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三个阴差阳错 破坏孩子的一生

8年前 [06-24 20:55 周三]

三个阴差阳错   破坏孩子的一生     

教育,这些年是被批评最多的领域之一,但也是改变最少的一个领域。究其原因,乃是因为教育涉及千家万户,任何一个小小的变动,都有可能引起巨大的震荡。

谁都清楚,我们的孩子很苦,我们的教师很累,我们的教育很危险。但谁也不敢贸然对教育进行大的调整和变革。与国际教育潮流相比,我们的教育呈现出三个阴差阳错,让人仰天长叹,无能为力。

一、时光颠倒   童年为升学战斗 升学后回到童年

        很多孩子,从娘胎里就开始接受教育。孩子出生以后,更是层层加码。我们有一句教育名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乎,从我们的孩子刚刚睁开眼睛,这一场旷日持久的战斗就已经打响。

        金色的童年,变成了灰色的童年;灰色的童年,又变成了黑色的童年!这些可怜的孩子,哪里有什么童年?说句不客气的话,我们的孩子简直就是童工!他们每天背着沉重的书包,忙于上课、下课、补课、忙于写作业、订正错误、接受辅导,小小年纪就被“升学”二字压弯了腰,戴着深度近视眼镜,一个个像木偶人似的。好容易盼来一个周末,还有更多的兴趣班等着他们。但那些所谓“兴趣”,很少是孩子自己的兴趣,绝大多数都是家长的兴趣。

        孩子的学习是比抗日战争还要长久的一段历程。从幼儿园到高中,整整15年,他们过着压抑的一潭死水似的生活。不说那些被淘汰的倒霉蛋,就算是那些竞争中胜出的佼佼者,也往往对这段经历不堪回首——这才是最大的问题所在。

       对于这个世界,他们有耳朵,却不能谛听;有眼睛,却不能观看;有嘴巴,却不会表达。没有面向心灵的教育,就不会培养出有灵魂的学生。他们大多自私、麻木、狭隘、保守、懦弱,缺少自由、勇气、爱、光明、勇敢、真诚、善良……这是一群被我们的应试教育集体挤压的“死魂灵”。他们的悲剧在于,他们受到了巨大的伤害,但是找不到凶手,所有的人都在爱他们,都在牺牲自己呵护他们。

        等到这样一群孩子终于离开中学,怀着“翻身农奴得解放”的心情,他们撕书、毁书、烧书,就差把天掀起来。

我的一个学生,考上北京大学之后,马上把高中阶段所有的笔记和讲义全部烧毁。她要洗心革面,告别过去,重新做人。一个应试教育的成功者尚且如此,其他的人可想而知。

  想想看,这些学生,从小学到中学这么多年,亏大了,所以一旦踏入大学之门,第一件事当然要把失去的东西找回来。有学生声称:“我要找回失去的童年!”

       他们要把睡觉时间补回来,高校里不乏“奥勃洛摩夫”;把打牌时间捞回来,高校里从来不缺“赌王”;把恋爱的损失挽回来,高校里有的是“鸳鸯蝴蝶派”;把游戏的时间抢回来,高校里也绝对不缺“传奇”人物。

高校里真正缺少的是读书人。

       由于中国大学的严进宽出,一般大学里很少有读书的学生,一些大学的生活安逸得快赶上养老院了。很多学生知道毕业即失业,不如得享受一天是一天,醉生梦死。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无酒明日忧。少部分读书的人是要被另类化的,甚至是要被孤立的。

        反观西方教育,孩子们的童年是完整的、彩色的,任性的。让国人骄傲不已的是,欧美的基础教育不如我们扎实,他们的孩子考不过我们。但是,人家根本不在乎什么考试,人家在乎孩子会不会玩,会不会交朋友,是否懂得礼仪,是否合群,是否阳光,是否健康。至于成绩,鬼才管它呢!

       他们的孩子就这样与自然接触,与社会相连,与整个世界在一起,无忧无虑,一天天健康快乐地长大。他们修炼了成功学中占80%的情商,他们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需要什么、在乎什么、将来要做什么。更重要的是,这一切都是他们自己的选择、自己的追求。他们都能独立地为自己的人生赋予意义。

       为了这样的理想,他们自然要精心选择心仪的学校。美国的大学是宽进严出的,孩子们进了学校以后,无不发奋攻读,持之以恒。这种勤奋完全是他们的自主选择,很多学生为了将来,修了好多学分,他们是在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为自己的梦想打拼,给自己的人生增加砝码。

