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父母课堂】孩子顽皮还是恶劣?若区别不出来,借鉴一下英国“品格”教育吧!

8年前 [12-15 22:12 周二]

一个中国孩子在英国小学读书。一天老师突然叫住妈妈匆匆离去的脚步,说:“你的孩子在学校咬了她的同学,这个行为严重侵犯了他人的人身安全!” 妈妈震惊孩子做出这个行为,同时也感受到,英国社会对个人人身安全的看重程度。英国学校和家长对孩子的品德教育值得我们一起去思考。



一、小孩不是白纸


教育界过去有"白纸"论,认为小孩子都是tabularasa(拉丁文,即空白状态),但现在,科学研究已经证明孩子来到这个世上,先天就已经部分继承了父母脾气、性格等心理基因,"白纸论"是个把事情过分简单化的观点,在西方已经过时了。现在一般认为,影响儿童品性的主要是孩子的父母、长辈、老师、明星偶像(社会榜样),以及社会的总体氛围。


二、道德不靠教导


在英国中小学校,道德教育不叫道德教育,而通常称做"个人的社会健康教育",或称"社会化过程"(socializationprocess),目的不是让孩子们树立远大理想或者争当舍己为人的英雄,而是让他们懂得平常做人的基本道理,懂得应该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关系,如何自律以融入社会,成为社会的一分子。其核心道德观念有四:尊重生命、公平、诚实、守信。


英国人还有个观念,即"道德是被感染的,而不是被教导的"。这个"感染",跟"感染感冒",是同一个动词(catch)的同一个用法。体现在英国中小学的道德教育里,那就是不要求孩子们去死记硬背道德准则,但是要求孩子们从心灵深处、从日常生活中懂得和理解。



三、诚实不是孤立的品德


怎么让孩子们理解抽象的道德概念?一位名叫卡罗尔的英国中学教育管理人员告诉记者,英国学校一般不设专门的道德教育课,但开设包括佛教和道教在内的各种世界主要宗教信仰课供选修。这门课,被认为是对孩子品德/良知培养十分重要的一门课。


不仅如此,多数英国学校每周都组织班级讨论,选取一些学校或者社会上发生的事情,让孩子们发表看法,共同讨论,自己去领悟和判断对错与是非。集体游戏也是一种重要方式,让孩子懂得顾及与体谅别人,懂得如何与同伴合作。

英国学校还普遍鼓励孩子饲养小动物,组织学生到敬老院陪老人聊天、为慈善组织募捐及参加其它公益或环保活动,培养孩子的爱心和社会交往能力。

在卡罗尔看来,诚实不是一种孤立的品德,而是与自重和尊重别人,与对生命和大自然的爱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四、不淡泊输赢,但要享受过程


那么,如何防范学生做弊?答案很简单:老师有责任让每一个学生都了解这样一个基本观念:如果你靠欺骗方式获胜,那么你其实已经输了。


不过,英国老师并不是教学生去学老庄的超脱,淡泊输赢结果;相反,英国学校里,"输赢"二字总被挂在嘴上,因为各种比赛名目繁多,充满学生的学校生活。

但也正因为比赛多,每个学生都有机会领略到老师所要传达的信息:你会赢,但不会每次都是你赢。每个人都有赢的时候,也有输的时候,要紧的是享受参与的过程,要紧的是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不少居英中国移民感触最深的是,英国人对人生的选择往往是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即使这事儿不合潮流,也不时髦。功名利禄都想要,但最要紧的是这是自己心之所喜,性之所趋。



五、不要妨碍别人


英国的社会道德教育,还有一点令记者印象至深,那就是从小教育孩子要学会照顾自己,同时注意不要妨碍他人。这其实就是公德与私德的分野,也有人称为"对陌生人的道德要求"。


英国小学很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个人清洁卫生、学习用具收拾整齐等等都在道德教育范围之内。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西方哲人其实有很相似但也许更为积极的说法:希望别人如何对待自己,就要照这样去对待别人。

