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读懂孩子》读书分享

1年前 [07-23 19:14 周六]

首先申明一下,我不是咱们绿洲家庭教育的讲师,我只是一个信奉家庭教育的志愿者和受益者。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广大家庭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

因此,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我自己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读懂孩子》这本书给予我们的帮助。

 

“妈妈,你能把《第56号教室》这套书借给我看吗?”

“当然可以了,可是这是妈妈的‘教育宝典’呀,你有什么用呢?”

“妈妈,你的”56号的”第一本哪儿去了?我记得在哪里看到过,有办法帮助她的。

“你要帮助谁呢,我的宝贝”我好奇地问。

“就是你的那个学生呀,她今天又乱骂人,还把杨子骂哭了!”

“那个黄奕呀,她不是已经变乖了吗,上个学期后半期都不吵你们了呀,现在老毛病又犯了?”

“是呀,班主任叫我们把上课不乖的,影响别人学习的同学名字记下,你说我该怎么办?谁要是记了黄奕的名字,她下课就追着你跑,并且操各种脏话骂你。昨天其实不是杨子记她的名字呢,但还是招来了一顿乱骂。”女儿皱着眉头还补上一句:“妈妈,你不知道有多可怕!”

那神情凝重得有些让人有些惊讶。

“哦,这孩子的确有点让人头疼……。”

“来,宝贝,坐到妈妈这边来。”我挪了挪屁股,示意女儿坐到我身边。“妈妈跟你说,她曾经是个很优秀的孩子,这个你是知道的,她朗诵比赛、歌唱比赛都曾经得过市里的一、二等奖,还学过乐器古筝,小时候也是很有上进心的孩子,她现在虽然学习成绩不大好,但是她还是担心你们记了她的名字,说明她的内心还是上进的,她不希望留给班主任老师坏印象……”孩子瞪大眼睛认真地听着,还不断地点头表示同意我的意见。“她从一个骄傲的公主变成了一个让人头疼的孩子,其实她也很苦恼,你要帮助她。”

“是的,妈妈。”

“她从小只有她姥姥管她,爸爸妈妈都不在身边,现在你们上了初中,她姥姥的爱已经不能满足她的需求了,或者说,她已经开始反感她姥姥的教育方式了。其实,像你们这样的年纪最需要爸妈的关注了,可是她得不到,所以内心反差太大,会做出一些连她自己都不明白的事情。”

“她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没有人帮助,在感情上需要安慰时没人理解,所以才会在班上做出一些事情来引起大家的注意,这是青春期正常的情感需求……你愿意成为她的朋友吗?”

“当然了,可是我应该怎样才能和她成为朋友呢?”

“你要主动关心她呀,首先要取得她的信任,让她不反感你呀。”

“妈妈,要怎么做才算关心她呀?”单纯天真的女儿一方面觉得自己已经长大,可以读教育书籍帮助别人了,一方面又不知该如何与人交往。

“这样,有机会和她聊天的时候你要先赞美她,因为赞美可以拉近一个人跟你的距离,这样你就有机会对她提出要求了……”

“她要是不听我的呢?”

“不会的,她一旦信任你,你再给她提建议她就不那么反感了,只不过,你不能太心急,每次只能提一点点要求,而且要及时表扬她很棒,克服了困难,进步了。”

“哦……我懂了,妈妈你真聪明,!”她略有所思之后还不忘表扬我,看来她的情商见高了。

之后她居然又在我的书架上找到了《图解儿童逆反心理》《怎么说孩子才肯听》《美国故事大王教你如何跟孩子说话》等几本书回自己的房间研究起来了。

事实上,对于叛逆期的孩子,多少老师、家长都头疼不已,如果没有父母切实的付出,我不认为简单的友谊能挽救起这个无所适从的孩子,她内心的荒凉与霸道是家庭给予的毒素,如今已经像毒瘤一样占据着她的思维,引导着她的荒唐行为。她那个小时候怕她吃亏,长大了却无力管教她的姥姥此时已经束手无策。

 

2018-3-25

 

