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分享感悟精选(一百二十六)

7年前 [12-03 07:59 周六]

20161202许阳每日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26卷:  无论条件好坏都要给孩子零花钱                                         

 爱钱是人的天性,所以我们绝不做反天性的事,要满足孩子的天性,可根据家庭的实际情况而定。                  

 比如孩子在读小学一年级开始,可以适当给他每周3~5元钱,告诉孩子他自己可以支配这笔钱,买文具或选择累积起来买自己喜欢的玩具或书籍。随着年龄的增长到小学高年级可以适当增至7~8元,初中可以增到10元左右。随着年龄增长适当提高零花钱的金额。               

在花钱方面,父母要表现出对孩子足够的信任和宽容,不能斤斤计较,可以告诉孩子如果用大金额如50~100元时,哪怕是自己喜欢的东西也请孩子事先和父母说说,大家沟通一下,如果孩子确实要买,作为父母可以适当提提意见和建议给孩子参考。                                  

给孩子零花钱,首先让孩子从小有这个意识,理解父母赚钱辛苦和不易;其次培养孩子理财观念那些钱该花那些不该花;最后培养孩子计划做事,合理规划自己的生活。


何瑛(上海)每日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26卷“品格塑造6”《要一个乖孩子,不如要一个原原本本的孩子》:
      在很多家长和老师眼睛里的乖孩子的标准,就是“听话”,不吵不闹,言听计从。按此狭隘定义的“乖”孩子,快乐吗?显然不可能。做这样的乖孩子,内心很痛苦,很累,因为,孩子常常看着别人的眼神行事,以满足他人的意愿、得到他人的肯定为主导,往往失去自我表达的声音,忽略自己真实的需求;做这样的乖孩子,压抑自己的真实感受,缺乏安全感, 掩饰自己真实情绪;做这样的乖孩子,依附性强自主性弱,独立能力差;做这样的乖孩子,习惯妥协牺牲自我,缺乏创新精神和能力,容易落后时代发展。总之,这样的乖孩子,失去自我,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那么,为什么家长和老师喜欢这样的“乖”孩子呢?原因很简单,省事,实则是,懒教。
      教育为什么?教给孩子知识,培养孩子能力,这只是教育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更重要的是引导孩子建立自己的文化价值观。是帮助孩子发现自我,唤醒孩子心底沉睡的精灵,找到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通过教育,让孩子越来越看清自己是谁,喜欢的事情是什么,能够独立判断,知道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从而有意愿、有能力去追求一种更高的精神生活,更深刻地理解生活和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决定孩子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坚毅、好奇心、责任心、勇气和自信心等重要的性格特征。我们许多父母都存在着过强的“控制欲”,总是过多的限制孩子,过多的保护孩子,孩子很少有机会独自面对挫折和困境,所以没能培养出克服实际挫折的关键能力,难以形成坚毅的积极的性格。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当孩子失去了童真,泯灭了童心,却成了“乖孩子”。这难道不是功利?难道不是懒教?我们要让孩子既有规则意识,又能张扬个性;既不失纯真的童心,又保持本来的求知欲和创造力,那就要特别重视对孩子的独立人格和品行培养。家长所能做的最有价值的事情,或许就是什么都不做,不要过多的干预孩子学习,要让孩子独自面对一些困境,任由摔倒,不急于搀扶,然后让孩子自己爬起来。


方柳红20161202《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二十五卷
做法对和错
现象:孩子正在写作业
错误做法:家长一边看电视,一边监督孩子,嘴里不停地唠叨:“快点写”。“别磨蹭。”“不准看电视,好好学习”。
结果:孩子不高兴:“凭啥你能看电视,我就不能看,真不公平”。
正确做法:家长也看书,不打扰孩子,家里学习气氛浓厚。
结果:孩子心态平和,心思都在学习上。
信念植入:爸妈都在学习,我也要好好学习。P37



20161203许阳每日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26卷:引导女儿正确处理朋友关系     

最近,女儿常常带同学小兰回家。但是,经过观察,我对小兰生出诸多不满。小兰总是不停的说话,喜欢吃零食、东摸西看,受其影响,女儿很难专心学习。小兰喜欢炫耀、说家里房子大而漂亮,穿名牌,常让女儿羡慕不已。                                   

妈妈的引导:既然是女儿的同学就要爱屋及乌,对女儿足够的信任。妈妈说:首先小兰真是个活泼开朗,能说好动的孩子,健谈,但是能在你们做完作业时在聊天最好。女儿笑笑是的,不然影响作业时间。                       

其次,这孩子真会打扮,穿的真精神,但是我们不一定非要通过穿名牌打扮自己,只要适合自己,也会穿出个性,就像我女儿。女儿呵呵一笑,谢谢妈妈夸奖。      

后,她家里房子大真令人羡慕,估计她的父母一定吃了不少苦,付出了很多才换来今天的幸福生活,女儿,我们一起努力,不久的将来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也能像小兰家一样住大房子,好吗?女儿回答,好的,我们一起加油,妈妈。             

作为父母只要合理引导,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弥补不足,教孩子学会欣赏他人,学习别人的长处,改正自己的缺点,自我成长。



