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孩子成长】我怎么训练孩子做作业?

8年前 [06-29 19:56 周一]

作者:周筠(原载于知乎日报)

傍晚时分,我家孩子坐在对面做作业呢。她 11 岁半,六年级。
和孩子班上家长聊过做作业的事儿,极少数孩子不需要陪伴,大部分家长都觉得小学阶段还得陪伴,但陪伴的方式有讲究。我只说说自己家的孩子。

孩子幼儿园阶段,我和孩子爸爸陪伴孩子的时间很少,留下一些隐患。待孩子上小学的最初两年,也没有及时抓孩子的日常习惯,导致孩子上三年级的时候,分心问题比较明显,如今也在和这个顽疾在作斗争,但是日渐转好,效果明显。

以前我们让她在自己的房间里做作业,但是孩子管不住自己,她自己也这么讲,她希望我能陪伴在她身边。后来我们就让她坐在餐桌上做作业,一旦发现小手上拿着玩具或零食,立刻就给她收走,课外书也收到一边,让她的四周清清爽爽。我们家的厨房是开放式的,和客厅连在一起,餐桌比较大,她坐在我对面,我工作用的电脑也放在餐桌上。她做作业,我工作或做家务,灯下一片宁静。我们吃过饭后也立刻把厨房收拾得干干净净,餐桌上没有饭菜的踪影,变成了办公桌和书桌。这就避免了孩子依然停留在就餐时的松弛状态,而开始紧张起来,知道要用心对付作业了。

每个孩子先天气质不同台湾育儿专家梁旅珠写她的一双儿女,老大是女儿,性格沉静专注,功课几乎不需要父母操心,自制力很强;老二是儿子,个性躁得多,梁旅珠对待两个孩子的教育方式就因孩而异。她的儿子做功课,她就得守在旁边不时给予提醒。

我的女儿有很多可爱之处,比如她画画很有天赋,写作文也很有想象力,但是由于先天的气质,加上我们在幼儿园阶段及小学一二年级的陪伴很不够,孩子内在的安全感不足,因此有时就不够专注。加上上学后,学校的环境也会传达给孩子各种乱七八糟的信息,孩子有时也会受到困扰而不专注。

但是我们不愿意给孩子贴上“不专注”、“自控力不强”的标签,我们想,我们的孩子大概就是需要更多一些的训练。事实上,只要耐心坚持训练,她就能慢慢变得专注。家长的信心、耐心是非常重要的。

训练的过程,是教会孩子方法,授人以渔的过程家长必须认识到这么做是有长远好处的,不要怕烦。我们的训练方式是:当孩子放学时,一定和她聊几分钟,了解:

1. 今天各科作业的量有多少?

2. 各科作业的难点是什么,为什么觉得难?你打算怎么下手搞定这个难点?
(后来这个问题也演变成:这科的作业是体力活儿还是脑力活儿——所谓体力活儿就是指类似抄写生词之类的,这种作业我们都让她放到精力不济的时候去做)

3. 今天计划先从哪一科开始做,为什么?比如精神好就从难点开始搞定,精神不好就先干“体力活儿”。

(补充一段:我们还学会了观察孩子就餐时的表现,比如若看到孩子晚餐吃得特别多,千万别以为那是孩子胃口特别好,很可能是今天的作业她感到压力大,在拖延时间。因为晚餐是孩子最放松的时候,她既能享受美食,又能边吃饭边看心爱的课外书,孩子本能地希望延长这种舒适美好的状态。所以,我们给孩子规定了晚餐最多花多长时间吃完。另外,若放学回来的时间还早,听她讲当天的作业还比较多,那就让她边等吃饭边开始做点容易做的作业,这样,作业这件事就“开始”了,而且给孩子一种积极的信号:搞定一点就少一点压力。吃饭更香,而且更不容易拖延时间,因为她已经“开始”了。)

以前只是问一句“今天作业多吗?” 是很不够的,不够专注的孩子往往会避重就轻,把麻烦的作业放在后面,而孩子觉得作业麻烦,是因为孩子没学会分解麻烦(好多大人都还不会呢,何况大脑处在发育中的孩子)。

