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每日分享》五十八(2015年7月)

8年前 [07-30 20:36 周四]

2015-7-1

每日分享:焦虑情绪。小姣,女孩儿,今年8岁,上二年级,因为经常咬手指甲,妈妈带着她找到我。妈妈说:小姣很听话,聪明伶俐,学习成绩很好,老师、同学都很喜欢她。在一年前有了一个爱咬指甲的毛病,而且越来越狠。妈妈用了各种方法想让她改掉这个坏毛病,但一直改不了。一个月前,妈妈发现她10个手指的指甲被咬得斑斑驳驳,参差不齐,而且一个大拇指的指甲已经咬没了,妈妈弄不清什么原因,但感到孩子一定是有问题。

  小姣这种表现是典型的焦虑情绪外在显现,还有一些孩子表现为肚子痛、胸闷、哭闹、身体不舒服、举动异常等。谈到焦虑,我们更多想到的是成人由于竞争和压力而产生的焦虑,而对孩子我们会认为“小屁孩儿,懂什么,哪有什么焦虑?”实际上,由于现在社会的巨变,很多孩子都有焦虑情绪,那些走向极端的孩子都是由于长时间焦虑造成的。

  孩子的焦虑虽然有先天的原因,但更多是家庭教育不当造成的。首先,父母关系不和谐。父母在婚姻上有矛盾,他们想通过提高对孩子的要求来弥补婚姻的缺陷。俗话说:“黄鼠狼单掐病鸡”家庭的疾病最先感染到弱者身上。从另一个角度,孩子做为天使,他会在潜意识中配合父母,甘愿做“替罪羊”,让家庭矛盾转移到自己身上,从而避免父母关系的破裂。

  其次,父母期望值太高。现在很多父母存在焦虑,他们把这种焦虑传递给孩子。有些父母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实行超前教育,别的孩子不会的自己孩子要会,别的孩子会的自己孩子要超过他们。这样的高标准,很难让父母认可和满意,父母就会通过各种方式折腾孩子,以期让孩子做得更好。长此以往,孩子会因为“怎么跳也够不着”而自信心受挫,内心焦虑。

  再者,父母的溺爱。过度地保护,使孩子缺乏独立性,缺少能力。孩子没有能力,当处于新环境时,会受到别人的歧视,没有价值感,内心自然会产生焦虑。

2015-7-2

每日分享:克服焦虑。焦虑成目前社会的常态,成人中能够活出自我而不焦虑的人已经成为奇葩。现在儿童的焦虑也在不断扩大,尽管这种焦虑可能有多种原因,但来自于父母的原因应是主要的,即使不是源于父母,起码父母没有帮助孩子减少焦虑。要想减少孩子焦虑,父母应从以下方面思考。

   第一,父母关系的和谐是孩子的安全所在。父母的关爱和悉心照顾有利于孩子面对困难时的焦虑程度。父母不仅要鼓励孩子建立自信,学会应对困难,形成乐观的个性,还要认真倾听孩子心中的烦恼,理解他们的感受,和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这样有利于孩子释放紧张的情绪。同时,父母要减少对立情绪,遇事采取商量的态度,让孩子学会怎样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处理不同意见的方法。这对于他长大后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第二,父母要保持平和的心态。我们须明白,父母是孩子的天和地,父母一点点惊惶不安,对孩子来说就是一场地震,在幼小的孩子眼中就是一个严重的信号。所以,父母们首先要学会冷静、遇事沉着,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要做到这一点,父母们必须学习。我是这样走过来的,但我知道这样做是很不容易的。我一直在想,为什么有的父母很聪明,也认识到了是自己的问题,但孩子改变很慢,尤其表现突出的是孩子的成绩没有上去。其原因是他们没有下到功夫,在伤害孩子时,他们用心了,但在改变孩子时,却是用哭、用省力想敷衍过去。我的孩子为什么不仅是态度变了,而且学习成绩也提高很快?我是在受了挫折后真的用心了。

   第三,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在幼儿阶段,给孩子制定计划时要明白孩子的“最近发展区”量力而行,不能过多地超出他的成熟水平,以免产生适得其反的结果。现在有的父母把孩子的时间安排到了分钟,唯恐有一点点浪费生命,实际上,大量的、超量的刺激成了孩子焦虑的根源。

 

2015-7-3

每日分享:彬彬有礼。儿子上初中时,从县城转到了市里,有一次,我问他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他说:市里的孩子更讲礼貌,进超市见到服务员就会喊“阿姨好!”离开时就说“阿姨再见!”儿子说这些时,我也感到惭愧,也许我来自农村,在礼貌用语方面对孩子指导不当。       礼貌是拉近自己和他人的一座桥梁,我们常常看到这种情况:见到了客人,父母拉着孩子“儿子,快叫叔叔阿姨好!”有的孩子躲在父母身后不出来,有的漠然地看客人一眼,躲进了自己的房间,弄得父母和客人都很尴尬。

   《虎妈猫爸》开场,两家人见面的时候,主人家的女孩儿非常懂礼貌,大大方方地称呼“爷爷好!奶奶好!叔叔好!阿姨好!”并笑容满面地上前握手。而毕胜男的女儿茜茜躲在奶奶身后,苦瓜着脸,拉就拉不出来。我们马上就会判断出,哪个孩子懂事,也能猜出家庭的教养方式。

 暑假中,父母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

  第一,父母要做出表率。做为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追求的就是吃好、穿好,对事情的判断标准就是“有用”、“无用”,而对一些文明用语则错误地认为是“虚伪”,这无疑会影响孩子,我们必须引进文明因素。孩子不懂礼貌,完全是在生活中受父母的影响所形成的。有的父母认为在家中都是自己人不用客气,家庭成员之间常用命令的口气讲话,孩子就学会相似的口气。由于孩子做不到对不同对象用不同的口气,往往在对客人时也会这样。

   第二,让孩子爱上打招呼。带孩子外出,见到认识的人,教会孩子说“叔叔阿姨好”。当孩子主动打招呼时,父母要及时称赞附和,肯定孩子“懂礼貌,很懂事”,这种积极的回应是对孩子最好的鼓励。当孩子没有做出时,说明我们在这方面对孩子指导不力,切不可说一些否定的话:这孩子真不懂事!这种做法会起到强化作用。

  总之,我们要想法将孩子培养成彬彬有礼的习惯,这将是给孩子一笔大的精神财富。

2015-7-4

每日分享:丰富生活。暑假中,很多父母最烦恼的就是怕孩子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做为父母首先要弄清孩子为什么会“宅在家里,生活在虚拟的世界里?从现实情况看,一是有些父母为了不妨碍自己做事,并且能保证孩子的安全,让孩子玩电脑、看电视,孩子长期形成了依赖;二是有些孩子内心空虚、寂寞、孤独,在现实中找不到感觉,就在网络里找自身的价值。依我的思考,任何人都想展示自己的价值,都想得到别人的认可,社会承认其价值是一个人生存的动力,只要在现实中能找到自身的价值,他就不会去用“非现实的”“不正当的”手法去展示自己的存在。基于此,父母要想让孩子远离虚拟世界,就要想法让孩子的现实生活丰富些。

  第一,亲近大自然。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天人合一”是人最高境界,大自然能给人以美感,能给人以力量,能给人提供解决问题的启迪。“水泥墙,铁棍窗,把孩子当小鸟养”是对孩子身、心、灵的伤害;学校、家庭,两点一线,吃饭、学习、睡觉,三项循环,造成孩子内心枯燥。所以,暑假中,父母一定要丰富孩子对大自然的认识,给他们创造一切机会,引导他们对大自然的奇特景象产生兴趣。如早晨的日出,黄昏的晚霞,夜晚的星空,多变的彩云,风雨雷电,植物生长,蝈蝈鸣叫,蝉的脱壳,这些都能引起孩子极大的兴趣。

