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家长视点】高中生家庭教育的盲区及应对方法

8年前 [06-23 21:12 周二]
导语家庭教育是所有中小学家长非常关注的问题,很多家长都处在迷茫状态。不知道在当前的社会形态下应该怎么教育。本篇文章分析了当前高中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供了几条使之可行建议,希望能给各位高中的家长提供些帮助。

家庭教育存在的盲区

盲区一 家庭教育的补偿心理违背了教育的本质


盲区之一:家庭教育的补偿心理违背了教育的本质。

那么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呢?教育应该是培养人,发展人的活动。也就是说凡是可以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现在的高中生年龄都在十八岁左右,而其父母基本上是七十年代初期出生的,他们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后期、经历了改革开放、经历了当时上大学的激烈竞争等知识、思想、信念动荡时期。由于种种原因,一部分人成为成功者,一部分人其才华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其父母的童年、少年、青年时代生活清贫,理想崇高。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有些家庭相当富裕。这样,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有失水准,认为当年自己的清苦不能带给孩子,尽量使孩子生活好点,一味宠爱孩子,在物质上给孩子提供充足的保证,孩子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子女一直处在溺爱之中,把父母对他的爱习以为常,认为是理所当然,所以,对父母给予的爱麻木不仁,感受不到父母的辛劳,对父母的良苦用心毫无敏感性,不懂得感激、不懂得珍惜,更谈不上关心、体贴父母。造成了部分学生只会索取,不想付出,只有接受,没有体验。因此,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教师的理性教育显得空洞乏味,理想教育缺乏激情,思想教育毫无物质基础,品德教育变成了纸上谈兵。这些教育不会拨动学生的心弦,产生心理共鸣,从而背离了教育的本质,达不到培养人、发展人的教育目的。

盲区二 家庭教育的片面期望代替了教育的标准

  教育就是使学生有德、智、体、美、劳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教育的标准是全面的、多元的,没有唯一的标准,更不能仅仅是以智育的发展来衡量教育。因为人的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身体发展是指机体的各种组织系统的发育及其机能的增长,是人的生理方面的发展;心理的发展是指知觉、记忆、想象、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发展,是人的精神方面的发展。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都具有个性特征,有各自的爱好、特长、优点、缺点。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和家长,不能将教育全面发展的标准简化为智育发展的单一标准。

  事实上,家长和教师的教育,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集中在智力的发展问题上,不可能把直接地道德教育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尤其现在的家庭都是一个子女,家长把一切希望和理想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只要孩子成绩好,家长再苦再累都心甘情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教育思想代替的教育标准。重智力发展,轻德育渗透;重知识积累,轻品质陶冶;重技能掌握,轻人格塑造。造成了学生不能正确寻找自己的人生坐标,人生价值取向单一,自我、自私、傲慢、狭隘,不听教育,不会换位思考,这样,要学知识,必须先学做人在某种意义上讲已成为一句空话。

盲区三家庭教育的粗暴态度忽视了教育的过程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现在家庭越来越重视对子女的教育,请教师辅导、搞家教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只要子女文化成绩好,能考取大学,一切问题都解决了,这是家长的普遍心理。因此,家庭教育的重点是在学生的文化成绩的结果上,忽视了教育的全过程,拔苗助长,不考虑孩子的心理和生理承受能力,当其子女成绩好时,欢天喜地,对子女有求必应,甚至对子女的不良习惯有娇惯放纵的心理,当子女成绩不理想时,不进行调查,不和其子女一起分析原因,不尊重孩子,不听孩子的申诉,训斥甚至打骂孩子。这样,给孩子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在小学、初中,因为孩子心理、生理还未成熟,各方面比较听话,教育效果还比较理想,进入高中后,学生的独立意识愈具完善,考虑问题越来越带有个性特征,尤其是知识面的拓宽,学习难度的增大,课业负担的加重,学习方法的不适应,学习环境的陌生,给学生个人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带来的心理恐惧感,使其出现了紧张焦虑、猜忌多疑、丧失信心、说谎作伪等等不良言行,甚至有些学生怀疑教师的教诲是对他的一种敌意,是有意和他过不去,不能善意接受教育,有强烈的逆反心理和反常规的各种表现。

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的反思与措施

  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是第一任教师,家庭是第一个学校。家庭教育对学生身体的发育,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道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至关重要。进入高中后的学生,虽然已初步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但有极大的可塑性,只要我们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剖析学生的心理特征,寻找合理的教育方法,帮助学生寻找正确的价值取向,那么我们的教育就会少走弯路,走向成功。

1 重视行为示范让孩子自我完善


  学校教育有《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我们可以发现,在小学、初中时,学生的行为规范较好,而到高中、大学,则学生的行为规范越来越差。究其原因,是因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缺少衔接,缺少家庭再教育的后继和拓宽空间。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和家长交流的机会,渗透家庭教育的示范作用,建议家长在心理问题上与其子女加强交流,做好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的示范;做好怎样面对困难,迎难而上,取得成功的示范;做好热爱生活珍惜时间的示范;做好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示范。同时,要求子女要学会体贴父母、热爱父母、尊敬父母,让学生在良好的细节行为示范中,学会爱,并逐步完善自己。

一种特效

1 营造教育情景,让孩子学会体验

  品德主要不是直接教会的,而是潜移默化的结果。教育最有效的办法是让学生在情境中得到体验。一个人,生活在批评的情境中,他将学会谴责;生活在敌意的情境中,他将学会暴力;生活在嘲讽的情境中,他将学会害羞;生活在鼓励的情境中,他将学会自信;生活在公平的情境中,他将学会处事公正;生活在肯定的情境中,他将学会自爱;生活在被接纳和友谊中,他将学会喜爱这个世界。无论哪种教育情境,最重要的是劳动教育,如果一个人不知道劳动的价值和意义,这个人绝不是健全的人。事实上,我们的教育越来越淡化了劳动教育,尤其家庭教育,更是缺乏,什么事都是父母一手包办,不让自己的子女做一点点事。要知道只有在劳动体验中才能真正体验人生价值,才会珍惜一切,热爱一切。

一种特效

1 优化奖惩手段,让学生明辨是非


  目的的实现,依赖于一定的手段。没有规则的群体是杂乱无序的,不遵守规则的人是无法无天的。家庭教育也是,孩子的行为必须要有一个底线。无论教育的构想多么合理,多么全面,无论孩子改正错误、纠正不良习惯的决心有多大,态度多么虔诚,如果缺少一定的手段,那么这种教育目的就毫无意义,不可能获得理想的效果。现代教育强调人文关怀,但常用的教育手段是奖励表扬和惩罚批评。当孩子有进步时,我们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当孩子有严重错误时,我们一定要及时批评说服教育,并辅助予一定的惩罚。当然,表扬要恰如其分,要激励学生向更高目标努力(在这里不建议家长使用物质奖励);批评要注意场合,更要考虑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并且要使学生感受到批评的真正目的是引导走向更好时才能进行,否则就会进一步引起孩子的反感,失去了批评的作用。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Mzc4MDA5Nw==&mid=204865127&idx=1&sn=f1845a493aaf3da6d1c8a9a0cf7dfaf8&3rd=MzA3MDU4NTYzMw==&scene=6#rd【晓岩转】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