翻到多年前女儿上初一时我为她写下这篇短文,读完很是感慨。那时我的女儿多乖巧,不仅学习成绩让我骄傲,而且还心地善良、天真无邪,愿意帮助别人。还记得她小学二年级的班主任夸她人缘好,安排她帮助谁都嫌弃的脏乱差的学生与她同桌,她都会真心帮助他,三年级的时候换了个班主任,要重新选班长,她几乎是全票通过。数学经常是一百分,老师说课堂提问没有提到最难的问题是不会轻易请她回答的。那时的我很是窃喜,为有这样的孩子感到无比的幸福,这种情况一直到她初一结束。她的变化从初一下学期开始,但是我并没有察觉,直到期末排名出来,她从年段前十掉到了年段二十名左后。初二上学期,我为她打气:偶尔的名次不算什么,但是如果不努力,你想上”火箭班“就有危险了。你猜她当时怎么回答?她说:我为什么要上火箭班?我才不要上呢?我懵了,我才发现我的孩子思想发生了变化,其实她小学五六年级就开始追星,那时我认为是正常的行为,因为我小时候也追过星。但是现在她追星行为开始越来越过分了,只要她获悉那个明星出发布会,有新歌,她就必定要在当天晚上12点前学会歌曲,并且要发布在全民K歌上而这些,最初我并不知道,直到手机被我摔了,她没办法完成“任务”,急了,才在争吵中得知她有多看重她的这个发布。我找老师谈话,希望老师们能帮助到她,老师们一直也没有发现,因为数学老师是班主任,而她的数学还行,所以班主任还是觉得她很乖巧,从来不舍得批评她,只有英语老师发现她没有背英语单词。这之后,她半夜玩游戏,眼圈黑得像熊猫一样,骗我们最近一直不好睡,她奶奶做了好多补草药给她吃,结果发现她每晚趁我们睡觉了就开始“王者荣耀”,我又摔了她新平板,前后还没收了她自己在网上购买的九部二手机。更过分的是她还整整一周称病不上学,最后没办法被我们打了一顿,写下协议让她签字,威胁她不去上学就去乡下舅公家养猪,自食其力。终于那天在班主任的配合下,终于让她重返校园。

这个从小我没舍得打过的孩子,上了初中却被我们打了好几顿,到现在想起来还是很难过、很心疼。现在虽然考上了一中,但是学习状态还是不佳,上个学期还是以吃喝玩乐为主,声称要享受生活,如果我再管她,她就要考个年段七百名给我看看。(她考进一中是三百名左右)我和她爸被逼无奈,带着无比的焦虑和失败感走进“绿洲家庭教育中心”。

一直以来,我们教师较自负的应该就是自己是个教师,能教育好孩子,我就是这样,我自以为读了很多有关育儿的书箱,能够读懂孩子。大家也看到了,在面对别人家孩子问题的时候我能够冷静分析,在面对自己孩子的时候,由于期望过高,所以就容易失去理性,变得焦虑不安,面对孩子青春期叛逆,无法冷静分析她变化的原因,理解她的行为,没有与她共情,总是站在她的对立面,所以被她当作”敌人“来对待地。

走进家庭教育中心,我看到许多同行,听到许多优秀的孩子父母分享曾经与孩子的“斗争史”,他们的每一个故事都比我家的故事更严重,有一些不仅是孩子离家出走,甚至威胁到生命的去留。这样糟糕的亲子关系要得到修复那是特别需要时间和努力的。有些家长学了七八期了还在继续学,不敢偷懒,甚至每周盼着周六的到来,好给自己充电,就怕应付不了孩子,又说错话,把稍有好转的亲子关系恶化了。看到他们努力的样子,我没有理由不安静下来倾听,不去学习把内心的焦虑按压下来。经过几周的学习,我发现,只有改变自己才能真正读懂孩子、改变孩子。读懂孩子是需要理论武装的。

 

能够鼓起勇气走进家庭教育中心学习的,一般都是母亲,或许是父亲比较忙,或许是一些父亲觉得不懈去学习,对于当父母还要学习这件事感到羞耻,怕别人耻笑。有幸的是,我家孩子的父亲最初虽然是被我骗去的,但是在学习的路上,他最后成为了学习的主动者。当他看到他相识的几个机关的干部在这里已经学习了好几期还在坚持学习的时候,才真正认识到自己曾经的许多言行也许是不对的,于是我们一起做个虔诚的学习者,我们在家教中心老师的引领下,较为系统地学习了北师大教授边玉芳的《读懂孩子》这本书,可谓受益匪浅。

《读懂孩子》这本书从生理学和心理学两个方面综合分析12岁到18岁处于中学阶段的孩子在各个时期的不同特点,科学地揭示了青少年成长规律,并且针对我们存在的教育误区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改进方法,为我们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提出很好的建议意见。下面我就《读懂孩子》这本书谈两点感受。

