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分享感悟精选(一百三十七)

7年前 [01-09 18:16 周一]

20170105许阳每日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26卷:打骂了孩子又后悔                  

孩子不如父母的意,父母往往就会失控,可是打了又后悔,现在孩子越来越叛逆了,这是为什么呢?          

1.孩子不如父母的意,是父母的问题。说明父母没有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目标和预期太大,很明显,没有实事求是。孩子没有达到预期,有反差,与父母唱反调,所以挨打骂是必然的。             

2.孩子叛逆,是因为“打骂模式”不能让孩子听话。打骂压制了孩子的个性,让孩子回到一切依赖自己的顺从境地,但是,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这种模式终归会被打破,孩子会逃脱这个模式,叛逆自然而然就这样来到了。                                    

3.父母会后悔,是来自自己的意识层面。作为家长,谁都不想不愿意如此粗暴地对待自己的孩子,都知道这样不好,。可是当潜意识和无意识起作用的时候,自己却无能为力,被内在的能量动力所包裹,导致孩子挨打,孩子越发叛逆的结果。



何瑛(上海)每日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26卷“学习成长4”《家里设个小小“发泄角”用处可大了》
      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会面临各种的困难和挫折,因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会产生恐惧、烦恼、愤怒等负面情绪。由于孩子不善于处理自己的情绪,常常闷闷不乐或者大发雷霆,如果不及时处理长期积压,一定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因此,我们要帮助孩子学会科学地管理自己的情绪,转移或转化负面情绪。比如,家里设一个“发泄角”,让孩子及时宣泄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引导孩子正确应对自己的负面情绪。
      孩子遇到成长烦恼的时候,渴望得到父母帮助,我们绝不能袖手旁观。首先,我们要接纳孩子的情绪。哭闹流泪是孩子处理情绪最常用的方法,也是孩子遭遇情绪困扰时,处理情绪问题最有利的武器。孩子泪眼汪汪的哭过之后,能迅速、直接的帮助孩子排除“精神毒素”。随着时间的流逝孩子的负面情绪就会缓慢的消失。所以,我们应该接纳而不是厌烦或武断阻止孩子的哭泣,这才是一种积极的态度。第二,鼓励孩子写下来、画出来。当孩子遇到痛苦事情的时候,让孩子用笔把它们写下来或者画出来,由于不要直接面对其他人,所以更容易表达自己的心情,而且这样的过程本身就可以让孩子的情绪得到纾解。第三,情境转移走进大自然。我们要经常带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以大自然的奇山秀水去震撼孩子的心灵,登上高山的开阔,放眼大海的超脱,走进森林的清新,这些美好的感觉往往都是良好情绪的诱导剂。孩子有情绪不可怕,可怕的是不会管理情绪。



20170105方柳红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25卷
未来世界的主人翁,需要什么教育
1.从理性到感性:未来学家丹尼尔·平克说未来有六种技能:设计感、讲故事的能力、整合事物的能力、共情能力,还有你需要会玩,你需要找到意义感。2040年,社会中最核心、最优秀的一群人,一定干着像产品经理、导演、旅游设计师,这种人文和科技交融的职业,这种职业才是未来的大趋势。
2.从规划到创造:未来你给孩子最大的伤害,莫过于在所有需要做最重要决定的时候不让他做。一个真正的人生态度,是适应比规划更重要,我们应该鼓励孩子们,定一个三到五年的计划,就足够了,然后有极强的跨界整合的能力,保持好奇,拥抱变化,在恰当的时候,可以创造自己喜欢的事业。
3.拥有幸福的能力:在一个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的世界,一定要让你的孩子,有一个幸福的能力。所谓幸福是有意义的快乐。爱因斯坦成功的创造了一个能发挥自己优势的工作方法,有些人可以把兴趣变成自己的热爱,还有些人找到工作背后的意义感。所有这一切都能让你觉得工作虽然不是最成功,但一定是更加幸福,因为在今天这个网络时代,没有一个人看到自己是最成功的。P107



20170107许阳每日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26卷:   不要背着原生家庭包袱上路 案例:我小时候和外婆一起居住,父母每周来看我一次,父亲对我很严格,一瞪眼,我就会沉默。其实父母是爱我的,但由于长时间不在一起没有共同语言,又缺乏沟通,有啥意见分歧就会吵起来,就像双方吃了“火药”,总不能心平气和的说事情,内心充满无奈和愤怒这样的生活方式一直到我长大成人直至成家。渐渐的我感觉原生家庭的思想包袱开始在我心里萌芽并影响到我的孩子。                                

.试着从那些负面情绪中走出来。                                   

2.不用管那些技巧,从基本做起。                                   

3.为了孩子,给父母一封信,以便减少你们今后的冲突。                                       

4.尝试更和丈夫聊一聊,获得他的支持。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背着原生家庭的包袱。如果我们不成长,还纠结在过去痛苦的泥潭,不试着从自己自身做起,我们将成孩子的原生家庭,给他们造成不该有的创伤。