   第二,家庭游戏。游戏是孩子想像的王国,在游戏中孩子可以凭借想象扮演各种角色,表现各种生活情境。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创设不同的游戏,让孩子快乐中增长知识。

   第三,学些特长。我们通常把“音、体、美”称为“小三门”,实际上,这三项对一个人非常重要。如果这方面有点特长,对丰富孩子的生活大有裨益。父母通过引导,可以让孩子喜欢上这些科目,但父母不可太功利,非要考什么级,如果让孩子反感就会适得其反。

  另外,还可以通过讲故事等形式丰富孩子的生活。

2015-7-5

每日分享:走出孤独。小讷,女孩儿,10岁,暑假后将上小学三年级,性格内向、孤僻。三年级后半学期,她总觉得周围的人都与她过不去,特别是班上的女生,看谁都不顺眼。只要有同学经过她身边多看她一眼,她就会认为对方在说她的不是;课间有同学无意碰她一下,她就认为对方是冲着她来的,要欺负她。老师在处理这些事情时,稍微指出她的问题,她就认为老师在偏袒对方,对自己不好。由于她长期少言寡语,脸上很少有笑容,独来独往,与同学格格不入,她在班里没有好朋友。她认为自己是不幸的人,世上没有人喜欢她。

   本来,孤独、自闭,都是成人由于生活、精神压力过大形成的一些精神特征,由于时代的变迁,天真活泼的儿童也被这种精神疾病所侵袭,小讷的表现是明显的孤独症。现在的孩子物质极度富有,精神极匮乏,价值甚是渺小,很容易导致内心孤独。父母在假期中可从以下方面进行防治和矫正。

  第一,创造良好的沟通环境。父母要多与孩子谈心,关心孩子。如果父母不和,经常冷战,孩子就得不到应有的关怀和培养,使孩子的心灵受到创伤就会因此沉默寡言、闷闷不乐,从而形成孤僻的性格。所以,父母应给孩子创造一个和谐、民主的家庭,让孩子真正感到自己是家庭中的重要一员,让孩子感到家庭的温暖,体验到家庭的欢乐。    第二,扩大孩子的生活空间。当前,由于家居条件、家庭结构等原因,父母常常把孩子关在家里,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孤独。父母应该让孩子从“自我”的小圈子里走出来,让孩子多与邻居的孩子一起玩耍、游戏、生活。父母要利用暑假带孩子到游乐园、动物园、公园等场所玩,带孩子走亲戚、串门,减少孩子对不同人、不同情境的陌生感,增强其交往需要与兴趣,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第三,注意评价。父母要采用肯定的评价,像“你再努力一下,会做得更好!”等语言,孩子就会开朗起来。

2015-7-6

每日分享:抗挫能力。近年来,人们普遍反映现在的孩子抗挫能力较差,在常人看来,只是遭遇了一点点挫折,有的孩子就选择用极端的方式来解决,从而酿成一幕幕人间悲剧。有的孩子因为老师批评几句,就跳楼自杀;有的孩子因为一次考试成绩下滑,便跳河自尽;我的老乡聂兆威在2014年圣诞夜喝药自杀,更是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聂兆威是西南政法大学高材生,一直是学生会干部,诗写得很好,是有名的才子,大学三年级司法考试已过关,只是因为研究生推荐没有过关便走了极端。父母皆为农民,用了15年时间培养出了这样一个大学生,还没有开花便自行夭折,怎能不让人心寒?但再换个角度想,这样的人才连这点挫折都经受不了,又怎么能面对复杂的社会?

痛定思痛,做为想让孩子一辈子幸福的父母,在给孩子充分的爱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耐挫能力。

首先,要正确认识挫折的意义。人的一生都要遇到挫折,而且经历挫折也是每个人成功的必经之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这是古圣先哲的经验总结。邓小平“三起三落”经历了常人难以想像的打击,但越挫越勇,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其次,要正确对待挫折。要始终保持自信和积极乐观的心态; 要培养坚韧不拔的精神;要有坚定的信念。

再者,要让孩子遭遇一些挫折。让孩子多做事,在解决矛盾中增强抗挫能力。比如,在街上打出租车,明明是孩子招来的,却让别人捷足先登坐上走了。留下失望的我们,连说理的地方也没有,孩子可能很生气,如果不注意疏导,一天的情绪就会很糟。这时,我们不妨和孩子分析一下原因:是我们的手举得太低司机没看见;上车的人有要命的事,没来得及打招呼; 也可能是这个人平时就很霸道……这样我们分析了原因,孩子就会释然,下次也会避免。只有不断地经受挫折,才能有抗挫折的能力。

2015-7-7

每日分享:贵在坚持。尽管这个话题是老生常谈,尽管“说到与做到是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但只要我们想成,就必须想到它与坚持的关系。我们常说“既要埋头拉车,又要抬头看路”就是说:只走不看方向不行,只看方向不走也不行,必须将二者紧密结合。我想,“贵在坚持”的道理应属于路和方向的问题。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子在《劝学》中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巴斯德有句名言“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现代人说:“坚持是成功的代名词成功没有秘诀,贵在坚持不懈。任何伟大的事业,成于坚持不懈,毁于半途而废。

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给他的学生们出过这样一个考题把你的手臂尽量往前甩,再尽量往后甩,从现在开始,每天甩臂300下。 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怎么能做不到呢?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他的学生们:“每天甩臂300下,哪些同学坚持了?”90%以上的学生骄傲举起了手。两个月后,当他再次提起这个问题时,坚持下来的学生只有80%。 一年后,苏格拉底再次问道:“请你们告诉我,最简单的甩臂运动,还有哪些同学坚持每天做?”这时候只有一个学生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叫柏拉图,他后来成了古希腊的另一位大哲学家。

 其实,世间最容易的事是坚持,最难的,也是坚持。说它容易,是因为只要愿意,人人都能做到;说它难,是因为能真正坚持下来的,终究只是少数人。

 

2015-7-8

每日分享:坚持精神。在咨询中,经常听到父母说:“我的孩子很聪明,就是缺乏耐力,对什么都是三天新,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如果孩子有韧劲儿,成绩还会更好!”现在的孩子明显地比我们小时要聪明,究其原因,一是孩子抱起来较早,过去的孩子要睡到1岁多,现在的孩子出生就抱了起来,脑细胞肯定要发育得多;二是现在孩子接触到的信息要比我们那时不知多多少倍。但现在的孩子由于没有受过苦,其耐力远远不如我们小时候。事实证明,成功的决定因素在于坚持而不是聪明,所以,暑假期间,父母应注重培养一下孩子的坚持精神。

第一,讲坚持的意义。可用“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等传统精典讲坚持与成功的关系,也可用古今中外成功人士的例子让孩子明白成功者没有一个不是因为坚持而成功的。

第二,耐心地引导。父母可用亲切的语言,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导到他做的事情上来,避免分散他的注意力,使他坚持完成所进行的活动。

第三,要循序渐进。给孩子的任务要难度适当,不可急于求成,任务太多太难,孩子望而生畏,就会产生对抗情绪。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任务,可以分解成一个个小小的目标。只要孩子完成了目标,父母就要给一点鼓励,让孩子尝到成功的喜悦。小孩子做事不专心是正常的,有时学一会儿就烦了,父母不要强迫他们,而要用游戏等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吸引孩子,让他坚持下去。

第四,让孩子品尝快乐体验。无论大人和孩子,只有快乐体验才能培养坚持精神,尤其是孩子。实践证明,现在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厌学,不是因为知识有难度,而是因为不正当的方法导致的。暑假中,我们之所以反对孩子上辅导班,是因为很多辅导班根本不是孩子自愿的。这些辅导班过多过滥,都是父母的一厢情愿,让孩子厌烦。父母这样做,会扼杀孩子的兴趣,当孩子有了不愉快的体验后,他就会对学习产生反感,怎么会有坚持精神?

