚前性行为、酗酒——不可避免地闯入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事实上,近年来有关青少年抑郁和自杀的相关调查数据已经向我们证明了父母身上所背负的任务的艰巨性。我们的孩子将来如何去处理种种巨大的压力与焦虑?当他们遇到那些将改变他们一生的重大决定时,他们会怎样做?当我们到了不能再循循善诱地指导他们的那一天,他们又该怎么办?我们做家长的仅仅告诉他们要有责任心就够了吗?这些问题应该用来指导我们的教育策略。

很多年以前,一件发生在我儿子查理身上的事,让我充分地意识到了父母身上肩负的是怎样的一种责任。那时,查理才十几岁,他要借家里的车去参加派对。查理告诉我说:这是今年最隆重最盛大的派对。所有人都会去参加的

  我当然相信查理开车不会出什么差错,而且也愿意把车拿给他开,但是不凑巧的是,那天晚上我正好有一个演讲要做,也需要用车。查理的妈妈,雪莉,碰巧有事在身,要用另一辆车。

  你可以搭兰迪的车啊。我建议。兰迪是查理最好的朋友。

  查理摇了摇头。没关系吧。我理解。我想我还是不去了吧。然后他就一个人回自己的房间了。我知道这其中一定有什么原因,这可是最大的一次派对,怎么就不去了呢。于是我又去和查理交谈。从他嘴里,我才知道兰迪似乎已经开始喝酒了(美国法律规定,凡是未年满21岁的人不得喝酒——译者注)。查理决定,宁可待在家里,也不要冒险搭一个可能会醉酒驾车的朋友的车。

  那天晚上,在派对上喝得酣畅淋漓的兰迪,酒醉驾车。车子在回来的路上滚下了山崖。车上除了兰迪,还有五个搭车的朋友。

  这件事发生在大约二十年以前,现在,查理已经拿到了博士学位,在爱与理智研究所工作。正是得益于当年的那套教育方法,他自己拯救了自己的生命。现在他也把同样的方法教授给其他父母。正因为他懂得了如何去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在那天晚上他没有走向死亡,而是走向了一条帮助别人的道路。

不幸的是,很多处于那最具挑战性、也最危险的青春期的孩子们多半懵懵懂懂,对于如何作出一个正确的决定,他们往往感到毫无头绪。他们知道的东西比以往多了,却仍然会试着吸毒来玩。他们不顾父母和其他成年人的奉劝,非要在爱情之河中去沐浴一番,尝尝禁果究竟是何滋味。不管你千叮咛、万嘱咐,叫他们当心网络捕食者(译者注:成年人运用网络手段与儿童或青少年建立关系,设法骗取他们的信任,使他们成为暴力或性虐待的对象),他们还是会轻易地掉入恶人的陷阱。为什么这些青少年们有时竟然会去干这种明明是伤害自己的蠢事?真相令人可悲:很多此类愚蠢的决定却是孩子们真正的第一次。在他们的童年时光,父母好意地帮他们把一切需要做决定的事情都统统操办了。要知道,如何作出一个正确的决定和其他所有事情一样,不是生下来就会的,而是需要慢慢学习才能掌握的。长大以后不懂得节制胡乱喝酒的孩子,很有可能小时候从来就没有学过怎么把自己的手从饼干罐子里拿出来。

  任何严肃认真地对待教育问题的父母,都希望培养出有责任心的孩子。这些孩子,在任何成长阶段,都能拥有与其年龄相符合的成熟与正确的判断力,并且用这些判断力处理好他们所面临的重大人生抉择。称职的父母会学着去做那些对他们的孩子最有益的事情。今天还在我们脚边嬉戏的天真无邪的小宝贝们,总有一天会长大成人的。我们希望尽己所能地帮助他们,使他们将来能够自信满满地踏入真正的社会。而我们做的一切的一切,都是来自我们最真挚的爱。但是,爱有时也会出问题,当然我并不是指爱本身,而是我们要怎样来表达这份爱。要知道,好意有时候往往会坏事。

