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家庭教育,我们到底缺乏什么?

16年前 [12-04 20:00 周二]

家庭教育,我们到底缺乏什么?

 

    我们的家长中应该说重视教育的还是多数,但是更多的却只是重视孩子教育,真正讲究教育方法的其实很少。我们的家庭教育到底还缺乏什么呢?

    最近阅读了一篇报道,很是值得回味。

海南多数家长渴求教子知识 (转自光明日报)

  http://www.gmw.cn/01gmrb/2006-02/24/content_379048.htm

 

记者王晓樱 发布时间: 2006-02-24 07:21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讯(记者王晓樱)近日,海南省教育资源研究发展中心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海南的家长普遍重视孩子教育,但缺少教育孩子的必要知识和技能。家长存在“教育缺乏”问题的比例高达96.8%。

  这份题为“家庭教育与中小学生发展”的调查报告历时8个月,调查了海口市31所中小学,发放问卷8万多份。调查显示,无论家长的受教育程度高低,职业是农民还是专业技术人员都普遍表现出了对孩子教育的极度重视。有97.8%的家长自认为重视对孩子的教育,有97.5%的家长查阅过孩子的作业和试卷。

  但家长普遍存在“教育缺乏”问题,70.5%的家长认为最缺乏的是教子的方法和知识,19%认为缺乏精力,6.9%和3.6%的家长分别认为自己缺乏的是经济条件和专家指导。只有24.7%的家长自认为对孩子的教育方法科学准确,有17.5%的家长承认自己的教育方法比较简单或不知该如何引导孩子。

  而且并不是家长学历越高,教子的知识和方法就越多。24位接受调查的博士、硕士家长全部认为自己存在“教育缺乏”。但对此问题,仅有不到半数的家长愿意参加有关家庭教育的专业培训和经验交流。其余家长选择“再说”。

  在调查报告中,记者还发现家长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与行为既矛盾又脱节。有33%的家长认为道德是孩子终生发展的最主要素质,知识和身体位居其后,但对孩子寄予的最大希望却是学习好,做人和健康分列二、三。调查同时表明家长在实际生活中,对孩子教育最多的方面也不是为人,而是学业。其中只有34.4%的家长对孩子的发展持满意态度,他们把孩子发展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归咎为“主观努力不够”。

对此,海南省“家庭教育与中小学生发展”课题组的专家向家长建议:要做学习研究型的家长,学习教育心理理论,研究孩子的共性和个性,关注孩子的精神需求,给孩子滑翔的时间。他们还建议学校和教师不要把课堂延伸到家庭,做家长的咨询师而不是“同谋”。

什么是“教育缺乏”?咋听起来有点莫名。我想利用图表的形式来描述一下我的理解。

700){this.resized=true;this.style.width=700;}">

由上可知现在的家长对子女的教育问题重视程度,是空前高涨。

那么,他们认为自己对教育子女的方法掌握如何呢?

700){this.resized=true;this.style.width=700;}">

从上可以看出认为自己在教育子女问题上真正掌握了科学有效方法的家长其实并不多。而且,其中也不乏还有盲目乐观的家长混在其中。

我们的家长到底在教育中缺乏什么呢?

700){this.resized=true;this.style.width=700;}">

从上图不难看出,70.5%的家长缺乏正确有效的方法指导,盲目地跟从他人。由此看来我们的家长在极端的热情下,许多家长不过是想当然教育子女,试想这样的教育又有几分效果呢?

我们还是来看看现在家长们最关心的是子女们什么呢?33%的家长认为道德是孩子终生发展的最主要素质,知识和身体位居其后,但对孩子寄予的最大希望却是学习好,做人和健康分列二、三。多么有趣的对比,一方面,家长肯定做人的道德品质的重要性,而另一方面却牢牢盯住学习成绩。这样的教育怎么能有利于孩子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呢?家长们口中虽然说做人要诚实守信,但在实际教育中又会有多少是真正关注孩子的思想道德培养的呢?实际情况,实在不容乐观。许多成功的教育案例里,都有这样的情节,回顾自己孩提时的教育,父母要自己读什么书,学什么乐器等都不太记得了,但父母说:“做人要老老实实。”似乎仍在耳边萦绕。现在的家长也许有些太功利了吧!

最后课题组的专家向家长建议:要做学习研究型的家长,学习教育心理理论,研究孩子的共性和个性,关注孩子的精神需求,给孩子滑翔的时间。他们还建议学校和教师不要把课堂延伸到家庭,做家长的咨询师而不是“同谋”。

我想其中有两条对我启发和教育很大。一、关注孩子的精神需求,给孩子滑翔的时间。“滑翔”多么美妙的比喻。历史的原因我们曾经阴错阳差地滑翔过。可我们成为家长后,却正在粗暴地剥夺孩子们理应享有的权利,还美其名曰“为了孩子的一切”。二、学校和教师不要把课堂延伸到家庭。现在的家长已经在不断的训练中成为了家庭中的教师,不在是孩子眼中可亲的父母,不在是孩子心中的可靠的朋友。我们的家长成为了陪读、陪练。孩子们怎么还会留恋课堂留恋家庭。学校和老师是否应该让家长安静些,家长是否应该回归到本来的位置上去了呢?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