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每日分享》五十七(2015年6月)

8年前 [07-01 21:28 周三]

2015-6-1

每日分享:六一遐想。今天是六一儿童节,音乐、舞蹈、童声给人以希望,给人以激情,处处生机盎然。在这里,祝所有的儿童节日快乐!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梁启超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通过几年的家庭教育学习,我认识到人的潜能是无穷的,而潜能的挖掘关键在童年时期。古人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童年时期为人的一生奠定了基础,而童年是否能自由、健康成长,家庭教育起着根本作用。提起现在的儿童,我们喜忧参半,喜的是他们生活在信息时代,个个都是精灵;忧的是他们身心脆弱,缺乏爱心。抬眼望去,无精打采者有之,弱不禁风者有之,郁郁寡欢者有之,厌学、逃学者有之,夸父逐日者有之……祖国的未来让他们来承载,我们怎么能安心?而造成这一切的是家庭教育中的隔代溺爱、独生子女、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因此,要想改变当前儿童的精神状态,必须推广家庭教育。

   近年来,我感觉到了身心僵化,为了解决身体的僵化,我加强锻炼、控制饮食,取得了明显效果,但心灵的僵化至今没有找到解决之道。老子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意思是说“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了以后身体就变得僵硬。草木生长时是柔软脆弱的,死了以后就变得干硬枯槁了。所以坚强的东西属于死亡的一类,柔弱的东西属于生长的一类。

    现在,我们很多父母和老师正用僵化的教育方法培养着无数的“机器人”,这是非常可怕的“死之徒”。为了祖国的未来,我们必须首先解放自己,用水一样的心灵去滋润鲜艳的花朵。同时,在六一儿童节之际,我们也要大声疾呼:救救孩子!解放孩子!

 

2015-6-2

每日分享:磨蹭习惯。小松,男孩儿,11岁,小学五年级学生。父亲在外在工作,无暇顾及他的学习,平时也很少电话联系。他感觉自己在外辛苦工作为家挣钱,可孩子这样不争气,干脆赌气不管了。母亲常常加班,虽有心管他,也管不住,因为他认为母亲唠叨,根本听不进母亲的说话。从四年级下学期开始,成绩逐步下降,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总是昏昏沉沉、无精打采,很多时间趴在课桌上。写作业磨磨蹭蹭,有时抄同学的作业,干扰同学上课,同学都不愿与他在一起。由于害怕学习,厌恶写作业,又不接受同学的帮助,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对学习越来越害怕。他说,走进学校就浑身无力。

   像小松这样的孩子在学校里呈上升趋势。在当前教育体制下,小学生的作业量较大,学习资料越来越多,书包越来越重,且内容单调重复,导致孩子厌学情绪越来越浓。现在各地的学校,尤其农村偏远地区和不出名的学校,普遍反映爱学习、主动学习的孩子所占比例很少,而小学生的厌学情绪随年级增高呈上升趋势。好多学生感到学习累,心里烦;对某些老师有抵触情绪,偏科现象严重;对某些科目基础差,缺乏学习兴趣;有的学生出现“头疼”、“头晕”现象,真假难辩;写作业时,不是找本就是找笔,要么就是上厕所,几个字写半天,像磨洋工一样。

  如何克服磨蹭习惯呢?一是父母要关注孩子的心灵,激发孩子的兴趣。从小松和大多数孩子磨蹭的情况可以看出,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是最主要的原因。很多父母往往只关注孩子的学习,而忽视孩子的心情,认为孩子学习是最重要的,其余的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时间久了,孩子淤积很多心理问题,学习当然也会磨蹭。二是父母要适应孩子的天性,改变教育方式。有些父母把孩子的业余时间排得满满的,不让孩子玩。孩子为了避免父母再加作业而有意磨蹭,这些父母解决孩子磨蹭的方法就是留给孩子玩的时间。

2015-6-3

每日分享:任性倔犟。一位妈妈向我倾诉:“我的儿子今年9岁,我算是拿他没办法了,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要什么就得马上得到,否则就喊叫、挥拳、扔东西、躺在地上打滚,闹个没完没了,太任性了。怎么会这样呢?是不是天生就这样呢?”

   孩子并不是天生就任性的,归根到底是从孩子幼年时起父母的教育方法不正确造成的。孩子的任性大致有以下几种原因:第一、溺爱孩子。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孩子无论什么要求都无条件满足,久而久之,孩子养成了说一不二的性格。第二、没有原则性。有些父母遇事总是唠唠叨叨,没有权威性,往往是孩子一喊叫和哭闹,父母就惊惶失措,想尽办法满足其愿望和要求,即使要求过分也在百般迁就。长此以往,孩子掌握了对付父母的方法,自然就养成了任性的习惯。第三、想引起关注。有时孩子任性是想得到父母更多的关注。第四、报复父母。有些孩子对父母处理问题有意见,或与父母关系抵牛,故意报复父母,让父母难堪。第五、身心不适。有时孩子疲劳、饥饿或生病时可能因心情烦躁而任性。

  如何矫正孩子任性倔犟的性格呢?第一、改变父母的教育方式。每个孩子都是想得到父母认可的,凡孩子任性都与亲子关系不融洽有关。如果父母发现孩子任性与自己的溺爱或为了息事宁人一味地迁就有关,父母就要改变这种教育方式。否则,孩子的任性会给他的成长带来很多隐患。第二、多站到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多数情况下,孩子是弱者,孩子之所以任性,要么是对父母忽略自己不满;要么是父母在一些方面伤害了自己;要么是父母不能理解自己身心的痛苦。第三、培养孩子自控能力。孩子的任性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要想改变这种任性的性格,父母必须从小事做起,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予以严格拒绝。将“刀子嘴、豆腐心”改为“豆腐嘴、刀子心”,在不愠不火中坚持原则,不让孩子因任性得到好处。

2015-6-4

每日分享:我还活着。重庆东方轮船公司游轮“东方之星”号于528日从南京启程,原计划67日到达重庆。612130分许,突遇龙卷风发生翻沉。事发客船共有458人,其中旅客406人,旅行社工作人员5人、船员47人。止今日6点,有14人获救,29人遇难,仍有415人失踪。张辉是旅行社负责人,今年43岁,是幸存者之一,他讲述了在暴风雨中漂流10小时后获救的经历。

   1日21时过后,外面突然风雨交加,电闪雷鸣。雨点打在船的右侧,很多房间都已经进水了。张辉从位于二楼右侧的办公室走回左侧的卧室。这时他发现船倾斜了,倾斜度很大,有45度。张辉觉得不对劲,跟同事说:“好像碰上大麻烦了。”话刚说完,突然船翻了。张辉和同事一人抓起一件救生衣,他不会游泳,只好抓着救生衣一路漂下去。

    最初的时候,张辉看到四周一些人和他一样漂在水面,还有人在呼救。此后,他又经历了四次大的风浪。“一浪接一浪地把我淹没,我喝了很多水。”漂流的途中,张辉遇到一些驶过的船。但船员都没有看到张辉。他感到了恐惧,浩荡的长江风大浪急。“我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就好了。”天快亮的时候,他看到了岸,当第一脚踏上一块石头时,张辉怀疑是幻觉。当他手脚并用爬上岸时,他发现自己竟然从湖北监利漂流到了岳阳。获救后,他给家里打了一个电话。第一句话就是“我还活着”。妻子和15岁的儿子接到他的电话后泣不成声。

从湖北监利到湖南岳阳,张辉在茫茫黑夜、风大浪高、电闪雷鸣的长江中漂流了10个小时、50多公里,他再次挑战了人生的极限。“再坚持一下就好了”是他坚定的信念;“我还活着”是他最大的幸福!也许对我来说,“我还活着”是最简单的事情,但对一些人来说是一种奢侈。为了让亲人放心,为了让亲人幸福,我不仅要活着,我还要健康地活!我要通过学习家庭教育幸福地活好每一天!再次向遇难者默哀!

