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孩子被打了,怎么办?

8年前 [10-28 11:22 周三]

      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境:孩子们在玩耍,一个孩子走到某个孩子身边,伸手就打了他一下。当然,可能打了头,也可能打了腿,或者直接搂在了他的脖子上。。。如果你的孩子是被打的一方,你什么反应?

      作为一个男孩的母亲,这样的情况我见的很多,通常我们的孩子是被打的一方。这种情况从他三岁刚开始交朋友就出现,直到今年6岁我才彻底想明白、并根本解决了这个问题。

      当孩子挨打的时候,我心里的第一反应是“孩子被欺负了,我得保护他”,开始我会把他抱走,不再接触打人的孩子。后来,我反思,只是打一下而已,为什么我心里的反应那么大,一定要认为是“被欺负”了呢?其实这就是一个受害者模式,当我认为“被欺负”时,心里的防御机制会马上启动,恐惧、愤怒,甚至犹如刺猬一样奋起反击。不过,那只是我的认知,即使我还没能化解自己的模式,但我仍然不想把他直接灌输到孩子身上。

      于是,我告诉儿子:小朋友打一下没关系,他是在和你玩呢。从三岁到六岁,遇见过很多次这样的情景,我都坚持告诉儿子:那只是一个游戏。同时,也教给他告诉对方:玩打架可以,不过要有距离,假打。当然,在玩这样的游戏中,我也很支持、鼓励儿子还手。

      为什么鼓励孩子还手呢?这得从他为什么挨打说起。在一群孩子中,孩子天然的就知道要打谁,为什么?因为打人者能量是前倾的,而能量自然会寻求平衡,他打的一定是一个后缩的人。一个人为什么会后缩呢?因为恐惧。我的儿子天生胆子小,所以他挨打也算意料之中。当然,看到孩子身上的恐惧,我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恐惧,我一方面鼓励孩子还手,给他撑腰,另一方面也面对并处理自己的感受。

      对孩子来说,战胜自己的恐惧出手打人很难,他也经历了一个过程。后来有一次,他终于出了拳头,用力做了还击。我看打了几下,就连忙拉开了,我并不是让他真的打人,而只是鼓励他战胜自己、出手而已。当他真的出手了,他就又有了一种全新的体验,也有了保护自己的能力和自信。

      儿子从小被打过很多次,但我从来没有说过“欺负”这个词,在他的词汇里也从来没有出现过这个词。他快乐的和每个小朋友游戏,被打了也全然不在意,甚至咯咯笑个不停。我曾经问过他,被打有什么感受?他回答我:一点都不疼啊,我不怕打的。是的,我们的身体是不怕这样的打击的,很多时候我们觉得痛苦不是因为痛苦本身,而是疼痛背后的信念。正是这些信念,加剧、放大了我们的痛苦。

      现在,儿子在幼儿园特别快乐,那些喜欢打人 的孩子都和他成了朋友。不管什么性格、不管男孩女孩,他都相处的非常愉快。那天,他和一个小朋友在楼梯跑,那个小朋友伸手挡在楼梯栏杆上,说:钻过来!我儿子只是走到他面前,轻轻的对他说:我不钻,我要过去。然后,那个孩子自然就松了手。

      我很感动,真正的力量不是大吼大叫,不是用武力征服别人,而是我只是轻轻的说,你就会尊重我。

      一天放学后,儿子和姥爷在小区健身广场玩。傍晚回家的时候,他很不高兴,说,一个很高的能把足球踢到天上的哥哥,用很粗的棍子打在了他的腰上。不过那个哥哥是想把棍子扔给他玩,结果不小心打到了他,很痛。哥哥没有道歉,他哭了一会,就回家了。姥爷也说不清楚到底怎么回事,他根本没有看到。

      我摸着被打的地方,问他:还痛吗?他说不痛了。我说:没关系,他不是故意打你的,一个意外而已。他道不道歉是他的事情,他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意外,我们只有接受。

      儿子仍然闷闷不乐,很烦躁,晚饭也没怎么吃。我用手在他后心摸了下,明显沉重很多。晚饭后,我们陪他下军旗。虽然他轻松了一些,但在输了之后就开始发脾气,几次都要哭都没有哭出来。他又想找小朋友玩,但楼下没有小朋友,我和先生轮流陪他跑、做游戏。游戏时候,他是笑的、开心的,但一会儿就觉得没有意思,一定要找小朋友。

