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花季少女何以变成暴力主角?

8年前 [09-15 20:57 周二]

校园欺凌事件不断出现,且主角多为未成年女生。是什么让柔弱的、人见犹怜的小女生变成充满戾气的学校小霸王?未成年女生校园犯罪有何特点?家长、学校及社会如何预防?且看商丘睢阳区法院吴长德法官的这篇“法眼观察”。

今年以来,通过互联网和手机微信视频看到的校园欺凌事件多达6起,而其中5起是校园未成年女生群殴女同学,且手段极其残暴。恶语相伤的同时有的揪头发、扇耳光,有的拳打脚踢,更有甚者逼其喝污水、跪地扒衣拍照……看后让人痛心疾首。


柔弱可爱的花季少女何以变成摧残同龄人的暴力主角?带着疑问,翻开近6年来未成年人校园犯罪案件的一摞卷宗寻觅答案。


2010年以来,以商丘市睢阳区人民法院所在法院审理的未成年人校园犯罪案为例,案件呈逐年增多趋势, 近6年来共审理此类案件14件。2010年至2013年8件,2014年至2015年7月6件。其中,未成年女生为施害者的10件,占案件总数的71.4%。


在10件未成年女生为施害者的案件中,从年龄上看,14至16周岁的3件,16周岁至18周岁的6件,满18周岁的1件;从学年上看,初中7件,高中2件,大一1件;从涉及罪名上看,故意伤害罪6件,寻衅滋事罪4件;从校方对涉案女生的评价上看,反映表现较差的7人,一般的2人,较好的1人;从涉案女生家庭情况看,父母离异的5人。父母外出打工, 常年跟随祖父母、外祖父母生活的3人,正常家庭的2人。


虽然法院在审判此类案件中绝大多数适用非监禁刑,且受害人也获得了相应的赔偿,但施害人所承受的社会压力和对受害人的心理伤害,足以影响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有的施害人被学校开除,有的迫于舆论压力转学。而受害人的性格变化更是让监护人深感困惑和痛苦:自我封闭、郁郁寡欢“厌学”、害怕与人接触、学习成绩直线下降。



未成年女生校园犯罪的特点



通过对10件未成年女生校园犯罪案件的分析,发现此类案件主要有四个显著特点。


动机上的突发性。未成年女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心智不成熟,敏感、多疑、占有欲强、自控能力差,一件不顺心的事,一句不顺耳的话,就可能导致一次不计后果的行动。15岁的女生葛某下课时听到同学议论她的“私事”,顿时恼怒成羞,与同学曹某发生厮打时致曹某从楼梯滚下摔成重伤。


目的上的报复性。未成年女生报复心理强,一旦自己被“欺负”,大有“不出口恶气不罢休” 之势。报复行为导致犯罪的主要情形有:早恋女生嫉恨“夺爱”者, 行为受到约束仇视“管理”者, 生活上攀比教训“显摆”者, 好友“泄密”惩罚“背叛”者。


形式上的群体性。虽然在未成年人校园犯罪案件中女生成为施暴主角,但就个体而言,胆小怕事、体力单薄仍然是她们的主要生理和心理特征。也正是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报复行为大多表现为群体性,一方面有了“群胆”更易于显示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另一方面分散了施暴责任,减轻了心理压力。


手段上的虐待性。与男生单打独斗以暴制暴的方式不同,女生常采用本文开头的方式进行欺凌和虐待,且持续时间长,对受害人的心理伤害大。16岁的女生周某发现同年级女生邢某经常与自己喜欢的男生交谈便怀恨在心,纠集多名“铁姊妹”每周“教训”邢某一次,直致把邢某打成重伤。



未成年女生校园犯罪的成因



未成年女生校园犯罪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个人、家庭方面的原因,也有学校、社会方面的原因。就个人而言,女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其中抱怨、嫉妒和叛逆是青春期女生显著的心理特征。当遇到一些成长中矛盾和挫折时,心理承受能力低,情绪波动大,极易采取极端的方式维持心理的平衡;就家庭而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缺少一个让孩子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使孩子在生理、安全、关爱、尊重等方面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满足,必然会形成人格上的缺陷。本文所述的10起案件,50%的施暴女生生活在离异家庭,30%施暴女生长年不与父母共同生活;就学校而言,最关心的是学生的分数,追求的是升学率。素质教育虽然提出了十几年,但没有真正落到实处,重知识输入轻思想品德教育的现象仍然严重。尤其缺乏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学生不学法、不懂法,怎么会自觉守法。无知者无畏,发生极端暴力事件也就不足为奇了;就社会而言,社会环境对女生的诱惑无处不在,网吧、酒吧、游戏厅、舞厅未成年女生如入无人之地,看到的是酒绿灯红,听到的靡靡之音,滋长的是拜金、享乐、个人主义。影视作品、微信微视暴力、色情满天飞,精神污染无时无处不在侵蚀着未成年女生稚嫩的心灵。



预防未成年女生校园犯罪的对策



加强家庭教育。父母要学习正确的教育方式,给女孩一个温馨的成长环境,避免其心理上、性格上出现偏缺。当女孩遇到挫折和困难时,父母要引导女孩用正确合法的途径解决,增强她们的自我约束能力,养成对人宽容的良好品质。


强化学校管理。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该联合公安、工商文化等部门有效整治学校内外环境,严禁未成年女生进入学校周边的歌舞厅、游戏厅、网吧、酒吧等场所,遏制未成年女生暴力犯罪的诱因。加大对学校周边人员的管理,防止不良人员对学校未成年女生的“污染”几率。


净化社会环境。文化执法部门应该加大打击力度,取缔查处不健康的媒体,严禁暴力、色情的影视作品发行、传播。充充发挥主流媒体的优势,正确引导未成年女生培养高尚情操,净化心灵,从根源上防止暴力犯罪的发生。


普法教育到位。一方面,学校应及时、准确掌握未成年女生阶段性、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适时开展法制教育。另一方面,人民法院应当有针对性地开展好送法进校园活动,采取法制讲座、模拟庭审、巡回开庭等方式,运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真实案例教育、警示学生。


作者:商丘市睢阳区人民法院 吴长德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ODM5NzUyMQ==&mid=208442096&idx=2&sn=d870e17d46b6ed1f1bebe087564f4492&3rd=MzA3MDU4NTYzMw==&scene=6#rd【晓岩转】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