2015-7-9

每日分享:我要坚持。“成功不在于聪明而在于坚持”“成功的秘诀在于坚持”等用语已成为共识。每位父母都想让孩子成功,在暑假中培养孩子的坚持性和忍耐力应是父母的份内之事。在培养孩子的众多方法中有一个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榜样的作用——我们父母做到了吗?

   2009年进入家庭教育以来,我结识了很多同仁,有网上的,有地面的,他们才思敏捷、认识深刻、见解独到,且具有开创性。有的表示“我终于找到了人生的目标”; 有的建立了群,在群内聘请我讲课;有的与我多次谈合作模式; 有的嫌我缺乏开拓性,鼓励我要大干。不到5年时间,这些事情仿佛都成了美好的记忆,很多朋友销声匿迹:网上头像不见,豪言壮语云散,再次唤醒很难,偶尔对新人发难——你才学多长时间?为什么他们那时气壮山河、豪情满怀,后来却不能坚持?难道他们没有真正体会到家庭教育神奇,而是在那里虚张声势?这种种的疑问,让我汇成一个答案:见效太慢,战线太长!

   自我成为家庭教育指导师以来,一拨一拨的父母跟随我学习,有的父母一直在学,他们的孩子改变了,夫妻关系改变了。当我问孩子父母学习家庭教育后有什么改变时,一个孩子说:妈妈变好了!当一位爸爸和妈妈谈学习感受时,都提到,孩子非要见到我这位神奇的人,是用什么方法让爸妈改变了。当听到这些话时,我更坚信家庭教育是有魔力的。但同时也遗憾地看到有些父母浅尝辄止,我在责备自己无能时也为他们的聪明而不智慧叹息。

   从立志于家庭教育,我已走过了5年,虽然我也为“慢”而懊恼过,但我坚信:我要坚持,我能坚持。这里借用汪国真的诗与同行者共勉!

倘若才华得不到承认

与其诅咒不如坚忍

在坚忍中积蓄力量

默默耕耘

诅咒无济于事

只能让原来的光芒黯淡

在变得黯淡的光芒中

沦丧的更有大树的精神

飘来的是云

飘去的也是云

既然今天

没人识得星星一颗

那么明日

何妨做皓月一轮

 

2015-7-10

每日分享:为了孩子。中国父母爱孩子在全世界应该是属一属二的,因为他们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孩子身上,他们在孩子身上付出了很多很多。“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与“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教育宣言应是政府和父母爱孩子的真实写照。就经济账来说,一个家庭为孩子的培养和教育投入应占家庭收入的很大比例。

在郑州时,一位高三学生的母亲告诉我,她为儿子找了一个培训机构,该机构承诺一年交培训费三万元,保证升入二本,否则,按百分之二十退还。当时,我就想这么不靠谱的事,父母怎么就相信呢?我只是问了句:孩子上高三时间这么紧,有时间参与培训吗?后来知道,孩子当年连三本线也没上,至于退钱情况我没跟踪。最近看《虎妈猫爸》,更惊叹父母对孩子教育的投入。毕胜男为了让女儿上第一小学,把环境较好的大房子卖掉,购买了环境较差但价格昂贵(每平方9万元)且仅有50平方的学区房。裴老师的儿媳为儿子报了唐琳开办的学习班,前期就要交2万元。“二流子”毕然从姐姐身上看到父母为孩子投入的疯狂,便动员罗丹开办教育产品公司,尽管“毕罗春”公司倒闭,但也透视出很多人在利用父母的急于求成。

中考时,有位记者就父母投入问题进行了采访,绝大多数父母表示,一辈子就是为了孩子,只要孩子需要,尤其是在培养教育孩子方面,花多少钱都得拿。一些父母表示,现在竞争前移,像拼高考一样拼中考,所以不惜成本王先生说“花多少?记不得了,孩子需要的,该花的都得花!9年下来,最少也得十几万吧。”刘女士只记得两次交4万多的择校费,其他零头都不记得了。

对孩子的投入无可厚非,关键是有的父母只顾孩子成长,忘了自己成长,连买本书都心疼。一位拥有两套房产的母亲说:等有钱了一定得买几本书!这种只要果实不顾根的做法是不是有些顾此失彼?

2015-7-11

每日分享:投资收益。孩子的心乱应源于父母的心乱,父母的心乱应与经济混乱有关。市场经济下,有的人有点儿有胆儿,一夜暴富,造成很多人心理不平衡。彩票、股票赚钱的机会尽管有人说“比雷劈的机会都少”,但还是有很多人趋之若鹜。特别是现在的投资理财更是乱象丛生,7月9日报道,住冤狱11年的商丘人赵作海将国家赔偿剩余的20万加上又挣的20万一起投资到每月2分利息的鑫国投资公司,结果公司倒闭,本息无望,气病住院。

   做为父母在孩子身上投资也想得到最大的收益,但有的由于投资方向不对,收益甚微; 有的由于期望过高,明显偏离规律,成为负收益。据新文化记者介绍:周女士是中学老师,的儿子今年参加中考,她说:“其实孩子上中小学,学校几乎不收啥费用,也不上早晚自习,交的也就是书本费、伙食费等必需费用,一年有一两千元差不多了,可家长实际的花销可远不只这些。这些年,花销最大的就是课外班,小学时培养兴趣,试唱、英语,慢慢过渡到文化课、奥数,请老师上课,一节课最低60元,一周得两三节课,一个月下来最少也得1000元,有时候假期带孩子旅游,几年下来少说一万元另外一笔大开销是买车,孩子上学时,坐班车太早,为接送孩子,花15万元买了辆车,其实我和爱人都是老师,要不是为了孩子,这车是不用买的。”

   周女士说“自己一个月工资只有3000多元,只能够孩子吃饭的我这等于天天给儿子工作呢,现在想想,其实如果一个孩子跟着学校的步骤,就不会有这么多成本,但现实就是这样,哪个父母也不想让孩子就这么落在别人后面,都是在尽全力为孩子铺路,让他们能够走得更远。”

   像周女士这些热心为儿女投资的父母不在少数,这种投资方向对吗?假如不上辅导班、不买车,孩子的收益是不是更大些?假如把心思用在自己成长上,收益是不是更多些?怎样投资才能让孩子走得更远呢?

