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分享感悟精选(一百二十三)

7年前 [11-25 07:55 周五]
何瑛(上海)每日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26卷“心理健康2”《做“暖亲”,远离无知的挫折教育》:
      “玻璃心”的孩子越来越多见,他们的情感十分脆弱,神经特别敏感。总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而感到自卑;常认为受别人的排挤而心情郁闷;别人一句无心的话都很在意而心生隔阂。所以,遇事要么退缩要么采取极端行为。他们总是在注意别人,好像生活在别人的世界中,几乎丧失了自我,过于在乎他人的想法、过于表现自己又担心失败,常常生活在自己编织的梦中自欺欺人。我们常说这样的孩子抗挫折能力差。于是,有不少学者和不少家长,人为设置五花八门的情景对孩子采取专门的挫折教育,以期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这样的训练急功近利,漠视孩子的成长规律和个性,其结果非但没有解决问题,而且对孩子造成了更为严重的伤害,以致闹出许多家庭悲剧。
      其实,孩子的耐挫能力不强是由于缺乏安全感和自我价值感,真正的根源是爱的缺失。不容置疑,天下父母都爱自己的子女,尤其是我们中国的父母,爱子至极无与伦比。那么,我们的孩子又为什么会“缺爱”呢?原因是父母付出的爱孩子没有感受到,相反有的时候还让孩子得到“痛苦”的体验。这主要是父母对孩子爱的表达出现了障碍。比如,严厉和骄纵。因此,培养孩子强大内心,是要让孩子获得源源不断的心理能量,孩子的心理滋养源自父母的“真爱”,而不是“溺爱”和“错爱”。1、接纳与认同,让孩子收起敏感多疑之心。过度敏感的孩子心理脆弱经不住挫折,常常因为一个小小的失败而自卑,怀疑自己全盘否定自己。父母的接纳与认同,让孩子接纳自己认同自我。世界尚不完美当然也没有完美的人,孩子人生伊始,容易受到认知和能力限制,大人眼里的小事,孩子却是大事。当孩子慢慢明白成长并非一帆风顺,有父母的爱常伴,一切困难都是暂时的都可以克服,内心充满勇气和自信就不再恐惧。2、交流与鼓励,脆弱敏感的孩子,特别在意别人评价和态度,喜欢察言观色,费尽心思揣摩他人的心思,尤为看重父母的脸色,常常因此而失去自我。所以,父母的陪伴,与孩子的交流沟通,能有效唤起孩子的自我存在感,然而,我们有的家长却专注于满足孩子的“物欲”,而忽视与孩子情感交流,当孩子向你敞开心扉的时候,常常表现出无视和冷漠,使得孩子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内心日趋脆弱;同样来自父母正确的鼓励,让孩子的内心获得强有力的支持,来自父母的帮助,让孩子自我发展目标更加明确激情更饱满。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起伏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以此励志自勉未尝不可,但不要对我们的孩子太过冷漠,规则要坚持,同时,对孩子请多一点柔和、多一点温暖。为了孩子更强大的内心加油吧!


方柳红20161123《不输》二十五卷
做法对和错
现象:孩子问了一个问题 ,大人不会
错误做法:家长不高兴:“别问了,把学习搞好就行了。”
结果:孩子想:“哎!没劲,总是学习,烦死了,不问就不问。”
正确做法:“你能问这么难的问题,证明你动脑筋了,不错。可是我不会,咋们一起研究研究,好吗?”
结果:孩子很高兴,以后遇到问题一定锲而不舍,非研究明白不可。
信念植入:遇到难题要想办法解决。 P18


20161123许阳每日读《不输》26卷: 你就是我最好的礼物                                     

 豆豆的妈妈花了很大的精力提前做准备,发邀请,找场地,定流程,订蛋糕,买礼物,排节目......是为了给豆豆办一个生日聚会,让豆豆开心。妈妈问豆豆,给你这个礼物你开心吗?开心,豆豆回答!  但是,妈妈,如果你不总是打电话,听不进我讲话,不总是买东西,拒绝陪我玩,不总是出去,取消跟我的约会,您就是我最好是的礼物。                          其实,孩子不需要太多的礼物。就是希望能在周末一家人坐在一起看看动画片,高兴的时候一起笑,害怕的时候一起哆嗦,有阳光的冬日,一家人拿一张垫子在公园的一角吃吃玩玩乐乐,希望我们“用心陪伴”,用一种最舒适的状态,把最好的时光留下来陪伴孩子,因为,对于孩子来说,我们就是他最好的礼物。


