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还要教孩子做老实人吗?

14年前 [04-03 20:20 周六]

还要教孩子做老实人吗?

 

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是很多人遵守的人生规则。但同时“老实人吃亏”,“现在社会老实人没有活路”等很多说法一样存在,人们根据自己不同的经历和遭遇会总结出相互矛盾的人生经验和规则。这些经验和规则又会传递给自己的孩子。所以要不要教孩子做老实人,在社会相互信任度比较低的当代社会令家长很为难。不做老实人,会觉得违背道德传统,一些人也会觉得你在教孩子学坏,教孩子做老实人呢,又会担忧孩子过于相信别人,做事情缺乏审时度势而吃亏,甚至会错过成功的有利时机。从我自己的经验出发,我对“要不要教孩子做老实人”这个问题,回答是这样的:做老实人,但是不做伤害他人和自己的老实人。

 “老实”在汉语中有“忠厚诚实,服从顺从,循规蹈矩,愚笨而不灵活”等含义。做一个老实人,我的含义更倾向于做一个忠厚诚实,即坚持原则有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的意思。从这个角度说,教给孩子做老实人,并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片面看法,而是一个辩证的考量。

我有次带着一个咨询的孩子出去,在北京紫竹院桥附近遇到一个抱着孩子三十多岁的妇女。我走近她的身边的时候,听到她低声的说:“孩子饿了,我没有钱,能给我一点钱,让孩子吃点东西吗?”我带着的这个孩子嘟囔了一声:“骗人的走了过去,我停了下来,拿出10元钱给了这个女人。那个咨询的孩子,返回来本来走了过去,看到我给钱,返回来说:“老师你真傻,相信她的骗人话。”我说:“孩子,当你给她钱的时候,你是不是要进行一番调查然后确定她说的是真实的,再给她钱呢?”孩子说:“哪到哪里调查去?”我说:“是啊,即便是能调查,你也不会去调查,因为你调查的费用和时间可能比给她的十元还多。”孩子说:“那就让她骗老师的钱?”我说:“其实你给她钱,不是因为她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而是因为你自己善良。看到这个情况,如果你不给,你自己会觉得不忍心的。所以你才给的。就等于花了10元钱买了一个自己的安心吧。”孩子说:“假高尚!”我笑了笑和孩子一起回去了。过了没有几天,我又和他在一起吃饭,他比我吃的快些,吃完之后,他要出去玩,一会回来,告诉我说:“老师,我刚才给我门口一个要饭的大爷5毛钱。”我说:“你看,你也可以高尚一次,而且不是假的。”孩子开心的笑了起来。孩子确实出了五毛钱,但是孩子得到的是一次自己对自己的认可,是一次对陌生人信任的尝试,也是一次感受到自己作为社会人价值的机会。我觉得做这样的老实人,不伤害他人,自己又力所能及还能给自己带来好的感觉,是值得家长们教给孩子的。

如果我们一概的把所有的求助的人都当做是骗人的,那么等我们的孩子长大之后,就会很容易觉得周围的环境容易让我们受伤,而导致安全感差,反而影响孩子对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所以我觉得这是不可取的。

前年的时候,一个咨询的孩子住在我家,他经常的到小区外边的商店去买东西。后来我发现不在小区门口的小店里买东西了,而是到大路对面的超市去了。我奇怪的问他:“小店的东西不是很好,你换了个地方?”他有些不好意思,哼唧了半天,我觉得有事,就看着他,他终于说出了原因:小店的老板忙,粗心了,错吧10元当做了20元,多找了10多元钱,从那次以后,他怕老板说他爱占小便宜,就不好意思到老板的店子里去,宁可多走几步路,每次经过小店的门口都很紧张。我问他:“孩子,你心里觉得有愧了,但是怕老板说,不敢去面对,弄的很紧张,还多跑路,你觉得值不值呢?”,孩子说不值。我说:“那如果我现在陪着你去,把钱还给他,然后向他道歉,你乐意去吗?”他有些为难:“那多不好意思啊。”我说:“我觉得比自己整天躲着他强。”孩子看到我坚定,就跟着我去了,把钱还给了老板。老板说:“我说呢,这个小子怎么看到我就跑。我们大家都笑了起来,孩子也笑了起来。

我们要做出利弊考虑来,要明白老实事对自己好的事情,也是对他人好的事情。如果因为很少的一点钱,但是一辈子在自己的内心中留下愧对别人的阴影,或者自己的亲人,朋友不敢相见,我觉得这个损失要大于既得的那点利益。

但是老实不是一定要这样不可,而是具备灵活性的,要看情势的。一味的老实顺从,不但会导致对别人的伤害,更会导致对自己的伤害。所以作为家长,在老实做人,做一个忠厚诚实的人的基础上,要让孩子学会如何去分辨和避免对自己不利的局面,并且化解危险。特别是在遇到不同的规则冲突的情况下。有次,我的儿子班级里一个孩子打破教室窗户的玻璃,老师很生气,留下了抄写学过的三章语文课文的作业。按照我的原则,孩子的作业,我是不代替做的,目的是培养孩子自己为自己负责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精神,而且我会支持老师的作业。但是这次老师留的作业在我儿子写了一个小时之后,他哭了起来。心里不但感觉到委屈,而且还感觉到老师这样做很没有道理。我在孩子上到四年级的时间中,第一次给儿子说:“你有权利不去做自己现在还做不到的事情,不管这个事情是不是惩罚。”然后我给老师打了电话,说明了孩子的情况。电话中老师的愤怒已经没有了,自然同意了我的要求,儿子也破涕为笑了。如果我们认为老师留的作业就一定要做完,不管这个作业是什么下留的,也不管孩子有没有这个能力,那么这时伤害到的肯定是孩子。所以我们老实的执行老师布置的作业,但是同时我们要具备灵活性,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这其实也是对老师的帮助,因为如果我强迫儿子做完,儿子从内心中会怨恨老师和我,对以后的学习不利,也破坏了老师和孩子的信任关系;如果我替孩子抄写,那么孩子就顺从不合理的决定,对以后孩子保护自己的利益也不利。所以这时具备灵活性就很重要。这同样我们可以看做是在爱自己,也是在爱老师。

很多家长之所以教育孩子不信任周围的人,防备着他人,一个方面是担心自己的孩子会在当下还有以后的生活中吃亏,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我觉得是家长自身没有把老实看做一种能力去培养孩子。我经常说:“一个善良的人,如果没有善良的能力,他的善良会害人也会害自己。”老实,其实也是一样的。因为老实不等于幼稚,也不等于固执,而是在社会生活中坚持自己的人生准则,为人为善,踏实坦然的状态。而要做到这点,就需要具备相应的智慧和勇气。不是遇到别人欺骗自己,就否定人和人之间再没有信任,而是去思考,如何坚守住自己的原则减少被欺骗的几率和对自己心理和物质的伤害程度。如果自己害怕再次被不老实的人欺骗,而去建立起一个针对所有人的防御机制,对所有的人都用怀疑的眼光来看,那么亲人之间,朋友之间,甚至孩子和家长之间,信任都不存在了,我们生活在处处伤害的妄想中,那种恐惧会让我们生活没有任何乐趣。

正如一个女人,当一个男人背叛了她,她觉得天底下所有的男人都是坏男人一样,如果“老实”走入到了完全听从别人的极端,完全信任别人的极端,而忘记了保护自己,就是愚笨,而反之,如果走入到了谁都不可信任,对谁都不老实的地步,一样也是可悲的。所以我觉得老也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能力,是一个人根据情势的不同,在坚守自己的原则时,灵活的思考和处理问题的体现。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