2015-6-5

每日分享:自卑心理。小敛,男孩儿,10岁,三年级学生,半年前,母亲因车祸去逝,父亲外出打工,他被寄养在姑姑家。他本身就是个内向的孩子,加上这场变故,他自己认为处处不如别人,自暴自弃。有时不写作业,也不与姑姑说就一人躲在网吧玩电子游戏,在外过夜。在学校,他不敢举手发言,和同学、老师交往时总是怯场,对学校的活动不积极参加。他姑姑通过熟人找到我,当我问他为什么这样时,他犹豫了半天,终于小声说:“我觉得什么都不如别人,别人都比我好。”

  小敛的症状是典型的自卑表现。自卑是指自我评价偏低、并伴有自怨自艾、悲观失望的心理倾向。自卑者看到自己的全是缺点和不足,即使是优点与长处也予以否定。自卑的孩子总感觉自己不如别人,什么都比别人差,做什么事都缺乏信心,并且处处贬低自己,孤立自己,不愿与人交往。自卑是一种吞噬人们心灵的病菌,给人带来莫大的痛苦。产生自卑有各方面的原因,有的是自身生理缺陷,有的受挫后失败的体验;有的是外界对自己的评价;但最主要的是自幼在自我意识的形成阶段,父母的消极评价致使孩子内心的自我评价看不到自己的闪光点,把自己的缺点无限扩大化。

  如何克服自卑?解铃仍需系铃人,父母要改变对孩子的评价方式,变消极为积极,变否定为肯定,变指责为鼓励!除此之外,父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孩子。第一,正确评价自己。要看到自己的长处。马克思说过:伟人之所以高不可攀,是因为自己跪着,站起来吧。第二,正确表现自己。不妨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成功中提升自信。第三,同自己争胜。从事各项活动,少和别人比,多与自己的昨天比。第四、自我鼓励。多关注自己的优势,不理睬别人的贬低,鼓励自己能获得自尊和满足。第五,自我激励。遇到问题少泄气、多鼓劲。困难时常想“我能行”经常自我暗示:没关系,我能行!

2015-6-6

每日分享:自我中心。小圆,女孩儿,8岁,小学二年级学生,在她不满1岁时爸爸妈妈就外出打工,一直由爷爷奶奶抚养。有次,她爷爷向我倾诉:“这孩子做事特别自私、霸道,无论谁跟她在一起都要顺着她。她和我们一起看电视,大家正看得高兴,她突然想看动画片,就非要调台,我们就不能再看。有时候带她去亲戚朋友家玩,经常是玩得正高兴时她就大喊大叫要回家,闹得大家都不高兴。她的房间别人不许别人进,她的东西不许别人动。她高兴做什么就做什么,从来不考虑别人,做什么事都以她为中心,孩子慢慢大了,这种性格到社会上怎么混?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小圆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在当代独生子女中占有很大比例。自我中心是指人在做任何事情时,总是从自身利益出发,不考虑他人观点和感受的一种心理状态。这些孩子的突出表现就是自私、任性、不合群,遇到挫折则怨天尤人、归因他人、自暴自弃。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他们习惯了主宰别人,往往心理脆弱,对挫折敏感,应对挫折的能力薄弱,更容易诱发心理问题。造成自我为中心的原因是父母从小把他们放到了“小皇帝”和“小公主”位置,他们自然就习惯自己是中心了。父母的过分给予是孩子自私的催化剂,给予的太多了,孩子就习以为常。家长围成一个圆,孩子在圆心,要什么有什么,他怎么能不以自我为中心?

  如何克服自我中心呢?第一,父母的爱要有一个度。爱是一门艺术,需要父母学习,父母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明白什么是正确的爱?才能在不同环境下表现正确的爱。第二,让孩子做家务劳动。孩子在劳动中能体会出“爱是相互的,别人也需要爱,爱是要付出的”,从而提升爱的能力。第三、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能使孩子品尝到成功带来的喜悦,体验到与他人合作的意义,从而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圈子。第四,让孩子多参加公益活动。

2015-6-7

每日分享:品味高考。今天是全国942万考生参加高考的日子,也是942万个家庭在热切关注高考的日子。同时,也是我们下一代中最后一名参加高考的日子,在这里,祝所有考生和父母平静如水、梦想成真!

   高考应属于大考、热考,有“一考定终身”“终极考试”之说,从表面看,是学生在考,是学生在博弈,而实际上也是家庭在考,家庭在博弈。做为8081两年参加高考的考生,做为陪着孩子参加五次高考的父亲,做为家庭教育工作者,高考已经注入了我的潜意识,每当此时,我就会不由自主的兴奋、紧张。

  为了高考,我扛着馍篮(严格意义上不能称做馍)步行几十里路;就着咸菜吃着干硬的黄卷;睡着铺有麦秸的通炕;忍受着蚊虫虱子盯咬;披星戴月在煤油灯下苦读。虽然对于我来说,高考无疑于魔鬼训练,但我一直感谢高考,认为它是比较公平的,因为如果不是高考,只靠拼爹拼钱,我不可能吃上“国粮”。也许我中毒太深,我不敢想像如果自己再复读一年而不能通过高考会是什么样子?会不会因无脸见江东父老而寻短见?会不会因心情压抑而得精神病?我常想,假如是这种结局,那就真的不如不读书了。我也常想,即使考不上大学,可能没现在混得好,但凭我的努力,也会干出点成绩的,有文化总比没文化强,好在像范进中举一样,我通过三年的学习、两年的考试有幸通过了高考,那些只能算作噩梦。虽然“苦其了心志,劳其了筋骨,饿其了体肤,行拂乱了所为”,但我能不能胜大任还是个问号,因为我总被别人的评价而困扰,总为失败而计较。

   对于孩子,过去我也一直将宝押在高考上,好在两个孩子都如我愿。通过学习家庭教育,我认识到这种思路太狭隘,高考只是一个分数,如果它是建立在人格健康的基础上,当然是一种成功,但如果人格不健康,是好是坏还很难说。因此,我做为父亲,现在更多的是关注孩子们的心灵和幸福指数。

2015-6-8

每日分享:高考拾零。高考年年有,年年有不同,这里收录四则高考零碎片断,以做茶余饭后谈资。一、高考撕书。这个应该不能算新闻了,因为我一直弄不清这是一种什么现象,更弄不清这现象后面孩子的心理,所以,权当新闻再写一写也许是为了宣泄,也许是为了让自己置于死地而后生,反正,不知道从何时起,撕书已演变成了每一届高中毕业生进入考场前必须经历的一次疯狂举动,并逐渐在全国上演。古有“漫卷诗书喜欲狂”,不知今日“撕书”是激动,是愤怒?二、玩失踪。6月7日高考第一天,河南郑州的一位考生母亲拿着准考证在考场外哭泣。孩子母亲称,孩子昨晚玩游戏时自己骂了他几句,一早发现孩子找不到了,手机也关机,自己便拿着高考准考证,匆忙赶到了考场。开考20多分钟后,孩子母亲带着准考证含泪离开考场。我们可惜没有考试,我们可怜这位母亲,可我们心疼孩子了吗?谁之过?三、86岁考生。自2001年高考打破年龄限制以来,当年72岁的南京市民汪侠为圆他的大学梦开始参加高考,此后连续15年参加高考,每次都铩羽而归67日,面对今年的高考,汪老依旧乐观从容。“这么大年龄了,还学啥?”恐怕这样的话汪老要比我们听得多。从此也看出,学习还可以让人长寿。四、高考菜单四川,学生们忙着高考,家长们也忙着陪“烤”在学校对面的小餐馆里,不少家长们还忙着给孩子们订“高考菜单”。餐厅老板说:“我们会在11:20左右就把菜全部准备好,保证学生在11:30分考完之后就能吃到饭。”表示,为了准备“高考菜单”,在挑选食材方面,不仅要挑选“没有刺的鱼”,还要选用土鸡蛋。可怜天下父母心,当年儿子高考就准备情况问他姐姐时,女儿说:咱爸一会儿就会给你对清单。那时,似乎我也有点神经过敏,所以,我不反对用心,但我更赞成把心用在日常生活中,用在了解孩子的心理感受上。