2016.11.22江承杏读《不输》分享272


《孙俪:用一个橘子叫孩子做人》


●儿子:为什么橘子要剥皮才能吃?
    妈妈:橘子想告诉你,你需要得到的东西,不是伸手就能得到,而是要付出相应的劳动。


●儿子:为什么橘子里的果肉是分成一小瓣一小瓣的,而不是一个完整的呢?
   妈妈:橘子想告诉你,生活的甘甜和幸福是用来慢慢享受的,也就是在告诉你要珍惜生活。


●妈妈指着周围的人接着说:橘子的果肉长成一小瓣一小瓣,还告诉你,手中的东西,不能独自占有,不能独自享受,要懂得与人分享。


摘自26卷《不输》P217


何瑛(上海)每日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26卷“心理健康3”《不要背着原生家庭的包袱上路》:
      “原生家庭”这个名词既熟悉又陌生。首先,我们来了解什么叫“原生家庭”。所谓原生家庭就是指一个人从小生活成长的家庭。一个人一生中都有两个家,一个是从小长大的家,有爸爸妈妈,也许还有兄弟姐妹。另一个是长大以后,自己结婚成家的那个家,第一个家叫做你的原生家庭,后一个家就是你孩子的原生家庭。可见原生家庭就是生命开始和成长的最原始的生态环境。
      原生家庭对每个人的成长具有深刻而久远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为如下几个特征:1、原生家庭为子女的性格和行为模式植入了永久的 “程序系统”。虽然看不见、摸不到、不记得,但影响终身。正像看到的电脑界面决定于呈现这些界面的程序那样,隐藏在电脑中看不见。每个人的性格和行为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从小生长的家庭中所输入的印记,时刻受到这个看不见的“程序”所驱使。2、不同的原生家庭,演绎的 “程序系统”不同。不难发现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具有明显的家族特征,那是由于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规则和不同的习惯,家庭关系的不同,夫妻亲密程度的不同,父母处事的行为模式的不同,对孩子的影响也不同,所以培养出来的孩子就不同。3、同一原生家庭中的不同孩子,形成的“程序系统”不同。这是由于每一个孩子具有不同的气质,对环境的感受力不尽相同,受到的影响也不相同,即使在相同的家庭环境中,也会具有不同的性格和行为模式。在仿照原生家庭里不知不觉中习得的行为模式,有些时候也会反其道而行之,所以每一个人就会形成不同的个性特征。4、启动和运行原生家庭的“程序系统”具有“强迫性重复”的特点。童年经历过的一些非常强烈、痛苦的经验感受,可能令人“深恶痛绝”,但往往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做出影响一生的“不能自控的”待人接物的重大决定,这些潜意识中产生的“隐形的内在誓言”,常在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上造成决定性的影响。“强迫性重复”常常使人不由自主地与某些特定的人发生或爱或恨的关系,潜意识中借着与他人或快乐或痛苦的深度情绪互动过程,得到机会去医治过去所受的心理创伤,弥补过去的遗憾,以期满足童年对自己特别重要却未能得偿的心理需求。
      原生家庭的影响,既能为子女传输积极正面的生命能量,同时又会形成消极负面的影响,这主要是原生家庭中的父母,对子女的控制失衡而造成的负面情绪,但是并不全是有害的,在某一阶段保护了子女,对子女有帮助,当环境改变时,过去的保护行为却变成了阻碍。所以,当没有感受到爱的时候,并不代表爱不在身边,也许只是表达爱的方式不一样;同样,当觉得受伤的时候,并不代表别人故意要伤害你,也许只是体验的方式不一样。我们要试着走出“负性情绪”,过去,如果是按父母的想法做事,为父母活着,那么,现在就要按自己的意愿行事,为自己活着,爱自己、心平静、更从容。不要把原生家庭当作不肯成长、不肯改变的借口,因为,你的幸福、快乐掌握在你自己手中。你不需要对过去的原生家庭中发生的事情负责任。但是,从今天开始,你所做的每一个选择,你都要自己负责任,而且现在的家就是你孩子的原生家庭,为了孩子,请做更好的原生家庭。