  与大家通常意料的相反,许多最糟糕的孩子,那些既无礼又叛逆的人,恰恰来自非常关爱他们的家庭。当然,这种爱的表达方式有问题。

  小贴士(1)“放任型父母   

  另一种比较少见的类型是放任型父母,在这里我们也有必要简略地提一下。这类父母,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要么就是不知道怎么管教孩子,要么就是被五花八门的教育方法和理念迷花了眼睛、拿不定主意。总之,他们干脆放手,让孩子自己管教自己。在这种类型父母当中,有一部分人的理念就是,小孩子天生就知道怎么管理他们自己,只要给孩子时间和机会,他们自然而然能够长大成才。家长无须干涉,只要站在一旁看着就行了。另一部分人的想法则是,父母应该成为子女最好的朋友。保持这样的朋友关系要比管教他们、培养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和品性重要得多。还有一部分人因为长期工作在外,与孩子相处时间太少而心存内疚。于是,当他们面对孩子的所作所为,他们不会硬是要求孩子们对其负责,有时只是摆摆手算了。他们相信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的质量可以弥补时间的长短,相处时间虽少,但是在有质量的时间里,孩子们最终会受到父母的影响,学会什么叫做责任心。当然,另外还有一部分人是根本不知道还要做些什么,于是,他们干脆就放弃了父母所应该履行的职责。

  我们想要强调的一点是,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样还不能完全算作是一种父母的类型,因为这只不过是一种对父母应负责任的错误理解或是放弃行为所导致的结果。就像杰姆经常喜欢说的一句话:要是孩子们生来就可以自己照料自己,那么他们出生的时候就应该再长得大一点儿。当然,我们是需要孩子们培养自我决策的能力,但这些决定应该是相对来说没有什么危险的,或是那些孩子应该负有责任的决定(关于这一点,我们将在下一章中作详细的介绍),我们当然不会去让孩子决定所有事情,或者抱着让他们汲取经验的目的就让他们去做某些危险的、会给他们带来不良后果的决定。我们所谓的用爱与理智教导孩子,这里所提倡的,着重强调将孩子们教育成为我们父母以及社会所期望他们成为的有责任心、有能力的成年人。要达到这个目的,父母就需要多一些考量、多一些准备,就像你将要看到的以下章节所叙述的一样,这一切的努力和参与都是非常值得的。

  某些父母认为,爱就意味着成天围着他们的小孩转。这种类型的父母我们称之为直升飞机型父母。他们始终在孩子附近周旋,稍有点什么事儿,他们就可以马上救火。你永远可以看到他们在为孩子身上这样那样的事而忙碌着:不管是午餐还是请假单,乐队乐器还是家庭作业,总之,他们一手包办。他们总是能及时出现把孩子们从各种各样的困难中解救出来。没有哪一天他们不是在保护孩子们,然而孩子成长所需要的经历考验也被统统挡在门外了。每当孩子们一发出求救信号,这些在四周随时待命的直升飞机们立马一个俯冲下来,把他们自己的孩子从那些带有敌意的老师们、玩伴们中间攫走。

  今天,这些心中充盈着爱意的家长或许会觉得他们在帮助孩子,减少孩子成长中的烦恼;明天,这些孩子可能就以夜不归宿来报答他们苦心经营的。在他们迈入成人行列的头18个月里,就开始虚度青春、浪费光阴,要么就逃课,要么就沉浸于酒色当中。这样的孩子没有学会过如何去应对生活中的挑战。他们学习的机会早在儿时就在父母的名义下被偷走了。

  颇有讽刺意味的是,直升飞机型的父母在旁人的眼中却往往是模范父母。要是孩子给管严了、受罪了,他们浑身就不舒服。当他们眼见着心头肉在那儿喊疼叫苦,他们的心也跟着疼,因为见不得孩子受苦,他们便立即妥协、就此作罢,把心肝宝贝们从磨砺中解救出来了。

  但是须知现实的世界哪里是在如此解救原则下运行的呢。成人生活之种种,诸如遭遇交通罚单、过期账单,遇人不淑,感染恶疾,完成纳税义务,以及其他一些司空见惯的事务,并不因为父母在孩童时期深情无私的解救就消逝了。直升飞机型父母的失败之处在于,他们的孩子在面对这样一个现实世界时,根本毫无准备、无所适从。

