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分享感悟精选(一百六十二)

6年前 [06-04 12:41 周日]
何瑛(上海)每日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青春篇2”《高中生女儿的“青春期事故”》
      文章中的妈妈是一位可敬的妈妈,她睿智、豁达,会爱孩子、又具亲和力,能走进高中生女儿的内心,把“恋爱”和“性教育”等“羞于启齿”的敏感话题,与女儿沟通得如此自然亲切、赏心悦目。非常值得我们做父母的好好学习,好好借鉴。如果我们每一位父母都能像这位妈妈一样,成为孩子的知己和闺蜜,那么养育孩子还有什么难?教育孩子还有什么不能?

      其实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他们所面临的每一个问题都是棘手的难题,无论是学业,还是情窦初开,再是如何面向社会。这些问题,对于父母来讲,也是绕不开的难题,出现忧虑和担心在所难免。虽然孩子独立的意识更强了,独立的能力也有所储备,但是面对现实时,却总是心存犹豫,这不是问题,而是孩子学会了思考,学会了选择,当然更渴望得到父母的帮助和支持,这才是孩子真正走向成熟的标志。所以这个时候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就显得特别重要,所谓人生导师可能就在这个时候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孩子对父母的爱就会获得更加敏锐的体验和感受。我们很多成年人对于父母的记忆,特别深刻的大多停留在初中和高中阶段,就是因为有了思考和感悟。父母对青春期的孩子所说的每一句话和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能让孩子铭记于心,甚至终生不忘。因此与青春期的孩子沟通,不但要有温和的态度,更需要富有内涵的信息和情感,父母沟通的对象是“成人”不再是“幼童”。成人更需要被尊重、需要坦诚相见。譬如,如何与孩子谈“爱情”与“性”,父母既要有勇气,还要有智慧。勇气体现在直面,而不是隐晦,想说又不敢说;智慧表现在“合情合理”,生理上出现冲动和欲望的需求,表明的恰恰是一个人正趋于成熟,如果能够受到心理上理智的、责任的、自我保护的控制与约束,才是真正的、成人的平等和自由。青春期的男孩应当赋予其责任和担当,而女孩更注重的是自我保护,最好以生涯规划,打开孩子的眼界,植入更高更远的理想、梦想。


何瑛(上海)每日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青春期"3《请尊重孩子的自我空间》:
      今天学习的是练丽丹老师的文章。练丽丹老师通过具体的案例再现,给我们回答了为什么孩子上了初中,眼里的妈妈这么令人反感的原因:进入青春期这一独特的人生阶段,孩子随着独立意识的增强,渴望拥有自己的心理空间,那是个不被人打扰、可以自由放飞心灵的精神世界。
       孩子抽屉上锁,不是里面有秘密;孩子不告诉父母一些事,只是觉得没必要;不让进房间,只是想拥有一份惬意、自由的天地。
        生命如水,哪段不美!尊重孩子生命成长的规律,了解孩子每一个成长阶段的特点,陪伴好孩子,做孩子知心朋友,让孩子拥有青春不叛逆,我们完全可以。
       请尊重孩子的自我空间,怎么尊重?很简单,练丽丹老师说:
1.尊重孩子的自我空间,不跨越;
2.信任孩子的自我成长,不怀疑。
      作为一名初中的老师,长年与青春期的孩子打交道,孩子反感父母,要么是父母设限太多,这也不许,那也不行,要么界限不清,什么是孩子的事,哪些才是我们的事。这两个问题,其实反映的是我们父母内心有担心,担心孩子犯错走错道。孩子犯错很正常,而且这正是引导孩子的机会。再说我们的担心有多少应验的呢?相信孩子自我成长,我们不焦虑,孩子就有定力。
      全文请阅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27卷P129。



何瑛(上海)每日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青春期"3《请尊重孩子的自我空间》:
      今天学习的是练丽丹老师的文章。练丽丹老师通过具体的案例再现,给我们回答了为什么孩子上了初中,眼里的妈妈这么令人反感的原因:进入青春期这一独特的人生阶段,孩子随着独立意识的增强,渴望拥有自己的心理空间,那是个不被人打扰、可以自由放飞心灵的精神世界。
       孩子抽屉上锁,不是里面有秘密;孩子不告诉父母一些事,只是觉得没必要;不让进房间,只是想拥有一份惬意、自由的天地。
        生命如水,哪段不美!尊重孩子生命成长的规律,了解孩子每一个成长阶段的特点,陪伴好孩子,做孩子知心朋友,让孩子拥有青春不叛逆,我们完全可以。
       请尊重孩子的自我空间,怎么尊重?很简单,练丽丹老师说:
1.尊重孩子的自我空间,不跨越;
2.信任孩子的自我成长,不怀疑。
      作为一名初中的老师,长年与青春期的孩子打交道,孩子反感父母,要么是父母设限太多,这也不许,那也不行,要么界限不清,什么是孩子的事,哪些才是我们的事。这两个问题,其实反映的是我们父母内心有担心,担心孩子犯错走错道。孩子犯错很正常,而且这正是引导孩子的机会。再说我们的担心有多少应验的呢?相信孩子自我成长,我们不焦虑,孩子就有定力。
      全文请阅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27卷P129。