20161124许阳每日读《不输》26卷: 你是给孩子提供物质生活的“高级打工者”  吗?                                      

有位家长说:从孩子出生,我就想好了,要给孩子最好的一切,现在不是都提倡“富养”孩子吗?我小时候没有的,我现在不能让我的孩子缺了。努力赚钱,让孩子受到最好的教育。               

为了生意赚更多的钱,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辛苦,甚至连陪孩子的时间都没有,只能无奈的吧把孩子交给老人。而为了弥补孩子,只要孩子需求一一满足:电话手表、高档书包、名牌服装,别人孩子有的,自己的孩子也必须有。可是换来的是什么?。物质的富有,内心的极度空虚——父母只是孩子物质生活的“高级打工者”。                                      .

只要心里有爱,就能挤出时间陪伴孩子。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要挤总会有的。如:孩子上学或放学的路上;晚饭后在一起游戏;周末野餐;节假日郊游等等。             

陪伴孩子,父母其实也在向孩子学习。学习孩子有一颗童心;磨练自己的耐心。养育孩子之路漫长,总有一天要放开我们的双手,有时不妨蹲下来和他一起肩并肩看看世界,看着他自己走路,即便踉踉跄跄受了伤,又有什么关系?他只有在自己的世界里,证明自己的力量,才能有信心在更大的世界里,证明自己。


何瑛(上海)每日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26卷“心理健康4”《你每天教育孩子热爱生活吗?》:
      在学习和分享活动中,我们常常听到不少家长抱怨孩子,作业拖沓、动作磨蹭、不思进取、游手好闲、缺乏激情等等,对学习和生活得过且过甚至麻木不仁。那么,究竟为什么孩子如此懈怠呢?主要原因是孩子缺乏意志力,而人的意志品质的形成都是后天培养所得,如果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严厉过度控制或者父母骄纵过度放任,都因缺乏意志训练而失去良好意志品质形成的机会。所以,让孩子热爱生活就得从父母开始。尊重孩子的生活,让孩子学会享受生活,比如,在孩子享用食物的时候不要催促,让孩子慢慢地观其形、闻其香、品其味、赞其美;从平常小事入手让孩子体验对生活的感动,天空的彩云、公园的小景、商场的热闹,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如此美好,体验中让孩子激起感动之心;父母示范榜样,让孩子学会感恩,和煦的阳光、弯弯的月亮,绿草如茵、繁花似锦,这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只要成人以身作则,善待路边的小草,呵护小狗小猫,照顾孤儿孤老,看望尊长祖辈,乐施行善,潜移默化中熏陶孩子的善良的心,让孩子常怀感恩之情。而这一切都不能忽视培养孩子的意志。意志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志力就是指人为达到既定目的而自觉努力的程度或坚强的意志品质。意志在人主动变革现实的行动中表现出来,对心理状态和外在行为有发动、坚持、制止和改变的控制调节作用。我们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达到自己的目的,需要具有火热的感情、坚强的意志、勇敢顽强的精神,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
      德国著名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说:“生活的收获是生活”。尼采提出的强力意志说,将生命意志置于理性之上,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恢复人的生命本能。强力意志不是世俗的权势,它是一种本能的、自发的、非理性的力量。强力意志决定着生命的本质,决定着人生的意义。强力意志源于生命又归于生命,激情,欲望,狂放,活跃,争斗的意志力,就是现实的人生。所以,只要具有强力意志,创造意志,成为精神上的强者,就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人们羡慕功成名就,认为这是生活中的成功者,认为只有这些得到生活回报的人才会对生活充满感激,充满信心和激情。其实,真正懂得生活的人,对生活充满爱意的人,是那些在生活中遭遇挫折和不幸的人;是那些深知生活在世上,有快乐就有悲伤,有成功就有失败,有苦涩就有甘甜的人;是那些对生活没有过多奢求而认认真真生活的人;是那些把生活本身当作幸福的人。倡导乐观、积极、乐善的生活态度,就要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珍惜生活,不计较生活中的得失;就要创造生活,尊重生命,善待他人,感恩自然,不仅仅是为了独自乐享其成。