何瑛(上海)每日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26卷“教子心得2”《从女儿“起床磨蹭”事件获得感悟》:
     孩子磨蹭现象非常普遍,有作业拖拉,有吃饭慢,有赖床等等。我们很多家长为此非常烦恼,但总是找不到有效的方法解决。本文作者是一位很有智慧的妈妈,发现女儿“起床磨蹭”,不催不喊,自己也装着晚起,临近上学迟到才提醒孩子,使得一贯动作缓慢的女儿忽然变得十分敏捷。此招绝妙之处是把住了孩子的自我需求这根“命脉”,很值得我们思考借鉴。如果我们能够返回到本案从前的情景,一定不难发现,此前女儿“磨蹭”时,焦急的不是孩子而是妈妈,妈妈再怎么着急,再怎么催都无济于事,孩子总是慢慢吞吞。为什么呢?其实原因并不复杂,一定是父母的控制欲过强,使得孩子养成了多度依赖的习惯。这一现象不是个案,而是家庭教育中遇到的最为常见的问题,独生子女家庭尤为突出。除了上学读书作业,孩子不需要做任何事情,久而久之孩子的一切义务都变成了家长的责任。我国现在何以出现如此众多的“巨婴”,就是因为有太多的“过分负责任”的家长,不管是不是孩子的事情,家长统统包揽无疑,真是孩子不想“磨蹭”都很难。本文作者提出“家长成长”的理念,也许就是家庭教育如何走出困境必由之路。
      我们说,孩子的一切行为都是合理的,是指不合理的行为背后必然存在合理的诉求。动作磨蹭,是由于孩子缺乏存在感,用成人眼里的反常行为,试图唤起父母的关注,通过这样的自我放弃,试图摆脱家长的控制束缚,寻求自我存在感。被禁锢的失去自由的生命必将是脆弱的,被父母过度保护的孩子也将黯然失色,孩子“慢”就不难理解了。所以,家长要舍得放手还给孩子成长的自由,家长要勇于放手,才能还给孩子一片广阔的天地。不要担心历经风雨,而把孩子养成温室里的花朵;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而轻视孩子的生命能量;不要以自己的经验和期望要求孩子,很多成人眼里的简单事,限于认知和能力,孩子做起来可能会比较困难,父母要给予理解、宽容和信任,不能急于求成。因为,你对孩子多信任,孩子就有多自信,当孩子找回自信、找回尊严,就会更确认自己的身份,找到自己的内心需求,就会有担当对自己负责任,去选择与自己身份相符的行为方式,努力创造自己的价值,从而激发起无穷的生命动力,那时何愁孩子慢悠悠。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有些孩子的气质决定了孩子的思维精细缜密,行为慢条斯理,这不是孩子的缺点,而是孩子的个性特征,父母必须给予应有的尊重,不然就是对孩子漠视。当我们把成长的权利真正交还给孩子,孩子才能做出自由的选择,有勇气、有尊严、有能力,发展自我成就自我,才能绽放出绚丽的生命光彩。


20170108许阳每日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26卷:  你每天教孩子热爱生活了吗? 把生活态度教给孩子,比教他知识技能更重要,更能让他生受用。一个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孩子,才能一辈子平安幸福。                        

1.留心生活,从身边小事做起,吃饭的时候不要催促孩子,还不快点吃,赶紧做作业,要让他放慢速度,细细品味咀嚼事物带来的愉快感受。                                             

2.对每天发生的平常事,多一些感动。在公交车上,孩子主动给老人让座,要第一时间夸奖孩子尊老爱幼;看到有人主动捡别人丢的垃圾,告诉孩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用心生活,珍惜生活中的一切,你的这种生活态度,一定能够感染孩子。                               

3.珍惜生命,父母要以身作则。如果和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家不住在一起,父母要经常去看望他们;利用周末可以和同学父母相约孩子一起去敬老院、养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告诉孩子他们需要我们的关爱。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功和富有,但是即使不成功、不富有,不如期待中的那么优秀,只要他一生平安,幸福健康,我们也就心满意足了,不是吗?



何瑛(上海)每日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26卷“教子心得4”《不识字的母亲帮我找出孩子的问题》: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我们很多家长,虽然,天天与孩子生活在一起,却不知道孩子究竟需要什么。是我们的视野太狭窄,关注点太集中,考试分数成了我们评判孩子、评判自己的唯一标准。我们也试图突破,然而总是找不到方向。本案中的这位妈妈非常智慧,一改假期给孩子补课的做法,带着孩子回老家,结果意外的收获让她满心欢喜。
      在老家,孩子暂时脱离了原来的环境尽情玩耍,帮姥姥整理宅院修枝剪叶,跟着姥姥学剪窗花,心境放宽事事有模有样,原来毛手毛脚的“毛病”一下不见了,很神奇。姥姥的一段话让这位妈妈茅塞顿开。“我教他一遍就记住了,他记性好;他还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剪出各种图案,他很聪明;她坐得住,有韧性。”“但他粗心,东西乱放,丢三落四。所以我告诉孩子要学会整理。”姥姥的话不多,却道出了家庭教育的真谛,家长尽责立德树人。我们教育孩子,不就是让孩子学习生活、热爱生活、创造生活吗。只要真正懂得生活,这样的人就不会有什么大的问题。我们不难看出姥姥与妈妈相比突出差异是,1、姥姥自律,生活习惯好;而妈妈只重视孩子学业,忽视生活细节;2、姥姥会夸孩子,重过程;妈妈只关注成绩,3、姥姥温柔,能知道孩子需要什么,妈妈粗暴,只知道自己对孩子的要求是什么。一个70多岁的老人,况且懂得正面管教:寓教于乐、善于沟通、榜样示范、规则明晰、鼓励赞美。面对孩子,我们为什么处处碰壁?为什么束手无策?是不是让孩子脱离了真实的生活。今天的学习,你感受到了什么?生活中你更愿意像文中的外婆一样用心陪伴孩子,还是那位曾经给孩子制造更多问题的妈妈?孩子没有问题,孩子是镜子,孩子是来成全我们的。关键是现在的我们,面对孩子呈现的各种问题可以做些什么呢?

【】晓岩收集整理】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