        西方孩子的大学学习动力,基本上是出于积极心理,是心智成熟之后的有方向的自主学习。这才是真的学习。

  我们的教育颠倒顺序,贻笑大方,简直就是一个“怪胎”。本应该是天真快乐、充满朝气的童年、少年,却被作业、补课、升学压得抬不起头、喘不过气;本应该是努力钻研科学、满怀人文理想的大学生,却早已经厌倦了学习,一味地吃喝玩乐,等到毕业之后去做“啃老族”。这就是我们教育的时光颠倒。

二、脑体倒挂    百般呵护身体 漠视精神成长

        中国人的传统,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所以充满着身体崇拜;但对决定着我们生活质量和心灵品位的精神,却很少去关注。这一点正好和西方形成巨大反差。

        在美国有一个常识,那就是小孩子跌倒了,一定不要去扶他,让孩子自己爬起来。痛不痛都不去管它,都是身体上的小伤,没关系。这种伤,多经历一些不是什么坏事。但是,一旦孩子精神上受伤,家长一定要多方安慰,和孩子站在一起,支持他,给他精神力量,给他爱和勇气。

       中国人常常不明白,反而指责美国人冷酷无情,美国人反驳说:“你们看错了,你们只看了一半,人倒地分肉体和精神。肉体倒地了可以自己站起来,精神倒地了就需要扶一下。可当你们的孩子精神倒地时,你们不但不扶,还往刀口撒盐。”这句话可谓振聋发聩,足以让90%的中国父母脸红。

       当我们的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时候,当我们把孩子有形的身体照顾得妥妥帖帖的时候,我们可曾关注过孩子的心灵?在社会、家庭、学校“三座大山”重压之下的孩子,他们的精神创伤,他们的焦灼和恐惧,谁在意过?尤其是在孩子考砸的时候,从来不缺火上烧油、急火攻心的家长,给孩子来一顿“竹笋烧肉”甚至棍棒相加的不乏其人。

       要知道,小孩考砸,本身就已经吓破胆了,这个时候他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孤立无援,我们就别再往伤口撒盐了。他要是不知道害怕,我们是得让他害怕;他既然已经害怕,我们就别再让他更害怕了。他爬不起来时,我们还得鼓励他爬起来,因为未来的路还得靠他自己去走。

      袁伟民当年执教女排时有一句话说得真好:“胜利了要低着头走路,失败了要昂着头走路。”胜利了,需要冷静,需要戒浮躁,所以这个时候,一定要低着头走路。如果输掉了,本来情绪就已经很低落了,这个时候再低着头走路,灰溜溜的,那就更加抬不起头了。

        一个没有精神支撑的人,是无法自立的。一支抬不起头的队伍,更是没有战斗力的。在残奥会上,有那么多的健儿奋力拼搏。有一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盲人杨光演唱了比阳光还要灿烂的歌曲。设想一下,生活中精神垮塌的人,还能这样笑对世界和人生吗?

       三、学习错位   忽视解决问题能力 培养解答试题能力

       据我所知,当前我国制造博士的速度,已经赶超美国了。资料显示,我国具有博士授予权的高校已超过310所,而美国只有253所。

      中国有资格培养博士的大学和年度授予博士的人数,从2008年起,将至少在以后的100年内,永远位居世界第一。

       然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创造这个奇迹的选手们,有不少人是中国的官员。我不是反对官员读博,我甚至为我们干部的高知识化而感到自豪。我只是担心我们博士的质量,因为批量生产的必然结果就是集体平庸。《东方早报》指出,大家正在失去尊重博士的理由。

       一个用脚也能得出的结论是,我们的博士赶不上人家的硕士,甚至连人家的学士也比不上,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们是“去问题化”教学,人家是“生问题化”教学。

     课堂的中心,应该是一个问题的提出、理解及解决并产生新问题的过程,是一个知识——作为问题解决的工具被探索、被发现的过程。优秀的课堂教学,要重现这一神奇的创造过程。问题枯竭了,课堂也就死去了。

     正如干国祥所说,课堂,是真理呈现之处;教学,是知识散发出魅力之时。在静态的教材下面,蕴藏着人类最伟大的奥秘:发现宇宙与人类,书写宇宙与人类的整个过程。课堂教学,是这一发现与书写的重温,是这一发现与书写的延续。而如果没有将“问题-知识-真理”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那么,一切的热闹都将是浅薄而不值一提的。

     袁振国在《反思科学教育》中曾经这样说过,中国教育注重解决问题,教育是要把学生教得没有问题了,以没有问题为旨归。而西方教育注重提出问题,教育是看学生能够提出多少问题,以产生问题为高效。因此,中国教育越往后去,问题越大。

     知道了这一点,我们可以大胆地说,如果诺贝尔奖不是评选出来的,而是考出来的,中国说不定也要囊括的。因为我们没有创新,我们提不出问题。也许有人会说:“我们虽然提不出问题,但我们会解决问题。”实际上,我们也不是会解决问题,而是会解答试题,并且只会解答试题!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