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杂感

6年前 [02-28 22:12 周三]
今天有空,听了孙岫老师分享的关于孩子遵守规则的课程。对我触动最大的是孙岫老师最后分享的关于孩子被欺负的事情。一个家长认为,过于让孩子遵守规则会让孩子受欺负,即使被比他小的孩子打,他都不敢还手。孙老师对此作了详细地分析和解答,孙老师说,孩子在外受别人欺负不敢还手,不是孩子遵守规则的错,而是孩子不会表达的问题。孩子要会表达自己,这一点家长一定要教给孩子,并给孩子做好示范。比如孩子使你感到不舒服,你要正确地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如“你这样说我很不舒服。”同理,如果你的语言行为让孩子不舒服,要让孩子有自由表达的机会,孩子也应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绪,比如“妈妈你这样说(做)我很不开心!”如果孩子在家里从来不敢自由表达自己,我们也没有教给孩子正确表达自己,孩子被人斯负不敢还手,就不是过于遵守规则的问题了。孙老师还举了一个例子,一个4岁的女孩被迎面走来的一个高大男孩推倒了,小女孩站起来在男孩刚要再推她的时候,小女孩说“我可以允许你刚才的无礼,如果你再推我,我就不客气了!但是如果你原意跟我玩,我口袋里的糖可以分给你。”毫无疑问,这件事小女孩处理的非常好。由此可见,我们家长们要做两件事:一教给孩子怎样正确地表达自己。二培养孩子是一个内心强大,有自信和自尊的人。目光坚定,抬个头挺个胸,腰板是挺直的。这样阳光的孩子是不会被别人欺负的。如果孩子总是畏畏缩缩,低着个头,哈着个腰,耷拉着个肩,别人一看就是一个好欺负的小可怜。校园欺凌事件,有的孩子无缘无故会把另一个孩子抓来打一顿,进行特意地欺凌,他们所寻找的就是这类孩子。所以,孩子被斯负,是是否会表达的问题,是孩子内心是否有自尊的问题,而不是过于遵守规则的问题。由这件事,我想起了我的个性和爱好,虽好学却自信不足,不喜口头表达却喜写东西。追根究底,就是我的原生家庭。我记得很小的时候,父亲向别人讲述我对某种东西(由于时间久远,记不清具体是什么了)的喜好,明明我是喜欢那种东西的,可当爸爸向别人说我不喜欢的时候,我只是直愣愣地瞅着爸爸却不知表达。我还记得小时候随爸爸去单位玩,爸爸教我打算盘,教了我三遍没学会,爸爸气愤地说:“你姐姐小时候我教她一遍就会了!”到现在,我还能回想起爸爸的那种责怪的目光!我还记得初三时,爷爷病故,考虑到周末我也会回家不耽误丧事以及我路上的安全问题,家人提前没给我信儿,我到家才知道一切,在给班主任请假的时候,爸爸看了我的假条,对假条中的“突然”一词非常认可,说我假条写的还行。我想,由于以上经历才有了我现在的个性和爱好吧。还记得我小时候被欺负的事,我被同龄人掐手却不敢反抗,被正挑水回来的姐姐利止了。姐姐回家还生气地跟妈说:“人家掐她,她不敢还手!”对我疼爱有加(甚至是溺爱)的妈妈也非常生气,对我说:“以后别人在外面打你,你不还手,回家我就打你!”那个时候,我心中木木的,只有害怕。我想,他们在疼我的同时也气我的软弱,所以,才说那种渲泄情绪的话吧。家长一定要正确地培养孩子,正确地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我又想起了我的大儿子,他在初中学校被同学欺负过,而且我还在那个学校里。我姐姐和同事都说我对孩子管得太多,束缚得太多。想想真是这样,特别是学习了家庭教育后更认识到自己在培育孩子方面存在着许多误区。我的管教方式和我的个性特点,对孩子的影响太深了!又想起了前两天听了于老师的课之后,回家制定家规的情景。我一给两个孩子说制定家规,老大就说:“我不参与!”小儿子问“嘛是家规呀?”老大说:“家规就是束缚你的。”我用学到的新理论耐心解释,老大同意了参与制定家规。但当他看到第八条,每天半个小时的休闲时光时,他非常有情绪地说:“去掉第八条!”他不想我对休闲时间有所限制。我正是因为他玩手机时间过长才写的这一条。去掉是不可能的,我就和他商量:“你觉得多长时间好啊?”没想到老大说:“你为嘛非要制定家规呢?算了,不说了。”话里满满的情绪。过了一会儿,看他情绪好转,我又向他提起这个话题,他还是有情绪地说:“以后再说吧。”第二天早晨,我试图再次跟他谈此话题时,他没等我把话说完就烦闷地捂起了耳朵。我选择了接纳他的情绪。没别的良法,接纳,等待,放下问题找到原因,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我又想起了对他“管得太多,束缚得太多”的评价,是否我这次的家规制定使他又有了那种被束缚的不愉快感,尽管我觉得家规没啥大问题,尽管我还想听听他的意贝,适当延长休闲时光。按老公的意思,少数服从多数,不能不让管,就按我制定的家规执行。可我不愿这样,又不愿由着儿子的性子来。我在寻找时机,正确地解决这一问题。乐观一点儿说,我制定了九条家规,只这一条有分歧,还是不错的呢。而且,除了第八条,全家人都在有意无意地按家规执行。最后,我想用高老师的话结尾,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