一、改变认知,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固守着祖辈传承下来的教育孩子的传统的观念,一直很认同自己作为家长或者长辈的身份,认为居高临下地教育孩子批评孩子理所当然,并且时常习惯于将他人的孩子与自己的孩子进行对比。殊不知我们这种所谓的苦口婆心、用心良苦的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有时甚至会遭受到孩子的强烈的反抗和抵触。那么这种适得其反的教育结果的症结在哪里呢?《读懂孩子》告诉我们,孩子的成长无论是生理方面还是心理方面都有其客观的规律。我们首先要学习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熟悉孩子在不同的成长过程中各方面能力的发展顺序、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及重要影响因素,认知孩子的成长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特点,认知孩子的成长发展还具有普遍性和差异性,这样才能够避免拔苗助长,避免盲目乐观和过度焦虑。比如当自己的孩子进入青春期,自己常常会因为孩子的“叛逆”和“喜怒无常”感到困惑和难以接受,而过往我们采取的方式只是不停的说教和不容辩驳的训斥,于是亲子之间持续不断的战争也就在所难免。而《读懂孩子》告诉我们青春期孩子的异于寻常的言行和反叛表现正是体现了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发育、脑发育和情绪发展变化的特点。我们要通过学习,努力去了解和理解孩子,学会科学地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方式,学会从孩子的视觉去看问题,学会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积极消除负面情绪,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二、转变角色,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由于自身的习惯和代代相传的教育模式,让我们和孩子的交流并不处于平等的地位,我们与青春期的孩子的对话仍然习惯于命令和教导,我们的行为或是表现为过度的包办和干预,或是听之任之,过度溺爱。这样的结果不是让孩子变得惟命是从,缺乏自主思想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就是让孩子变得无所顾忌,缺乏必要的规矩意识和敬畏之心。《读懂孩子》认为进入中学阶段的孩子对父母的依恋将逐渐减少而自主性增强,孩子的身心发生巨大的变化,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充分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和特点,适时转变角色,转变不恰当的教养方式,从而建立起更加和谐的亲子关系。一是要从处于控制地位的教育者转变为处于辅助地位的陪伴者。很多父母喜欢做孩子人生的设计师,并且自认为这是自己的一片苦心,不容孩子反对,却不知父母的过度干预和控制,会成为孩子成长的绊脚石,不利于孩子开发潜能和自主探索。因此,作为父母要主动转变角色,学会不再控制孩子,不再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设计和期望成长,尊重孩子的独立意识,用放松的态度陪伴孩子成长,从而减少自己的焦虑和无力感。二是要充分信任孩子,相信孩子有自我成长的能力,给孩子做决策的机会。在日常生活中,家庭成员一起讨论分析问题,给予孩子发言权和决定权。要接纳孩子不同的观点和要求,允许孩子表达负面的情绪,让孩子充分感受到家长的信任。三是要学习倾听技巧,深层次倾听孩子的声音。倾听不仅是用耳朵,更应该是是一种情感的理解,通过表情和肢体语言和话语的回应,向孩子传递我们的尊重、关心和真诚地态度。四是要给孩子适度合理的要求,不纵容孩子,同时告诉孩子自己这样要求的原因。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依然需要我们去纠正引导。在我们纠正孩子的不恰当的行为时要“就事论事”,不去责备孩子个人,而应该批评孩子的不恰当的行为。

《读懂孩子》这本书,从“进入青春期”“自主能力发展”“同伴交往能力发展”“学习能力发展”“健康生活方式与观念培养”“为未来做准备”等方面对青春期孩子的成长规律和家长的教养策略进行详尽的阐述,体现了科学性与普适性、全面性与关键性、操作性与实用性、可读性与趣味性的特点和明显的工具特性。这本书明确指出,家庭教育的最先要做的是读懂孩子,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爱孩子,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好的家庭教育是理性和情感的平衡。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今年1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对家庭教育法草案进行了审议并已面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已经处于和学校教育同样重要的位置,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很高兴地告诉大家,从上个学期期末开始,我跟孩子的聊天能够得到正面的回答,她会有些愧疚地说:妈妈,请你让我慢慢进步好吗?

最后,想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咱们的孩子的性格是各不一样的,但了青春期孩子的沟通要以尊重他们的天性为主,发现他们的优点,因势利导的疏通比截堵阻止的效果要好上百倍,否则亲子关系会越走越远,最后走到完全的对立面去。

今天我与大家分享的感受仅仅是学习《读懂孩子》这本书的一点有限的心得体会,不足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2022.2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