何瑛(上海)每日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经典案例1”《他为什么总是抱怨?》:
      文中的“他”对老子、庄子等各大家的研究很深,说起《道德经》《山海经》以及古诗词音律真是滔滔不绝,出口成章。然而,这个快奔30岁的年轻人,说话轻率、做人没有教养。发生在他身上的似乎都是“不公平”,有纠纷、有争吵、甚至有诉讼,在他看来都是别人的错,是世道的不公。因此,他总是抱怨和责备他人!这样的人虽然有学识,但是缺乏涵养也就辱没文化,想要有所成就其实也难。一个不受人待见的人能有什么建树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刻思考的问题,我们到底要教育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从本案的分析中可以看到,这孩子在祖父母的宠爱中长大缺乏规则,独立能力差,不太懂感恩,觉得什么都理所当然;加之他的爷爷也是一个“怀才不遇”的人,除了责备就是抱怨。在这样一个家庭氛围中成长的孩子必然也总是满腹牢骚。
      很多父母注重教育的内容和教育的方法上花费功夫和精力,忽视对孩子综合素养的培养,而且不会洁身自好,因此孩子从小就缺少正向的环境熏陶,这些孩子长大以后可能考上好的学校,可是不会好好做人,当然也不能好好工作。当今和未来需要我们的青少年,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品行、自尊自信独立、人际关系良好懂感恩、负责任有担当勇于创新、女孩温柔男孩阳刚。这些高贵的气质主要取决于父母来自于家庭,父母身先士卒、模范榜样,潜移默化的熏陶,是对孩子最好、最有效的教育。我们可以注意到,从同一个家庭里走出来的孩子,必然会带着很多家族的“记号”,这样的影迹并不是拜父母言教所赐,而是在长年累月的生活“模仿”中自然习得。好多父母纳闷:孩子“好的教不会,陋习一学就会”就是这个原因。其实,父母給不了孩子自己所没有的任何东西,养育好孩子,必须要教育好自己,如果把孩子比喻为父母的影子,你那么身正才不怕影子斜,父母爱满充盈、光彩独目,才能照亮孩子、温暖孩子。



何瑛(上海)每日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经典案例1”《他为什么总是抱怨?》:
      文中的“他”对老子、庄子等各大家的研究很深,说起《道德经》《山海经》以及古诗词音律真是滔滔不绝,出口成章。然而,这个快奔30岁的年轻人,说话轻率、做人没有教养。发生在他身上的似乎都是“不公平”,有纠纷、有争吵、甚至有诉讼,在他看来都是别人的错,是世道的不公。因此,他总是抱怨和责备他人!这样的人虽然有学识,但是缺乏涵养也就辱没文化,想要有所成就其实也难。一个不受人待见的人能有什么建树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刻思考的问题,我们到底要教育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从本案的分析中可以看到,这孩子在祖父母的宠爱中长大缺乏规则,独立能力差,不太懂感恩,觉得什么都理所当然;加之他的爷爷也是一个“怀才不遇”的人,除了责备就是抱怨。在这样一个家庭氛围中成长的孩子必然也总是满腹牢骚。
      很多父母注重教育的内容和教育的方法上花费功夫和精力,忽视对孩子综合素养的培养,而且不会洁身自好,因此孩子从小就缺少正向的环境熏陶,这些孩子长大以后可能考上好的学校,可是不会好好做人,当然也不能好好工作。当今和未来需要我们的青少年,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品行、自尊自信独立、人际关系良好懂感恩、负责任有担当勇于创新、女孩温柔男孩阳刚。这些高贵的气质主要取决于父母来自于家庭,父母身先士卒、模范榜样,潜移默化的熏陶,是对孩子最好、最有效的教育。我们可以注意到,从同一个家庭里走出来的孩子,必然会带着很多家族的“记号”,这样的影迹并不是拜父母言教所赐,而是在长年累月的生活“模仿”中自然习得。好多父母纳闷:孩子“好的教不会,陋习一学就会”就是这个原因。其实,父母給不了孩子自己所没有的任何东西,养育好孩子,必须要教育好自己,如果把孩子比喻为父母的影子,你那么身正才不怕影子斜,父母爱满充盈、光彩独目,才能照亮孩子、温暖孩子。


