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转]“00后”的世界,我们了解多少?

8年前 [10-28 11:17 周三]

  “现代教育大讲堂”专家卢勤历时三个月主持调查,对话本报记者——“00后”的世界,我们了解多少?

  作为父母,我们竭尽全力想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为此孜孜不倦地请教专家、攻读育儿心经。但我们给予的教育与孩子内心期待的教育一致吗?如今“00后”城市孩子,他们内心渴望什么样的教育?

  为了找到答案,《知心姐姐》杂志“知心调查”组历时三个月,走访北京、上海、广州等地20多所中小学校,8347名中小学生参与问卷调查,283个孩子接受面对面采访。

  调查结果很多出乎家长的意料,孩子所渴求的与我们认为的有许多不一致。为此,本报大讲堂栏目邀请到调查负责人“知心姐姐”卢勤老师,进一步探讨“00后”孩子期待的教育。

  ■调查大数据

  孩子的5大教育渴求

  与家长想的不一样

  面对校园生活:孩子们渴望成为集体中有用的人

  很久以来,学习成绩一直被当作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硬指标”。但最让孩子们感到自豪和满足却并非成绩,而是能在集体中实现自我价值。数据显示:46.19%的孩子表示,最让他们感到自豪的是可以帮助身边的人解决问题,有一群好朋友。只有11.21%的孩子希望成为“学习能力强,让人仰望的学霸”。

  面对课余生活:孩子渴望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课余时间里,孩子们更希望通过哪些方式接受更多的教育呢?

  关于这个问题,24.8%的孩子表示,希望“与父母和朋友到处旅行,开拓眼界”;20.46%的孩子希望“多看自己喜欢的书和资料,拓展知识面”;18.32%的孩子想要“参加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

  孩子们对社会实践的热情反映出,他们对“学以致用”的渴望。这与“现在孩子喜欢沉溺于虚拟世界”的看法形成了鲜明对比。

  面对老师:孩子渴望有情感的老师

  孩子们对老师也有着自己的评判标准。采访中近半数孩子表示:自己最喜欢幽默快乐、亲切平和、善解人意、能够和学生们像朋友一样交流的老师。只有1.01%的孩子喜欢态度认真、不苟言笑、看重成绩和排名的老师。孩子们呼唤着有情感的老师。

  面对父母:孩子渴望获得肯定、尊重与帮助

  在调查中,孩子们最担心的事情依次为:成绩差,班级排名下降;表现不佳,被老师请家长(20.16%);对学习失去兴趣,找不到努力方向(18.14%);和同学关系不好,受排斥(17.54%)。成长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充满困惑和压力的过程。当孩子遇到成长困难时,父母的态度和做法,对他们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本次调查中,42.65%的孩子表示遇到困难时,希望父母“冷静地和我一起解决,不因此限制其他活动”;23.49%的孩子表示“虽然我达不到预期目标,但也请对我的付出和进步给予肯定”。虽然,孩子们在成年人眼中有着很多幼稚和不足,但他们并不希望被当成“什么也做不好的小孩”。

  面对未来:孩子渴望实现自己的梦想

  孩子们希望通过教育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或者过上怎样的生活呢?

  在调查中,48.71%的孩子表示希望将来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实现自己的梦想”。相比之下,15.41%的孩子希望“有一份受人尊重而有前途的工作”,6.19%的孩子希望“过上有钱而富足的生活”。

  我们时常听到一些父母对孩子说:“要好好学习,将来才能有前途。”殊不知,富足、有前途这些成年人眼中的成功标准,并不是孩子们真正在意的教育结果。“00后”孩子们更希望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专家面对面之解读

  解读“00后”:有情感的孩子,呼唤有情感的教育

  记者:从这些“00后”孩子身上,我们分明看到一群有梦想、追求自我实现、渴望全面发展的新生代,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希望和未来。

