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分享感悟精选(一百五十)

7年前 [03-24 07:00 周五]
何瑛(上海)每日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27卷“成长烦恼2”《维护家庭关系,最努力的人是谁》:
      孩子的成长烦恼很多,其中不少是父母制造的。对孩子伤害最深、孩子最无能为力的,莫过于家庭关系的破裂。有的家庭父母间关系长期不和,大吵大闹,鸡犬不宁,冷战、冷暴力,冷酷令人窒息。常说家是孩子心灵的港湾,家不得安宁,孩子就无法安生,孩子心不静、不快乐,能成何事?长期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的孩子无疑是人生的灾难。夫妻关系的修复要靠谁?《维护家庭关系,最努力的人是谁》?难道要靠孩子!不错,孩子是夫妻的纽带,无论孩子愿意还是不愿意,都在充当着“和事佬”的角色,不要以为孩子什么都不懂,其实孩子为了父母,白白地牺牲了无忧无虑的童年,还要搭上青春飞扬的少年,孩子为父母操碎了心,难道父母就这样心安理得,还这样肆无忌怛的任性?在一个健康的家庭关系里,每一个人都是付出者,也都是收获者;而在一个不健康的家庭关系中,每个人又都是牺牲者,也都是受害者。

       在父母冲突的家庭环境里成长的孩子,内心最痛苦、最脆弱,行为最容易出现偏差。暴力、孤僻、厌学、抑郁、早恋、离家出走、绝望轻生,且不说媒体报道不绝于耳,在身边的学校里,这样的“问题孩子”比比皆是,这是谁造的孽?所以,在亲密关系的经营上,父母应该向孩子学习:用豁达去包容另一半,用孩子般的敏锐去感受对方的情感,用孩子般的纯粹去经营维护家庭的快乐与和谐。都说父母最爱孩子,爱孩子就得懂孩子,孩子对父母的期望并不高:温馨的家庭氛围和亲密的家庭关系而已。孩子不是父母的负担,而是父母生命里的贵人,父母应该感恩孩子。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和表率,每一言每一行都潜移默化深深的扎在孩子的心里。夫妻之间没有解不开的心结,退一步海阔天空;夫妻之间没有化解不了的恩怨,让一步风平浪静。夫妻之间同样需要赏识,好女人是“宠爱”出来的,好男人是“崇拜”出来的。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何不好好珍惜?学习家庭教育,不是去寻找对付孩子的办法,而是努力提高父母的修为。


暖阳心语:在《星光灿烂》这部电视剧中,耿星光成为大家都极为信任的焦点人物,贺老板问耿星光的奶奶:“您是怎样把光子教育的这么好的?”奶奶的一句话让我油然而生敬意:“我哪懂教育啊,既没掐尖,也没打杈,让他顺着藤蔓长吧。”
奶奶的话是纯朴的,她的教育方式也是自然的,虽然讲不出什么大道理,但她却遵循了一条教育的基本规律--------就是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没有刻意的修剪,但尊重了这个生命的本色,尊重了生命成长的基本规律和教育的原则,因此,耿星光虽然看起来傻傻地,但他却有着别人不具备的天然智慧,无意中说出来的话,引发很多老板的深思,也影响了很多有知识、有能力的人。这应该就是内心的丰富和具足、内在的通透与力量。
而我们现在有多少的父母具有高学历、掌握高科技,但却根本不懂或忽略了人本教育的重要性。依据着自己内心的需要、社会流行趋势的需要、形势的需要、外界评价的需要等去人为地塑造着一个又一个“标准”的孩子。当这些孩子不符合我们所谓的标准和评价时,就会对孩子一顿“炮轰”,把孩子“轰炸”的体无完肤、内心残缺无力,让本就内心具足的孩子们一直认为自己“不行”、“不够好”、“我笨”、“我没有价值”、“我不被爱”。。。。。。
而当孩子有了这样的表现,做为父母的我们又到处去寻求帮助和“偏方”,怎样让我的孩子自信、阳光和快乐?这种教育真的是本未倒置了。
因此,我们不妨学习一下奶奶智慧的教育方式:不论别人如何评价我的孙子傻,我却认定我的孩子是最智慧的!无论当下我的孩子多么的不合时宜,我坚定地认为我的孩子未来一定是大有作为的!当我们内心有了这份坚定,就会发现我们所有外在的行为表现都会随之有一个极大的变化,结果当然也就会完全不一样,总有一天会如我们所愿,孩子成为一个最值得我们骄傲的好孩子。