 何瑛(上海)每日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家庭之道2”《情绪错位常有  同频共振不多》:
      赏识教育之父周弘老师说,教育之道乃安心之道。如何让孩子安心,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建立和谐、平衡的家庭关系。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深刻而久远。所以,衡量家庭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看父母有没有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夫妻关系的亲密程度;亲子关系的和谐程度,以及子女之间的关系,都是家庭氛围的决定因素。而父母关系是重中之重,父母恩爱、亲密无间、相互尊重、相敬如宾,孩子就能安心地做快乐的孩子。反之,孩子的行为表现,就会偏离其年龄和身份特征,不得不去承担不应该是孩子承担的责任,不得不去做那些不应该是孩子做的事情。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孩子问题”,抑或孩子就真的成了所谓的“问题孩子”。要建立亲密的夫妻关系,根本的方法是互敬互爱、相互崇拜。这是一种境界!在现实的生活中,真正能够同频共振的时间并不多,而情绪错位才是常态。所以,情绪的协调和管理能力,是考量夫妻关系的关键所在。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是绝对的,夫妻二人情绪相似或者相同的几率很低。如何管理和协调情绪?1、接纳“不完美”,宽容伴侣、宽容自己。要经常告诉自己,“不完美”的是常态、也是最真实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还是社会环境,都是现实的客观存在,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出现情绪变化同样也是正常的,不必苛求自己,也不需要苛求伴侣。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2、提高情绪管理和协调的能力。遇事出现喜悦、愤怒或者悲哀、恐惧,这是正常人的正常心理反应。但是过于强烈、持续时间过长就不再“正常”,不仅伤害自己,还会殃及他人,特别是身边的亲人。正确、有效的方法是采用合适的方式,通过合适渠道,把情绪释放出来。夫妻之间就是亲切、温和、真实地表达亲密!也许这就是夫妻之道。 



 何瑛(上海)每日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27卷“警示篇3”《孩子的成长:成也母亲,败也母亲》: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母亲的影响力确实无人可以比拟。婴幼儿期的生命至重、安全感等都来自于母亲;儿童期的良好习惯的养成、独立意识和能力的锻炼、道德意识和品质培养等,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母亲的教养;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健康度和幸福度主要来自于母亲。所以本文的作者提出,孩子的成长:成也母亲,败也母亲。虽然有些过激,但是正揭示了母亲教育的重要性。所以,母亲的教养态度、方法、能力和本身的个人修养,都是影响孩子成长的主要因素,其中,母亲个人素养和教养态度,是养育孩子的决定因素,而方法和能力的作用是极其微弱的。为什么我们有些妈妈,长期致力于寻求教育孩子的好方法、提高教育孩子的能力,结果发现方法越多越束手无策,方法越多孩子的问题也随之越来越多?其实道理很简单,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在于潜移默化的熏陶,不在于对孩子说什么话,不在于为孩子做什么事,不在于为孩子制定什么计划和目标,更不需要标准对孩子采取什么严格的管教,所以,父母怎么样为人,孩子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具有什么样的人生格局,孩子就有什么样的品质素养。如果父母没有好修为,是教育不出好孩子来的!家庭教育中有一个重要理念:如果孩子有问题,需要改变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这里需要改变的,不是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和方法,不是父母教育孩子的能力和“错误率”,恰恰是孩子毫无干系的,父母的自身修养,是父母的善行、正身、修心。假如一定要教育孩子,那就给孩子一个温和的好态度,态度一变,问题不见,态度一变,方法无限。建立与孩子和谐亲子关系;为孩子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仅此而已。 