 晋中家庭教育志愿者团队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26卷,《发脾气是本能,管住脾气是本事》之二孩子情绪失控是家长惹出来的祸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其实孩子的不良表现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家长制造出来的。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不顾及孩子的成长规律,总想把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强加给孩子,孩子没有了自由,失去了成长的机会,随着孩子的成长,内心对自由的追求越来越强烈,但是无论怎么努力也摆脱不了被大人控制,于是产生负面的情绪,无处发泄也不知道该怎么发泄,所以发脾气成了他发泄情绪的常态方式。孩子的不良行为是家长照成的,家长却满腹怨言,这种制造问题的养育方式看似对孩子的爱,实际上是孩子的成长规律被剥夺,对孩子造成了很深的精神伤害。有多少家长真正反思过孩子的问题是自己不良的养育方式造成的。请闭上制造问题的嘴,收起捆绑孩子的手,把成长的自由还给孩子,请尊重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尊重孩子的需要和感受,让孩子按照正常的规律成长。




 金闻莺每日读《不输》摘录分享
《当你是一个完全无惧的父母时,你的孩子才能天然成长》D140:
对于一个家庭来讲,你是树根,孩子是花朵。
如果花朵有问题,多半是树根也有问题。家长们常常“看到”的孩子的问题,其实是他自己的问题在孩子身上的“开花”。孩子是你的投射银幕,当你在孩子身上看到了问题,那是你自己问题的外在投射。
从本质上讲,不存在有问题的孩子,只存在有问题的家长。家长意味着“头脑”,孩子代表着“心”。当生命的存在看似出现问题时,那是“头脑”出了问题。没有你的角度、判定、认为,你眼中会有有问题的小孩吗?如果你眼中有有问题的小孩,那是谁的问题?谁制造出了一个有问题的小孩?是你,你创造了一些问题概念,然后你投射在孩子身上。是你眼花,把一块完美无瑕的玉看成了一块丑陋的石头。
如果你是一个恐惧的家长,你就会有一个有问题的小孩。你的恐惧越大,你眼中小孩的问题就越多。
恐惧导致掌控。你越恐惧,你越倾向于去把握住某种东西,以让你自己有安全感。掌控者是头脑,而小孩通常都是自由的心,他们像水一样流动,很难被掌控。这使得你越想抓住、越想驾驭、越想掌控,越抓不住,越驾驭不了,越掌控不住。
如果一个小孩按照他天性本然的样子成长,他长大以后的智慧和能力将会最大化。但是如果不是那样,而是你特别有意识地去培养或训练他,成年以后,或许他在某方面的能力不错,但是他的智慧心将发挥不足。
真正的爱是一种无为。它没有要求,它里面没有任何恐惧的阴影,它不隐藏任何掌控的企图。它像太阳给予万物光和热一样,给出本性的能量。你不期待他,不要求他和本来的自己有所不同,不试图改造或修正他。真正的爱是完全无条件的。无论如何你都爱他,怎么样你都爱他,你的爱甚至和他无关。这才是真正的爱。这爱像老天对万有的态度一样,给予你但对你没有要求、没有期待,他对你无为。 





秀香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26卷33P文章,最难的一课我们却没有教给孩子。

在教育中有一主流思想,如何努力考第一,在考试中如何胜出。这是我们典型“怕输”心态,怕输我们追求最忧;怕输我们造成保守的选择;保守心态。文章中一直到郭教授到美国麻省理工求学,两次考试不得A分,他教授十分开心恭喜他说:我替你开心,从今天起,你不必再拿A为高分念书了,你可以放胆去做更重要更有价值的事情了。去犯错与创新,凭借你的基础,有计划的犯错、尝试创新,这才是有价值的。人生其实不是我们想象的一片平坦,而现实,我们没有教会孩子如何面对挫折坎坷犯错,更没有去教会孩子如何创新。其实,人生有许多悲欢离合,我希望我的孩子及现在的学生比我更有能力,面对课堂以外的人生挑战,如何做?让他们自己去想,去尝试、去发现、让他们自己懂得为自己寻找自己人生导师,为自己的人生多一点力量和勇气。

人生导师是:一份信仰、一场演讲、一部电影、一本好书。细思谅,我的人生导师是家庭教育和《不输》。 

【】晓岩收集整理】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