2015-7-12

每日分享:孟母三迁“孟母教子”应是母亲教育的典范,也是家庭教育的鼻祖,尤其“孟母三迁”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其原文为:“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躄,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舍市,近于屠,孟子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亦非所以居子也。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

成现代就是:“从前孟子小时候,父亲早早地死去了,母亲守节没有改嫁。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做为家庭教育指导师,我一直在苦苦思索家庭教育的可操作性。因为很多父母说:“别说道理了,道理我都懂,你说一些具体方法吧!”我也试图想找到一套正好适合求助者的方法,这样既能帮父母解决问题,又显得我有“能耐”。无奈家庭教育是极具个性化的教育,再细的方法也无法用到每件事上。“孟母三迁”可以说方法够具体了,而很多父母为了让孩子有个好的环境,搬的次数比孟母并不少,可孩子却没有成功。由此,我想父母应透过“孟母三迁”的具体做法去学习她的真正内涵:提高自身素养,用心培养孩子。

2015-7-13

每日分享:当代孟母。谈起家庭教育就不能不谈到母亲教育,谈到母亲教育就不能不联想到“孟母教子”,联想到“孟母教子”就自然会想“孟母三迁”的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孟母为孟子选择良好学习环境的故事。如果单从形式讲,当代为孩子学习而教育移民的母亲都可以称为”当代孟母”

   就我的家庭来说,从村里搬到县城,从县城搬到市里,都是围绕着孩子的学习,也能称上“孟母三迁”了。据报道,魏女士女儿是长春一零八中学生,今年参加中考,她为女儿上学两次搬家小学时,在北海小学就读,魏女士辞了工作,在经开六区租房子,一边做点生意,一边照顾女儿到了初中,魏女士让女儿去了长春一零八中学,为此每年择校费就8000元,住的地方从经开六区又搬到中学附近,生意不做了,她又在一家培训机构找到一份老师的工作。像魏女士这样为了孩子上学放弃好条件而租住学区房或购买学区房的母亲不是少数。《虎妈猫爸》揭示了这一社会现象,“虎妈”为了让孩子上第一小学,卖掉大房子,在学校旁边购买了每平方9万元又小又破的学区房。在孟母所处的时代,孟母能够“三迁”一方面表示孟母教育儿子的决心,另一方面也说明孟母“三迁”以后还能维持生存。不要说那时,就我小时候的条件,父母连一迁也迁不了。   

   从“孟母三迁”中,我们还看不到孟母为儿子学习投资了多少,但从当代三迁的母亲身上,我们还可了解到,她们在孩子学习方面的投入。据魏女士介绍:女儿小学毕业时,已经花了七八万元。每年暑假,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还会带她出去见见世面,加在一起,差不多有小十万了。初中三年下来,又是几万元,不过不管花多少,都是为了孩子,值!”

  如果只从为孩子学习搬迁的次数或投入的经济衡量,现代很多母亲都可称为“孟母”,但如果从“抚育孩子心灵”方面衡量,我们能不能成为真正的“孟母”?

2015-7-14

每日分享:父亲很忙?最近,有则报道:第一次当选总统时,奥巴马说竞选中有件事他很自豪,在长达21个月的选战中,他没有错过一次孩子的家长会。几天前听米歇尔演说,她谈到做总统的丈夫,至今仍每晚和女儿一起吃晚餐,耐心回答她们问题,为她们在学校交朋友的事儿出谋划策。读完这则报道,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滋味儿,如果说是作秀吧,奥巴马每次在父亲节上的讲话都让人感到亲切、震憾,还有全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的照片;如果说是真的吧,对于每位中国父亲来说,都感到不可思议。

 

  就拿我来说吧,自认为还是比较关心家庭,愿意陪孩子成长的,但真正陪孩子的时间有多少?想当年,当着中国最小的官儿,每天早出晚归,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自认为离了自己地球就不转了。自己心中一直引以自豪的就是,领导在安排晚上值班时,自己勇敢地提出,女儿和儿子星期六晚上在家,要陪一下孩子。为什么这件事情记得这么深?我想,一是怕领导认为私事影响公事,小事影响大事,从而影响在领导心目中的形象,自己是经过激列的思想斗争才提出来;二是怕别人笑话自己婆婆妈妈,不够“爷们儿”。仔细想想,真正工作的时间有那么忙吗?真正在为群众办实事而忙吗?实际上很多时间用于应酬和闲聊上了。

  以我为参照,我完全能想到中国父亲教育的盐碱和贫瘠。在我周围的父亲当中,整天忙工作的随处可见,整天忙生意的比比皆是,整天忙于饭局和娱乐的也能看到,但真正关心孩子成长的屈指可数。可以说,在各个场所都有父亲们大方的身影,唯有教育孩子方面父亲们不仅是“短板”,还有些害羞。无论是家长会还是家庭教育讲座,父亲的比例占得很少,有些父亲甘愿送爱人去参加自己在外面等着,也不愿进去听一下,可能是不好意思,也可能是怕有损形象。奥巴马这么大的官儿,却总以干这么小的事儿而自豪,我们该为什么而害羞呢?

 

2015-7-15

每日分享:呼唤父爱。有人说,中国的家庭=缺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失控的孩子。这种说法可能有点以偏概全,但我感觉它真的反映了当代很多家庭的现状。刚进入家庭教育时,我就有一种呐喊的冲动,我以《觉醒吧 父母们》为题,希望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唤醒沉睡着的父母们尤其是父亲们。当时,我征求几位老师的意见,都感到人点刺激,甚至有位女园长还反问:哪位父母不觉醒?尽管在不理解的情况下,我也在不断变换题目,但我一直在想,我真的太偏激了,周围的父母真的觉醒了吗?几年过去了,我仍然想把这个题目做为书名,也许时间再久了、精神麻木了或者功底再深了我就会想通别人为什么不喜欢这个题目。

  我一直认为,在家庭教育这个事情上,一是要做到夫妻恩爱和谐,这是孩子教育的根,尽管最近报道高考以后出现了离婚高潮,父母为孩子考虑直到孩子考完大学才摊牌,但我想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害的;二是要做到夫妻共同教育,父亲掌握大的方向,母亲具体实施,因为在当今中国,毕竟属于男权社会,很多孩子出问题是因为父亲缺位或没有正确的方向所致。父亲的缺位,不管对于男孩或者女孩,都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对于男孩而言,有可能造成“男孩危机”越演越烈,“宅男”“伪娘”大行其道;对于女孩而言,则容易走入两个极端,要么过早过滥地向其他男性寻求安全感要么是对异性有着强烈的排斥感。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我们的祖训但有些父亲只顾干“治国平天下”的大事,却忘记“修身齐家”的小事。在奥巴马身上,他淋漓尽致地阐释了我们的祖训,“治国平天下”的能力让人佩服,而“修身齐家”的涵养更是让人称奇每次看到奥巴马在父亲节的讲话,都感到在平和中孕育着伟大,简直字字珠玑,我有时在问:这是真的吗?他是怎么做到的?做为父亲能不能从奥巴马身上学到一点获得幸福的智慧?

2015-7-16

每日分享:上下求索。从事家庭教育以来,我一直在探索着,我怎样才能成为家庭教育的专家?怎样才能有效地解决家庭教育问题?首先,我从加强自身家庭教育素养入手,让自己真正成为行家里手。2010年暑假,我参加了河南省教究院举办的为期一年的中华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网上学习,获得证书。这几年,我多次参加中华家庭教育研究院举办的地面和网上学习,让我收获多多。2012年5月我参加了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获得证书。2014年5月我参加了二级心理咨询师考试,获得证书。现在我思考着能不能像屈开老师那样考取北京大学心理学方面的研究生。除获得证书学习外,我将读写融入我的生活,在看书和实践的基础上,从2010年10月起,我坚持写每日分享。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更新自己传统的教育理念,用一套“新软件”代替“旧软件”。

  其次,我督促自己多多参与实践,了解父母,了解孩子,争取走进他们的内心,真正做到落地、实效。2010年9月至2012年5月,我在阳邵乡中为老师们举办了15期家庭教育沙龙,虽然因工作关系停止了,但所起的作用是长远的,现在有很多老师到清丰、濮阳参加我的沙龙,跟着学习,由此我也坚信,功夫没有白费的,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尤其是家庭教育这种利国利民的好东西。2012年10月至2014年6月我们在郑州为老乡和学校举办过12期家庭教育沙龙,有很多人加入了我们的群。自2011年5月至今,我们先后将地下室车库开辟成家庭教育园地,为父母们做了51期沙龙,进行了140多例个案咨询。自2014年10月起,我们与县教师进修学校结合,在清丰县青少年们健康活动中心为全县家长们举办了8期家庭教育沙龙。自2015年3月起,我们每周选定星期五晚上在群里为家长们答疑。

  家庭教育“水很深”,从自己成长的角度来说,永远在路上,从唤醒父母的角度,路迢迢,水长长。但既然选择了远方,那就只顾风雨兼程!

