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父亲,家庭的顶梁柱

8年前 [11-17 15:34 周二]

父亲,家庭的顶梁柱

父亲,最近是一个比较火的名词。“爸爸去哪了?”“爸爸回来了!”两档电视节目的收视率超越了任何女性主演的电视节目。

有人说:任何一种倡导,往往是因为现实生活中需求和缺失。

一、 缺失的现状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缺少父亲的陪伴,这是我们现代社会的通病。《爸爸去哪儿》恰恰抓住了社会对父亲承担另一重家庭责任的期待。观众除了能在节目的轻松欢笑,在童心童趣中释放平日的压力之外,更能感受到亲子互动带来的父爱共鸣,为很多人提供了理想中更为亲密的亲子关系。 在我们现实家庭生活中,绝大多数是妈妈承担养育孩子的重任。男性常常以工作忙、打拼赚钱为由,把陪伴、教育子女的责任更多交给女性或老人来承担。对于大多数的普通家庭和明星家庭而言,父爱缺位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父亲角色是一个令人十分关注的话题。随着人口出生率的降低和家庭规模的小型化,由父母双亲和一个孩子组成的核心家庭逐渐占据很大的比例,人们逐渐关注起家庭成员的地位和作用的变化。独生子女身上的种种缺陷映现着家庭教育的不良,尤其是男孩过于害羞、女性化等问题, 许多研究的结果证实,与越来越多的父亲“淡出”家庭教育有关,特别是父亲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参与的很少。

父母是人生的启蒙老师,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儿童性格、道德品质、理想情操的形成都与父母的教育息息相关。但现实的家庭教育中,往往缺乏父母的共同参与,研究表明父亲角色的缺失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一位科学育儿热线的工作者在谈到自己的工作时感叹说,自其科学育儿热线开办以来,95%以上的咨询者均为孩子的母亲,很少有父亲打进热线咨询育儿的问题。

对个对100位父亲的调查显示,有65%的父亲承认没有做到经常与孩子进行沟通,东北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教育中心分别在日常生活、学习生活、学校生活、休闲以及其他五方面,随机调查了长春市3-13岁儿童的父母共360人。结果发现,在这五方面,特别在与母亲角色参与程度的比较中,父亲角色参与明显不足。在学前儿童中,父亲对“你每天陪伴孩子多少时间”的回答与母亲的回答相差悬殊,30.4%的父亲承认自己每天陪伴孩子的时间不会超过1个小时,而只有5.7%母亲有类似的答案。

好父亲应陪伴孩子成长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存在角度、内容、方式等方面的差异,而就是这些教育的差异性才使父母从互补的角度对孩子产生不同的影响,父母角色缺一不可。

就交往的内容而言,母亲常花更多的时间照顾孩子的生活或者辅导孩子的学习;父亲则花更多的时间和孩子游戏。

就交往的方式而言,母亲更多的搂抱孩子,与孩子进行一些亲昵的活动;父亲则更多地与孩子一起玩耍,做一些剧烈的、冒险性较强的活动。

就情感而言,母亲使孩子更可能拥有细腻的、丰富的情感,而父亲会促使孩子表现得更坚毅、果断、深沉。

另外,父母教育的这种差异性也会影响孩子的性别角色的确立。孩子能分别从父母那里观察、模仿并学习到合适的言行举止,顺利形成性别角色。现代科学在探索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中发现,当孩子进入幼儿园期后,他们便开始把注意力转向父亲,开始对父亲那粗旷的形象感兴趣,并需要从父爱中感受到力量和刚毅,而且这种需要随孩子年龄的增长日益明显。美国1998年6月的《父母》杂志中,曾有过一些具体的描述:父亲跟母亲是不同的,父亲更爱与宝宝玩闹,对宝宝的推动作用更大,对宝宝的约束更多,使宝宝更接近社会,为他走进现实世界做准备。

可见,现代父亲既是一个承担“养家糊口”重要职责的家庭成员,更是一个孩子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他人”。如果父亲角色缺失,会使儿童生活的家庭环境不完整,也可能造成其儿童生活的家庭环境不完整,也可能造成孩子心理发展的缺陷。