比如 5 年级时,学校发了一本《国学》,要求孩子们每周背诵几首古诗,她当时最怕背诵,那好,怕什么我们就提前搞什么。我就专门指导她如何学会高效背诵古诗,比如教会她发现这首诗压什么韵,找出写景的关键字词,有时会找出配有画面的朗诵视频给她看,帮她理解这首诗在讲什么。再看字词是如何对仗的,第一句的第一个字是什么,最后一句的最后一个字是什么,等等。

总之,帮她学会花几分钟掌握一首诗的几个特征,这样背诵起来就快多了,我经常会和她比赛谁背得快,当然我总会让着她。当时,周末首先安排时间背诵三首古诗,这样到了布置有背诵古诗作业的那天,她就一点都不害怕了,心情轻松,做作业就快。针对她害怕背诵课文,我们也做了一些专项训练,也是从分析结构入手,记住关键词,指导她快速背诵课文,要求在这种结构分析的前提下,30~40 分钟内背诵会一篇小学 6 年级的课文训练之后,她面对有背诵要求的课文就不怎么害怕了。如此,对她的作文写作也有帮助,因为写作文的关键也是要首先建立结构,然后是语言。

我们的陪伴,因为重点在帮孩子掌握方法,逐步强化自我管理,所以不会让孩子失去自主性。孩子尝到掌握方法管好自己的事情的甜头后,慢慢就会主动和我们交流今天作业的难点,以及她自己是怎么思考这个难点的,哪些地方需要我们协助,哪些她自己能搞定,她都能慢慢学着进行分析了。她已经知道提前思考的好处,也知道多复习几次的好处。所以,如果老师布置了作文,她一般都会先思考要写什么,大致会写哪几点,而不是像以前那样,等打开作业本的时候才去思考要写啥。到了 6 年级,她已经开始主动估算各项作业需要的时间,虽然还是会有偏差,但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我们很是鼓励,然后帮她分析为什么有时候她估算的时间和实际的时间有较大差距。

等需要在作业本上签字时,我们都不马虎。爸爸检查数学作业,如果发现有错,不会直接告诉她哪一题有错,而是告诉她,这里面错了两道题,自己找,迫使她自己再次检查一遍自己的作业,强化检查的习惯。到发现了错题后,接着和她讨论为什么会出错,是概念没理解,还是省略了必要的步骤,等等。爸爸特别重视要求她具备一遍就做对的能力。每周会回顾本周作业的质量,比如为什么这一周数学作业甲+ 这么少,而甲-这么多?是粗心大意,写得不工整,还是其他原因?要求她下周必须扭转局面,要多争取作业的高质量,多得甲+。最近数学测验,她得了 99分,沮丧自己没得 100分,错了一道很简单的题,我们就告诉她,如果平时作业甲+ 较多,得 100分的概率就高多了。这样她就会把作业质量和考试成绩联系在一起,会主动提升做作业的质量。

我负责检查语文作业和英语作业。语文作业我只看老师上次的打分,如果不是一百分,我就会仔细看错在哪里了。如果是一百分,我就不管了。我对语文学习的看法是,阅读是基础,我平时会花校多心思帮她物色课外读物,她的阅读量在班上可能排第一。对于字词的基础训练,我向来没有花多少时间去具体管,而是买了教辅让她自己学,加上班主任是语文老师,孩子也就不敢太掉以轻心。写作文上我也没怎么辅导,连错别字都懒得管,因为班主任平时对这些基础抓得挺严,我们就没必要花额外的时间了。但是到了单元测验和期末考试的时候,我还是会辅导孩子学会考试,比如分模块复习,和她一起分析她的薄弱环节,多做专项练习。很快孩子就学会了这个,自己就根据模块来列复习计划,逐项打勾。

最近我抓的比较多的是她的英语学习,她们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换了三个英语老师,三四年级的老师教学质量不高,留下隐患。加上小学英语现在不讲语法和音标,给孩子学习还是带来了好些困扰。她的英语考试成绩虽然不错,但是基础不扎实。所以三门功课中,我花时间相对较多的就是英语,但所谓多,也就是每天 20 分钟到半小时。听读背每天必须都有一点成果。就这样坚持了两个学期,音标的概念已经有了,也知道根据音标来背诵记忆单词了。语法的学习刚开始,也是计划耐心坚持辅导,帮她建立起概念,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