 何瑛(上海)每日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26卷“心理健康1”《孩子说害怕那就鼓励他表达》:
      恐惧是指人们在面临某种危险情境,企图摆脱而又无能为力时所产生的担惊受怕的一种强烈压抑情绪体验。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一种状态,恐惧心理就是平常所说的“害怕”。 当一个人的建构系统的边缘要素被证明无效时,使人产生恐惧的情绪反应。恐惧产生的根源,是人类自身对事物的不了解、不确定而产生的心理反应。这种情绪的反应容易诱发其他心理、生理功能的异常变化,会使人的知觉、记忆和思维过程发生障碍,失去对当前情景分析、判断的能力,并使行为失调。克服恐惧心理,增强心理承受能力的方法主要是:第一、提高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扩大认知视野,认识客观世界的规律,认识人自身的需要和客观规律之间的关系,确立正确的目标判断,提高预见力,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变故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就会对对恐惧产生免疫能力;第二、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意识地、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训练,形成对危险情境的预期心理准备状态,提高各项心理素质,能够有效地战胜紧张和不安等不良情绪,提高心理适应和平衡性,增强信心和勇气,以无畏的精神克服恐惧心理,在艰苦环境下磨炼自己,培养勇敢顽强的意志,这样即使真正陷入危险情境,也不会惊慌失措,而是沉着冷静机智应付。
      许多孩子害怕雷电、害怕猫狗、害怕黑暗、害怕独处等等,甚至遗恨终生,孩子害怕是由于缺乏对客观事物的认知能力,缺乏对未知事物的体验和感受,而产生的负性情绪反应。很多的事和物,在成人眼里十分平常司空见惯,但对于幼小的孩子,感可能就是陌生和怪异。那么,如果孩子出现“害怕”的情绪反应,家长怎么样正确对待呢?1、接纳而不要评判,孩子就是孩子,因为阅历和经验都非常有限,孩子的任何行为都具有合理性,所以要允许孩子的情绪波动,并把“害怕”的感受表达出来,不要武断的评判、取笑或恐吓孩子,更多时候可只要简明扼要、直接地告诉孩子正确的方法即可;2、认同而不要漠视,当孩子出现恐惧时,成人不能过于冷漠,蹲下身子从孩子的视角去观察,更容易体会给予同理,在孩子进行表达的时候,要认真倾听并做出简短的回应,不要讲太多的知识和道理,孩子也许并不明白。3、鼓励不要抑制,创造机会让孩子去尝试,获得切身的体验和感受,这样既可以保护好奇心,又可以增加孩子的知识积累和锻炼的机会。情绪不是洪水猛兽,如果被压抑才会形成洪水猛兽。 




 徐海波读《不输》分享
《把“再做二十分钟”改为“再做五道题”》摘录:
育儿故事:
儿子功课没做完就想玩。有一次,他哀哀请求:“爸爸,让我玩一会儿。”我说:“再做二十分钟。”然而,二十分钟,他只做了两道题。再次,他又哀哀请求,我把条件改为“再做五道题”。结果,他把五道题做得有质有量,用时超过二十分钟,竟毫无怨言。
经验推广:
由此,我想到商家的做法:一斤香蕉两元,顾客寥寥无几,聪明的商家改标价为1.98元,结果顾客纷纷购买。其实这种“降价”的做法也可以用到孩子的学习上。
具体做法:
1、化整为零
比如假期的下午,你规定孩子从两点学到四点,这种完整时段,对自律性比较差的孩子,会成为“4点左右”的大概观念,导致作业马马虎虎,无法专心到底。倘若你把终点时间定为三点45分,孩子对钟点时间的意识鲜明,做起功课就不会马虎。
2、化时为量
把“再做二十分钟”改为“再做五道题”。这样,孩子从必须忍耐二十分钟的消极状态,转变为尽快完成“只做五道题”的积极状态,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全文请阅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第26卷P.149-P.149)
[玫瑰]Booboo微思录:
1、非常佩服这位爸爸的智慧。小小的转变,换来期待已久的结果;瞬间,将儿子消极的状态调整到积极的状态。
2、我个人感觉,实在没办法的时候,这个办法可以试一试。这种方法,也有这种可能:短期有效,长期无效;或者,孩子还小的时候有效,孩子长大了就无效了。
3、我个人觉得,如果爸爸在觉察到孩子的“哀哀”的同时做到“接纳”与“共情”,也许可以找到长期有效的更好的方法。允许儿子玩一会儿、休息一下,甚至可以和儿子一起玩、一起休息。然后,他的心理状态必定是愉悦的,在愉悦的状态下,再去做五道题,甚至二十分钟肯定也会有很好的效果的。
而且这样你会有更大的收获:那就是儿子会感觉到,你很理解他,你很尊重他,你是一个真正爱他的爸爸;孩子会感觉到,你和他的心,是贴在一起的。
心与心贴在一起了,亲子关系自然就好了。亲子关系好了,一切都好说了。
你都已经觉察到孩子的“哀哀”了,你还那么硬心肠?还要孩子在“哀哀”的状态下,再做五道题?(再做二十分钟,就更离谱了。不知道这爸爸的儿子多大,因为我们都知道,一个小学生,他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只不过二十分钟左右。) 


【】晓岩收集整理】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