  卢勤:跟这些孩子接触,我最大的感受是他们很可爱很童真,他们是有情感、富有责任感和充满善意的一代。

  比如,孩子们并不愿意当被人照顾的对象,而是希望有机会去帮助到别人;比如,孩子们的价值观并不匮乏,渴求在集体生活中实现自我价值。他们是积极向上、有生命力的一代,自然渴求得到有生命力和更人性化的教育——个性的、独特的、有情感的教育。所以他们渴望课堂互动起来、渴望老师更幽默、渴望父母把他们当独特的个体。

  教育者要铭记,孩子是有生命的种子,我们的职责是把孩子内心的情感唤醒,让种子萌动,并且生根发芽。

  今天的教师:不要做蜡烛,要做火炬

  记者:古往今来,老师的职责都是传道、授业、解惑。但00后孩子对老师的授课方式和形式似乎要求更高一些。

  卢勤:我一直认为:老师千万不要做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老师应该是火炬,自身是富有激情、有情感,然后再去点燃孩子心中的梦想。

  如今,板起脸来的教育是不受孩子们欢迎的。他们希望老师幽默风趣,最好有一点儿艺术气息。同时,孩子们期待老师能对他们一视同仁。特别是很多男孩,希望老师不要拿“听话”“学习好”作为评判他们的标准。

  学校应该是每一个孩子的舞台,应该面向所有学生,千万不要搞精英教育,要把关爱给予到每一个孩子。我参加过一个国际会议,参会的哈佛教授说:“哈佛最不喜欢成绩好的孩子,因为这些孩子很多人思维都一样。”而国际标准的好孩子是——人际好、兴趣广泛、思维活跃、有公益心。也许我们的教师和家长可以参考一下。

  ■专家面对面之策略

  父母好好学习 孩子天天向上

  记者:从调查数据中,看到孩子的很多渴求和父母所认为的不一致。这或许与两代人所处时代不同有关。如何才能给予到“00后”适合他们的教育呢?

  卢勤:首先说说现代家长们常见的误区:期望值过高,焦虑、攀比之心太重。比如调查中,很多孩子说道:“我已经努力考了98分,我老妈却追着我问失掉的两分是怎么回事!”“我要是当了妈妈,绝不对孩子说:别人家孩子怎么样……”其实,孩子们起步不同,有的孩子就是起步晚,如果你给他压力,反而会影响到他的成长,不如静待花开。

  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家长呢?两眼不要只盯着别人家孩子的优点,要了解自己的孩子,找到他的特质。同时,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掌握孩子成长的规律。令人欣喜的是,我看到现代父母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他们对教育知识很渴求。父母确实不会比孩子高明多少,需要在学习中修正一些不正确的做法。同时,建议家长多参加一些教育沙龙活动,不同的教育经验和教训的交流,会对你有启发和帮助。

  好父母要做孩子的“造梦师”

  记者:“00后”孩子处于一个开放的信息化时代,这让孩子们有五彩斑斓的梦想。我们如何启发孩子的梦想,和孩子一起追梦呢?

  卢勤:梦想是孩子成长的引擎。有调查显示,11岁时人内心的梦想最容易成真。那么我们如何帮孩子造梦、追梦呢?

  在生活中,有很多具体的方法:

  沟通交流中,父母常用积极、正向的语言去暗示。利用榜样力量,寻找到孩子可效仿的社会榜样。要满足孩子的成就感,让他在活动中多一些积极的体验,小小的成功会带动孩子去实现大大的梦想。

  培养孩子的眼光,既要让孩子读万卷书,站在巨人肩上,又要行万里路。利用夏令营冬令营等活动去锻炼,让孩子在野外中磨砺自己的意志,拥有点燃梦想的勇气。

  有机会带孩子向一些有本领的人拜师学艺,找一些有真本事的人,比如巧手的、绝技的、烹饪的,让孩子多一些生活技能。带孩子跟不同的人打交道,特别是多向成功的人学习,帮孩子找到能指引人生方向的老师。

  □文/本报记者 王小艾


http://learning.sohu.com/20150109/n407678432.shtml【晓岩转】


本博客转自中华家庭教育网,原文地址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