由于我们牢记所做的一切,出发点都是为了让孩子变得更加独立,所以陪伴的内容和方式也都在悄悄变化。到了 6 年级,我更少过问语文的具体学习,依然只是提供阅读条件(给她买书那是如山倒啊,这些方面我是随时观察她的兴趣所在,及时挑选合适的读物来让她保持住自己的兴趣,同时拓展和加深这方面的知识和认识。)

平时我们从不帮孩子整理书包,她的书包也不希望我们碰,里面有些她自己的小秘密。但是我会要求她用我给她买的两个带拉链的文件袋分门别类装好课本和作业本,以及卷子和草稿本等。每周都会和她商量她的哪些东西放在书包的什么地方,帮她养成固定放置东西的习惯。在家也是给她准备好各种文件袋,尽可能分门别类放好各种参考书和卷子,这样找起来就很方便。文具也都有合适的收纳箱袋放置。睡前要求必须准备好第二天的课本等物品,必须检查手机是否有电,没电就要充电。慢慢地,你会发现孩子已经熟悉了这一套,睡前就手脚麻利地收拾她的书包,给手机充电,检查自行车的钥匙是否放在固定的位置。

再就是,要想让孩子变得专注,一些固定的时间点是必须设定的,比如早饭和晚饭的就餐时间、晚上开始锻炼的时间、晚上入睡的时间和早上起床的时间(同时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安排,比如晚饭需要多长时间消化而不影响晚上睡眠,锻炼怎样不至于睡前太兴奋而睡不着,这么大的孩子每天需要多长时间的睡眠,睡眠不足会导致怎样的危害,等等,这些知识光说她是记不住的,索性打印出来贴在墙上,她忘记了就带着她去再看一遍)。

渐渐地,孩子的生活就变得有序。有序,才能专注。周末也不能太乱,比如我们规定她所有的周末作业必须在周六全部完成,并会帮她记录周六是几点前完成的。有序的生活,会让孩子的大脑变得清晰,混乱的大脑必然导致不安全感,因为孩子会觉得一切都是失控的,而有序让人有可控感,故能专注。和秩序相对应的,也有时间上的适度自由,比如周五晚上她通常都会呼朋唤友下楼玩耍,有时玩到晚上 11 点都不上楼,我们就守着她(一般 10 点就会下楼,那时楼下玩耍的孩子很少了,担心不安全,有我们守在旁边,她更是放松,呼啸着和小朋友奔跑,满头大汗,这时只管静静守候在一角,欣赏孩子的快乐,观察她和小朋友们的相处,发现有问题也不用马上指出,等合适的机会和她讨论交流),那时往往只有两三个孩子的家长肯守在楼下等孩子疯玩。

满足了玩耍欲望的孩子,周六有时也容易松懈,但家长不能因为担心她周六会放松就不给她周五疯玩的自由(每周孩子总得有些盼头,周五的玩耍也是她一周很重要的盼头:她能和邻居的好朋友们见面聊天,在一起玩躲猫猫、官兵抓土匪等孩子们玩不够的游戏)。要想让她周六收心,只需在周五放学时,让她用 5分钟写下周六起床后两小时内的计划即可,在她周五入睡前再给她回顾一遍这个计划,商量好几点必须起床,她起床后就不会因为缺乏计划而漫不经心地乱晃。而这两个小时的计划里一定有家务劳动,往往会有15分钟的家务劳动,这些劳动能让孩子完全清醒,而且身体活动开,而且规定周六的早餐快快吃完而不是拖沓半天(周五睡得晚,所以周六会让她晚起,睡到自然醒,但只要醒来就得起床,否则睡太久了人反而没精神),这样大家的周末节奏就不会变得太慢。因此,我们家周六的早餐是最简单的:豆浆油条或牛奶馒头,没有平时的炒菜米饭(平时我们家最重视早餐,一般都是炒菜米饭,晚餐则很简单)。这样周六就能快速吃完早餐,进入做作业的状态。孩子做作业的时候,我们也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大家神情都很专注,互不打扰。

渐渐地,客厅的餐桌成了一家人晚上活动和周末活动的中心,家里的沙发如同虚设,成了摆放书的地方(我家沙发堆满了书),反正我们都不看电视。但是,厨房是家里最整洁的地方,我们的理念是:让最容易脏的地方保持最干净,这让人对环境始终有种可控感(同理我们家的卫生间也很干净),但同时环境中适度的混乱会让人有种自由而放松的感觉(堆满书的沙发便是这个理念下的产物,虽然家里几个房间加起来有十多个书柜,孩子自己就有 4个书柜,不过也全都放满了书),孩子的好多书都放在这里,她随手就能拿到。(孩子其实也有 kindle,但由于她暂时管不住自己躺着偷偷看 kindle,视力有下降趋势,所以现阶段在家暂时以纸本书为主,保护视力,kindle 被我们保管着。出行都是带 kindle)

