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看看外国人如何教育孩子的

8年前 [11-16 21:01 周一]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从诸多成功人士的经历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天才之所以为天才,并不是由于他们生来所具有的天赋所致,而是他们在幼年时期创造的兴趣和热情的幼芽没有被抹杀和踩掉,并得到了顺利成长的结果。

  本文试就借鉴国外家庭教育的一些成功经验,结合国内家庭教育的一些不足,取长补短,浅显的谈谈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美国:“给孩子制定一个家务劳动计划” 美国父母教孩子做家务,每周一次贴出要干的家务劳动内容。将某一特定任务指定某一孩子去干,确定完成任务的期限;轮流干某些活儿,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去做没有兴趣或最容易干的工作;检查孩子的完成情况,使孩子因自己的劳动而产生一种完成任务的成就感。当然,在国内, 现在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小孩,但也要让独生子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不是做父母的偷懒,重要在是培养下一代的“劳动光荣”的思想。现在国内城市的小孩大多是在网吧长大,动不动说别人“农民”、“垃圾”,而那双手除了会高强度、长时间的点鼠标和敲键盘外,什么也不会做也不得去做。

  德国:“让孩子与大人争辩” 德国人以为“两代之间的争辩,对于下一代来说,是走向成人之路的重要一步。” 因此,他们鼓励孩子就某件事与父母争辩,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争辩使孩子觉得父母讲正义、讲道理,他会打心眼里更加爱你、依赖你、尊重你。你要孩子做的事,他通过争辩弄明白了,会心悦诚服地去做。你有难题,孩子参与争辩,也能启发你。现在大多数家长是把子女当作朋友来交流,父母的绝对权威相对缩小了。笔者要让小孩做什么(有意识地让他做点小事,如关门,倒茶)时,会蹲下来细声细语和他说,他做到了,就教他在我对他说“谢谢”时,要说“不用谢”。有时他会说“这是爸爸做的事”而不愿做时,我就会试着说服他去做。

  英国:“给孩子失败的机会” 孩子做某件事失败了,英国人的观念不是索性不让孩子去做或家长干脆包办了,而是再提供一次机会。比如让孩子洗碗将衣服浸湿了,就指导孩子再来一次,教会他避免失败的方法。而国内的家长从小不让自己的孩子处理自己的事务,只让孩子读书读书再读书,如此培养了一些读死书的机器,也让我们的社会制造了 “大学生不懂如何洗衣,竟主动申请退学”以及“大学生将衣服寄回家让父母清洗”诸如此类的新闻。

  加拿大:“让孩子学会玩” 在家里孩子们很少有家庭作业,没有父母关于学习的喋喋不休,他们注重的是让孩子能整天轻轻松松,做游戏、玩玩具,在玩中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这一点和国内家庭教育格格不入,也就是说这在我国大多数家庭中是万万行不通。前几年还有父母为了学习成绩竟活活棒打亲生儿子致死,当然这是特例。

  日本:“让孩子独立自主” 为了增强儿童的生活自理观念,家长有意识地让儿童学会判断是非,做出选择,如去商店购买玩具,家长事先会定出一个金额,让小孩子有自行决定买什么;家里准备外出旅游,也会征求一下孩子的看法。日本孩子到了初中后,大部分衣服他们自己能够独立地上街购买,而且会货比三家,精打细算。大多数国内家长会说我们自己还做不好家庭理财这点,更怕商家骗了小孩,所以我们第一次自己自由支配钱财是自己拿到第一个月工资时,这时再开始国外从小就进行了的锻炼,经历他们小时候就体验过的经历。

  以上对比中,我们不难看出我们和国外在家庭教育中的差距,一个人的成就大小或孩子学习成绩的优劣,主要依赖两个方面因素:一是聪明才智和学习能力的强弱,即我们称之的智力因素;二是实践中是否具备了正确的动机、浓厚的兴趣、饱满的情绪、坚强的毅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即我们称之的非智力因素。对于孩子的智力发展,家长们都很重视,但对于孩子的非智力因素,特别是兴趣与自信的培养,则很容易被忽视 每个人的家庭,不是独立地存在的,它既有普遍性,又具社会性。家庭是多个亲情关系的组合,家庭教育也不单独存在于哪一个人的身上,因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作用。 如今,我们已经步入了独生子女时代,这一时代是以“长辈包围晚辈”为特征的。在这一社会现象背景上,长辈间的教育冲突时有发生,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已成为一个家庭生活和谐幸福的关键问题。

  我们面对新世纪孩子的成长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形势,不定期的举办了家长学习班, 注重从实际出发,从时代出发,从个体出发,让家长学习家庭教育这一方面的国内外最新知识,以最短的时间缩小家长与孩子在观念、情感和行为层次的发展上的差异, 了解今天孩子心理的变化,努力提高家长知识素养,更新家教观念,引导家长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家长的榜样作用,和孩子一起成长 ;

      二、 努力创建“学习型家庭”,让孩子以学为乐;

      三、 尊重信任孩子,促进孩子主动发展;

      四、 注意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引导孩子和谐成长;

      五、 强调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发孩子潜能;

  孩子是父母的,但又不只是属于父母的,更重要的,他们还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明天,党的事业的未来。我们的国家正处于一个伟大变革的时代。当前,全国人民正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建设。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对我们的教育工作(包括家庭教育工作)提出的较高要求。因此,我们不仅要看到眼前的现实需要,更要着眼于祖国未来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为21世纪我国经济的腾飞培养人才。这不仅是适应国内的需要,也是面向世界进行广泛的信息交流和国际竞争的需要。所以,在培养孩子的问题上,家长的眼光要放得远一点。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