二、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父爱不可替代

1、有利于孩子的心智发育。

土耳其家庭教育专家加利斯也指出,子女出生之后到入学之前,是最重要的成长阶段,而刚强的父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加利斯说,身为父亲者如果能够在此阶段对子女付出更多的爱心和关怀,可以使子女建立自信和开放的性格,也有助于子女对应外界不同环境的变化。他还表示,以协助子女的人格成长而言,一位尽责父亲对子女的照顾,较母亲对子女的照顾,可以增加25%到30%的正面成效。 

 一、有利于孩子的心智发育。许多调查材料表明:缺乏父爱的孩子比其他孩子发育要差。父亲长期不在家,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智力发育都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据研究,一天与父亲接触至少两个小时的男孩子,和一星期与父亲接触不到6小时的男孩子相比,前者不仅更聪明,而且人际关系处理得更融洽。 

  二、有利于孩子人格健全。性教育是必要的,但又是不全面的。母亲的细腻、温柔、善良,有利于孩子“柔”的性格成长。但父亲的勇敢、坚强、果断,有利于孩子“刚”的性格形成。刚柔相济才是健全的人格。有人认为男孩子由父亲带,女孩则应该由母亲带,这种看法也是错误的。如果只实行母性教育,那么男孩子就很难以父亲为楷模去开始他男性生活之路;女孩子就很难了解男性的生活状态。 

三、有利于孩子对生活的全面体验。如果一个人,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只生活在男人圈或女儿国,他看到的世界都是不全面的。一个人形成畸形性格,与他儿童时期对世界的片面观察有密切联系。母亲更容易溺爱、迁就孩子。父爱则相反,是一种深沉、严肃的爱,父亲更多地考虑孩子的未来。失去父爱的孩子大多缺乏自信、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意志薄弱;长大以后,碰到一点问题都会不知所措。

孙云晓认为:父教缺失是民族隐患

在做《中日韩美四国中学生权益状况比较研究报告》时发现,中国高中生在遇到烦恼时,他们的倾诉对象首选同性朋友,而父亲的位置不仅次于母亲、兄弟姐妹,甚至排在“网友”之后。 

  “父教缺失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孙云晓说,“父教缺失是我们民族一个很大的隐患。”人的成长发展有两个指标,一个是亲密性,另一个是独立性。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母亲天然优势是负责培养孩子的亲密性,父亲则主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良好的父教能让孩子摆脱对母亲的依赖,变得更独立、坚强。如果缺失父教,那么孩子就会变得软弱、依赖,甚至有些男孩还会出现女性化倾向。如果我们的男子汉都变得软弱、依赖,这对于一个正在发展、崛起中的大国来说,将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有报道称,北欧和法国、德国、捷克、斯洛伐克等欧洲国家,都在产假政策上鼓励“奶爸”休假,孙云晓也呼吁给父亲一个月的产假。 “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举措,” 孙云晓说,“早期教育的质量决定未来国民的素质。让父亲参与孩子的早期教育需要在政策和制度上有一些保障。” 

  孙云晓介绍,在德国父亲享有2个月的带薪产假,在瑞典,孩子12岁前,父亲每年享有1个月的带薪假期专门用来陪伴孩子。“既然父教这么重要,中国能否出台‘父亲法’,或者在孩子出生之后,也给父亲一个月的‘产假’,协助妻子陪伴孩子,为父教提供条件保障。” 

  父母“有分工”, 

  理性、果敢等多依赖父亲 

  一出租车司机说,他只负责挣钱,“教育是他妈的事”。对此,孙云晓非常感慨,他以《父教力度决定孩子高度》这样的书名给了父亲无上的“光荣使命”。 

  ——为什么不是“母教力度决定孩子的高度”?广受诟病的“阴盛阳衰”现象让人们呼吁加强父教教育,给孩子“补钙”,让孩子更硬气,父亲和母亲的教育有明确的分水岭吗? 