 

2015-6-9

每日分享:虎妈猫爸。虎妈蔡美儿在质疑声中昙花一现,狼爸萧天佑在唾沫星中销声匿迹。由此可见,虽然我们推行现代家庭教育理念步履维艰,但那些极端的、落后的、错误的教育理念更会随着人们的觉醒而烟消云散。5月份,45集电视连续剧《虎妈猫爸》在各电视台的热播,再次掀起家庭教育的大讨论。

   女主角毕胜男在父亲的教育下,靠求学奋斗从小城市考入北京某大学,毕业后与家在北京的同学罗素结婚,从此扎根北京。在房价飙升前买了房,摇号受限前买了车,夫妻恩爱,且都在单位成为骨干,事业上小有成就。女儿茜茜生下来即由奶奶、爷爷抚养,全家人过着幸福的生活。

   在女儿五岁时全家五口人应邀到奶奶乡下的一个朋友家,朋友的孙女处处表现得大方、礼貌、活泼可爱,而五岁的茜茜则表现得孤傲、自私、霸道,甚至连尿尿这样小的生活能力都没有。这让自小争强好胜的毕胜男非常苦恼,意识到女儿的教育出了问题,她以“我能带好百十人的团队,不相信教育不好自己的女儿”为誓言,决心亲自抚养女儿

   为了让孩子上第一小学,她以“最大的投资就是人”为理由说服亲友,以每平方9万元的价格购买了学区房。谁知政策有变,学区房要住两年孩子才能入学,以致女儿晚上学一年。女儿上学后,毕胜男完全显示的虎妈的特点,无论学习、吃饭、生活都按自己的想像塑造,以致与奶奶、姥爷产生矛盾;母女关系紧张,女儿喊出“坏妈妈”“讨厌妈妈”;夫妻关系危机,猫爸倾心于教育理念新颖的初恋女友唐琳。女儿茜茜在爸妈闹着离婚及姥爷施加学习压力的情况患了儿童抑郁症,虎妈痛定思痛,认识到让孩子快乐才是最重要的在夫妻的共同努力下,女儿病好了,三口之家又有了笑声。

  这部电视剧在国内应是首次将家庭教育搬上银幕,它真实地反映了“四二一”家庭在教育方面的困惑,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正在被人们所接受。

2015-6-10

每日分享:虎妈胜男。妈是世界上最温馨的字眼,是永远让人想不够、亲不够的人。它是温柔、善良、无私的代名词;它是家的代名词,是一个人身心灵的归宿,哪里有母亲,哪里就有家,哪里就安全。母亲的教育是无声的,任何人都受到母亲的教育,受到母亲的影响。可是,曾几何时,因为教育,在“妈”前面加了个“虎”,这“妈”让人听起来晦涩,好像“妈”也儿,“教育”也儿。电视剧《虎妈猫爸》很好地回答了三个问题:一是为什么会成为虎妈?二是为什么被称为虎妈?三是虎妈有什么危害?

  毕胜男为什么会成为虎妈?父亲毕大千是高中物理教师,信奉“不受苦中苦,难做人上人”“棍棒底下出孝子”等传统教育思想。他给女儿起名“胜男”就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女儿的成功也是他的骄傲,为此,他还总结出一套“毕胜诀”。毕胜男不仅接受了父亲的教育还将此传承给女儿。有一次,母女两个在玩“挑绳儿”游戏,胜男夸女儿聪明,女儿问她:你小时候也玩这吗?胜男说:妈妈小时候只能和你姥姥偷着玩,不能让你姥爷知道。女儿说:舅舅玩什么?胜男说:你舅舅玩的可多了,因为他贪玩儿,所以现在成了混子。姥爷管我严,所以我考上了大学,要不咱再学一会儿?从此可见毕胜男成为虎妈渊源。

   之所以称毕胜男为虎妈,一是从学习上。有一天晚上茜茜因为和舅舅玩累了没有写作业就睡了,胜男到家后,把孩子叫醒,逼着6岁的女儿写作业。二是从吃饭上。她想让孩子吃有机蔬菜,孩子不想吃,当孩子用筷子夹肉时,她不让。三是从锻炼上。她学父亲的方法用绳子捆着女儿和自己的腰,强迫女儿锻炼。

  虎妈有很多危害,突出的是伤害孩子的心灵,女儿讨厌她,恨她,不和她说话,以致发展成儿童抑郁症。此时,剧中设置了一个动人的场面:当她哭着向女儿道歉并表示再也不会丢下爸爸时,女儿伸出了手,原谅了妈妈。

 

 

2015-6-11

每日分享:狮子姥爷。能培养出“虎妈”的父亲,如果称为“狼爸”就显得威力不足,辈份小,加之又要用同样方法培养外甥女,似乎称“狮子姥爷”更合适些,当然,“狮子姥爷”也是由“狼爸”演变而来的,其套路是一样的。也许《虎妈猫爸》中的“狮子姥爷”毕大千与我有很多相似之处,他的许多教育理念和做法引起我共鸣,让我再次认识到做为多年从事教育的老师却不懂教育规律的可恨、可悲和可怜。

   毕大千是位在县城教学、有四十年教龄、刚刚退休的老教师,他教物理课,当过班主任,任过校长。在学校,以培养了无数尖子生而引以自豪;在家庭,以培养了女儿为骄傲。可悲的是他的学生因为他的严苛而敬而远之,当他到北京想和学生见一面时,学生以忙为理由拒绝见他,唯一邀他吃饭的学生因为紧张将筷子掉在了地上;当他想参加学生20年聚会时,学生以取消聚会拒绝他参加。他的儿子毕然在他残酷、否定的教育中成了一个二流子,而他没有反思自己,却得出“少壮不努力,长大是混子”的结论。他的女儿在成功的光环背后却难以获得幸福,特别是当了妈妈后,她教育女儿茜茜的方法处处显示出“狮爷”的影子(毕胜男拴住自己和女儿腰一起晨练的画面就是毕大千让外甥女锻炼的翻版)。

为了克服外女畏惧、怯场的“坏”毛病,毕大千把她带到了热闹的农贸市场练胆,而更“奇葩”的做法则是让自己外女吃“猫粮”,以致茜茜发烧。他这极端变态举动落得千夫所指、众叛亲离尽管第二次他用了“寓教于乐”的方法,但仍以“学习好就可以让父母团圆”对茜茜施加压力,成为茜茜患儿童抑郁症的导火索。

我经常想,做为老师,当官、挣钱都不在行,而我们在行的就是教育,假如我们真的懂了教育,把自己的孩子培养好,我们的价值也不比别人低。我的体会是:能不能实现这个愿望?能!怎样实现这个愿望?学习家庭教育!