 何瑛(上海)每日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家教艺术1”《教你鼓励的正确姿势》
      作者回顾小时候与小舅舅相处的一段美好经历,特别温馨。看得出,这位小舅舅就是一位懂孩子会教育的能人,善于陪伴孩子,善于发现和鼓励孩子的兴趣。用作者的话来说:并不是我有做饭的天赋,而是小舅舅有鼓励我的天赋。是啊,有一个会鼓励人的家长多好啊。今天我和先生一起读书,先生十分动情。他说:我也想起了我的小舅舅,小舅舅比我长差不多一轮,他特别爱读书,也特别爱书,直到今天他所读过的小学课本,初中课本,高中课本,都还整齐的排放在自己的书柜里,要不是文革,我的小舅舅一定是一位出色的大学生。他做事特别认真,不管事情大小,我的舅舅总是那么一丝不苟,退休以后还在参加《区誌》的编撰工作。大概在我五六岁的时候,我的舅舅为了参加学校运动会的长跑比赛,早早的就开始准备,有一个周末来我家做客,他放弃骑车、乘车,20多公里一路奔跑而来。舅舅要回家时,我赖着要跟他去外婆家,他与我约法三章,要和他一起跑二十多公里的路,舅甥两人一路跑步,舅舅跑得快,离我一段距离后再折回来,然后再往前,再折回,这样,二十多公里的路变成了四十多公里,中途看我实在累得不行了,舅舅就背着我跑。到外婆家的时候,可把我舅舅折腾坏了。但是就因为这件事,我也爱上了长跑,在后来上高中上大学的时,成了学校里一位赫赫有名的长跑运动健将。也是因为舅舅爱读书,我们也爱上了学习,我们弟兄三先后都考上了大学,在当时的农村不实为一段佳话。家庭教育确实是一门艺术,有方法和技巧,然而最大的秘籍是家长的赏识鼓励和身正示范。我感恩我的父母,也感恩我的小舅舅。全程录入先生的感言,我沉思了良久! 


 何瑛(上海)每日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家庭之道4”《我最不想做像我父母那样的父母》:
      本文的作者是一位父亲,他的父母留给他的最深的印象是:我的父母常年吵个不停,家里的气氛总是阴森森的;他们只要吵架,就相互抱怨,而我就成了他们迁怒和宣泄的对象,把我当成了他们情绪的垃圾桶。他们把贬低孩子当成家常便饭。我母亲习惯用打击、嘲笑和挖苦的语言刺激我。我的父母随时随地可以骂我一顿,连吃饭都让我感觉到是一种煎熬。所以我最不想成为我父母那样的父母!(原文请阅读《不输》27卷104页)。
      全文字里行间,无不透着这位爸爸作为“儿子”的不幸、痛苦和愤恨。虽然他说“我最不想做像我父母那样的父母!”可是一定很难,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深刻久远。也许这个男人正经历着与他的父母相似的家庭生活。但愿不是,那才是她女儿的幸运。作者意志力很强,他说他没有记恨和责备父母的意思,只是想引以为戒,时刻提醒他自己不让今天的孩子重复他们昨天的伤痛。是的,作为子女,自己的父母是无法选择的,自己的原生家庭也是不能改变的,也不要试图去改变,更不需要去责备或者痛恨。原生家庭对自己造成的伤痛或者伤痕,疗愈的方法有很多,像作者那样“说出来”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是,千万不能再去刺激自己的父母,更不能伤及自己的孩子。无论是夫妻关系,还是亲子关系的处理,只要不带着负面的情绪,特别是愤怒的情绪,去面对伴侣或者孩子,温和地说话,真实的表达就可以了。如果能够亲密的表达爱,那么家庭生活必然是和谐温馨。为了爱,每一句话都请你好好说。 


 何瑛(上海)每日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27卷,“家教艺术4”《当孩子被欺负时,你要这样做》:
      孩子慢慢长大,孩子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可是我们不少父母的担虑也越来越多,当孩子脱离了我们的视线的时候,有的父母会表现出特别的焦虑不安。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位妈妈,把孩子送进幼儿园以后,一整天都在幼儿园门外彷徨,直到放学接到孩子。你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现象呢?其实每一位父母都有过这样的“担心”经历,只是程度不同罢了。为什么呢?一是对环境的不信任,总怀疑会对孩子造成不利的影响,二是对孩子的不信任,总怀疑孩子不能与环境友好相处,归根到底是自己缺乏自信,因而经常过度保护孩子,结果孩子越受保护,成长越缓慢,成长问题越多。常见的孩子胆小、孤僻、拖延、缺乏自控等等,与父母对孩子过度保护有关。父母不信任,孩子没自信,父母不放手,孩子不会走。本文中的这位妈妈所以十分淡定,源于自信和信任,不但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而且还能以友善的心态,坦然的姿态面对周围的环境。你对孩子有多坚信,孩子前行就有多坚定,你对环境有多友善,环境对你就有多和善。
      当孩子被欺负时,淡定的你可以这么做:
1.父母不要参与,让孩子自己解决。
2.鼓励孩子阻止暴力发生。
3.帮助孩子强大起来。
    详细内容请完整阅读不输27卷P57页。 