  孙云晓认为,父教和母教的不同主要是由男性和女性性格特征决定的。“我们平时可以看到,爸爸和妈妈抱孩子方式很不一样,一般妈妈都抱得很紧,孩子感到很安全,很温暖,但父亲一般抱得比较松,喜欢把孩子举过头顶,放在肩膀上,给孩子的空间很大,结果孩子一旦感觉到是父亲在抱他,就会变得很活跃,胆子很大,很想往上蹿。在带着孩子玩游戏时,父亲和母亲的选择也不一样。父亲往往跟孩子玩的游戏是肢体性的运动,打球,跑步,爬山,活动的幅度和力度都比较大,而母亲往往喜欢带着孩子玩过家家,讲故事这类偏于安静的活动,运动比较少,甚至有的因为担心危险干脆不让孩子去做。” 

  正因为父亲和母亲的性格特征不同,给孩子性格造成的影响也是迥异的。母亲给予孩子更多是细腻的母爱,而父亲则更多是粗犷的父爱,鼓励孩子勇于探索、独立克服困难,有助于在孩子的个性中形成积极进取、果敢坚毅、稳定成熟的特质。 

  “从另一个角度说,父亲对孩子的智力也有很大影响。一般来说,父亲的知识面较广、见识多,在和孩子相处的时候,潜移默化会传授给孩子很多知识。同时,父亲人际交往较为宽泛,如果经常带孩子参加一些社会性的活动,让孩子感受多种社会信息,这有利于孩子形成一些新的观念,有利于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好奇心、自信心和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孙云晓介绍:研究表明,父亲和母亲在关注孩子成长的时候,目光注视的重点也不大一样。母亲大多关注孩子情感上生活上的需要,而父亲通常更理性一些,他更多从大方向上引导孩子,而在具体的问题上,父亲大多只给孩子画一个大框,为孩子留下一个较大的自主空间。 

  

(二)理智的父爱会让孩子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倍增

 一个小男孩堵车管的故事

 宋庆龄父亲的故事

 柴静专访药家鑫父亲

解说:一个音乐学院的高材生,为什么会犯下杀人的重罪,在药家鑫案发生之后,震惊中的人们猜测和分析着各种原因,避免悲剧再次发生的强烈呼声,迫使我们必须不断思索,一个看似走在正常生活轨迹上的年轻人,是什么让他在瞬间远远冲出底线。这种犯罪行为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人格,这种人格又如何在二十多年的成长中养成,怎样导致他漠视生命逃避必须面对的责任,寻找原因从悲剧中学习,是不应该停下的反思。药家鑫审被判处死刑后,他的父亲药庆卫在微博中说,我平时管教孩子过于严厉,令孩子在犯错之后害怕面对,不懂处理,最终酿成大罪。

柴静:我看您曾经写过一句话,你说药家鑫从一个懂事的孩子,到一念之差犯下杀人罪,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药庆卫:对,这个东西我就一直想就是不敢承担,他在庭审的时候说我就是,

好像是不是我要求他有点尽善尽美。

药家鑫:从小到大我生活几乎除了学习以外就是练琴,小的时候每周练琴,为了练琴妈妈都会打我或者拿皮带抽我。有一段时间爸爸看我的成绩不好没有努力学,把我关在地下室里面,除了吃饭能上楼以外,其它时间都在地下室里待着,我觉得看不到希望,天天压力特别大,我经常想自杀。

段瑞华:我两口子为这事儿,我们俩几天几夜睡不着觉,就在反思我们到底哪做错了,给孩子的压力这么大,但是我觉得我想不出我们错在哪了,难道严了,对孩子严是不是也是错。孩子学琴挨过打确实挨打了,不少挨打,哭着手都得弹琴,这都是这么过来的,就是学艺术类这个专业,不是那么容易的,没有付出是不可能的。

解说:但药家鑫父母的眼中,他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普通孩子,性格有点懦弱和内向,但一直都很听话,小时候父亲不在西安,药家鑫跟着母亲长大。

段瑞华:土话就说可驽了”属于这种的,他好像有自己的想法,但是他爸让他干这样,他不敢说不这样干。 

柴静:那他跟你儿子的沟通多吗?

