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分享感悟精选(一百三十二)

7年前 [12-23 07:24 周五]
何瑛(上海)每日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26卷“亲子沟通3”《沉默也是沟通的秘诀》: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有效沟通是一种动态的双向行为,父母必须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意愿,以确保孩子能够准确理解,通俗地讲能让孩子,听得懂,看得懂,想得明白;同时,孩子也应有权表达并获得与自我需要相关的诉求,无论是物质的,精神的,还是心理上的需求。所以,父母应该重视孩子的反应,并根据孩子的反应作出相应的调整。只有当家长与孩子都充分表达了对某一问题的看法,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沟通。可见,父母与子女的沟通必须建立在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基础上才会有意义。
      孩子长大了为什么有的要“叛逆”?为什么要“屏蔽”父母?那是因为孩子觉得没法子与你沟通;那是因为孩子缺乏“爱”的情感体验。我们很多父母觉得十分纳闷,哪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好吃的、好用的,一切最好的都给了孩子,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即使现在不具备条件,也要想尽一切办法满足孩子,不让孩子吃一点苦,不让孩子受一点累,除了上课作业,全都一应俱全一条龙服务到底,正因为这样,孩子才会觉得理所当然,没有责任不懂感恩,你说孩子还愿意“听”你什么;我们也有一些父母有恃无恐,“家长制”作风严重,控制欲特强,总觉得孩子必须无条件服从,“通不通三分钟”,大道理说不通就大声喝斥,要不就棍棒相加看你服不服,结果呢,孩子怀疑自己是不是你“亲生的”。

      沉默也是沟通的秘诀,我觉得有的时候不失为一种好方法。都说沉默是金,我想,在与孩子沟通时,如果孩子的行为确实令你气愤难耐,那么,使用沉默就是“冷处理”,家长可以有效的控制、调整自己的情绪,做到不发脾气,保持冷静和理智。我们常说最无能、最无效的教育,就是冲着孩子发脾气。情绪失控的时候,几乎没有人能够做好一件事,教育孩子也一样。有观点认为教育就是“教化”,是潜移默化的熏陶,所以,沉默也可以理解为,“少开口”“多作为”,做孩子的榜样、做孩子的表率。


20161222许阳每日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26卷:慢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人生并非完全不需要竞争,竞争能够带来成就感,能够推动一定的社会进步。但是竞争一定要守住两个度,一是心理成度,而是年龄界限。前者是说“适度”的竞争是好的,不要“失度”  ;后者是说并非任何年龄的人都适宜参与竞争,老人和孩子在生活中就不应该有竞争。因为他们是弱势群体,体内能量本来就少,竞争消耗能量,于老人会加速枯萎,于孩子会影响正常成长。                                        

让孩子过早参与竞争的害处1.破坏孩子的合作能力        

 2. 培养出病态的奋斗者,孩子从小如果有极度的争强好胜感,就过早停止了自然人的发育,小脚穿大鞋,让孩子适应各种社会标准,以消灭天性为代价,不假思索地丢弃内在的愿望,只以社会评价为价值判断,牺牲了他这个年龄本该有的童真。

3.可能损害身体健康,长久的承受超过他这个年龄的压力,会在情绪上累积太多的毒素,影响做事效率,而情绪上有太多的“毒素”,又会影响生理健康。儿童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双重发育当中,太大的精神压力,不仅影响他的心理,也会影响他的生理发育。   放下竞争意识,拿起来竞争能力,这正是老子说的: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也就是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何瑛(上海)每日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26卷“亲子沟通3”《会倾听的父母才是合格父母》:
      倾听是亲子沟通的第一步,你怎么听,孩子就怎么说。李兰暇老师给出了三点指导建议,1、停下正在做的事情注视孩子,留给孩子表达的时间和空间。2、仔细观察孩子非语言的行为,读出孩子表情的含义。3、要流露出父母对孩子的关心,既关注孩子所表述的内容,又鼓励孩子说话的信心,父母的表情应表现得平和、轻松、有兴趣,尽量要不打断孩子说话,应答尽可能简短、自然。你与孩子沟通时,是不是做到了“倾听”呢?
      倾听,不只是用耳朵听孩子的声音,更要用心。用心倾听孩子,神情要专注,向孩子明确传达“我准备好了听你说”,只要家长想听,孩子就会试探性跟你开口说话,然后,孩子边说边观察,觉得你是在听,他就会慢慢地说他想说的事;用心倾听孩子,表情要轻松,向孩子表明“我乐意听你说”,孩子开始总会选一些父母愿意听的话题,只要你乐意听,孩子就会娓娓道来;用心倾听孩子,态度要温和,告诉孩子“你说什么都可以”,当孩子觉得爸爸妈妈真的不忌讳自己说什么的时候,孩子就会把原本准备藏着的“小秘密”也会与你分享;用心倾听孩子,情感要互动,感受孩子的感受听到孩子“心里的话”,孩子的表达也许东拉西扯,也许肆无忌惮,也许高亢激昂,只要父母的回应是愿意听,孩子真的有说不完的话,那时你只要给出恰当的互动,一个真实的、可爱的、有主见的、还有些许忿忿不平孩子就呈现在你的面前,这时你听到的就是孩子内心。我们有不少父母为什么不能听到孩子的真话,不是孩子不想说,而是家长不让孩子说。只要你蹲下来,敞开怀抱,孩子就一定会亲密的与你相拥,你可能一句话也没讲,你却能听到孩子的心声,孩子也会读懂你的心,这不正是你期望的有效沟通吗。我们常说与孩子的沟通,确切的应该是心灵的感应。


20161222方柳红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25卷
德国爸妈教孩子学“规则”的妙招
      德国人的守纪律、讲规矩举世闻名,这无疑和德国孩子从小就接受系统、正规的“规则教育”息息相关。1.早早开始:孩子尚不满周岁,而只会在床上乱爬打滚时,家长就会用手势等肢体语言努力让孩子明白:床边上可是危险区,摔下去是很疼的,故要求孩子不准越过用枕头或被子搭建的“篱笆”。如果孩子偶尔违反了规定,家长便会一边作出温柔的提示声,一边轻轻把孩子拖回“安全区”。2.深入浅出:要求抽象思维尚不发达的幼儿来正确“解读”种种抽象的“教条”自然有相当的难度,由此家长辅以图片、故事、演示、肢体语言等种种方式来加强孩子对“规则”的理解。3.从生活琐事做起。4.随时随地无处不在:如当带孩子走在马路上时,孩子就会得到“红灯亮了绝对不能通过”的训导;甚至在孩子们玩游戏时,“遵守规则不准赖皮”也被提高到与人品相关的高度。5.让孩子自我监督6.循序渐进: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理应学会遵守不同难度的 “规则”。6.不忘尊重孩子个性。7.不搞强迫体罚:乐于肯定或赞美孩子做得好、较好甚至只有进步的事情。



晓岩收集整理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