我想起自己小时候,爸爸妈妈带着弟弟们在东北工作和生活,他们把我送回武汉的奶奶和大伯身边。大伯没成家也没孩子,待我特别好。那时武汉的晚上有时候停电,还需要点煤油灯。灯下,我和大伯奶奶都围坐在不大的餐桌旁,大伯备课(他是老师),我做作业或看故事书,奶奶读小说。那种氛围特别温馨,让人很有安全感。到了 9点全家就熄灯入睡,第二天 5点半大家都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做卫生。这种生活非常规律,从小学一直持续到高中,这对我的一生都极有好处。

也许正是童年时的这种印象,让我选择了让孩子也跟着我们一起围坐在餐桌旁,各自做各自的事情。孩子自己的房间,也许得等到上中学后才用得上了。而我们现在陪伴她所做的一切,都是朝着中学后她能更加独立地处理自己的事情的方向去努力。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孩子的确越来越独立。

现在回想起来,我们在陪伴孩子,训练孩子高效做作业方面,给予了这样一些辅导:

1. 怎样的握笔姿势能把字写得又快又好——这对孩子能快速完成作业和考卷十分重要。

2. 怎样用不同颜色的笔在课本上做标注和笔记,而又不至于把课文都弄得看不见了。笔记需要记录哪些内容?怎样用字母和符号进行速记?等等。

3. 怎样写数字和公式,既清晰美观,又很快。——她的数学作业有段时间写得很不工整,我们就专项训练她,后来老师都夸她考卷写得清洁美观。其实写得不工整,很大的原因是还没思考就开始做题。所以要求她必须打草稿,必须下笔前估算纸上空间的安排。

4. 怎样听懂英语老师的课堂用语。——有段时间我们发现孩子的英语书上画满了小人儿,根据经验,我们知道这是孩子上课在分心,而分心往往是因为听不懂。一问,果然,6 年级的英语老师基本上全程都用英语讲课,和 5 年级的英语老师很不一样。虽然说的都是最常用的句子,但我们孩子还是听不懂。于是就对此作针对性训练,而且强化预习环节。这样一来,课本上的小人儿就减少了。

5. 重视预习和复习,而预习的重点在于能提出问题,从而带着问题上课;复习则需要找到薄弱环节,越薄弱越多投入时间复习,而且让孩子学着把薄弱环节想得比较具体,这样她就能够看到问题而有解决的思路,且能估算到需要多少时间能搞定这薄弱环节,从而学会见缝插针复习。比如我经常在给她梳头的时候考她一两个单词,有时忘记考她了,她还会问怎么不考了。提前准备、见缝插针、水滴石穿......通过长期训练让她牢牢把这些观念记在心里并去指导行动。

……

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我们认为,家长对孩子做作业的陪伴,关键还是理念要清晰,要知道现在陪伴是为了今后无需陪伴,具体来讲,我们的目标是小学 6年级做作业的陪伴,为的是初中做作业的较少陪伴,以及高中做作业的无需陪伴。如此,我们认识到在陪伴时需要抓的就是各项基本习惯的养成,常抓不懈,让孩子品尝到好习惯带来的甜头,从而乐意去坚持。

这么做也果真带来了好的成效,比如上学期期末考试,孩子各门功课都名列前茅,数学还是班上唯一的一百分。语文也前所未有地考了96分(平时作业就做得扎实)。这下免除了所有的暑假作业,她的暑假因此过得相当宽松(班上只有少数同学有这待遇),天天睡到日上三竿,读了上百本课外书(全套金庸都读完了),预习了不少六年级的功课,天天锻炼和练琴,也跟着爸爸妈妈去了一趟青海湖。她更明白了这个道理:必要的约束才能带来想要的自由,这自由的滋味特别甘美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Nzk2NzQzNQ==&mid=201637442&idx=2&sn=237cbac69f3e2f29735c140cb60d6b73&3rd=MzA3MDU4NTYzMw==&scene=6#rd【晓岩转】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