段瑞华:可能有意无意地对他爸是有一种生疏感,而且他对男的有一种,一种畏惧的那种感觉。 

药家鑫:我一直觉得爸爸对我比较严厉,我爸比较凶一些。

段瑞华:我现在想的是对孩子太严格了,太严厉了,因为他可能出了这么大的事害怕了,因为小的时候是这样的,我教育他。凡是出去跟小朋友在一起玩,只要打架了,不管谁对谁错,他回来肯定是挨骂的。药家鑫为戒网瘾主动要求父亲将他关进地下室

解说:在学校里曾经有个男同学要求药家鑫背他,不背就要给一元钱,学校通知家长来处理这件事,药家鑫父亲当时的态度是那就让他背吧。他现在说起这个细节,很懊悔自己类似的处理方式,觉得没有教育孩子明确自我责任,学习独立面对,也没有给他一个依靠,以父亲的责任帮助孩子共同担当。

柴静:他的同学说他原来中学的时候,有比较严重的网瘾,说曾经被您关在地下室过?

药庆卫:他也认为(上网)是不好的,但是他说他老想去,最后他想了什么办法,我有时候也控制不住,就特别想上网吧去,你把我放在地下室把门一锁,我想走也走不了,这不是我强迫他。

柴静:你是说这是他对自己要求?

药庆卫:对,他跟我说出来,这是他同意的。

柴静:那你觉得他这样的话他有委屈吗?

5药庆卫:他心里肯定会有挣扎的,就像一个人要戒除烟瘾他也有挣扎,这种挣扎以后他没有跟我交流过,而且我们也体会不了他的心理的斗争过程。

柴静:他从来没跟你交流? 

药庆卫:没有说过。

解说:媒体报道药家鑫后来对朋友一再说起,那一个多月里,地下室里黑而且冷的感受,他曾说我觉得自己的心理有些扭曲了,但药家鑫父母并不知道这些。

柴静:他曾经跟他的朋友好像说过一句话,说我觉得我心理上有点扭曲了?

段瑞华:那我就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柴静:他从来没跟你说过?

段瑞华:没有,没说过。药家鑫极度自卑曾疯狂减肥盼得到承认

解说:药家鑫中学上法制课后,有一次拿着书回来说,爸爸压迫他、管着他,后来药庆卫陪着儿子翻了一遍书,告诉他自己是他的监护人当然要管他,不然他犯了错就要自己来承担责任,这句话在中国家庭中很常见,但这样的沟通方式,对于青春期懵懂中的少年很难从中学习到独立,也很难从中学习到如何承担责任。

柴静:他妈说孩子对你是有点害怕的?

药庆卫:是这样的,因为我当兵的可能都有点,也不是说真打他,就是有点自己说的命令似的这种多一些,你该干啥干啥,但是他也不问我也没讲太多理由。

柴静:他跟外界一直有一个表达,说我爸是不允许我犯错的?