     我们带他走出小区找小朋友,此时已经快8点了,哪里有小朋友呢?后来我想到社区广场晚上常常有很多人跳舞、玩耍,应该会有小朋友的。又走了一段路去社区广场。人很多,小朋友也很多。但儿子都不认识,烦躁的说,没有合适的人。

      我不再迁就他,决定回家。在路上,他叽叽歪歪,一会儿说没有玩够,一会儿说脚痛走不动路。先生几次欲用其他方法哄他、背着他都无济于事。我说,不用管他,必须自己走回家。儿子拉着我的手,一边走一边哭,越哭越厉害。我只是拉着他的手,心里明白他只有哭出来一个方法。他边哭边咳嗽,我连拍他的后背,在一阵猛烈的连声咳嗽之后,喷吐了出来一滩粘液。

      之后,他几乎立刻轻松了起来。走路轻快,到家的时候,已经恢复了往常的快乐。

      其实,从一开始我就清楚,儿子的心上堵了能量,他想哭却有哭不出来。那股能量让他很烦躁,牵扯着他到处寻找释放的方法。等他找遍了之后,最终还是要自己来面对自己的感受。

      晚上,睡觉的时候,我们对发生的事情有一段谈话。我对他说:“你不快乐的时候,没有人能让你快乐。今天你永远找不到合适的人陪你玩,对吗?”他点头。

      “我们来找找不快乐的原因吧。下午放学的时候还很开心,怎么变得不开心了呢?因为挨打了,是吗?”

      “是的。”

      “挨打你觉得委屈吗?”

      “不委屈。”

      “你在怪别人吗?怪那个打你的人吗?怪姥爷没有保护好你吗?”

      “怪那个打人的孩子。没有怪姥爷。”

      “好的,我知道了。你怪他什么呢,他不是故意的。”

      “怪他没有道歉。”

      “哦,如果他道歉你是不是心里就没有那么难受了?”

      “是的。”

      “那好,以后如果有人不小心打了你,你让他道歉。你就说:请你道歉。可以吗?”

      “好。”

      “今天你心里难受的时候,是不是还有害怕?害怕不知道以后遇到这样的事情该怎么办?”

      “是。”

      “好,妈妈明白了。我不应该说道歉是他的事情和你没关系。你需要一个道歉的。”

      至此,事情彻底解决。我们对一件事情,如果心里感到不舒服,一定是产生了某些负面感受。人有趋利避害的习性,常常会找其他方法逃避这些负面感受,比如我儿子就要找小朋友玩。如果他当天真的和小朋友痛痛快快的大玩一场、大笑一场,那么他的那些负面感受会减少很多。这也是心理学家讲的同伴游戏可以降低创伤的原因。

      但是,唯有面对自己的负面感受,它才能彻底的被清除。因为我们之所以有这些负面感受,是因为它们本来就存在于我们的身体,外面的事件不过是一个引子、带动了它而已。当我们面对它的时候,不仅仅是面对这一次的感受,而是面对过往所有相同的感受。所以,当我任由儿子哭,任由他感受自己的不舒服的时候,那个情绪在被面对,也在被疗愈。所以,他吐了。吐的不是饭,而是卡在他身体里的怨气和恐惧。

      当孩子受到真实的打击, 我在带领儿子看到自己的感受的同时,更带领他看到以后遇到类似事情的解决方法。当我们被一个前倾能量攻击的时候,我们可以也应该让它回归到自己的位置,一个简单的道歉既是承认行为过界,更是对未来类似事件的应对方法。我们也许还会剩下些许的疼痛,但是,它回去了,我们不会再感受到它的余威。对孩子来说,找到类似事件的应对方法,不仅仅是成长,更增强了他今后行走在这个世界上的力量和安全感。
     我们有负面的感受,根源于我们对真相的误解和由此产生的解决方法的偏颇。

      当我们觉得孩子“被欺负”、“吃亏”的时候,我们只看到了关系的一个侧面,没有能够看到对方行为背后的真实意图和原因。当我们认为自己是“受害者”的时候,自然会受到伤害。而真正伤害我们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

      孩子的信念正处在形成时期,有意识的培养他全面的看待事物,培养他养成“中正”的信念将对他一生影响至深。当然,一个信念的形成非一朝一夕,需经过很长时间的淬炼。在任何情况下受到了攻击,我的儿子都自然的认为对方是善意的,即使被打得非常痛,他仍然认为对方是为了和他玩。这个信念的形成我用了三年的时间。其实即使现在,我仍然还有“受害者模式”,但是我有意识的培养孩子对世界全新的认知。事实证明,它是有效的。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