英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到处渗透这一思维方式。就拿交规来说:为什么可见度良好时不能打开车尾雾灯?别人超车时为什么要把远光灯改成近光灯?开车时如果考虑别人的处境,考虑可能会给别的道路使用者带来的危险,也就意味着考虑自己行车的安全。一部英国交规,处处体现着这个并没有明说的道理。



六、理想不必远大


第一次碰到英国人,是多年前汤姆逊基金会一个高级英语新闻写作课程的老师,名叫罗伯特·李。他说,他小时候的理想是当一名卡车司机。于是,他中学一毕业就去了一家运输公司,17岁就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他开着卡车环游了整个欧洲,回来换了工作,找到一家报纸,从最底层干起,晚上上夜校自修新闻专业,他又实现了许多个人生理想!


我听得目瞪口呆,惭愧我直到那时才第一次想到,理想原来可以不是永久牌的,可以不止一个,也可以不是人生或人类的终极目的。理想居然这么容易实现!


认识罗伯特时,他已经快到知天命之年了,他从来没觉得当卡车司机的理想渺小,相反,17岁就实现理想,他有一种成就感,回忆的时候一脸陶醉。


相形之下,我觉得小时候被教导应该有的那些理想,比如当科学家,因为与自己的智力结构太不合拍,反而弄得从小就失去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动力,进而干脆认为理想就是那些与实际生活没有多大关系的想法。直到现在,一谈理想,我的第一反应还是指那些远在天边的想法。



七、诚信要靠制度


教育归教育,很多英国人并不相信"人之初,性本善"这些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说法,也怀疑教育的道德功用。相反,他们相信,人心有恶,但法律能够改变社会价值观和文化传统。


一个例子是20世纪50年代的时候,许多英国酒吧都不许黑人入内。后经立法禁止,今天,不仅公共场所不许黑人入内的作法已经被认为是不可想象的事情,而且黑人还进入威斯敏斯特议会大厦成为堂堂议员,黑人女性阿莫斯甚至当上了上院领袖——英国贵族的总头儿!当时的报纸上,连声嘟囔也没见着。

但这不等于英国没有种族歧视,相反,很多白人仍然歧视有色人种,但他们一般不会公开表现出来,因为他们知道,这"在政治上不正确"。


在采访中,一位英国人甚至说,他很少考虑诚信问题,他觉得自己并不需要去相信别人诚不诚实,因为法律和制度摆在那儿,不诚实的后果摆在那儿。成熟明晰的法律和制度执行久了,人们自然逐渐习惯于放弃占小便宜,心知肚明从长远来看,占小便宜会吃大亏。



八、诚实的利害关系


比如说大学生贷款问题,英国大学生可以申请的助学贷款五花八门,甚至可谓多如牛毛,很多学生一毕业就跑到国外工作,为什么英国银行不担心他们欠债不还?


其实答案再简单没有:每个英国人一生下来,就会得到一个社会保障号码,申请助学贷款、工作收入、报税、退休金……全都得靠这个"信用号"。换言之,这个号码,等于你的社会信用档案密码,而且将伴随你一生。你想欠债不还?那就等于你想放弃与你的信用联系在一起的一系列切身利益。


再比如,据统计,英国人每个人都有5张以上的信用卡,一般没人敢信用卡透支之后到期不还帐。为什么?因为一旦欠钱没有及时还——还不是欠钱不还的问题,你就等于上了各间银行共享的黑名单,将来贷款买房办公司等等,都会比别人矮一头,平空添了数不清的困难。信用卡制度对遏止社会腐败的作用也不可小觑。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而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不管这林子在东方,还是西方。因此,营造社会诚信环境,更要紧的是靠有效的制度和法律,道德品性教育不可缺少,但应该和制度与法律结合在一起。不然,孩子们在学校学的是一番道理,来到社会后见识的又是另一套游戏规则,原来学的道理都行不通,这痛苦就大了。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zQyOTQ0NA==&mid=400548913&idx=1&sn=ca605f239324d82027e56d1bd4de550a&3rd=MzA3MDU4NTYzMw==&scene=6#rd【晓岩转】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