药庆卫:那就是说犯了错肯定回来要说你,因为我记得好多人说我不负责任,

其实我觉得我是很负责任,也可能这个很负责任过头的话,也可能就叫不负责任。

解说:药庆卫现在反思,他们错失了父子间心灵深度交流,共同担当世界的机会。

(三)父爱与母爱的区别

父亲的爱与母爱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和能量。父亲只在家庭上班卡上打卡是不够的,父亲在场并不总是意味着看他在那儿,宾州大学父亲与家庭中心主任维薇·盖茨敦博士说道,“即使父亲不在场,孩子也能感到一个对他们很投入的父亲的影响。” 
   下面是父亲最具影响的九个方面: 
   1.父亲与母亲不一样,男人与孩子的交流方式有明显的特点,耶鲁大学医疗系的心理医生盖尔·普鲁爱特博士这么认为:“把父亲与孩子的交流说成是一种秘密纽带可能太过份了一些,但是父亲与孩子之间的确有一种特殊的纽带,妈妈可能会感到父亲与劳动保护的事无关,但孩子会想到父亲。” 
   有时候反而是小孩子会提醒母亲,她与爸爸的交往。居住在加州的阿历克赛·维力基说:“我五岁的女儿凯瑟琳有时会把拇指放到嘴里吸吮”,而我就会把她的手拿下来,我妻子见到这情景则会开口骂她,因此凯瑟琳告诉我妻子:“我更喜欢爸爸的办法,不喜欢你的脾气”。 
   2.父亲更有生气。父亲在抱孩子或安抚孩子之前,往往会先做一些其他动作,象呵小肚皮的痒痒,把孩子举到空中,在孩子的额头上敲几下等等,孩子在很早的阶段就能接受到这些信息,根据普鲁爱特的说法,孩子在8个星期的时候,已经能够分辨出来走近的是男人还是女人了,当婴儿期望父亲把他抱起来时,他会弓起背,张大眼睛,呼吸与心跳也会由于对即将到来的兴奋的期望而加快,父亲就象我们给予孩子的那些色彩鲜艳的,发出很响声音的玩具,作用是刺激孩子们的视力,听力与身体反应,只不过父亲这个玩具是超大型的,这些身体的刺激对孩子脑力的发展至关重要。 
   3.父亲给予孩子更大的帮助。在鼓励孩子接受挑战或者尝试新的经验方面,父亲对孩子的期望比母亲要高。“母亲常常过早地给孩子以援手,或者帮助孩子克服某一个障碍。”普鲁爱特说,“而父亲会鼓励孩子面对挫折,他们会说起来,你能行,他们会安慰一下孩子,然后说再去试试。” 
   4.父亲使用的语言更复杂。男人较富挑战性的倾向同样延伸到语言方面,一项研究父母如何对学龄前儿童说话的调查发现,虽然男人与女人在和孩子说话的时候语言都经过了简化,但是男人还是倾向于使用大字眼来扩展孩子的语言能力,而语言能力是智力的基石。 
   5.父亲更强调纪律。“男人能够不动声色地执行纪律。”宾州州立大学人类发展系教授杰·贝尔斯基说:“大多数男人都能坚持他们的要求,不让步,不退步,比方说,要求孩子到房间里去睡觉时,他们对孩子的感情不会影响他们的决定。”一些研究结果证实父亲不象母亲那样纵容孩子。 
   6.父亲为孩子进入真实世界做准备。男人会带着孩子爬到山顶,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领地,并对他们解释如何直对人生。父亲常常是都会孩子各种技能的老师,包括如何拿勺子吃东西,或者如何用锤子敲钉子,父亲可能会说“如果你将来还这么干的话,你会找不到工作的,”或者“别人会把你当傻瓜的。” 
   7.父亲帮助孩子了解男人的世界。母亲对男人当然有自己的看法,但是她无法展示男人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如果孩子没有父亲,那他就无法从其他人那儿获得这个独特的角度。 
   在孩子的眼中,父亲的角色使他们感到安全与安宁,维力基说道“如果有什么东西需要修理,孩子们总是来找我,有时他们的母亲知道怎么动手,但他们总是等到我这个做父亲的下班回家以后,那种知道事情搞糟以后总有一个人在那儿兜着的感觉一定不错。” 
   8.父亲支持母亲。最新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父亲可以通过帮助母亲来间接地影响孩子,“婚姻是一个善于如何做母亲与如何做父亲的支持系统,”贝尔斯基说,如果你有一个心理健康,关心家庭的父亲,母亲给予孩子的就会更多,这不单单是因为父亲分担了家务,更重要的是因为他关心母亲,欣赏母亲所作的一切,而后者给予了母亲她所需要的情感能量。 
   9.父亲铸造孩子的成功。总的说来,父亲与孩子交往的方式对于孩子将来处理各种关系与如何面对社会有着明显的影响,学龄前儿童通过与父亲一起游戏能学会很重要的社交技巧,研究发现,与父亲保持良好的关系的学龄前儿童更愿意与别人分离他们的东西,这意味着他们能够和小伙伴们更好地相处。 
   在学校里,这些孩子在学业上,体育上,社会活动方面比没有父亲的孩子与没有父亲关心的孩子更成功,自尊心也更高,作为成人,他们更容易容忍,更愿意理解他人,在社会与道德方面更成熟,更容易有长期的成功的婚姻与亲密的朋友关系来支撑他们,另一方面,父亲角色的缺席是和行为偏差、未婚先孕、离婚联在一起的。 
   综上所属,父亲的角色是一个团队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这个团队的成员具有共同的目标,但是采取不同的工作方式,“孩子看到不同的角度是件好事,有些人以为,父亲应该象母亲一样,这是错误的。”父亲与家庭中心的盖蒋敦博士这样说道:“父亲与母亲对家庭的贡献各有千秋,搞好家庭需要两个人的合作。” 