何瑛(上海)每日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27卷“成长烦恼4”《“乖”小孩的苦恼》:
      我们习惯把“听话”的孩子称为“乖”孩子,为什么?父母省心、老师省事。其实,《“乖”小孩的苦恼》真不少。1、“乖”孩子的内心很压抑,只会讨好别人、让大人满意,不懂拒绝别人,不能在父母面前随意撒娇,不敢发泄自己的情绪。孩子很苦!2、“乖”孩子的内心很脆弱,自己想要什么、喜欢什么,不敢说、不敢追求,只能按照别人的意愿生活。孩子很苦很苦!心理教育研究发现,小时候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长大以后的心理问题越多;相反,小时候表现越叛逆、越自由的孩子,长大以后的心智越成熟。所以,小孩子太“乖”未必是件好事;把孩子养得很“乖”的父母,不见得就是好家长。如果孩子没主见、特别“听话”,父母必须反思自己的教养方式是不是“过”了?是不是太过严苛、控制过度,缺乏对孩子的尊重、限制孩子的自由?如是,孩子必然缺失安全感和存在感。
      也许,我们有很多父母会认为,这样的“乖”孩子不会犯错。但是,我们必须明白,在成长的过程中,因受限于认知和行为能力,孩子的行为必定与其年龄特征相符,也就是说孩子一定会犯错!我们何尝不是在经历了无数的“犯错——纠错,再犯错——再纠错……”而后慢慢成熟起来的?所以,不允许孩子犯错就是不允许孩子成长;得不到心理滋养的孩子就得不到被爱的快乐体验;缺爱的孩子一定很痛苦。试想,痛苦挣扎的孩子,能健康、会幸福吗?诚然,我们确实给不了孩的幸福,可是我们总不能做孩子追求快乐的绊脚石!因此,我们要懂孩子、夸孩子,用真爱唤醒健康、幸福的“好孩子”。


20170319方柳红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摘录分享
《维护家庭关系最努力的人是谁》
       不要以为孩子什么都不懂:1.孩子正扮演着和事佬,当父母冷战的时候,孩子的事就多起来了,孩子知道父母之间产生了矛盾,所以就没事找事,以便给父母制造相处并合好的机会。2.孩子会偏袒弱势的一方,孩子是父母关系天平上的砝码,哪一方轻了,他们都会自动补位,以求父母关系的平衡。3.孩子是天生的观察员,也是努力的调解者,在家庭里,他们是维护家庭关系最努力的那个人。
      父母不要再让孩子操心了:在一个健康的家庭关系里,每个人都是付出者、也都是收获者;在一个不健康的家庭关系里,每个人都是牺牲者、委屈者。或许我们愿意为孩子而牺牲、而委屈,只是这样的牺牲和委屈,换不来孩子的快乐,换来的可能是他的负罪感。
      所以在亲密关系的经营上,我们该向孩子学习:用孩子般的豁达去包容另一半;用孩子般的敏锐,去感知另一半的情绪并帮助到他;用孩子般的纯粹去经营和保护家庭的快乐与和谐。
全文请阅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27卷 P19



何瑛(上海)每日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27卷“成长烦恼5”《希望父母离婚的孩子》:
      不可理喻,居然有《希望父母离婚的孩子》,当听完孩子的故事也许会有所悟。“我的家像一个战场,我不知道下一场战争何时会爆发,我只能不安地等待着。”“父母面目狰狞,眼睛里似乎能喷出火,我感到恐惧,我只能躲在角落里瑟瑟发抖。”“父母可能因我而争吵不休,我想或许我不够优秀,我太失败了,成了父母的累赘。”“如果我能够成为父母所期待的那样,也许父母就不再争吵了,可是我不知道他们要让我做什么。”“我好想父母快一点离婚!我就不要面对父母的战争,可以静下心来做自己的事情。”你听到了吗?事实上孩子对父母永远是最忠诚的人,当父母间发生自己无法理解的矛盾时,很容易将问题归结到自己的身上,为了维系家庭的稳定孩子会做很多努力,会猜测父母的期待,而后抛弃自己的愿望,以父母的愿望为己任。这样的孩子会背负起父母不幸福的罪责,不会让自己幸福,永远不会成为自己,为父母活着,为父母去赎罪。这样的孩子好苦好累。
      也许我们不能成为最好的老师,但是我们可以做最虔诚的学生,向孩子学习,做孩子所期待的父母,至少不能成孩子的负担。不忘初心,忠诚维护和谐的家庭关系;砥砺前行,努力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多一点宽容,少一点苛刻;多一点理解,少一点责备;多一点信任,少一点猜忌;多一点尊重,少一点鄙薄。无论是妻子还是丈夫,最本质的需求都是渴望得到彼此的赏识;夫妻之间最大悲哀在于,称心的事往往淡忘,不称心的事却耿耿于怀。人生没有绝对的称心,称心的人,恰恰是学会了如何面对不称心的事。所以,哪怕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你的爱人,你都应饱含热泪地—— 欣赏你的爱人,拥抱你的爱人,亲吻你的爱人,赞美你的爱人,为他(她)骄傲!夫妻、家庭并不在于经营,而在于懂爱、会赏识。