在本书第一版问世时,书里所形容的直升飞机型父母还基本上于人无害,而演变到现在,境况已经是大大不同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他们生活得越来越富足,如此一来, 直升飞机型父母也升级了、演变。这种升级版的父母就不仅仅是解救一下再保护一下就算了,他们的解救和保护往往是带有攻击性的。一个俯冲下来的当头,机关枪已经准备好,导弹也相应地就位,对准那些难为他们的孩子的人,摆出一副誓不饶人、一定要讨个说法的态度。由于其显著的攻击性,我们把这一类父母称为涡轮喷气式攻击机

  这类父母最热衷于为自己的孩子营造一个完美的世界。他们心目中所勾勒出的完美世界应该是这般模样:在这个世界中,孩子们不用再面对任何苦难与挣扎、不适与失望。他们很顺利地长大成人,拥有高的学历,有各种证书证明他们自身的优秀。高分高能本事大,各项殊荣集一身。孩子们所犯的错误全被他们的父母私底下处理了。涡轮喷气式攻击机型的父母最喜欢说的话就是:外面的世界竞争太激烈了。我的孩子必须处处领先、无可挑剔。我一定不能让那些他不醒事的时候犯下的错误影响他,耽误他以后的发展。

  这种类型的父母偏执地袒护自己的孩子。要是哪个人或哪个机构,在行为、道德、学业上给出了过高标准,破坏了他们孩子完美无瑕的档案记录,那是万万不允许的。这种情况一旦出现,他们就像AH-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一样俯冲而来、气势汹汹,每说一句话就像从他们嘴里抛出一颗炸弹,要把那些挡路的人轰走。

  他们惯用的伎俩就是奔走呼告,把受害者的帽子扣在自己孩子上,这样就可以把学校人事部门相关人员以及社工们都牵扯进来,同他们一起袒护孩子。在这种家长连续的炮火猛攻下,老师们和学校管理层往往苦不堪言。在如此熏陶下长大的孩子,不会把成功当作自己的事加倍努力、坚定不移;相反,他们从小就学会了把自己的失败归于他人名下,自己失败了就责骂他人失职。这一点非常令人担忧。更麻烦的是,涡轮喷气式攻击机型的父母现在已经不满于仅仅袒护孩子们了,他们更乐于把那些烦人的机构都毁了。而这些机构却恰恰努力想把他们的孩子教育成为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但是,以后这些孩子就职的公司不会因为父母的压力就容忍他们孩子不合格的表现。一个看似完美的形象和一张毫无瑕疵的成绩报告单不能替代在锲而不舍、孜孜不倦的奋斗下锻炼出来的坚韧品格。在过度袒护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与他们父母心目中的培养目标正好完全相反。

直升飞机不可能一直在上空盘旋,教官们也总有嘶声力竭的那一天。现在我们来介绍另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那就是运用爱与理智来教导孩子。它不但对教导青春期的少年很管用,而且也反映了在幼儿教育中家长应该采取的态度。我们将之称为顾问型教育模式。

  随着年龄的逐渐增大,到了青少年时期,孩子开始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他们除了需要更为深思熟虑的指导,还需要有严格的、可执行的限制原则。我们从孩子自身的安全以及他们的行为对他人可能造成的影响两方面来考虑,设定这些限制。然后,我们要一直坚守这些原则,以此来帮助孩子明白他们要为自己的言行负责,自己要是做出不恰当的决定,遭受一些挫折也是合情合理的。但是,在坚守原则的同时,父母也需要鼓励子女,让他们认真思考自己的所作所为,并且在设定的限制范围里内,尽量多为子女提供几个选择,让他们感觉到他们对自身的控制力。顾问型父母就是这么来的。

  当孩子们步入青春期的时候,顾问型教育模式越发显得重要。十几岁的孩子往往憎恶别人对他们进行指导。要是管教得太严,他们还会造反。因为孩子长大了,思维方式与过去已经不同了。正是由于孩子在认知模式上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父母更是应该调整他们的教育方式,以适应青春期的孩子们新的思考方式。父母们需要稍稍退后一点儿,不再是严格地执行各项设定的规章制度,而要让真正的社会来教导孩子。他们更像孩子的咨询或者顾问,而不是警官。他们允许这些孩子们在更多的事情上自己先拿主意,而后又指导他们成功地避免由此带来的不良后果。