2015-7-17

每日分享:以群治独。现在孩子的很多问题源于一个于“独”字。由于“独”,父母担心恐惧,处处伸手,事事包办;由于“独”,孩子缺少伙伴,人交往能力际差,有些孩子要么内向,懦弱,要么自私、霸道,脾气古怪。孙云晓老师早就提出,变独养为群养,变圈养为散养,这是治疗“独”病的有效方法。现在,夏令营、冬令营等训练营活动之所以这么火,也是时代的产物。

  昨天,做为助教我参加了“少年强”组织的营员们在海滨浴场游泳活动。在海滨浴场,孩子们玩得非常快乐,他们冲浪、打水仗、挖沙坑、找贝壳,个个生龙活虎、激情高涨,这才是我们心目中孩子的形象。在这里没有一个内向的孩子,没有一个懒孩子,更没有一个问题孩子。这让我想起“沙盘游戏”,发明者正是基于玩水、玩沙、拥有自由空间等人类自然属性而创作。

  教官又让孩子们做了“南水北调”的游戏。每个成员发一个由PC管辟开的弧形管,将队员分成两班。每班先用PC管在海滩上挖出一个坑。每班选出一个成员负责用水桶去灌海水,其余成员把弧形PC管连接起来让水流到小坑中。第一轮每班5桶水,看谁先倒完。第二轮每班再选出一名成员负责在小坑中用桶接水,以3桶为限,哪班先接完为胜。提水者反应灵敏,动作迅速;接水者全神贯注,紧盯水桶;其他成员一边用手托着PC管,一边呐喊助威,唯恐自己队落后。

  晚饭后,教官又组织做了名为“无敌风火轮”的游戏。成员分为两班,每班发一卷胶带,发报纸若干张。他们先将报纸用胶带粘着连起来,至少保证每人要站一张报纸,再将报纸首尾相连成一个大环形。成员们排列着进入环形,脚踩着报纸,手举着报纸。当教官喊开始后,两班开始从同一线上向前滚动,如果报纸烂了要重新粘上,先到达终点线者获胜。

  这些游戏活动,对培养孩子团队意识、协调能力和交往能力很有效,只要我们用心,就能找到寓教于乐的方法。

  

2015-7-18

每日分享:责任意识。小任,女孩,今年10岁,小学四年级学生,她爱劳动,责任心特强,在学校里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小任的这些习惯源于爸爸妈妈注重培养她的责任意识。在她5岁那年,她突然对倒垃圾产生了兴趣,一听到收垃圾的铃声就提着垃圾桶去倒。爸妈为了培养她参加家务劳动的兴趣,对她倒垃圾的事给予表扬,夸她能干,还经常在亲戚、邻友面前称赞她。父母的鼓励激发了孩子主动倒垃圾的自豪感,慢慢地形成了习惯,把这项劳动看成了一种责任。我一直认为劳动是人的天性,每个孩子生来都是爱劳动的,孩子之所以后来变“懒”都是父母不当地培养造成的。

   现在,很多孩子在家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父母重视的是他们的学习,忽视了他们的自理能力。长此下去孩子的依赖心理就越来越严重。父母在重视孩子学习的同时,对他们的能力和素质应该同样培养。有家中应该多练习让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像洗袜子,整理房间,折叠衣物等,开始父母可以适当帮忙,以后要慢慢退出,让孩子自己处理。

  劳动是培养孩子责任心的好方法。及早让孩子进行力所能及的劳动,适当地承担家务,并经常坚持,父母还要督促及时检查,任务完成得好,父母及时地表扬、称赞,点头微笑或亲昵地表示也是一种奖励。如果孩子不会干,父母要耐心指导,但不能包办代替。 如果孩子不听招呼,我行我素,父母也不要恼火,事后如果效果好就要真诚地表扬孩子的创造性,如果效果不佳,父母就要平等地与孩子讨论,指出问题的原因,最好再让孩子做一遍。

  孩子参与劳动有时会三心二意,父母明知也不要指责,而让其发展,让他尝一尝因不负责任而酿制的工“苦酒”。当孩子的任务完成得不好,就让他看到因此而造成的不良后果,让他自责、内疚,这也是激发孩子责任心的好方法。总之,只要父母用心,就一定能培养出孩子的责任意识。

2015-7-19

每日分享:团队精神。哲人说:人是社会关系的产物;俗话说:人属于群聚动物。事实上,人永远活在一个团队中,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大多体现在对一个团队的贡献,同时,利用团队能够检验一个人的身心健康水平和能力大小。现在,很多孩子成为“宅男”、“网女”,直接原因是内心孤独、空虚,害怕别人,恐惧现实,间接原因则是父母没有引导孩子在团队中去成长。

  本次参加“少年强领袖素质游学营”深感团队的精神对孩子成长非常有益。首先,营员们相互介绍了自己的姓名、年龄、年级等基本情况。其次,23位营员利用1、2报数的方法,报1的12个人为第一队,报2的11人为第二队。然后,两个组分别选出队长和政委,商量好队名和队呼,并在队旗上写上队名、画出队标。在很短时间内,1组队名为:“天狼队”,队呼为:“天狼、天狼、气势昂扬”;2组的队名为:“闪电队”,队呼为:“闪电、闪电,迅如闪电”;他们还在旗上画出了漂亮的队标。由此我发现,孩子们的潜能是非常大的,只要相信他们,把责任交给他们,他们是会想办法完成的。第三,统一了几种口令:一是打招呼,教官喊“哈喽”,队员就要喊“嗨”;二是教官喊“向左(右)转”,队员就要喊“团队”;三是教官喊“解散”,队员就要喊“1、2、3,散”;四是教官喊“最高品质”,队员喊“静悄悄”。

  在四天的活动中,两队进行PK。野炊时,每队领了炉灶和锅,分了两只已经剁好的鸡,用玩“无敌风火轮”时剩下的报纸点燃木块。队员们分工明确,有烧火的,有提水的,有切土豆的,有洗白菜的,有放油、盐、酱、醋、大料的。不久,鸡块炖土豆香气扑鼻,孩子们每人一碗,吃得非常香甜,真是自己做出的饭香啊!饭后,两队又和山东济宁的团队组成三班进行了篝火晚会,有跳舞的,有唱歌的,有说笑话的,孩子们多才多艺的表演,赢得一阵阵笑声和欢呼声。

2015-7-20

每日分享:寓教于乐。沟通的意义在于对方的回应,戏唱得好坏由听戏者反映,教育的优劣由受教育者评定。“对牛弹琴”是讽刺牛的,但弹者也比牛高明不了多少,因为弹琴者选错了对象,就不该对着牛弹。能够被受教育者接受到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这就要求教育者了解受教育者的爱好和接受能力,这就要求教育者提升自己适应各种群体的能力。实践证明,无论父母还是孩子,大家都喜欢游戏,如何利用游戏,在快乐中,在体验中进行教育是教育者努力的方向。