 
 何瑛(上海)每日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成功之路2”《孩子,你会越来越好》
      “孩子,你会越来越好!”我们始终对孩子这样说,孩子一定会越来越好。在孩子落后的时候,这句话是敷在孩子伤口上的良药;在孩子领先的时候,这句话又是清热解毒的药,让孩子保持头脑冷静。只要孩子真的相信自己会越来越好,就不会失去自信、就不会失去动力、就不会失去生活的热情。“孩子,你会越来越好!”我们始终对孩子这样说,我们一定也会越来越好。在我们焦躁不安的时候,这句话是敷在我们心头的镇定剂;在我们沉迷喜悦的时候,这句话又是一味强心剂,让我们鼓起勇气奋进。只要我们真的相信自己和孩子会越来越好,就不会失去目标、就不会失去信任、就不会失去生活的希望。幸福是有无数多的“小快乐”堆积起来的,事事有收获、处处有进步、天天有快乐!孩子与我们,都会越来越好!
      是啊,也许我们的孩子还不够完美,事实上也没有完美无缺的孩子。正因为如此,我们要坚信、也让孩子相信“孩子,你会越来越好!”当父母坚信孩子没有问题,并用发自内心喜悦的眼光去看待孩子时,孩子就会从父母的身上感受到浓浓的爱和满满的正能量。这样,孩子的安全感就不会缺失,心神更加安宁;这样,孩子的意志力、专注力更加坚强,内在潜能得以更加充分激发;这样,孩子的成长目标更加清晰、更加坚定。孩子的成长要靠孩子自身,父母是替代不了的,父母更多地是给孩子加油鼓劲,竭尽全力给孩子加油鼓劲! 


 何瑛(上海)每日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家庭之道2”《情绪错位常有  同频共振不多》:
      赏识教育之父周弘老师说,教育之道乃安心之道。如何让孩子安心,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建立和谐、平衡的家庭关系。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深刻而久远。所以,衡量家庭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看父母有没有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夫妻关系的亲密程度;亲子关系的和谐程度,以及子女之间的关系,都是家庭氛围的决定因素。而父母关系是重中之重,父母恩爱、亲密无间、相互尊重、相敬如宾,孩子就能安心地做快乐的孩子。反之,孩子的行为表现,就会偏离其年龄和身份特征,不得不去承担不应该是孩子承担的责任,不得不去做那些不应该是孩子做的事情。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孩子问题”,抑或孩子就真的成了所谓的“问题孩子”。要建立亲密的夫妻关系,根本的方法是互敬互爱、相互崇拜。这是一种境界!在现实的生活中,真正能够同频共振的时间并不多,而情绪错位才是常态。所以,情绪的协调和管理能力,是考量夫妻关系的关键所在。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是绝对的,夫妻二人情绪相似或者相同的几率很低。如何管理和协调情绪?1、接纳“不完美”,宽容伴侣、宽容自己。要经常告诉自己,“不完美”的是常态、也是最真实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还是社会环境,都是现实的客观存在,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出现情绪变化同样也是正常的,不必苛求自己,也不需要苛求伴侣。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2、提高情绪管理和协调的能力。遇事出现喜悦、愤怒或者悲哀、恐惧,这是正常人的正常心理反应。但是过于强烈、持续时间过长就不再“正常”,不仅伤害自己,还会殃及他人,特别是身边的亲人。正确、有效的方法是采用合适的方式,通过合适渠道,把情绪释放出来。夫妻之间就是亲切、温和、真实地表达亲密!也许这就是夫妻之道。 


