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不要让孩子怀着失落坐下

8年前 [06-07 10:24 周日]

不要让孩子怀着失落坐下

                                                            戴志强    2015年1月4日

 

       翻动着这个学期的听课笔记,突然目光在一页纸上停了下来。

        在这页普通的听课纸的上端留着几行潦草的字迹:

    “不该让她怀着失落坐下”

    “ 她的回答是不完整的,但是老师却没有在最后给她一个完整的机会。”

     “她的小手又举起来了,高高的,但是当老师的目光扫视到她这个方面的时候,她的手似乎一下子低了许多。” 

     ……

    就是这样的几行字迹,让我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那天的课堂之上。一节小学语文课,教学内容是一首现代儿童诗歌,诗中的语句非常美,在此前根本没有接触过,听得便格外仔细了。诗中写到了四季给我们送来了不同的贺年卡,这贺年卡就是四个季节当中极具特征的事物,不同的颜色,带来不同的祝愿。从学生的教材中,我读着,沉醉着。

   “同学们,课文中的诗句好美呀,大家读得也非常不错。现在,老师这里有这样的一道题目,大家仔细读一读,想一想,看看谁能按照作者的写法,把句子补充完整呢?”随着年轻老师的提醒,孩子们仔细地阅读着投影屏幕上显现出的题目来。

    我抬头仔细地看着题目的内容------

   “(      )色的贺年卡, 它是(         )送给我的,那里(           ),她希望我(       )。”

     好聪明的小老师,根据原文诗句的结构,进行设计,由读学写,读写结合,训练学生的语言,发展学生的思维,让课堂的层次一下子提升了起来。

     经过一分多钟的思考,同学们的小手就好像春天的小苗一样,陆陆续续地举了起来。先后有两三个同学表达得都非常不错,得到了老师的夸赞,他们满意地坐了下去。这时,靠窗一行的一个女同学被老师叫了起来,先前她也是踊跃举手中的一员,瘦高的个子,梳着两条不长不短的辫子,身上的运动服已然不是十分合体和整洁了。她站了起来了,声音并不宏亮,以至于坐在教室后面的我没有完全听清楚她说的内容,只是感觉后半部分有些断续,不流畅。

    “大家来评价一下,她说得如何?”针对她的回答,老师引发着同学们的思考与评议。

有两名同学对小女孩子的发言给予的评价,总体意思是“小女孩子的表达不太完整,而且后面‘希望’我如何的地方不恰当。大家也都对这两位同学的意见表示赞同。

     接下来我以为,老师一定会转向刚才首先发言的那位同学,给她改正的机会或是听听她本人的看法,却不料。她似乎没有注意到那个孩子还站在自己的座位上,还在等待着什么。老师没有任何手势,甚至目光的关注,只是把话锋一转,“看看还有哪位同学把这道题目回答一下?”我的心陡然一紧。

     学生们的回答在继续着,整个课堂的进程也在继续着,唯有那个小女孩似乎静止了,我明显地感觉到她陷入了“是该站着还是坐下的焦虑与尴尬”。她应该是在等着回答吗?可能机会没有了。更确切地是,她在等着老师发出让她坐下去的指令,不然她不知道自己接下去的行为该是怎样的?这是我们默认了多少年的“常规”。三分钟,五分钟,……她没有等到,最后在老师面朝黑板去板书其他内容的时候,她静静的,胆怯的,且略显些茫然地坐了下去,因为在她坐下的一刹那里,还在小心地往四周围看着,目光恰好与我对视了一下,但是很快地躺闪开,并随势低下头去。我确信,除了我的刻意,没有人察觉到这样的细节。

从她坐下去开始,我便感觉,她的注意已然游离于课堂内容与进程之外了,不断地看着其他发言的同学,目光里说不上羡慕,也说不上赞同

     老师的又一个问题提了出来,“她的小手又举起来了,高高的,但是当老师的目光扫视到她这个方面的时候,她的手似乎一下子低了许多。”她没有再被叫起来回答,直到最后老师布置大家抄写本课词语时。小女孩才也和大家一样拿出了本子。我站了起来,想看看学生们的书写情况,并有意识地向小女孩子所坐的位置靠近。但是我忽然发现,她在写字的时候有咬手指甲的习惯,短短的几分钟重复了好几次。而凭着一种对孩子问题行为的了解,我初步推测出,这是一个缺少安全感的孩子,是一个渴望关注的孩子。而这样的状态如果不被及时地发现与矫正,孩子的成长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在普通的听课纸上,我写下了文章开始时的那几行字迹。与其说是写那个孩子,不如说是给那个老师,给她我的观察、理解,担忧和建议。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鲜活的,虽然孩子们处在同一间教室内,但是要求她们按着同样的标准,同样的进度,去听着同样的教学内容,已然是对孩子天性的违背,但这是太多的学校和老师们无法改变的现实,这已然是流行了几百年的班级授课制度,被“真理”一般的不容置疑。固化下来的我们不好改变,而流动起来的课堂文化却是教师必须关注,且下大力气去营造的。平等、尊重、启发、关注、帮助、引导……太多可以写到纸面上的字样儿应该在师生的交流中鲜活起来,唯此才可以称得起是生命的对话。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是对孩子生命的成全”忽然间,这些句子一下子涌上来,把我对刚才对于小老师精妙课堂设计时产生的赞美排挤得渐渐模糊,几乎找不到影迹了。因为一个精妙的关于内容和流程的设计,与一个孩子的学习与成长放在一起,根本没有任何可比性而言。

    一位学者曾经说过:“作老师的要时刻想这样的两个问题,我是孩子,是我的孩子。”很朴素的话语,却十分耐人寻味。

    我突然想起了那个非常著名的关于教师的故事里的汤普逊老师和班级里那个特殊的孩子泰迪.史塔特。我也要想着谁会成为那个小女孩子的贵人,谁会成为这位年轻小老师的贵人。

    下课铃声响了,我从思考里走出来。站起身来,还是忍不住看了一眼那个依然安静坐在位上写字小女孩。在评课时,我没有见到那个小老师,只是简单地把我上面的担心向学校的领导进行了交流,很简短的,不知道她是否能够领会得深入,更不知道那位小老师能否接收到转达的信息。

     而我清楚地知道:改掉一个教学行为或许是很容易的事情,而要改掉……

     当完成此文即将收笔的瞬间,突然想到:若当时的我能在下课的时候,找到那个小女孩儿,去鼓励她一下,哪怕是轻轻地抚摸一下她的头,也该是对的,好的……此时,不免生出惭愧与自责来。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