  本次参加的“少年强”夏令营有几个游戏记忆深刻。第一,团队组建。两队中谁愿意做领袖人物先报名,报名者到台上进行演讲,由队员举手表决选出队长。队长进行宣誓,愿意为本队做出表率,做出牺牲,队长不参与游戏,只负责本队的组建,承担本队的奖惩。两队分别从1数15,期间要求其他队员坐姿端正,不能说话,由助教监督。当一队数数时,如果出现差错,罚队长20个俯卧撑,如果另一队出现说话、乱动等现象,则罚该队队长20个俯卧撑。第一轮PK过后,指导师进行启发,再给出几分钟时间进行团队组建,接着进行第二轮PK,这样一直进行五轮。这样队员中往往会因为不断地犯错罚队长很多俯卧撑,队长会出现坚持不住的情形,让队员为自己我过失而内疚,让一些犯错者受到队友的指责。这则游戏用意是在家庭中父母往往会因为孩子的犯错而蒙羞,受老师的批评,受别人的冷眼和指责,让孩子感恩父母,严格要求。

  第二,潜能挖掘。让孩了们在门外排好两队,看哪队坐到凳子上用时最短。当指导师问大家需要多长时间时,大家回答需要10秒。第一次孩子们随意排队,结果坐时胡乱穿插,用时8秒。第二次,队长根据座位排序,矮个子排前,高个子排后,这次用时6秒。第三次,他们又进行排序、动员,最后用时4秒7。它启示我们人的潜能是很大的。

 

2015-7-21

每日分享:室外游戏。尽管“孩子为什么喜欢游戏”一直有不同的观点,但孩子喜欢游戏则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常说“玩游戏”,说明游戏与玩是结合在一起的。过去,我们常说“做游戏”,因为都是在室外做;现在,我们常说“打游戏”,因为都是在网络上打。下面记录夏令营中的五则游戏,以期用室外游戏引出陷入网络游戏的孩子。

  第一,信任背摔。在桌子上放一凳子,让孩子站到凳子上。在孩子站着的背面,选4组8个人,每个人用右手紧握左手,然后,面对的两个人用左手紧握对方的右手,并且两人右腿相抵,撑起一张防护网。在老师的指导下,站着的孩子喊:队友们,我准备好了,你们准备好了吗?当下面齐声喊“准备好了”,孩子向后躺下。这则游戏既能考验孩子的胆量,又能认识到要信任别人,要相信团队。

第二,路在脚下。在并列的两队中间划两条横线,要求用不同的走姿从起点到终点。两队PK,一队出一人,按次序用不同的方法走过去。孩子们各显神通,有的用街舞,有的用劈叉,有的用蛙跳,有的用脚尖……每次奇葩的发明都让队员们捧腹大笑。仔细想一想,23个人,每人5次,要做出115种走姿,真的不可思议。它启示孩子们:路就要自己脚下,只要想要就一定能!

第三,茫茫人海。两人一组,是亲人的排为一组,目视对方,记住对方特征。然后,蒙上眼罩,在茫茫人海中去寻找结识的那位。寻找过程是那样的艰难,当找到对方由于没有注意被助教老师分开,第二次才明白要紧紧地抓着。它启示孩子们要珍惜拥有的,否则一旦失去就会追悔莫及。

第四,撕名牌。在每位队员的背上贴上“少年强领袖素质训练营”名牌。在沙滩上划出一个范围,两队各派一人出场。在划定范围内,谁的名牌被撕掉或被推出圈外为输。

第五,夺旗。两队扛旗分列左右,用“剪子,包袱、锤”比赛,看哪方能战胜对方,直到一方没有扛旗人为输。

2015-7-22

每日分享:演讲练习“大家好!我叫张三,今年12岁,来自濮阳市,在市六中上学,过完暑假就要上初二了。人类因梦想而伟大,因学习而改变,因行动而成功,因有爱而永恒。如果我不能,我就一定要;如果一定要,我就一定能!”这是在“少年强领袖素质训练营”孔德强老师指导孩子们演讲的模式。孔老师首先引导孩子总结了领袖应具备的六大能力:积极主动;有梦想;勇敢;充满自信;有责任心;不断学习;懂得感恩。之后,让两队轮流上台演讲,孩子在孔老师的鼓励下绘声绘色地进行了演讲,这是对孩子自信心一个很好的锻练。

  提起演讲,我们会想到《最后一次演讲》,会想到竞选演讲,会想到演讲比赛。实际上,只要在公众场所,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肢体语言为辅助手段,阐明自己观点的活动都是演讲,像领导讲话、老师讲课、学生发言、产品宣传等都属于演讲虽然演讲可分为“照读、背诵、提纲即兴四种形式,但在实际运用中往往几种形式混用比如领导讲话,往往前面是照读式,后面是即兴式,有人戏说,一场会议只听领导即兴发言就行了,这才是会议的精华。照读式演讲是最低级的形式,它影响演讲者与听众之间情感交流。据说,在英国下院,照本宣读演讲被认为是愚蠢的表现

  我羡慕那些即兴演讲的大家,他们思路清晰、语言幽默、动作优雅、口若悬河,经常与观众保持互动,让观众在自由、愉悦中接受教育。也许是受老师职业的影响,也许是讲得太少,也许是观念太顽固,在讲课和发言中,我总是局限于“照读”和“背诵”两种形式,一直没有进入“提纲”和“即兴”这些高级形式。我认为演讲是一门艺术,从“照读”到“即兴”不是演讲多少的问题,而是观念问题,只有突破观念,才能潇洒自如!同时,我要呼吁父母们,一定要为孩子提供练习演讲的机会,因为“你能面对多少人,未来就有多大的成就。

 

2015-7-23

每日分享:喜欢孩子。自83年至90年,我从事8年教学,一直与孩子打交道,虽然也了解一些孩子的特点,像当时最大的感触就是初二学生是生理、心理变化最大的一年,由于当时抱持要让学生敬畏的心态,对孩子了解得并不深入。离开教学岗位已经25年,期间只是接触自己周围的几个孩子,加之时代的巨变,我对现在孩子的特点了解很少。从事家庭教育以来,我一直是在网上,到学校,进社区,为家长们讲课,为父母们做沙龙,而接触的孩子就是在个案咨询中被父母想法拉去的孩子。

   近年来,我对孩子情有独钟,看到孩子我就来精神,我就满眼放光,对儿女这一代能和他们聊到一块儿了,能明显感到不让他们烦了;对孙子、孙女这一代更是亲得要命,不论谁我都要抱一抱,逗一逗,小孩们也都乐意和我玩。爱人说,就这还是孙女,要是孙子,你恐怕得蹦起来。我也在想,我为什么这样喜欢孩子?是年龄的原因?是隔代的原因?我总结还是学习家庭教育的原因,因为在我眼中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小精灵。

   我一直想深入到孩子中,了解一下现代孩子的所思所想,要么到学校教一段课,要么参加一下夏令营。这次做为助教参加“少年强领袖素质游学营”园了我的一个梦。夏令营中,我与孩子们打得火热,说笑话,喷水枪,做游戏,摆姿势照像,真的感到很开心,也年轻了好多。当我逗孔老师6岁的小孩时,有一个初中的男孩说:“岳老师,他爸是孔老师您才喜欢他,假如他爸是农民,你就不会喜欢他了,哎,人都是这样。”我听后无语,十几岁的孩子说出这些成熟且让人心惊、心凉的话,这能与父母的教育没有关系吗?