2015-6-12

每日分享:“猫爸”漫谈。与“虎妈”蔡美儿、“狼爸”萧天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猫爸”常智韬,他践行"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主张对子女采用个性化教育。他用民主、宽松的教育方式培养出了"哈佛女儿",被媒体称为"猫爸""猫爸"作为民主、平等的家庭教育方式的代表性人物,倡导"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的教育理念,主张摈弃单纯教育孩子的传统教育思想,鼓励和引导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一起共享家庭教育的快乐。因此,在家庭教育处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猫爸”应是家庭教育中“父教”的典范。

   在《虎妈猫爸》中,罗素被称为“猫爸”,我的理解是因为“和稀泥”和“弱”,如果从父教典范的角度这样称呼他,似乎有些不妥。首先,罗素没有引领孩子教育的能力。社会由男女组成,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是从了解父母进而了解社会的,所以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家庭教育中,父亲一般代表着原则、理性和刚性,而母亲则代表着爱、感性和柔性,正是阴阳互补才在孩子心中形成美丽的世界。因此,我有种不成熟的想法是,在家庭教育中父亲主导教育方向,母亲具体实施,二者必须协调一致。现在,很多孩子出事都是因母亲跳“独脚舞”造成的,这些父亲,要么主动放弃教育权,要么被排斥在外。罗素由于母亲的强势形成了懦弱的个性,又娶了个“虎妈”(这也是公式:强母—弱儿—娘媳),两下受夹板气,根本没有能力引领孩子的教育。其次,罗素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他替女儿写作业,为女儿写日记,和女儿玩游戏,和女儿一起偷吃奶奶做的饭,他不满“狼爸”杜峰的做法,他主动靠近唐琳的教育思想……虽然这些都客观缓解了女儿的压力,但他只是从一个弱者的角度为孩子着想,他并不认为这样做是正确的,并且每次都会换来“虎妈”对女儿最大的伤害。因此,我们只能称罗素为“弱爸”。

2015-6-13

每日分享:中国“狼爸”。最早获得“狼爸”殊荣的是香港人萧天佑,他的名言是“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孩子挨打比吃饭还重要 这是精神力量萧百佑“萧式民主”更是让人记忆犹新:“什么是民主?你们是民,我是主,这就是民主!”这种“打文化很符合中国封建社会的独裁、专制和孝文化,可以说有很大的市场,有很多父母想复制这种文化。可惜的是,历史是不会倒退的,“狼爸”犹如死灰复燃的幽灵一般很快就被淹没了。

《虎妈猫爸》中又展示了这股强大的传统教育势力。毕大千是老“狼爸”,他培养出了“虎妈”,也培养出了混子毕然,在用于外甥女的教育中全军覆没。在剧中真正称为“狼爸”的是杜峰,他靠严管的方法培养儿子杜一诺,错一个字就要撕掉重写。在与唐琳的第一场辩论中全面展示了他的观点:“自古以来就有人性本善和人性本恶之争,其实人本身他就是有缺点的,不可能一生下来就有道德感,就能自己控制自己,那是胡说八道!学好很难,而学坏却是一眨眼的功夫,所以,孩子必须严管,就像那些幼苗,你只有给它上好了夹板,它才能长成你想要的那个样子。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很成熟的教育体系,这是千百年来所形成的,并且出了很多人才,用不着崇洋媚外。成绩是一个孩子的标志,就如我们成年人,成功就是他能力的一个体现。我们说某某人有了钱,某某人坐到了什么位置,他的成功绝不是偶然的,他一定付出了比常 人更多的努力。同样,一个人活得失败也同样有他失败的原因。我请你从那个童话世界走出来,在眼前这个冰冷的丛林世界里,适者生存,强者生存,人活着最重要的就是成功,这才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过去,我也是棍棒教育的推崇者,但学习家庭教育后, 我认识到人是有灵性的,人类教育完全可以不用打的方法。尤其民主时代,必须完全摒弃这种愚昧的方法,“狼爸”该休矣!

2015-6-14

每日分享:我该走了。“谢谢你们对我的好意,我知道你们对我的好,但是我该走了。我曾经发誓活不过15岁,死亡是我多年的梦想。今天清零了!”这是13岁张启刚留下的遗书。读着这封遗书让人五味杂陈:这么小的孩子怎么如此成熟?这么小的孩子对待死亡为什么这么平静?这种静得出奇是否意味着孩子心如死灰?俗话说:哀莫大于心死,这种心死必然导致自杀。是谁造成了孩子的心死?是家庭教育,是父母。

   6月9日贵州毕节市七星关区田坎乡发生4名留守儿童服食农药身亡事件。老大是哥哥张启刚,13岁,就读于田坎小学6年级,三个妹妹分别叫张启秀(10岁,小学2年级)、张启玉(8岁,小学1年级)、张启味(5岁,幼儿园小班)。父亲张方其(34岁)、母亲任希芬(32岁)。

4兄妹在家暴的环境里成长,性格孤僻常有早退和旷课现象。父亲张方其有一次殴打老大,把左手臂打到骨折,右耳朵撕裂。2012年8月16日,老大离家出走十几天,被找回家后,母亲罚他裸体在太阳下晒了2个多小时。张方其夫妻也经常吵架、打架。2014年3月,张方其夫妻二人因事激烈争吵,任希芬被打伤送到乡卫生院输液,从此,母亲去向不明父亲今年3月外出打工。家庭日常事务主要由长子张启刚承担,包括照顾三个妹妹、饲养生猪等。4兄妹基本不出门,不仅不跟村里的大人打交道,也不跟村里同龄的孩子一起玩耍。事故发生后,母亲于11日返回,父亲至今未归。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实践已经证明:悲剧的主因不是缺吃少穿,而是缺少关心和爱护。母亲说:“要是我能好好开导他们,应该是不会出这种事情,现在我想,我对不起他们,我好想和他们一起走了算了,我也不知道怎么做才好,我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孙云晓老师说:政府应出台刚性制度,孩子在10岁前,父母必须陪伴。我想,这只能是一种良好的愿望,还是唤醒父母们自救吧!

2015-6-15

每日分享:大千转变。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说“历史潮流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尽管在家庭教育的观念方面还存在很多误区:什么“棍棒底下出孝子”,什么“不打不成才”……但历史是无情的,只要是不符合社会发展的教育理念,都将在实践中受到惩罚、遭到淘汰,最后像百川归大海一样,汇入正确的教育理念中。

毕大千是传统教育势力的代表,他的转变源于外甥女得了儿童抑郁症,受到亲家母斥责,患了一场大病后的反思。儿子毕然到医院伺候他,他又骂儿子:“瞧你那出息,看你呀整个就是一个混子。”儿子说:“爸,你说得没错,我就是一个混子,以前我还觉得不对,可现在我认了,我就是一个混子。”他说:“毕然,不要自暴自弃,你不是个混子,这些天我想了很多。你姐姐说得对,我这辈子最对不起的就是你呀。小时候我总是对你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狠铁不成钢。总想让你按我心里设计的那个样子去成长,结果抹杀了你的天性,给你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其实你也一直在努力,爸爸都看出来了,要是按照你的天性发展,你应该是一个比你姐姐还要强得多的好男人。”这一番道歉,一番交流,一番亲子沟通,让儿子嚎啕大哭。

 毕大千给奶奶交心时说:“做为有40年教龄的老教师,我有很多经验教训值得总结。我的儿子就是一个失败,我的女儿算是万幸,今天我外甥女差一点没有毁在我的手里。”

   虽然他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必胜诀”毒害了自己,毒害了孩子,毒害了学生,但社会上仍有很多人趋之若鹜、执迷不悟。最后,以他给仍然信奉“必胜诀”的关老师谈话道出了他的心思:“我总是以‘为孩子好’的名义,对孩子们很严厉,从来没有尊重过他们,不关心他们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其实每一个小生命的降生都是神圣的、独特的,我们应尊重每一个小生命,并怀有敬畏之心。”愿每位老师和父母能从毕大千的转变中受到启发!