  在爱与理智指导下的父母,正是由于尽可能早地采取了顾问式的态度,才避免了直升飞机型父母以及教官型父母的心态。他们问孩子们问题,然后给他们提供种种选择。他们不直接告诉孩子们应该怎么做,而是将作选择的重任放在了孩子自己的肩膀上。他们在自己的原则之下给出选择,让孩子自己决定。如此一来,当孩子们到了十几岁的时候,他们已经知道怎么做出一个正确的决定了。

尽管我们不愿承认,但确实,没有哪一种方法能够百分之百地保证你一定能够培养出有责任心的孩子,没有哪一种方法能够确保有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的。这一领域的专家里,也没有一个人敢打保票说:你只要这样做,保准每次都行得通。原因很简单,事情做得对并不代表就一定能够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

  我们身边这种例子到处都是,有些父母教导的方式是大错特错,却奇迹般地养育了德才兼备的孩子;而有些父母却是大费周折,每件事都做了,结果连阿提拉(率轻骑兵入侵欧洲的匈奴王,被西方国家看做是野蛮人——译者注)在他们的孩子们面前看起来都像老鹰童子军的成员。

  所以,在教育子女上,没有什么事儿是一个准儿的。尽管如此,权衡思考清楚以后再去做,成功的几率总是会增大。而要增大成功的几率,我们就一定要允许孩子的失败。注意这一点,是失败。因为,要是我们不让他们失败(有时候甚至是败得一塌糊涂),那么我们也不可能教会他们怎样才能选择成功。

爱与理智的教育方法可能会引起一些家长的不满。这种教导方法提倡,父母爱孩子,就要允许他们失败,并且将失败看做是重要的学习机会,用它来教会孩子事情的对错。这样的教育方式与父母保护子女的天性可能有所不符。其实,大多数父母全凭他们的直觉来教导孩子。试问,你又怎么知道你的直觉是真的值得相信,还是吃完了一碗难吃的宽面条以后滋生的结果呢?

  实际上,所谓直觉反应是我们幼年时期对家庭的感情体悟以及与家庭成员相互交流的结果。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有一个非常幸福的童年,而现在的生活也很平和,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别的地方都与人相处和谐友善,那么我们的直觉反应也许比较正确。相反来说,如果我们想起自己的童年,只会说我保证,我一定不会像我爸爸妈妈对我那样来对待我自己的孩子,那么,也许我们的直觉反应根本是不值得信赖的,甚至是错误的。

  不要因为这本书里介绍的一些方式方法让你觉得有些疑惑就过度担忧。事实上,如果你不想再用你父母教导你的方式来教导自己的孩子,你现在的疑惑也许正向你证明,你已经走到了爱与理智教育方式的正确道路上了。

  上帝给了我们——他所创造的最高级生物——极大的自由空间,然而其中也包含把一切搞糟的因子。成功与失败就像一个硬币的两个面。如果在伊甸园里的中间没有那棵禁树,人类也就没有机会去做这样那样的决定,不管是尽职的还是不尽职的。当亚当和夏娃做出了错误的决定时,上帝让他们尝到了这一错误决定带来的苦果。上帝虽不满于人类的不服从,但他足够爱他们,给了他们自我决策的自由,并且让他们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中生活下去。

  上帝在伊甸园显示出来的爱也给所有父母作出了一个榜样,值得父母们效仿:他给了亚当和夏娃做选择的自由。同样,如果我们也给孩子这样的自由,并带着对他们的爱接受一切可能得到的结果,他们有时也会做出一些我们并不赞同的选择,做出一些我们并不认可的事。

  孩子越是长大,他们对自己的生活以及周围的环境就越具有控制能力,他们决策能力的正确培养也越重要。就因为上帝在赐给我们超越其他一切生物的聪明才智的同时,也给了我们摧毁这个星球的能力。然而,这个能够摧毁地球的种群也同样能够飞上土星。正所谓福祸相依。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禁果也可能会是毒品、某个朋友、色情网站或是其他一些东西。聪明的家长知道,要让孩子获得成功,就一定要让他们学会自己拿主意。为此,这些家长有时候会有意识地训练孩子们自我选择的能力,即便有时候孩子自己做出的决定是错误的!