   23个孩子,我两天就记住了他们的名字,到现在他们的形象还在我眼前晃动,我爱他们!23种表现,有的活泼好动,有的爱吃零食……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我们从每个孩子身上都能想到他父母的表现和教养方式。

2015-07-24

每日分享:标本兼治。为期四天的“少年强领袖素质游学营”,让我近距离接触了7-14岁的孩子,让我体验了“游学营”为孩子精心设计的各种“课程”,让我感到心清气爽,激情高涨。“游学营”顾名思义就是旅游和学习相结合的夏令营,旅游让孩子们看到了黄河,接触了大海,欣赏了奥运会帆船基地和日照标志性建筑;学习是全新的形式,在旅游中增长见识,在游戏中增强能力,在体验中获得真知。我认为,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让孩子参加一下这样的“游学营”是很好的。

  父母为什么要让孩子参加“游学营”?我想不外乎以下几种想法:让孩子远离网络,让孩子改掉不良心惯,让孩子热爱学习,让孩子学会感恩,让孩子学会交际,让孩子充满激情。“游学营”的各种课程也正是围绕这些想法进行设计,几天内不能上网,起早贪黑进行活动,每天游戏让人兴奋。这次“游学营”让我收获很多,但还有潜力可挖; 一是从上车开始,要注意卫生; 二是吃饭时要为其他人服务,讲究先后次序;三是要按休息时间,准时休息。这次游学营没照顾到这些细节,下次完全可以从一上车就开始训练活动。这次游学营活动,我一直主张办成亲子活动,一是父母参加,安全问题不用考虑;二是父母可以从孩子的问题看到自身的问题,促使自己改变;三是最根本的问题是父母问题。

  在医学上讲究标本兼治,实际上家庭教育中也讲究标本兼治,孩子是标,父母是本,如果只治“本”会让父母感到痛苦,如果只治标,一定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我们可以举个例子,一个幼苗在肥沃的土地中能够茁壮成长,如果移到盐碱地就会枯萎。就是说,只有父母持续学习,家庭环境得到改变,游学营的改变才能延续。

活动结束后,有的反映孩子变化很大,有的表示孩子没有变化,不论哪种情况,我认为都需要冷静,既不能夸大,也不要缩小,这些活动就像点火,以后是不是旺盛全在于父母! 

2015-7-25

每日分享:学习感悟。为什么要学习家庭教育?每位父母都希望孩子成才,都想让孩子健康成长。而在教育孩子的实践中并不是那么简单,孩子的发展并不能按自己的希望去顺利发展,在教育孩子方面往往会走一些弯路,会出现一些困惑,为了学习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寻找一些“灵丹妙药”便开始学习家庭教育。随着学习的深入,父母会普遍认识到,原来孩子的问题其病根在自己身上。可以说,开始是为挽救孩子而学,之后便是为改变自己而学。

  如何学习家庭教育?当父母认为孩子的问题就是孩子的问题时,父母想尽千方百计去改变孩子。要么缠着指导师去见一下孩子,去开导开导,去讲一番道理;要么用哄、骗、吓的方法拉着孩子去见指导师。其想法就是像修电脑一样,要么维修人员上门服务,要么把电脑搬到修理部,自己只管出钱就行了。有这种理念的父母不在少数,他们不惜人力、物力,为孩子聘好老师,让孩子参加培训班、训练营,凡能有利于孩子改变的都主动参加。这个阶段应是“能让孩子改就行了”阶段。

  当父母对一些家庭教育理念半信半疑时,他们与孩子处于胶着状态,总是感觉“自己改了怎么孩子还不改?”,一方面自己下功夫学习,同时也要求孩子做出改变。有位妈妈自己看了一段“如何培养自信心”的视频,认为很好,很适合孩子,便要求孩子一起看,孩子不买账。这时孩子说:“妈妈,你给我弄个支付宝吧。”这位妈妈随机提出交换条件:你看一遍视频,我就给你弄支付宝。结果孩子看了一遍,效果如何不得而知。这个阶段属于“我改孩子也得改”阶段。

  当父母真正认识到“孩子的问题百分之百是父母的问题”时,就会真的对孩子放手,把学习、改变的重心放在自己身上。一旦尝到“自己小小的变化就能引起孩子大的变化”这个甜头时,就会体会到家庭教育的神奇和甜蜜。这个阶段应属于“只要我改孩子一定会改”阶段。

 

 

2015-7-26

每日分享。相信孩子。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在家庭教育咨询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凡是孩子的优秀的,父母都能相信孩子,而有“问题”的孩子,父母往往怀疑孩子。是父母的相信创造了孩子的优秀,还是孩子的优秀引出了父母的相信,是父母的怀疑导致了孩子的问题,还是孩子的问题造成了父母的怀疑,这种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虽然很难说清,但可以想像它是互为因果的。你怀疑孩子看电视、玩电脑,你回家就摸一摸是否发热,孩子为了应付你就想尽各种办法,这种监视和反监视的关系势必造成,父母累,孩子困。

    怀疑是种能力:你越怀疑,你成长和成功的速度越慢;怀疑的人有一个口头禅:这是真的吗?这是真的还是假的?你越怀疑,你就越相信它是假的,它就算是机会你也是不屑一顾的对它说“想骗我,没门!”机会你不把握,总有人把握的!当新的趋势来临,总有一批把握机会的弄潮儿!信是财富,相信是能量,相信自己是自信,相信他人是信赖,相信是一切的起点!相信是一种能力:你越相信,你成长速度就越快但是,相信负能量是毒药。如相信自己太差而自卑、相信不公平而抱怨,相信孩子不行孩子就不行。

      成功者和失败者最大的区别就是:成功者在看到之前就相信,失败者只有在看到结果了才相信,往往看到结果,机会已经错过!世界第一潜能激励大师安东尼罗宾的能量咒语的第一句就是:我要相信,不要怀疑!你就应该知道,相信的能力是多么重要!你相信什么,你就能成为什么!你相信的程度越深,你成为这样的人就越快!

   你相信自己能成功,你就向成功努力,你就一定会成为成功的父母; 你相信孩子会成为有用的孩子,孩子就一定会成为有价值的人。从现在开始,不要怀疑“相信”的力量,不要再为“怀疑”找借口,只要你相信孩子,孩子就一定向你想像的方向发展!

2015-7-27

每日分享:改变自己。在闻名世界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地下室的墓碑林中,有一块墓碑写道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想象力从没有受到过限制,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当我进入暮年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当我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这是人生的教义,是灵魂的自省。当年轻的曼德拉看到这篇碑文时,顿有醍醐灌顶之感,声称从中找到了改变南非甚至整个世界的金钥匙他从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家庭着手,经历了几十年,终于改变了他的国家。

   这篇名扬世界的墓志铭是对我们古圣先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很好诠释。这也告诉我们,人类“大道”是相通的,而家庭教育对于父母而言更是如此。很多父母因孩子“问题”而走进家庭教育,起初就是想找个方法改变孩子,期间埋怨孩子,抱怨他人,但随着学习,却惊诧“蓦然回首,问题却在,自己内心处”。有位母亲虔诚地问我:“老师,从您接触的案例中,有没有父母改变而孩子却没有改变的?”我思考良久,真诚地回答:“我没有发现父母改变而孩子却没有改变的例子,我却发现了父母改变缓慢孩子改变缓慢,父母半途而废孩子又恢复原点的例子。我还发现了孩子越大改变越难的现象,也发现了父母改变比孩子改变更难的现象。”我要告诉父母们:要想撬起孩子的内心世界,你必须把支点选在自己的心灵上!我也告诉自己:只要自己智慧,能让父母真正认识到“孩子的问题百分之百是父母的问题”,那么,请坚信百分之九十九的父母会做出改变的!