 何瑛(上海)每日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家教艺术1”《教你鼓励的正确姿势》
      作者回顾小时候与小舅舅相处的一段美好经历,特别温馨。看得出,这位小舅舅就是一位懂孩子会教育的能人,善于陪伴孩子,善于发现和鼓励孩子的兴趣。用作者的话来说:并不是我有做饭的天赋,而是小舅舅有鼓励我的天赋。是啊,有一个会鼓励人的家长多好啊。今天我和先生一起读书,先生十分动情。他说:我也想起了我的小舅舅,小舅舅比我长差不多一轮,他特别爱读书,也特别爱书,直到今天他所读过的小学课本,初中课本,高中课本,都还整齐的排放在自己的书柜里,要不是文革,我的小舅舅一定是一位出色的大学生。他做事特别认真,不管事情大小,我的舅舅总是那么一丝不苟,退休以后还在参加《区誌》的编撰工作。大概在我五六岁的时候,我的舅舅为了参加学校运动会的长跑比赛,早早的就开始准备,有一个周末来我家做客,他放弃骑车、乘车,20多公里一路奔跑而来。舅舅要回家时,我赖着要跟他去外婆家,他与我约法三章,要和他一起跑二十多公里的路,舅甥两人一路跑步,舅舅跑得快,离我一段距离后再折回来,然后再往前,再折回,这样,二十多公里的路变成了四十多公里,中途看我实在累得不行了,舅舅就背着我跑。到外婆家的时候,可把我舅舅折腾坏了。但是就因为这件事,我也爱上了长跑,在后来上高中上大学的时,成了学校里一位赫赫有名的长跑运动健将。也是因为舅舅爱读书,我们也爱上了学习,我们弟兄三先后都考上了大学,在当时的农村不实为一段佳话。家庭教育确实是一门艺术,有方法和技巧,然而最大的秘籍是家长的赏识鼓励和身正示范。我感恩我的父母,也感恩我的小舅舅。全程录入先生的感言,我沉思了良久! 


 

何瑛(上海)每日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家庭之道4”《我最不想做像我父母那样的父母》:
      本文的作者是一位父亲,他的父母留给他的最深的印象是:我的父母常年吵个不停,家里的气氛总是阴森森的;他们只要吵架,就相互抱怨,而我就成了他们迁怒和宣泄的对象,把我当成了他们情绪的垃圾桶。他们把贬低孩子当成家常便饭。我母亲习惯用打击、嘲笑和挖苦的语言刺激我。我的父母随时随地可以骂我一顿,连吃饭都让我感觉到是一种煎熬。所以我最不想成为我父母那样的父母!(原文请阅读《不输》27卷104页)。
      全文字里行间,无不透着这位爸爸作为“儿子”的不幸、痛苦和愤恨。虽然他说“我最不想做像我父母那样的父母!”可是一定很难,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深刻久远。也许这个男人正经历着与他的父母相似的家庭生活。但愿不是,那才是她女儿的幸运。作者意志力很强,他说他没有记恨和责备父母的意思,只是想引以为戒,时刻提醒他自己不让今天的孩子重复他们昨天的伤痛。是的,作为子女,自己的父母是无法选择的,自己的原生家庭也是不能改变的,也不要试图去改变,更不需要去责备或者痛恨。原生家庭对自己造成的伤痛或者伤痕,疗愈的方法有很多,像作者那样“说出来”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是,千万不能再去刺激自己的父母,更不能伤及自己的孩子。无论是夫妻关系,还是亲子关系的处理,只要不带着负面的情绪,特别是愤怒的情绪,去面对伴侣或者孩子,温和地说话,真实的表达就可以了。如果能够亲密的表达爱,那么家庭生活必然是和谐温馨。为了爱,每一句话都请你好好说。 

 何瑛(上海)每日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27卷,“家教艺术4”《当孩子被欺负时,你要这样做》:
      孩子慢慢长大,孩子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可是我们不少父母的担虑也越来越多,当孩子脱离了我们的视线的时候,有的父母会表现出特别的焦虑不安。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位妈妈,把孩子送进幼儿园以后,一整天都在幼儿园门外彷徨,直到放学接到孩子。你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现象呢?其实每一位父母都有过这样的“担心”经历,只是程度不同罢了。为什么呢?一是对环境的不信任,总怀疑会对孩子造成不利的影响,二是对孩子的不信任,总怀疑孩子不能与环境友好相处,归根到底是自己缺乏自信,因而经常过度保护孩子,结果孩子越受保护,成长越缓慢,成长问题越多。常见的孩子胆小、孤僻、拖延、缺乏自控等等,与父母对孩子过度保护有关。父母不信任,孩子没自信,父母不放手,孩子不会走。本文中的这位妈妈所以十分淡定,源于自信和信任,不但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而且还能以友善的心态,坦然的姿态面对周围的环境。你对孩子有多坚信,孩子前行就有多坚定,你对环境有多友善,环境对你就有多和善。
      当孩子被欺负时,淡定的你可以这么做:
1.父母不要参与,让孩子自己解决。
2.鼓励孩子阻止暴力发生。
3.帮助孩子强大起来。
    详细内容请完整阅读不输27卷P57页。 
【晓岩收集整理】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