   

2015-6-16

每日分享:教育雾霾。《虎妈猫爸》以犀利视角聚焦“幼升小”“学区房”“兴趣班”“择校”等教育热点。围绕“兔妞”的教育问题,引出各种教育理念的大比拼,概括起来大致为两类:一类是虎妈,二类是猫爸。“虎妈”顾名思义像老虎一样的妈妈,代表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的严厉派,类似名称还有“狼爸”“鹰爸”“狮子姥爷”“狐狸奶奶”;“猫爸”则代表无公害的温顺派,类似还有“鹿爷爷”“羊姑姑”“麻雀姥姥”等;至于“豺舅”和“白天鹅干妈”则代表非主流派。

   有人说,现实的雾霾是由心灵的雾霾所形成,而心灵的雾霾其中最主要的就表现在教育方面。在家庭教育方面,可以说乱象丛生:有传统的,有西方的,有功利的,有跟风的……虽然说,艺术高于现实,但更多的是来源于现实,《虎妈猫爸》真实地再现了家庭教育的众生相。由于“四二一”家庭、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的出现,教育已明显落后于时代,落后于孩子的灵魂,在教育观念中形成重重雾霾。在雾霾中摸索,难免会碰壁,难免会走错路,现在各种恶性事件的出现很多都是家庭教育错误造成的。

   理想虽浪漫,现实很骨感。《虎妈猫爸》中唐琳从国外留学归来,看到中国教育存在很多问题,决心创办“优胜教育”。在推行新的理念过程中,遭遇重重阻力。在第一次与“狼爸”杜峰的辩论中,受到家长们的冷落,黯然失败。当茜茜患了儿童抑郁症,班里还有几位学生也出现同类症状后,小赵老师决定将考前动员会改为聘请唐琳给家长们讲一讲“如何消除孩子焦虑问题”。结果遭到以文文妈妈为首的家长们的一致责难:现在社会竞争这么激烈,孩子成为小绵羊还不被吃了?我们进第一小学容易吗?我们不是为了让孩子考学又是为了什么?最后,课也没讲成,小赵老师也因家长告状而停职。

   总之,现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仍被雾霾所笼罩,需要每位父母瞪大眼睛去辩别方向。

2015-6-17

每日分享凉爽的风。当前,我们在教育观念和方法上存在很多误区,好似笼罩着浓重的雾霾,特别对于家庭教育这门科学,有很多家长还不知道家庭教育为何物,有很多学校还视家庭教育为异端邪说。正如金子总是要发光的,真理总是要在实践中显示出来一样,在教育领域,像孙云晓、董进宇、顾晓鸣等有影响力的人物到全国各地为传播家庭教育奔走呐喊;在政治领域,今年春节习近平主席提出家庭建设,人大会上,李克强总理第二次提出全民阅读;在全国的角角落落,像我这样家庭教育的粉丝,也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耕耘着、实践着。尽管这股风相对于雾霾来讲,是那么地弱小,但它毕竟给人以希望。它是春风,它预示着春天的到来;它是自然风,有强大的生命力,不会因害怕雾霾而停止;它是凉爽的风,能让长期生活在雾霾中的人们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在《虎妈猫爸》中,首先是唐琳带来了西式教育理念。她一针见血地指出国内很多教育方式完全违背了孩子的天性。她认为,家长应尊重孩子的天性,去挖掘孩子内心的想法,让孩子快乐地成长,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她在与“狼爸”杜峰的第二次辩论中获得胜利,说明很多家长也在慢慢醒悟;她在很短时间内赢得茜茜的喜爱,说明她尊重孩子的理念是正确的;她办的“优胜教育”吸引很多家长,说明其理念还是受到家长们认可的。尽管她的婚姻、她与女儿的关系、她充当第三者的做法也让我们对她的教育理念提出质疑,但她的一些观点还是让我们耳目一新的。其次,自身的实践让家长们觉醒,必须抛弃旧的理念。毕大千从教育儿子、教育外甥女的失败中认识到自己的“必胜诀”,自己的“严苛教育”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茜茜说杜一诺的理想是看星星,让“狼爸”感到震惊;而“虎妈”更是在反思中,追求着孩子的快乐教育。这些都标志着家庭教育中有股凉爽的风,且势不可挡。

2015-6-18

每日分享:毕然混子。在《虎妈猫爸》中,毕胜男的弟弟毕然代表的是一部分社会“混混儿”,等同于那些不成器的“官二代”、“星二代”、“富二代”和游手好闲的社会青年。毕然在爸爸眼中是“混子”,在姐姐和亲友眼中是“不靠谱”的人,为了与“虎妈”“猫爸”相匹配,我们称他为“豺舅”。这类人在公众眼中有两个印象:一是最幸福的人,二是不争气的东西。由于这些人一般家庭条件较好,又整天无所事事,所以人们一般认为这些人是最幸福人的;由于有好的条件不会利用,不学无术、不走正路、自甘堕落,所以人们认为这是一群不争气的人。学习家庭教育和心理学后,我发现这种评价只是表面现象,从本质上看,他们生活得并不幸福。人们从心里根本不尊重他们,有时当“玩艺儿”一样戏弄,有时直接讽刺、挖苦。他们之所以胡闹,很多时候是想展示自己的价值,引起人们的关注,他们的内心其实是空虚、孤独的。这些人,为什么会成为“混子”?实际上是父母不当的培养方式造成的,他们同样是受害者。

首先,毕然生活得并不幸福。当他主动提出照看茜茜时,遭来周围各种怀疑和鄙夷的眼光;当他用平板游戏吸引孩子并赚取钱时,让妈妈骂得狗血喷头;当他成立教育产品公司时,“亲爹”罗三省给他起名为“毕罗春”,姐夫说“别让我参加开张了,让我参加关停还差不多”。其次,毕然成为“混子”是必然的,但不是他能做主的。有“狮爷”“狼爸”毕大千的轻视、讽刺和否定,有麻雀妈妈的溺爱,有姐姐不顾情面的呵斥与姐姐之间的差距,他怎能不成为“混子”?毕然对自己为什么不爱学习,有这样一番回忆:小学时,他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在他上五年级的时候,他考了个第一,老师说他是抄的,回家后爸爸罚他在太阳底下站两个多小时,浑身的水分都晒干了。从此,他恼恨老师和爸爸,再也不学习了。我们应多多关注这些孩子。

2015-6-19

每日分享:狐狸奶奶。在电视剧《虎妈猫爸》中,如果说其他人物还存在争议的话,那么奶奶则应该是毫无争议的“人人烦”一类。她之所以被人们称为“狐狸奶奶”应缘于“自私”、“刁钻”、“清高”、“看不起人”等特性。从她身上至少能让我们思考以下问题:一是品质对孩子的影响;二是隔代教育问题;三是教育一致性问题。

   “父母忙着上班,孩子由爷爷、奶奶带,全家人过着其乐融融的生活。由于贵族范儿的‘狐狸奶奶,一直信奉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坚持中国式富养’的‘公主教育’,加之看不起‘乡下人’,致使孙女没有礼貌,不懂得尊重长辈;独立生活能力差,宁可尿裤子也不进厕所;自私、霸道,往小朋友嘴里塞湿巾。”这是《虎妈猫爸》开场描绘的场景。从后面的剧情我们更能了解“狐狸奶奶”的为人,对亲家母采取鄙视的态度,横挑鼻子竖挑眼;当亲家公气病住院后,不去看望,没有一点同情心;当儿媳闹矛盾时,主张儿子离婚。这些劣迹怎么能教育好孙女?