三、做过好爸爸的几点建议

1、爸爸是妈妈的幸福指向标。

俗话说,夫妻相爱,胜过对孩子的费心说教 ,孩子对父母的关系具有天然的感知力,特别是女孩们更在乎“关系”。在“和谐的关系”中,她们更容易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譬如,早有教育家在自己的研究中发现,当很成功的女人描述自己时,并不提职业生涯。相反,她们会去解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作为妻子、母亲、合作者、老板等。 

所以,我们的女儿,她们生来就有理解他人的需要。柔软的她们,需要一次次置身于关系当中,通过关系确定自我。 

为此,我们需要给女孩们创造条件,习得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如何做呢?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夫妻相亲相爱。 

当一个家庭中的关系是失衡的、不健全的,比如父亲角色弱化,完全缺失,或者过于冷漠,这个女孩未来的亲密关系处理上,就一定会出现问题,因为她不曾看到她的爸爸和妈妈之间的夫妻关系是怎样的,什么样的夫妻关系才是好的。 

相反,若一个家庭中,父亲做好父亲,母亲做好母亲,让整个家庭处于一种有序、有爱的运转当中,那么我们的孩子就会在这种秩序井然的情感及生活环境中,建构足够的安全感。结婚后,她们也更易潜移默化地把这种秩序带到自己的小家庭中,懂得做个好母亲,并会为丈夫树立更多威信,从而让他成为再一个好父亲。 

当然,懂得处理亲密关系的女孩,孩子的人际关系同样不会差。 

孩子小的时候,母亲比较虚弱,可能需要来自父亲的关爱和支持更多一些。很多产后抑郁症,由于夫妻关系不当,最后酿成家庭惨剧。

2、父的含义——权威的象征

 孙云晓认为:尊重孩子, 但不突破原则和底线

  国外有一项研究表明,权威民主型家庭教育是一种最好的教育模式,接下来是专制教育模式,教育效果最差的是溺爱教育模式。有人认为,在“严父慈母”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父亲时常扮演伟岸、严肃的家长角色,这种文化基础其实给对父亲与孩子通畅沟通制造了障碍。孙云晓则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国内一位知名大学的校长有一次问自己的女儿,“你眼中的好父亲是什么样?”女儿的回答是,“一个好父亲要有90%的温柔,10%的冷峻。” 

  这个回答很耐人寻味,好父亲90%要民主,和孩子做朋友,但当孩子出现错误的时候,要敢于批评,敢于惩戒,敢于说不,这10%的冷峻里包含了父亲的理性,应该有一些原则和底线是孩子绝对不可以触犯的,比如说在道德方面绝不能伤害别人。“所以说,父亲既要有权威,又要尊重孩子。药家鑫的父教就是一种失败的教育方式,当药家鑫撞人以后,首先担心‘农村人比较难缠’,他不是赶紧先想办法救人而是想杀人灭口。这种做法就违反了最基本的道德底线。” 

  一位省重点中学班主任的逆谈家庭教育,也强调,在一个家庭中,一个人说了算的家庭,孩子一般比较优秀,也懂得感恩和纪律。

距离不是问题, 父爱可越洋过海 

  传统意义上的“言传身教”,其实都是沟通,狭义的沟通却被定义到“言传”的范围中。有人觉得,很多父亲在“言传”的层面做得尤其不够(确实相比较,好像母亲更爱唠叨)。但孙云晓认为,身教言传是无法割裂开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父母怎么做会给孩子带来最直接的影响,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的。比如说朱自清对父亲的背影记忆那么深刻,因为那个背影里饱含着父亲深深的爱。所以说无论父亲多忙,都不能没有对孩子的身教。父亲的积极努力、敢于担当必然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一些父亲因为工作的原因常年在外,他们该怎样履行“言传身教”的责任呢?孙云晓的建议是:儿童实际上是天生的研究大人的专家,所以无论父亲离得有多远,哪怕是在天涯海角,只要对孩子有爱,想着孩子的需求,那么孩子一定可以感受到。比如,父亲可以通过打电话、写信和孩子聊天;还可以和孩子分享自己所在地方的见闻、风土人情;在孩子生日或者一些特殊的节日时,给孩子送上他最需要的礼物。 