2015-7-28

每日分享:每日分享:家教秘方。在民间我们经常听到“祖传秘方”这个词,“祖传”是说年代久远,“秘方”是独门绝技,是最有效的。至于我们老家叔侄两个分别挂出“父传秘方”和“祖传秘方”,那就只是强调“秘方”了。在家庭教育中,每当孩子有了“问题”,很多父母为了找到“秘方”,尽快根治孩子的问题,不惜“重金”,不惜精力,辗转于各家庭教育专家,心理学家之间。最后发现,“秘方”就在自己掌握教育理念上。

    当我想解决孩子的问题时,我也想找到“秘方”,但最终发现只有将理念和方法内化于心,像蜜蜂采蜜一样,真正找出适合自己与孩子的方法,才有效果。当我从事家庭教育后,面对“经常给孩子讲道理而不愿意听我讲道理”的父母们,面对他们焦急的神态,我也想创造个“秘方”。但现实告诉我,父母不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是取不到真经的,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引导他们学习、思考、改变。

   真正的秘方在哪里?在于父母通过学习掌握全新的教育理念。在这个前提下,教育孩子一天就是五分钟、十分钟的事情。无论是留守儿童父母还是“忙”父母,从表面看是距离问题,时间问题,实际上从本质看是教育理念问题。现在电话、电脑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假如那些在外的父母经常给孩子视频一下,聊一聊,孩子也不会出现那么多问题。为什么孩子连父母的电话就不愿接?因为就是那几句让孩子烦的话。那些“忙”父母,真的是时间问题吗?假如设想他们有了时间,他们在家会怎样教育孩子?他们看到孩子就烦,孩子也恨不得躲得远远的,这些父母长期在家是不是还不如不在家呢?

  父母不可能一天不停地看着孩子,不可能看着孩子写作业、看书、写日记。父母没有那么多时间,也不可能那么做。如果那样做的话,只有一种解释,根本没把孩子按“人”的方法去培养。因此,只有你拥有了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你才能真正拥有“家教秘方”。

2015-7-29

每日分享:信任之旅。昨天上午,在清丰县教育局组织的校长培训中,两位家庭教育专家认为,当前中国教育已经走进了死胡同,只有实行家校合作才能打开局面。如何开展家校合作?他们让校长做了以下体验。首先,让两位校长坐在场中间,面对周围众多家长,他们有什么感受?他们谈到看着家长们期盼的眼神,好有压力,感觉自己承担不起这份责任。然后,专家指挥两位校长左右及后面的“家长”去席地坐在校长后面,让两位校长扭头看到这种情形后,有什么感受?他们表示有这么多“家长”做后盾,感到心中踏实多了。一位校长还想让前面的“家长”也坐过来。这说明,学校如果能与家长融为一体,学校的压力就会减轻很多。接着,全场人员分为瞎子和哑巴两组,瞎子组被蒙上眼罩,哑巴扶着瞎子走入坎坷人生路。规则是哑巴组不准说话,只允许用肢体语言提示对方。我做为哑巴先是扶着瞎子的双肩,之后是一手扶肩,一手抓胳膊。我们从4楼下到1楼,走入操场,钻过乒乓球案,再从1楼上到4楼,最终回到场地,让瞎子坐好后,悄悄离开。

  这次活动被称为信任之旅,有的学员分享说:信任创造奇迹!做为助人者,我也有很多体验。开始,楼道很平坦,我想让他快走,可他一步一趋,小心谨慎。当时,我想,这人怎么这么胆小?我扶着你,能让你碰着吗?后来,每当要下楼梯时,我就拍一下他的腿,他心领神会,很顺利地走到楼下。过了一段时间,他信任我了,我快他就快,我慢他就慢,我也深感自豪。这让我想到父母与孩子之间,父母是主导者,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和不信任都是父母造成的。如果父母每次都能做出让孩子信任的事情来,孩子是一定会信任父母的。同理,对于家校合作而言,老师是引领者,父母对老师都是很敬畏的,往往视老师的语言为圣旨,如果能充分信任家长,并做出让家长信任的事情,每位家长都是愿意与学校合作的。

2015-7-30

每日分享:温馨话语。7月25日至28日,清丰县教育局聘请全国知名家庭教育专家宗春山和金琰两位老师,为全县近300名中小学校长进行了为期4天的家庭教育培训。本次培训打破了学生听课或听报告的形式,完全采用了游戏和体验的方式,学员们将会场围成一圈,“宗爸金妈”两位老师在中间活动,“家”的氛围让人感到亲切、和谐。特别是会场四周的家庭教育话语更让人感到温馨。

   1、人的命,家注定。2、教育其实很简单,尊重二字记心间。3、成长始于童年,教育起于家庭。4、回到原点看生命,走到家庭爱学生。5、孩子身上好习惯,父母身上找答案。6、家庭的希望在孩子,孩子的希望在教育。7、当学生准备好了,老师才会出现。8、人人都希望内心生活中有一个不容任何人钻进来的角落,正如人人都希望自己有一个独用的房间。9、你希望掌握永恒,那你必须控制现在。10、你投入多少,就会得到多少。11、人生没有所有权,只有生命使用权。12、站在半路比走到目标更辛苦。13、如果心很平、很稳、很实在,那么一切本身都是好的。14、不要做“盲”、“忙”、“茫”的人。15、山不过来,我过去。16、我们始于迷茫,止于更高的迷茫。17、爱是要以对方接受的方式去表达。18、爱不是要求对方,而是要自身的付出。19、善待生命,我们就是要让生命有意义。20、播下爱的种子,收获快乐的果实。21、人生的真理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22、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23、人人是学习之人,处处是学习之所。24、要改变命运,先改变自己。25、克服逃避心理,勇于承担责任。26、我必将死,但我依然前行。27、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28、优秀的人是知行合一的人。29、世界上最重要的事就是认识自己。30、自己就是主宰一切的上帝。31、倘若你想要征服世界,就要先征服自己。32、成长就是离开原来的位置。

2015-7-31

每日分享:快乐游戏。清丰县教育局为校长们举办的暑期培训,让他们在游戏中收获,在快乐中学习,深受校长欢迎。1、打破习惯。伸出左手,掌心向左,伸出右手,掌心向右,将右手腕压在左手腕上。两手掌交叉相扣,向下向内再向上旋转至鼻子前,用左手食指指甲按住左鼻孔,用右手食指指甲按住右鼻孔,两手分开各归左右。我一直学有做成,原来两手相扣时总是习惯右手拇指在外依次交叉,到后面两手无法分开。在老师指点下,改变原来习惯,当两手相扣时,改为左手拇指在外依次交叉,游戏顺利完成。这则游戏告诉我们有些习惯阻碍着我们的发展,我们只有挣脱它们的束缚才能成长。

  2、猫捉老鼠。做法一:老师喊“1”,学员举起右手;老师喊“2”,学员举起左手;老师喊“3”,伸出右手食指;老师喊“4”,左手掌向下;左右学员食指抵手掌依次相连。当老师喊“5”时,左手是猫要抓老鼠,右手是老鼠要防被猫捉住,谁被捉住谁输。游戏做两次,有位老师被抓,他当场表演了学婴儿啼哭的口技,那种维妙维肖,让全场叫绝。做法二:有位老师做这个游戏时是直接让左边学员右手食指抵右边学员左手手掌,然后讲故事当故事中出现“水”时就要抓。“山上有座小庙,庙里有个小和尚。他每天挑水、念经、敲木鱼,给观音菩萨案桌上的净水瓶添水,夜里不让老鼠来偷东西,生活过得安稳自在。不久,来了个和尚。他一到庙里,就把半缸水喝光了。小和尚叫他去挑水,和尚心想一个人去挑水太吃亏了,便要小和尚和他一起去抬水,两个人只能抬一只水桶,而且水桶必须放在扁担的中央,两人才心安理得。这样总算还有水喝。后来,又来了个胖和尚他也想喝水,但缸里没水。小和尚和和尚叫他自己去挑,胖和尚挑来一担水,立刻独自喝光了。从此谁也不挑水,三个和尚就没水喝。”这则游戏不仅活跃气氛,还能提高注意力。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