20170320方柳红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摘录分享
《孩子到底要"偷"什么》
“偷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的焦虑,这种焦虑反而会吞噬孩子内心的纯净,把孩子推向你所期望的反方向。当我们看到“偷窃”背后隐藏的东西,我们也就很容易得到解药了。
1.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不过度控制。
2.给孩子自主权,让他自己管理零花钱。和孩子设定好规则,孩子愿意买什么东西,让他自己去安排。大胆一点的家长可以让“小鬼当家”,就是把家里的生活开支都交由孩子去安排,记录家庭开支,结余下来的钱可以孩子自己支配。孩子有当家作主的感觉,有了钱的控制权,也就在家庭有了话语权,这样他的需求也就得到了尊重。
3.其实最重要的就是给予关注。对于孩子来说,最可怕的是被忽略,不被重视。当孩子不被父母看见时,父母感受不到孩子的不开心,也没有心思分享孩子的喜悦。
童年时期物质的不满足,未必会给我们的心理造成多大的创伤;但是情感上的缺憾与不满足才会对孩子造成巨大的影响,孩子终其一生,都会去寻找那个给予他温暖的客体,填补内心的巨大空洞。所以,满足要趁早,包括物质的与精神的。
全文请阅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27卷 P21



 秀香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26卷175页(要一个乖孩子不如要一个原原本本的孩子)
很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父母会有意无意的用“乖”来衡量一个孩子的好坏。在学校“听话吗?”在家里也总会对孩子说“你要听话,听话就会怎样怎样,不听话就会....”家长们互相碰面,聊起孩子,也会互相夸奖“你家孩子真乖”等等。在这样的情景之下,孩子心里知道:自己表现的“乖”,大人就会高兴,自己听大人的话、察看大人的脸色行事,大人就会喜欢自己,夸自己“懂事”。为了得到大人们的喜爱和表扬,为了少受到处罚和责骂,孩子们渐渐学会了将自己真正的感受压抑到了一边,努力做出那个“乖”的模样让自己讨人喜欢。不去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压抑了自己的想法。长大之后心理问题越来越多。
为什么小时候越“乖”的孩子,长大以后反而心理问题越多?小时候的“乖”意味着讨好大人,忽视自己的真实需求,不敢表达真实情绪。越“乖”的孩子,独立能力越差,听命与人慢慢的失去自己思考做主的体验,在生活中慢慢失去进取心。父母我们爱孩子请不要用所谓的“乖”孩子捆绑自己的孩子。用自己的言行告诉孩子,从现在起,你可以做生气的小孩、真实的小孩、走自己路的小孩、叛逆的小孩。 




 何瑛(上海)《不输在家庭教育上》23卷精彩语丝回顾《成功之路》:《从亲子对话中谈“三观”建设》P34
1.对于成长中的孩子,“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建设很重要。“三观”建设,不是讲道理讲出来的,而是熏出来、养出来的。家长和孩子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沟通互动,就是孩子“三观”建设的过程。  
2.亲子关系越和谐的家庭,孩子“三观”的正影响力越大;相反,亲子关系越紧张的家庭,给孩子的负能量越多,孩子越偏激。//《不输》23卷P34   
何瑛感言:
茶余饭后,说到孩子,年轻的家长们都感慨万分:父母难当,孩子难教!学会做人,学会学习,有德有识,全面发展,太难了!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首任老师,什么样的父母造就什么样的孩子,父母是原件,我们只有做好了自己,我们的复印件才会正,才会随我们的愿。培养孩子,最难的是提高我们自己的素养,用我们的完美人格,塑造完美的孩子,陪伴孩子的日日夜夜,一言一行,就是对孩子的最原始的朴实的教育。当察觉孩子这样那样问题的时候,需要反思的是我们自己,需要修正的是我们原件。教育孩子其实很简单,就看我们怎么做,我们自己是怎样的人!
尊重孩子,平等民主,家庭和睦,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教育孩子从建立好的亲子关系开始。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我们年轻工作压力大,夫妻相处碰不碰要争吵,孩子担惊受怕,爸爸妈妈你们别吵了!看到孩子惊恐无助,竭力维护家庭的和谐,尤其在孩子共处的时候。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好的夫妻关系,好的亲子关系,才能有好的家庭教育。羡慕别人家的孩子,不如做好我们自己,教育好孩子,最关键的是我们必须是好父母,到处寻找教育良方,求人不如求己:竭力营造孩子成长的温馨环境,用我们的言行,我们的榜样的力量,影响感化我们的孩子,孩子的明天全在于我们!