  以前,我总是要让我的儿子查理出门的时候把他的厚外套穿上,科罗拉多的早晨冷得刺骨。查理,我会说,今天早上很冷。你最好把厚外套穿上。这时不用说,他一定会抓起他的防水衣——他所有外套里最轻的一件——然后刺溜一下滑出门去。

  可是那天,我碰巧糊里糊涂地拿走了他的最佳选择。我以为,我这样做恰好可以保证让查理等公车的时候更暖和些,但是,查理偏偏就选择了挨冻。显然,他想要磨炼他的自由意志。

  但是我的脑筋转过来了。我换了一句话说:查理,外面的温度比室内低20度。你可能想穿一件外套出门吧。这就给了他一系列选择,从好到坏都有(孩子们好像总是把我们给他们的第一个选择忽略不计)。最后的结果是,查理决定穿上暖和一点儿的外套去磨炼他的自由意志

  所以,这里出现的悖论就是:那些想要确保孩子成功的家长,常常适得其反,教导不出成功的孩子。而那些爱孩子、关心孩子、允许孩子失败的家长,最后教导出的孩子却更容易走向成功。这些家长就是我们所说的经过认真思考以后再冒险的人。上帝给了我们每个人选择的机会,我们也应该给予我们所爱的孩子相同的机会。

  爱与理智的教育方法能够帮助孩子们提升他们成为有思想、能够选择成功的个体的可能性。作为家长,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容忍错误的发生,并且帮助孩子在他们小学的时候把大多数错误都犯完。因为在那时,犯错的代价还是比较合理的。

莎伦有八个孩子。每次我去她家,都会看到她在给她的孩子们分钱。有一天,我问她:你为什么总是在给你的孩子分钱呢?

  在我家,我们对孩子实行贷款制度,他们就可以学到这个世界的金融是怎么回事了,莎伦一边解答,一边递给她一个小儿子50美分。我们的贷款政策跟第一国家银行的差不多。贷款有期限、有票据、还有抵押担保。为什么呢,比如说,有一天,一个孩子没有如期还款,我就收回了一个79美金的CD播放机。

  孩子们倒是挺惨的。我说。

  不见得,莎伦答道,这对他们来说是很好的礼物。因为现在我的孩子虽然只有12岁,却已经知道一个借贷人的义务和责任了。他知道什么是票据,什么是抵押担保,他甚至还知道如果到期不还款,货物就有权被收回。他学会这些东西,也不过就失去了一个79美金的CD播放机而已。

  我们邻居家的孩子,莎伦继续说,等到银行把他4900美金的雪弗莱收走了,才领悟到一样的道理。他26岁了,在父母的重重保护下长大。我的儿子比这个孩子提早起步了14年。

今天的孩子饱受物价飞涨之苦。他们要学会如何在这个世界生存所付出的成本与日俱增。那些诱惑我们孩子的毒品较我们自己十年前所面对的更可怕了,性传染病传播得更广、更致命了,媒体越来越生动,网络捕食者和色情作家的受众范围也越来越拓宽了。学校暴力比起以往来更让人胆战心惊。这个清单还可以继续开下去。一个孩子今天学会何为友情,何为承诺,学校是怎么回事,如何学习,怎样抉择,什么叫责任心,他/她所需要付出的价钱总是最便宜的。因为明天的一定比今天的高。

  孩子岁数越大,他所要做的决定也越重要,一旦决定出错,带来的后果也越是严重。年纪小的孩子要是犯了很多过错,价钱还是付得起的。在哪儿摔倒了,他们都还可以爬起来,重新来过。也就是痛那么一会儿,哭那么一下,他们就从错误中走出来了。这一点很好说明。

