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巧用社会比较 促孩子健康长大

8年前 [06-27 22:25 周六]


文/卓红

一位妈妈谈到参加儿子毕业典礼时的一个微妙心理活动。儿子就读于一所国外名校,毕业典礼上,学校为优秀学生颁奖,妈妈非常认真专注地听着颁奖人念获奖名单,直到最后,也没有听到儿子的名字,妈妈有些失落和失望。但很快意识到,儿子能考上这所世界名校,顺利完成学业,已经非常棒了,转念之间,妈妈为自己和儿子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

 

无独有偶,一次与一位妈妈交谈,她为三个月的孩子认生感到担心不安,妈妈问:“其他同龄的孩子不认生,为什么我的孩子认生呢?!


    以上两位妈妈的心理活动反应出的是同一种社会心理现象“社会比较”,它指人们在社会中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判定自己的智力和能力水平,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

社会比较可以产生积极的作用也可带来消极的结果,它有上行比较和下行比较之分,顾名思义,上行比较就是与比自己强的比较,下行比较是与比自己弱或差的比较。

很多父母喜欢使用上行比较,将自己的孩子与 “别人家的孩子”比较,本意是想激发孩子的动力,但其结果是让孩子感到“我不如别人”“爸爸妈妈不喜欢我”。

当孩子自信心足够时,使用上行比较,可以激发孩子更强的潜能和动力,促使孩子达到更佳的能力水平;但是,当孩子缺乏信心时,使用上行比较,不仅不能让孩子体会到来自父母的支持与信任,反而会让孩子产生嫉妒、敌意、挫折等消极情绪体验。而此时,使用下行比较,即与比自己水平稍差的相比,才可以提高父母的信心,增加孩子的自信和自尊,激发孩子的动力。

前面提到的参加儿子毕业典礼的妈妈,当意识到使用上行比较给自己带来了负面情绪后,采用了社会比较策略,即与自己过去成绩或自己内部标准(考上名校,顺利毕业)进行比较,从而减少了社会比较带来的不愉快体验。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父母巧妙运用社会比较及比较策略,可以给孩子带来积极的情绪体验,激发孩子的成长内动力。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父母除需要了解孩子成长规律以外,还需要修复自己孩童时期因被不当比较带来的心理伤痕,这样才能增强自己的内在能量,不随波逐流,不盲目跟从,合理使用社会比较,科学运用比较策略,促进孩子心理健康发展。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