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2015.10.25中华家庭教育网读书沙龙篇目《父母其实在当孩子的“”催眠师》

8年前 [10-21 15:04 周三]

               父母其实在当孩子的“催眠师”

                            24卷《不输在家庭教育上》  143页

      说起“催眠师”,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在父母旷日持久的催眠中长大,因为催眠的本质是暗示。父母平时对孩子说的话、做的事,父母为孩子创造的成长环境都起着暗示的作用。因此,孩子时刻被父母催眠。回忆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不难发现这些催眠的痕迹。

      案例分析:不同的催眠不同的人生
    

      再一次成人心理成长小组的活动中,心理老师要求每位组员说出小时候妈妈经常对自己说的话,或者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思考这句话与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的关系,以下是两位学员的坦诚分享。
     

        分享一:你值得拥有
     

        小林说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妈经常对我说:“你值得拥有”。比如我妈拿出他仅有的工资给我买生日蛋糕、买漂亮的衣服,我觉得有点儿奢侈,他就会说,“你值得拥有”。我小时候家里最常吃的菜是土豆儿,那时候物质不丰富,邻居家土豆的烧法永远是炒土豆丝儿,而我妈从来不重复一种做法。炒土豆丝儿、炒土豆块儿、炒土豆丁、土豆儿炖粉条、土豆泥、红烧土豆儿.....小伙伴们都吃厌了土豆儿,我依然觉得土豆儿是最美的食物。有一次我问我妈,为什么总是换着样烧,她认真的说,“你值得妈妈这样做......”
       说到这里,小林动情的哭了。稍停片刻,她继续说,“她这句话是有魔力的,因为我一直深信自己是有价值的,值得拥有一切。老公送我贵重礼物,我欣然接受,因为我习惯了我值得拥有。哪怕面临失败,我照样不会看轻自己,我接受老公原经营的生意,亏了本儿,我依旧深信自己的能力,坚信自己的价值。”在这样的心态下,我接受失败的现实,不妄自菲薄,不自暴自弃,坚信通过努力,我能经营好。我觉得这就是我妈妈那句话的力量!
     

       分享二:你太傻


      小美说在我的记忆里,我妈总是抓住一切机会告诉我:“你太傻”,我被小伙伴儿骗走心爱的玩具,我妈说:“你太傻”;我成绩不好,她会说:“你太傻,学不会”;我帮她干家务,她会说:“你笨手笨脚帮倒忙”;我谈恋爱失败,她会说:“你太傻,没人喜欢你”。她说我时总是一副咬牙切齿的样子,仿佛我是她深恶痛绝的仇人。这句话像咒语缠绕着我,在我想证明自己不傻的时候,考虑的却是我这样做会不会让人觉得我很傻。于是我焦虑和担心;我总是退缩,因为我害怕失败后,又一次被证明我很傻.....

      专家点评 :父母就是个催眠师
 

      父母不是催眠师,但他们无师自通的掌握了催眠的精髓---重复暗示,他们时刻暗示孩子,比催眠师的影响还强大。上述案例,表面看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生命状态,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都是母亲长期催眠的结果。
       父母与孩子的血缘关系,给父母发挥催眠威力提供的条件(时间、空间、教育正当等)最为优越,专家蔡敏莉说,孩子十岁前都是处在催眠状态,此时孩子会毫无阻抗的接受周围环境所给予的一切暗示,诸如从家庭陈设所透露出的生活品味,父母接人待物所潜藏的价值观等。因此,说孩子时刻被父母“催眠”一点儿也不过分。

       指导建议:积极重复暗示,当好“催眠师”

        方法一:用积极的信息暗示孩子

        父母时刻在“催眠孩子”是事实,如何使催眠产生理想的效果,就像小林的妈妈那样,这就需要父母在生活中注意,不再用消极的信息暗示孩子,而改用积极的信息。比如考试前不要说“千万别紧张”,吃饭前别对他说“孩子很挑食”,孩子做错事,别责怪,自己心情不好别说孩子“看见你我就烦”......

        方法二:用图像化信息暗示孩子

        图像更容易被无意识的接受,因此,父母在暗示孩子的时候,最好将要传达的信息图像化,让孩子听了之后仿佛能看到具体的情景。比如,要求孩子“每天坚持看书20分钟”,其效果不如将信息图像化:“宝贝,妈妈一闭上眼睛,仿佛就看见你坐在小桌子边,翻开你最喜欢的《好饿的毛毛虫》,一页一页地、仔细的阅读......”

       方法三:用新鲜有趣的信息暗示孩子

      那些更新鲜、有趣的暗示信息更容易被接收。比如,父母希望孩子在幼儿园能认真听老师讲话,紧跟着老师的步骤,可以暗示孩子:“你今天上课的时候,眼睛一直看着老师对吧,看她的嘴巴一开一合,耳朵把每一个字都听得清清楚楚,老师的话就像排着队的小朋友,一个一个钻进你的耳朵里......”也可以换个角度:“老师上课的时候,你在小椅子上坐的直直地,老师一提问,你就大声的回答,小朋友和老师都为你的回答鼓掌......”

       有趣实验:重复暗示的力量有多大

       重复的力量究竟有多大,这个问题很难用语言表述。不过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小游戏切身感受。
       老师与同学们围坐在一起,老师指挥同学们做一件事情:快速的说21遍“老鼠”。此时,老师最好引导大家一边念一边打拍子配合,不仅能调动气氛,还可以在大家不自觉的状态下逐渐加快速度。
       数完之后,再让大家用同样的方法念21遍“老鼠”,当大家念完停下来以后,老师严肃认真的问大家:“猫怕什么,来大家大声告诉我!”结果会怎样,80%的同学们都会特别自信的回答:“老鼠!”假如再重复问一遍:“猫怕什么?”大家会以更高的热情回答:“老鼠”!

      你看,这就是重复暗示的力量。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