  给那个下雨天站在餐馆外赖着不走的小女孩一个选择:两条路,你自己选,要么自己走上车去,要么我们把你拧上去。这样既能够保证孩子安全又能确保说的话一定可以贯彻执行。告诉在超市里调皮捣蛋的兄弟俩,妈妈去超市的时候他们只能待在家里,请来照看他们的那个凶神恶煞的莫尼卡的费用还得弟兄俩来出,他们可以选择做家务来抵消,要么就把玩具卖了来付莫尼卡的工资。而且这样做是很有道理的,这就是在超市捣乱的后果。甚至看着你那只有5岁却学得牙尖嘴利的孩子因为得罪了邻家大男孩而被揍得满地找牙的时候,你也可以不理不睬。你要让孩子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他就会因此得到教训。尽管这个教训的代价略微大了一点儿,孩子有可能被打得鼻青脸肿,但这也还是可以承受的。

  可是,这些代价对于有些家长来说那简直是太大了。他们要保护自己的孩子。他们的理由是:我爱他,我不要让小乔尼为了学这些受这么多罪。所以他们就不惜雨天跪在积水里,苦苦哀求他们的小宝贝进车里去。孩子在超市里捣蛋,他们是毫无办法,折腾一阵下来,只能把自己搞得精疲力竭。再不然,他们就冲着邻居的小孩大吼大叫:你们这些小鬼最好对乔尼好点儿。要是你们敢欺负他,我就告诉你们爸妈。结果呢,牙尖嘴利的小孩没有在价钱很公道的时候得到应有的教训。这下他可能要到15岁才得到教训了。每一个见过15岁孩子打架的人,都应该知道,那时候价钱不菲啊!

  确实,眼看着孩子们在他们自己犯的错误(或者我们可以称之为重要的学习机会”)当中痛苦地学习成长,我们心里面也有说不出的苦。但是,这也是我们需要付出的代价,想要孩子将来有责任心,这苦我们就得吃。当然,我们面前还是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看着孩子自己汲取人生的种种经验教训,这时候,我们会有稍许心痛;二,不让孩子受折磨,看护着他们,等到他们长大,才发现他们根本无法照料自己,那时候,我们就会心痛不已了。

我们需要有能力应对艰难时世的下一代,尤其是在这个暴力、恐怖与天灾时有发生的时代,更是如此。今天美国人社会生活中的诸多烦恼,不是自然的灾难就是人为的报复,如恐怖主义。而家庭又是社会的个体,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同时代的脉搏一同跳动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孩子与父母处于同样的大环境下,他们正是从父母身上学习如何应对眼前的种种挑战的。先试着学习独自处理小问题,尤其是那些可以给孩子带来挫折又能让孩子在挫折中成长的问题,对他们将来的独当大局将是一个很好的准备。

  太多太多的家长混淆了什么是爱、什么是保护、什么是关心。这三个词绝不是近义词。如果要让他们允许孩子失败,这些家长无法接受也不要接受,因为他们认为孩子失败了,是家长给予的关爱不够的结果。这些家长是关心过度也紧张过度了。

  这些家长实际做的,说白了,只是满足了一己之私。其实,他们是在自己给自己找麻烦,而且看得远一点儿,他们孩子以后生活中的麻烦只会更多。保护不等于关爱,保护和关爱都只是爱的一部分。

  让我们来看看上帝是怎么做的吧!请大家自己问问自己:上帝关爱我们吗?我们可能会说:那当然,上帝非常关爱我们。但是我们再问问自己:那他还会让我们晚上去跳崖吗?我们可能都会承认:呃,既然你这么说,可能他还是会让我们去的吧。那么他到底关爱我们吗?当然!上帝关爱我们,却并不过度保护我们。

  同样的,爱孩子,并不代表我们要一味地去保护他们,他们成长过程中所走出的每一步,都不许出任何差错。不过,在婴儿时期,尽职的父母要给孩子完全保护。因为孩子在这一时期要是有个什么,问题完全是在父母身上,要是父母不去保护他们,孩子可能会有死亡的危险。