   隔代教育在中国已成普遍现象,它的有利之处在于:祖辈家长具有抚养和教育孩子的实践经验;育儿心态更加平稳;时间充裕,具有对孙辈的慈爱之心;分担了抚养孩子经济、人力负担。不利之处是:过度溺爱孩子,使孩子缺乏独立性思想固执,容易与年轻父母发生矛盾孩子与同龄人之间会存在生活认知差异孩子与父母之间难以产生亲子依恋关系。如何让弊端最小化?唯一的方法就是让祖辈学习家庭教育。

   在“四二一”家庭中,大人之间在教育上如何达成一致是很重要的问题。在《虎妈猫爸》中,六位大人表现各异,并且像“虎妈”、“狮爷”、“狐狸奶奶”都各执己见,保持强硬的态度,难怪孩子会得儿童抑郁症。我认为,在众多人物中,做为父母应主动承担责任,切不可抱有“不用管孩子,我好幸福啊”的心态;做为祖辈应配合,而不可越俎代庖。

2015-6-20

每日分享:教育思考。六个大人,N种教育,《虎妈猫爸》再现了当今家庭教育中不同的观念和方法,以及人们的焦虑惑,多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也许电视剧中的混乱正好反映了现实中的混乱,当我进行对人物、对教育理念分析时,总有种“眼前有景道不得”的感觉。我想,这部电视剧最大的意义不是给人们提供了什么家庭教育模板而是引发了人们对家庭教育的思考、讨论。

  家庭教育是极具个性化的教育,没有现成的公式、套路供我们选择,每位父母都必须在思考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家庭教育之路。在《虎妈猫爸》中,毕胜男既没有沿袭父亲的“棍棒底下出孝子”和“必胜诀”,也没有按照自己“没有做不成的事,只有做不成事的人”这种精英式教育走下去,更没有照搬唐琳的西式教育,而是创出了自己独特的教育之路。唐琳说:“其实国内的家长很多人都跟你一样为孩子无私付出,但他们缺少了你身上最宝贵的东西——反思,对自己的反思,对孩子的反思。如果他们跟你一样,那么他们的孩子就至少走很多弯路。”毕胜男说:“你说得好,但做起来真的很难,我是经历了很多才有能力去面对孩子。现在的孩子很幸福,因为至少有你这样的专家和我这样的妈妈。”

  社会迅猛发展,教育观念在激荡,家庭教育永远在路上,不论是父母还是祖辈只要你有教育孩子的义务,你就有义务学习家庭教育,否则就是误人子弟。“古为今用,洋为中用”采取“拿来主义”的方法依然是每位父母学习家庭教育的原则。传统经典中有很多误区,我们必须批判地学习。毕胜男说:“我在单位能管好一百多号人,还管不好自己亲闺女? 最好的投资对象,就是人!”“孩子,你还小,妈妈替你做出正确的选择。”这些父母的口头禅都包含有毒素,必须经过实践的净化后才能吸收。唐琳的西方教育思想比较新潮,但我们也要立足中国实际,防止一些思想侵蚀孩子。

 

2015-6-21

每日分享:端午活动。6月20日是端午节,我们受邀参加了由濮阳日报社与“少年强领袖素质游学营”联合举办的亲子活动,受益颇多。

   在欢快的乐曲声中,助教们带着家长和孩子一起跳“洗衣舞”,舞蹈内容是拖地、擦玻璃、洗衣服、晾衣服,虽然我是舞盲,身体有些僵硬,但由于动作简单,我也跟着跳起来。看着助教和孩子们优美的动作,我也有了要学跳舞的欲望。

  本场主讲海燕老师登场后,举着一个礼品,问孩子们:“我手中这个礼品,谁想要?”台下孩子们举着手,喊着:“我想要!”老师问,孩子答,声音一浪高过一浪。忽然,有一位女生跑到台上,从老师手中夺回了礼品。这时大家才明白:光想光喊不行动就不会得到想要的东西。之后,海燕老师让每个人与陌生人相对而坐,主要练习观察、诉说和倾听能力。一个8岁的男孩儿就是不离开爸爸,我就主动和孩子一组。开始,孩子很拘谨,眼睛不敢看我。我拉着孩子的手,鼓励着孩子,一会儿接纳我了,看着我,向我介绍自己。正当我与孩子合作得越来越好时,可能爸爸有事,叫孩子走了,我一直感到可惜。上午还进行了九格游戏:把一张纸折成九个格,在每个格上写上兴趣、爱好,然后去找兴趣相同的人,让他给你签名。这也是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

    下午,进行了两项游戏。上午已经将所有人员分成了六个队,每个队选出了队长、副队长、生活委员。吃过饭后,六个队分别想出队名、队呼、队歌。我们的队名是闪亮; 队呼是“闪亮、闪亮,我们最棒,闪亮、闪亮,我们最强!”;队歌是“一闪一闪亮晶晶”;节目是背《咏柳》和《春日》。全天押轴戏是《人生坎坷路》。父母蒙着眼罩在孩子们的牵引下,走过重重障碍,之后让孩子离开。接着,孩子们也蒙上眼罩,亲子之间互找,有的找到后助教再有意拆散。这种近乎残酷的做法,让亲子之间更加珍惜彼此,最后的分享让很多父母落泪。

2015-6-22

每日分享:经典误区。在传统教育中,有很多经典语言,像“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养不教,父之过”、“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棍棒底下出孝子”、“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等等。这些经典语言,在过去无数年也许是正确的,但随着民主时代的到来,我们必须一分为二地分析。

   《虎妈猫爸》中也有很多这样的语言:1、我在单位能管好一百多号人,还管不好自己亲闺女?毕胜男的女儿茜茜在奶奶家备受娇惯,养成了很多不好的习惯,她想接回女儿自己教育又怕得罪婆婆,于是罗丹帮忙做婆婆工作。交谈中,罗丹质疑毕胜男自己抚养女儿的可行性,倔强的毕胜男非常自信地说了这番话。这句话听着耳熟,不过说法不同,好像听得最多的是:“我能教好人家的孩子,却教不好自己的孩子?实践证明,无论是前者的自信还是后者的推脱,都是不科学的,他们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家庭教育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做父母是一项职业,好老师不等于好父母,好领导不等于好父母,事业成功不等于教育孩子成功。所以说:好父母是学出来的!

2、最好的投资对象,就是人!毕胜男得知如果买了学区房,女儿就有资格进入第一小学,尽管自家并不能承受一平方米9万元的高额房价,但她还是执意要买,她这句话敲动公婆的心。  

  其实,对孩子的有价值的投资并不是金钱可以换来的,而是长辈们实实在在地对孩子自身需求的尊重

3、孩子,你还小,妈妈替你做出正确的选择。

 毕胜男在茜茜兴高采烈、全家人准备送她上第九小学的当天早上,胜男不顾全家人反对,执意做出了让茜茜晚上学一年的决定,冠冕堂皇地给女儿说出了这样的话。在许多父母心目中,孩子就是孩子,年幼无知,不明事理,他们的一切都应当由成年人操持和把握,父母有支配孩子的权力,你必须听我的,美其名曰“我是为了你好”,实际上是满足自己的虚荣。 

2015-6-23

每日分享:西式教育。“猫爸”罗素的初恋女友唐琳从国外归来,带来了西方的教育思想。尽管她的婚姻、她与女儿的关系不能不让我们怀疑她观念与做法的一致性,但她的一些教育理念还是让我们耳目一新。她的观点集中表现在两个地方:一是与“狼爸”杜峰的第二次辩论;二是在“优胜教育”培训班上的讲话。

在第二次辩论中,她说:“现在我们看看国内的家长,大部分人会因为自己曾经的失败或痛苦的经历去武断地霸占孩子的生命和梦想。他们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成长方式去成长,这样他们就欣慰了,就踏实了。可是,真正踏实的是父母而不是孩子,孩子已经失去了去发现幸福的能力,难道这不是成人的自私吗?父母们想过孩子的内心感受吗?”杜峰反驳说:“难道说我要根据孩子的感受去调整我们的行为吗?孩子他懂什么?”唐琳说:“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都做过噩梦,来自童年的噩梦。马上要考试了,什么都没有背,马上要上台了,词都全忘了。我们这一代人都有过被哭醒的经历,那个时候你们担惊受怕,饱受折磨,那个时候你们的父母在哪里?你是多么需要他们?难道你们还希望自己的孩子继续做这样的噩梦,继续哭醒吗?请不要再以成功的名义去毁掉生命了,把该有的幸福还给孩子。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朋友,去亲近他们,勇敢地告诉他:孩子,去做你自己吧,别人已经有人做了!”一番话说得“狼爸”无言以对。

唐琳在家长培训班上说:“你们怀中的孩子真正是你们自己的吗?不是。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爱,却不是你的思想,他可以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像你一样,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会向过去停留。,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为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不属于你!”

