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如何说如何做的实操技巧与练习

7年前 [05-16 15:02 周一]

 如何说如何做的实操技巧与练习

案例一:我不想上学

案例描述:昨天,带儿子去福州玩了两天,星期天晚上回来后,儿子情绪很低落,

儿子:妈妈,明天是星期一,我心情不好,不想去上学,怎么办?

妈妈:妈妈看出来了,你觉得福州太好玩了,舍不得回来,是吗?

儿子:嗯,是的,我还想去

妈妈:是啊,妈妈也想去,以后我们有时间再去好吗?

儿子,嗯,好的,可是我就是不想去上学,上学让我不开心。

妈妈:嗯,那不想上学我们有什么好办法呢?我们不去行吗?有什么要妈妈帮忙的呢?

儿子:不行的,妈妈,不去上学我就学不到本领了,如果能让张老师把学习内容发到微信上给我,就好了。

妈妈:(亲亲孩子)嗯,这确实是个好办法,不过妈妈知道了,你是很怕落下功课,是个很有上进心的爱学习的孩子。

早上,起床时,儿子又说不爱上学的事,情绪还是很低落,本想发脾气的火,想到了和儿子共情共理。

儿子:我不想上学

妈妈:是啊,妈妈看到你很累,昨天玩得太累了,是吗?

儿子:嗯

妈妈:是啊!妈妈也觉得很累,总想多睡一会儿,多躺一会儿,不去上班多好,我们都不去上学和上班好不好?

儿子:不行,知识会落下的,张老师会批评的。

妈妈:是啊,谢谢你提醒了我,你看你做得多好,虽然很累,但你却一点也不怕累,还是坚持要上学,你看,你都开始穿衣服了,看来,也要快点穿衣服,我也要向你学习,做到不怕累,不怕苦,坚持去上班!

儿子:我们中午早点午睡吧!

反思:当孩子有负面情绪时,我们要先学会倾听,多倾听,多理解,多感受孩子的想法才会对他们的行为动机背后作出正确的回应。我们要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意图,当妈妈开始关注孩子的需要和感受时,我们就做到了真的看见孩子了,看见孩子因有负面情绪时,妈妈与他共情共理,说出他的感受和需要,并肯定孩子行为背后的正向行为,如怕落下功课,有上进心,能坚持的学习品质等,这时,透过你的心看见了孩子的心,这就是真正读懂孩子后的喜悦而动人的幸福!

案例二:妈妈帮我拿浴巾

卫生间里,儿子洗完澡后又一次忘记自己拿浴巾了,妈妈想给他一次提醒和教训,让他自己尝尝每次忘记带浴巾的后果。

儿子:妈妈,帮我拿浴巾!

妈妈:跟你说过多少次了,这次自己拿,不帮你了!

儿子:妈妈再帮我拿一次

妈妈:自己想办法

第二天,轮到妈妈忘记带浴巾了

妈妈:儿子,帮妈妈拿下浴巾

儿子:你昨天不帮我,我今天也不帮你!

儿子:算了,还是帮你拿吧!

妈妈:妈妈错了,不仅自己说到的没做到,忘记拿浴巾,而且昨天还那样对你,对不起,以后,我会记得自己拿浴巾了,而且你叫我帮忙时,我肯定会帮你的,谢谢你儿子

儿子:我也错了,老忘记这件事,以后我也要自己记得拿了,我们都要说到做到!

反思:1、家长是孩子的镜子和投射物,家长会怎么做,孩子就会怎么学,难怪儿子经常说:“你说没意义就没意义,我还觉得有意义呢!你是怎么学家庭教育的!”“你给我穿这么小的鞋子,等你老了,我也给你穿这么小的鞋子!”我们经常把自己的评价和思维代替孩子的想法,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想问题,自然就看不懂,读不懂孩子的内心,只有父母做好了自己的以身作则,榜样示范,孩子才能做得好,而且孩子比父母更容易理解别人,原谅别人。

2、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懂得孩子的情感需求,我们是父母,不机械刻板地运用规则,而要了解孩子的情绪,不能出于惯性思维,什么事情只讲道理,事实上,懂得先情后理很重要,情归情,理归理,情理一定要分开 情用得对,给以孩子的爱越多越好,但一定要坚持原则,因为孩子会通过归纳来学习,如不帮孩子拿浴巾,就只站在理上而没有情了。要做到又有情又有理(规则)而且要先情后理。

总结:孩子从依赖到独立需要一个过程,正确的方法是从依赖到慢慢独立发展为慢慢被依靠,父母要有爱的能力,孩子能不能从中感受到被爱是很重要的,无论什么时候,家是孩子的港湾,无论什么时候,父母的那份支持,那份爱,正确爱和无条件爱,是非常重要的,在爱和规则上,是统一的而不是对立的,我对你的爱是无条件的,爱你是有条件地接纳你的行为为前提,孩子只有感受到爱和支持,才能达到内在的顺从,从而接纳,做到自然而然地接受规则。

案例三:经常听到幼儿园老师或家长这样评价孩子:这两天很乖

反思:这句话,给到孩子的虽然表面上是在表扬孩子,但孩子听到的却是更多的负面评价:只有这两天乖,其余的都不乖,家长做到的是“有条件的爱”你还要乖,或你要象这两天这么乖,其实内在还是要求孩子的东西更多,而不是无条件地接纳孩子,在中国,最需要教育的便是这类家长。

这类家长,还惯于比较,喜欢拿孩子就事论事,今天拿昨天比,甚至和别家孩子比,其实,这种比较会把孩子内在的自我价值感给削弱的,给“比”下去的,如果一直否认孩子,给到孩子的是:我不好,或我不够好,我做不到妈妈说的,如果长期这样的负面评价下,那孩子以后如何面对自己,如何有能力面对挫折和失败呢?所以,家长要传递给孩子的是足够的正能量,我能行,我做得很好!这样,孩子才容易有自信心,和成功感觉,只有孩子的内心强大了,他才会做最好的自己!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