  但是,孩子长到差不多9个月大小的时候,他就可以自己做出一些很简单的选择了。此时,父母就需要逐步转换他们的角色,让孩子们得到自己解决自己问题的荣耀。那么等到孩子十一、二岁的时候,大多数问题他都能够自己拿主意,不需要父母介入。实际上,坦诚地说,父母如何表达爱与他们将采取什么态度,这决定了孩子将怎样去处理他们在青春期早期面对的大多数问题。

  打个比方说,有一群妈妈正在一旁看着他们的小孩学习滑冰。孩子们是第一次尝试滑冰,都有点儿摇摇晃晃的。第一次学滑冰必然有第一次摔跤,一个不稳,孩子跌倒在冰地上。第一组的孩子跌倒了,站在溜冰场旁空地上的妈妈们急得要死,立马嚷开了:哎呀,有没有摔疼啊?摔倒在地的孩子们,也就哭着鼻子、可怜兮兮地滑向妈妈,用他们稚嫩的声音诉着苦:唔唔,看看我,我受伤啦!第二组的孩子的跌倒了,他们的妈妈仅仅对他们喊:没关系!同伴把他们扶起来,他们拍拍屁股上的冰碴,回应了一句:对,没关系!接着继续滑。

  第一组孩子懂得摔倒是很痛的,第二组孩子就不一样了,他们在失败中学习,从错误中汲取经验,并没有留心摔倒有多痛,更没有去渴求家长的援助。问题的实质在家长身上。那些选择营救孩子的家长,只不过是在满足他们自己的欲望而已。因为他们喜欢去抚慰创伤。这类家长不想仅仅被需要,他们想要的是那种非他们不可、没他们不行的感觉。

  在父母一味保护的爱意滋养下长大的孩子,到了高中,可能已经没得救了。想想看,孩子都已经上初中、高中,他穿什么衣服、看什么电视,何时做家庭作业、什么时候要刷牙、什么时候得剪头,这些事情如果还要靠父母去操心,那么这些孩子以后的生活足以让人担忧。至少这些孩子不会给他们未来的另一半带来多少乐趣。

  作为父母,你所要面对的就是要爱你的孩子,爱到可以允许他们自己去承受失败的地步,无论心里有多痛都要往后退,让那些重要的学习机会来教会孩子什么是错,什么是对。

家长永远都在哀叹孩子们不听老人言,就好像我们千叮咛万嘱咐女儿凯拉不要忘记带某样东西。结果十有八九,她出门的时候还是忘了带。我们劝导儿子瑞恩要懂得尊重他人,他却答道:为什么呀?你们简直就是生活在愚昧的中世纪。

  可是有一件事是确定无疑的,那就是,要想用嘴巴来教会孩子什么叫责任心,那是行不通的。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有些家长成天把责任心三个字挂在嘴边,他们的孩子却往往没有责任心。而那些拥有责任心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基本上不会在他们面前提起责任心这个词。这就是事实:责任心不是嘴上随便说说就能教会的,它需要靠孩子自己通过实际行动去体会。

  要帮助孩子们获取责任心,我们就必须给他们自己承担责任的机会。这就是方法。有责任心的孩子,他们的父母花很少时间和精力去担心孩子是否具有责任心。他们更为担心的是怎样让孩子获得重要的学习机会,让他们认识到不负责任会给他们带来什么后果。当然,这些家长非常关心孩子,并且也尽力去帮助孩子,当孩子将要进入成长的下一个阶段、需要获得新的人生经验和教训的时候,他们也会有一个理智的判断。他们并不花过多时间反复提醒孩子应该如此这般。他们会用另外一种略微轻柔的方式,对孩子们说:我相信你自己一定能够做到,即使你做不到,这对你来说也是一次经验,你肯定能从中有所收益。这些家长帮助他们的孩子认识到,他们可以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这些家长支持孩子、理解孩子,却不会插手去解决孩子遇到的问题。

  孩子在学会充满责任心的过程当中,也学会了如何建立自尊。自尊心的建立是以后想要在现实社会中有所成的先决条件之一。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加了,那么当他们最终要脱离父母保护的时候,也更容易走上正轨、开始自己的独立生活。

来源:http://tech.nen.com.cn/73512247921475584/20080926/2503053.shtml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