 何瑛(上海)《不输在家庭教育上》23卷精彩语丝回顾《成功之路》:《你的良苦用心孩子理解吗》P40
原文摘抄:只顾挣钱,丢掉了父亲的角色:原来症结在这里。小琪的父亲把自己当做一架挣钱的机器,他把自己的责任划分到挣钱的区域里,而将父亲的角色远远地抛弃了。
何瑛感悟:
小琪的父亲,只顾挣钱,丢掉了父亲的角色。“我这么做还不是为了她吗?”“他从不关心我,只知道挣钱,有时我想我妈重新找一个。”翻开读本,反复读着父女对白,今天如何做父亲,做孩子喜欢的贴心的父亲,父亲角色的站位到底在哪里?拼命做不是孩子需要的,这样做又有什么意义?有一位名人说过,一个好父亲胜过一百个教师。父亲在家庭中担当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是家庭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父亲,养家糊口,工作挣钱,这是父亲角色的主要内容,但不是全部。作为家庭的一份子,孩子的主心骨,陪孩子玩耍,教孩子做人的道理,和孩子平等交流,做孩子学习的示范,等等,都是父亲角色的内涵。找回生活中缺失的父亲角色,做孩子合格的父亲,让每一个孩子拥有生动丰满的父亲,这是现代家庭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今天做好父亲的衡量尺度,做好父亲的艰难所在。很多家庭选择丁克,社会压力,怕不能胜任;很多父亲,做得又苦又累,又不得要领,像小琪的父亲。陪伴孩子,在百忙之中挤出一点时间,孩子会感激不尽,陪伴让孩子理解你的用心良苦,你的工作,你为孩子所做的一切。补上小小的一课,赢得孩子的心,站好父亲的角色位置,您就是孩子心中期盼的伟岸的父亲!曾经有一位事业有成的父亲,和我说起青春期的儿子,那种挫败痛心我至今难忘,教子失败,钻心地疼。公司老总,社会地位有了,房子车子票子什么都有了,可儿子丢了!我离乡背井到上海打拼,全为了儿子!我打拼还有什么意义?想赢得儿子,找回儿子,先得找回他自己!好在他在反思,在痛心疾首,十多年的忽略,十多年的冷落,今天开始把孩子接纳过来,老师您说还来得及吗?今天醒悟了,从今天开始,永远不会晚,孩子呼唤我们的改变。!爱之深,痛之切,才能改之快,改得彻底!
可阅读全文,明天继续分享。 