2015-6-24

每日分享:姐弟情深。《虎妈猫爸》中,同样的父母却培养出两个截然不同的姐弟俩:一个是以“没有做不成的事,只有做不成事的人”为座右铭,处处争强好胜,在父母和众人眼中时时表现优秀的女儿毕胜男;一个是不求上进、油嘴滑舌、说假话不打草稿、做什么都不成的“不靠谱”儿子毕然。现实中,有男孩儿女孩儿的家庭,出现这种情况的现象很多,往往是父母谈起女儿眉飞色舞、喜不自禁,邻居都夸运气好,生了这样一个好女儿;父母谈起儿子,黯然失色、哎声叹气,亲友都父母说命不好,要是儿子也像女儿多好,这么优秀的父母怎么生了这样一个不争气的孽种!

   做为姐弟俩,感情不可谓不深, 弟弟毕然非常依赖姐姐,但感觉姐姐比自己强,处处表现得自卑。正是姐姐这样的亲人,这样的强势,这样的优越,对弟弟的伤害非常大。有一天,毕然由于失恋喝醉了酒,躺在公园的椅子上,姐姐找到了他,下面是姐弟俩的对话。“你怎么知道我在这儿?”“我去你那班不靠谱的朋友处问的呗。”“我一直挺怀疑的,你没把赵老师怎么着吧?”“你想多了姐,我是那种人吗?我对赵佳乐是真心的。”“那我就放心了。”“你是不是满脑子想的,我给茜茜惹麻烦了没有?你关心过我吗?”“怎么不关心你?”“那刚才问的都是什么话?是不是在你和爸的眼里我就是一甩不掉的垃圾?你们关心过我的喜怒哀乐吗?你们关心过我的心理健康吗?”“一个身心健康的男人是不需要关心的!”“你说我心理不健康,你太侮辱我了吧?你想多了,什么人都需要关心、爱护、尊敬,尤其上自家人。”“我也很想尊敬你,但你看看你自己。”“行,是我自己不好行了吧?爸从小就说我是垃圾,你除了侮辱我、损我,你还会什么?我就是心虚,我就是自卑,我除了吹牛给自己壮胆,我什么都不会,我有今天都是你们给造成的!

  孩子这种控诉不知道能不能让父母们觉醒?

2015-6-25

每日分享:敏感多疑。小敏,女孩儿,10岁,小学四年级学生。她爸爸妈妈在两年前离婚了,她跟妈妈在一起生活。为了生活,妈妈把她丢给姥姥抚养,自己到深圳去打工。小敏对什么事情都特别敏感,一次,两个同学在路上说悄悄话,其中一个似乎提到“离婚”二字,小敏马上意识到这是在背后议论自己,回家以后就一直对姥姥哭诉。姥姥找到两个同学家问个究竟,结果,两个同学根本没有说这样的话,是她太敏感了。

  敏感多疑的孩子往往是曾经受过某种刺激,导致心理特别脆弱,缺乏安全感的原因。这些人大部分是因为小时候父母不当的教育引起的。像小敏就是因父母离异,认为别人更容易伤害到他,什么事情都爱“对号入座”,跟自己联系起来。一方面,他们渴望更多地了解社会,而另一方面则惧怕实。以至于他们警惕性很高,就像一只将要出巢的小鸟,怯生生地观察着周围。一旦感到外界的刺激,如一句话、一个眼神,就会让他们表现出敏感多疑的特质。他们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犹如惊弓之鸟,过得非常累。这些人是抑郁症、精神病等心理疾病的易感人群。

   如何克服这种敏感多疑的心理呢?第一,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相信自己会与周围人处理好人际关系,会给别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这样,当我们充满信心地进行学习和生活时,就不用过度在意自己的行为,也不会随便怀疑别人是否会挑剔、为难自己。第二,提高孩子冷静思考的能力和耐挫能力。当发现自己开始怀疑别人时,应当立即寻找产生怀疑的原因,用正反两方面的信息思考,冷静思考有利于看清问题。一个人在生活中,遭到别人的议论和和流言,与他人产生误会,是常有的事情。如果觉得别人怀疑自己,应当安慰自己不必为别人的闲言碎语所纠缠,不要在意别人的议论,这样,心中的怀疑自然就会烟消云散。第三,帮助孩子克服悲观消极的心态,教给他们释放消极情绪。

2015-6-26

每日分享:我的反思。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催生出很多社会现象,其中隔代教育就已成为家庭教育中的一种普遍现象。究其原因,在城市,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大,有的工作繁忙,有的外出学习,加之顾保姆费用高、不放心等原因,孩子交由祖辈抚养;在农村,为了生计,父母外出打工,很多“留守儿童”由祖辈管理;有些“懒”夫妻嫌抚养孩子太费心、不自由,为了安静、祥和地过二人世界,以“你的孙子你不管谁管?”为由,把孩子扔给祖辈完事;有些祖辈认为儿女“太怂”,“玩孩子”脾气,做什么都丢三落四,养孩子不靠谱,干脆大包大揽,不让儿女染指;有些单亲家庭,一人无法抚养孩子就让祖辈代养。

  提起隔代教育,我们便想到溺爱,便想到很多弊端,而现实中,隔代教育发展得如火如荼,大有燎原之势,做为家庭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现实,既不能一味地堵、堵、堵,又不能听之任之,让一些恶习侵害家庭,只有帮祖辈、父母找到培养孩子的最佳结合点才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当很多家庭为教育不一致而烦恼时,当指导师们也为此纠结时,《虎妈猫爸》的播出,真实地再现了亲子教育与隔代教育的各种矛盾,再现了隔代教育的利弊,引起了人们的共鸣。据说,年轻人看了电视剧,有的对结婚产生了恐惧,像茜茜看到爸妈在结婚纪念日打架时对舅舅说的“我不想结婚”;有的对生孩子产生了恐惧,因为教育问题弄得家不像家。做为两个孩子的父亲,我也在思考,如果在教育孙子辈的问题上与儿女的教育观念相左,我们是以教育专家的身份硬性要求儿女按我们的方法去做呢,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呢?我想,我们须做到:第一、要保持家庭和谐,这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第二、时刻以亲子教育为中心,做好配角,不得越权;第三、在教育方法上多与儿女沟通,对儿女的做法可以提建议,但不得硬性干涉;第四、对孙子辈把握爱的尺度。