  “和我一起合写《拯救男孩》的赵霞博士,她的父亲曾经在全国各地跑供销业务,常年不在家。她小时候过生日,意外收到了父亲从远方发来的祝福电报,那是在80年代,一个小孩收到远方父亲的电报,会是多么高兴和温暖。父亲还陆续给女儿买了许多玩具式的转笔刀。直到现在,她依然珍藏着那些转笔刀。父亲的用心和爱依然让她记忆深刻。” 

  孙云晓做父亲: 让10岁女儿独自离家体验新生活 

  孙云晓的女儿孙冉是中新社驻东京的记者,今年日本大地震,她多次奔赴灾区采访,发回了很多重要的报道,作为父亲的孙云晓倍感欣慰。 

  孙云晓向凤凰亲子分享了他和女儿的故事:“我和女儿相处很平等,我很尊重她的选择。孙冉的暑假常在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家度过,她十岁那年的暑假,我认为她或许可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生活一段时间,好得到更多锻炼。经商量,她非常高兴,后来就跟一个女大学生到东北一个地方生活了二十多天。那次虽然是她第一次独自离开家,而且是独自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生活,但她表现得很大胆,生活得非常愉快。” 

  在北京月坛中学读书的时候,女儿在家里多次接待一些日本的学生,也两次利用暑假到日本民宿,住在日本的普通中学生家庭,参与国际交流的实践活动。“我希望通过这些事情教她独立生活,具有国际视野,有闯劲。” 

  这样一个故事让孙云晓记忆深刻:有一次,孙冉不赞同父亲某篇文章的有些判断,孙云晓便引导她,“如果你认为这个观点不对,不是盲目地下结论,而是要通过研究来证明你的观点。”后来,孙冉为此拜中国社科院的一位专家为师,分别在日本和中国学生中做调查问卷,并撰写了9000字的调查报告发表在《中国青年报》的冰点专栏,题为《我眼中的日本同龄人》。“当时她上高三,面临高考,学习非常忙,但我觉得通过这件事,让孙冉学会了理性地探讨问题,这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

四、父爱需要学习

作为孩子的父亲,并非就是孩子天然的教育者。父亲角色的实现,是在自身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完成的。

读书是学习,育儿实践是更重要的学习。在育儿的过程中,不仅父亲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影响,而且孩子的出生和养育也对父亲的“成长”产生影响。当父亲的都希望自己对孩子有影响力,然而许多人却惊讶地发现,其实父亲和孩子之间是互相影响的。他们通过养育孩子和对孩子的观察,使得自己增加了不少对世界和对自身的了解。当父亲是自己在走向成熟的道路上迈出的最重要的一步。育儿体验刺激着父亲角色的加速确立,而且促进父亲个性的健康完善。在亲子沟通中,父亲的自我克制性、视野开阔性、生存感、责任感也会显著改变。“影响”是互动的,效应是广泛的。父亲角色的获得是一个需要终生学习、毕生努力的过程。

  网络时代带来了教育的新观念,父亲的角色又有了新的内涵。父亲对孩子的爱不仅要有热烈的情感、具体的行动,更要具备爱的艺术。作为父亲,既要重视孩子的智能培养和科学技术训练,更要重视人文知识熏陶和人文精神弘扬,培养孩子的人文素质是父亲的主要职责。与传统的父亲角色比较,“新父亲”不仅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支柱,而且是各种家庭活动的重要支撑。父亲平常要多亲近孩子,关心孩子,与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创造宽松愉悦的家庭环境。孩子不仅能够从父亲那里感受到关爱,还能从父亲的气质、情感、智力等方面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孩子不但有健康的身体,而且有健康的精神世界。

   母爱是水,滋润孩子的心灵,;父爱是山,他支撑孩子的信念 家庭生活就象一台戏,父母子女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作为父亲,理所应当的扮演着主要角色。父爱与母爱在家庭教育中有着同等的作用,父爱所给予孩子的坚强、刚毅、大度、宽容、幽默等心理影响,是母爱所不能替代的。在家庭教育的舞台上,不能让孩子只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还应该唱好“世上爸爸也很好”。年轻的父亲们,应树立正确的父亲观,掌握担当父亲角色的技能,这样才能履行社会和家庭对父亲角色所要求的职责,成为一个合格的父亲。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