 何瑛(上海)每日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27卷“专题策划”导读《只有尊重,才有资格沟通》
27卷《不输》如期而至。我们十分感恩中华家庭教育网的倾情巨献和顾晓鸣老师的精彩导读。今天起,我们相聚27卷,认真研读,分享感悟,共同守望。让我们好好学习,让孩子天天向上。
“专题策划”——只有尊重,才有资格沟通。措辞尖锐,彰显“尊重与沟通”在处理亲子关系中的重要意义。本单元选编了七篇文章,前面两篇研讨“如何尊重?”,后五篇研究“如何沟通?”细细品读、反观自省、定有收获。
为什么说“只有尊重,才有资格沟通”?因为,相互尊重是一切人际沟通的基础和前提,没有尊重,就没有沟通。所以,实现有效沟通,必须尊重沟通的对象,必须尊重沟通的过程,必须尊重沟通的结果。亲子沟通实际上是从孩子出生以后就已经开始了,由于孩子幼小不善表达,这种沟通往往是父母占着主导地位,更多意义上是父母单向的向孩子灌输,孩子的不良感受也只是通过哭闹或发脾气来表达,但是很多父母却意识不到这是亲子沟通的障碍,时间久了,这样的亲子互动就成为习惯,父母指挥、命令、责骂孩子就会觉得理所当然。随着孩子慢慢长大,这样不平等的互动模式就会出现危机,所谓的孩子叛逆、抗拒、“不听话”就成为家常便饭,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就会越来越困难,原因就在于缺乏“尊重”,第一、父母高高在上老大自居,缺乏尊重孩子的人格、缺乏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缺乏尊重孩子的个性特质。第二、父母自以为是强行威逼孩子,缺乏对沟通过程的尊重,以指令取代协商,以监督取代陪伴,以惩罚取代赏识,名为沟通实则训诫,完全剥夺了孩子话语权,压制孩子的合理主张。第三、父母常常以孩子“服服帖帖”“听话”为目标,缺乏对沟通结果的尊重,这样父母可能觉得很有成就感,孩子却可能因为“屈服”而忧郁寡欢。这样“沟通”显然是无效的。因此,“只有尊重,才有资格沟通”!我们扪心自问,有没有尊重孩子?如何尊重孩子?与孩子有没有建立有效的沟通?怎样建立与孩子的有效沟通?这些问题的在《不输》27卷的第一单元中,也许我们都能够找到适用的答案。古人云:“心有灵犀一点通”,所以培养孩子贵在心灵沟通。良好的亲子沟通,可以使孩子摆脱各种心理问题,形成健全的人格,从而乐观向上。成功的家教源自融洽的亲情关系,良好的亲子沟通是解决孩子心理问题的良药,愉快的亲子沟通有助于塑造孩子的健全人格,畅快的亲子沟通能够促进孩子学习进步。来吧!让我们一起静静心心品读、认认真真思考、踏踏实实改变!



 何瑛(上海)每日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27卷“专题策划1”《到底怎样尊重孩子》
《到底怎样尊重孩子》,王玲老师告诉我们:要尊重孩子的头脑,还给孩子思考、选择和“异想天开”的权利;要尊重孩子的双手,还给孩子做事和做“错事”的权利;要尊重孩子的嘴巴,还给孩子说话和说“胡话”的权利;要尊重孩子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孩子休息、玩耍、游戏、梦想和“胡作非为、胡思乱想”的权利。所以,父母要想得细一点,做“有心人”,在生活中细致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喜怒哀乐、性情喜好;父母要想得开一点,父母与孩子间的许多矛盾,都是由于父母“想不开”造成的;父母要想得少一点,父母对孩子的担心顾虑尽量少一点,“母亲最好只有一只手!”父母对孩子的担心顾虑越少,孩子出乱子的可能性就越小。
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希望孩子好、成为“好孩子”。由此,不少父母就会杞人忧天,惶惶不可终日,害怕孩子“犯错”,担心孩子“变坏”;就会想当然、自以为是,规划设计孩子的未来,严格限制孩子的行为,把孩子“包裹”得严严实实;忽视孩子的成长规律和个性特征,无视孩子的内在感受,从而剥夺了孩子成长的自由和权利。所以,父母过强的“控制欲”俨然就是“尊重”孩子的天敌;不允许孩子“犯错”,就是父母最大的错误。
曾经的学生,父亲生意的失利,母亲的突然离开,学习一落千丈。父亲穷困潦倒,全部希望寄予孩子,只要孩子好好学习,不住地教诲,不想孩子走神游离,成绩每况愈下,父亲就用棍棒教育,每每考试,孩子胆战心惊。尊重孩子,就要了解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知道孩子成绩下滑的原因,他内心的痛苦,用父爱温暖孩子,孩子才会走出困境,慢慢进步。
高学历,事业有成的父母,自以为自己成功,经验丰富,对孩子百般设计,好使孩子少走弯路。孩子刚上小学,成绩不理想,指责批评惩罚,孩子在家遵守规则,不吵不闹;但一到学校,上课吵闹,不听老师教诲,欺负同学,行规偏差。允许孩子犯错,在改正错误中成长。帮助孩子纠正错误,要找到孩子行为问题的原因,我们的不当陪伴是罪魁祸首。如果孩子在家,父母尊重他,管理他的行为,陪伴孩子的情绪,给孩子自主成长的时间和空间,那么家里自由,在学校就会守规矩。我们常说能量守恒,如果孩子在家的情绪被压抑,在学校情绪就要爆发,就会放纵。所以很多孩子在学校不听老师的话,调皮捣蛋,真相是孩子在家里管得太多了!
尊重孩子,让孩子像一棵大树一样茁壮成长,活出他自己生命的精彩,父母要按照孩子成长的规律,给予孩子足够的阳光空气和水,就可以了。 


【晓岩收集整理】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