2015-6-27

每日分享:隔代教育。隔代教育做为中国家庭教育的一项独特现象正在蓬勃发展,《虎妈猫爸》中,由于对孙女错误的教育以及对亲子教育的干涉,导致孙女患了抑郁症,让人们再次关注隔代教育。做为家庭教育指导师必须正视这一社会现实,剖析其利弊,给众多家庭以指导,我想应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1、隔代教育现象。2、隔代教育产生的背景。3、隔代教育的优势首先,隔代家长对孙辈所具有的亲情和关爱,是任何育儿机构或保姆都无法比拟的。他们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乐于为孩子奉献,这有利于孩子获得心理上的支持和情感上的安定,为父母解除后顾之忧。其次,隔代家长在抚养和教育孩子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再次,对祖辈既可以缓解老人的孤寂,从孙辈的成长中获得生命力,也可以在与孙辈玩耍的天伦之乐对保持健康的身体和心态。4、隔代教育的弊端。《虎妈猫爸》对隔代教育的弊端进行了深入地分析:一是狐狸奶奶按“公主方式”进行培养,错误理解“富养女”的真谛,把孙女养成了一个自私、霸道的“小公主”; 二是狮子姥爷信奉“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为了让外甥女学习不惜施加各种压力,最后助推外甥女患抑郁症。现实中,隔代家长过分宽容和保护,让孩子容易养成刁蛮任性的性格;父母发现孩子和自己感情冷漠;有些老人怕孩子出问题,严格控制孩子的行动,禁止孩子跑、跳,结果束缚了孩子的手脚阻碍了孩子发展。 5、如何兴利除弊?第一,父母应做什么?要主动承担教育责任,明白教育子女是自己的事,长辈只是帮忙;要多与长辈沟通教育方法。第二,祖辈应做什么?要时刻摆正自己的位置,以父母的教育为主,做好配角;要多与子女沟通教育方法,保持一致;要防止自己溺爱,要主动学习新的教育理念。第三,指导师应如何指导?根据不同的家庭进行个性化指导,督促家长学习。     

2015-6-28

每日分享:考试焦虑。提到考试焦虑,我们想到的都是高考,而《虎妈猫爸》中描写的则是小学一年级的期末考试。考试前,茜茜因为父母闹离婚,姥爷说只要能考好爸妈就能和好,所以她发誓要考第一,结果患了儿童抑郁症,从台阶上跌倒摔伤。小赵老师了解到班里很多父母都让孩子上了辅导班或请了家教,孩子们压力都很大。为了减轻孩子的压力,她决定将由家长参加的考前动员会改为请专家给家长讲课,缓解孩子们的压力。

 “听说别的班给孩子发摸拟试卷了,怎么我们班一点动静也没有?”“你们知道吗,别的重点班都让孩子学二年级的东西了,整整领先我们一个学期呢?”家长们在窃窃私语,小赵老师登台讲了本次家长会的想法后,唐琳专家开始演讲。

“刚才我已经听了家长们的讨论,感受到了来自于你们的焦虑。成功是目前最推崇的价值观。有很多自己成功无望,却急于希望孩子获得成功的家长,他们会把自己生活和事业失败的焦虑无形中传递给孩子。而且他们希望在短期内可以让孩子有超过同类人的优异成绩,这样就可以体现出家长教育的成功,但如果孩子没有达到家长的预期,这些家长就会有更多的失败感,这种负面情绪很容易表现出来,而且也容易传递给孩子,这种现象在我们重点班表现尤为突出。”

这些新的观念很难让“考焦”的家长们接受,文文妈妈开始发难。“我听你说了那么多,对孩子的成绩有帮助吗?别的班都在开考前动员会,我们今天说这些干吗?”当小赵老师提出让家长们听听孩子们的心声时,文文妈妈进行严厉驳斥:“现在社会上工作压力这么大,为了职业,为了挣钱,大家拼得你死我活,你们现在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小绵羊,将来走向社会还不是让狼吃了呀?”最后,在家长们的一片反对声中,家长会结束了。

2015-6-29

每日分享:父母和谐。《虎妈猫爸》中最让人感动的是,当“兔妞”茜茜患了儿童抑郁症后,在专家都无法解决的情况下,妈妈的一番话抚平了茜茜的情绪。

   有一天早晨,奶奶给她梳头、穿衣,忽然她摔奶奶、打爷爷、推爸爸,急躁地将自己反锁在房间里。全家人怎么叫也叫不开,只好赶快去叫教育专家唐琳。恰巧毕胜男与罗丹通电话,听到电话里不断有“茜茜”、“茜茜”的喊声,毕胜男问清原因,马上赶过来,这时唐琳也到。唐琳先是凭关系:“茜茜,我是干妈,你开开门!”叫门无果后,又以玩游戏吸引:“咱俩一起玩游戏好吗?”也不见动静。这其间,毕胜男要靠近,唐琳说:“你别硬来,这样会起反作用的。孩子不愿见你,你现在刺激她会更厉害!”婆婆说:“你走吧,这里没你的事!”这时,从房里传来“咣咣当当”的响声,毕胜男严厉地给罗素要钥匙,罗素打开房门后,毕胜男不停地喊女儿的名字,结果发现女儿踡缩在一个小布蓬里面。

“茜茜,你能把手给妈妈吗?茜茜,你知道这两天没有理妈妈,妈妈想了你很多小时候的事情,你能让妈妈抱一下吗?”毕胜男趴在地上对着女儿说,“茜茜,妈妈知道是我的错,以后我不会再跟爸爸吵架了,更不会再把他丢下了。我会让你幸福,让你快乐,我们永远都是一家人,再也不会分开了好不好?跟妈妈和好好不好!”这时,女儿抬起头、睁开眼,慢慢把手伸出来。毕胜男拉出女儿,一把抱在怀里,痛哭失声,这时,罗素也和母女抱在一起。看到这一幕,每个人都会落泪。

原来,有一次在毕胜男、罗素送茜茜上学途中,闹起了矛盾,毕胜男把罗素的包扔掉,并丢下罗素开车走了。当时,茜茜就一直哭着问妈妈:爸爸会丢吗?尽管毕胜男给女儿解释说,大人不会丢的,但女儿一直放在心上。这次,当毕胜男承认错误,表示再不分开时,女儿愿谅了她。再次证明,父母和谐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2015-6-30

每日分享:教真谛。提起家教,人们马上想到聘请家庭教师,马上想到一对一辅导;提起教育,人们马上想到老师、校长和学校,马上想到学生、听课和高考;很少有人在第一时间想到家庭教育,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虎妈猫爸》做为中国第一部纯家庭教育剧播出,其宣传效应远远大于是非评论。它是时代的产物,它是时代的弄潮儿,它也将助推家庭教育从幕后走向前台,由地下工作者转为引领人类走向幸福的“精神领袖”。一个孩子,其“硬件”来自于父母已无庸置疑,而“软件”是否来自父母一直是个争论的问题。

   做为老师,尽管有些学生不听话,尽管有很多苦恼,但自己一直坚信:“我问心无愧”、“我是懂教育的”、“我教出了很多优秀的学生”、“孩子学习差、表现坏是他自身的问题”。做为父亲,在教育子女方面受挫,起初,我眼光向外,都是孩子的问题,都是别人的问题,随着对家庭教育的了解,我开始向内审视,原来我有很多问题!从此,我低下了高昂的头,我不敢妄称“我懂教育”,我也认识到:父亲这个职业做好是很难的。做为家庭教育指导师,我一方面认识到家庭教育魔法无边;一方面认识到唤醒父母任重道远。  

   父母对孩子究竟有多大的作用,我一直在探讨着。《虎妈猫爸》中,父母的折腾让女儿患了抑郁症,父母的和好治好了女儿的抑郁症。朋友中,有一对夫妻经常把“等女儿上了大学就要离婚”当成了口头禅,结果,女儿在高二的时候患了自闭症,现在夫妻两个轮番伺候女儿,也不再提离婚的事。生活中,因父母吵架、生气,孩子自卑、恐惧的现象很多,影响一生,其“根”之深,让人难以想像。因此,我认为,教育的真谛在家教,家教的真谛在父母。如何让天下父母认识到这个联系,是我终身努力的方向。王连科老师把进入家庭教育比喻为“不归路”,我想有两层意思:一是不想归,二是路漫漫。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