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溺爱不是真爱

8年前 [05-28 10:07 周四]
                                                           “把溺爱当真爱”有感
       一说到溺爱就想起孩子两三岁时带孩子在小区里玩,看到的几个画面。画面一:一个奶奶在两岁多的小孙后面追着,一会儿喂孩子喝口水,一会儿给嘴里塞块水果。因为孩子不要喝不要吃。所以奶奶只能直接塞孩子嘴里了。有一天到我家吃饭,那位奶奶说主要是想让孙子看看我儿子是怎样独立吃饭的。听说我儿子吃饭吃的很香,让小孩影响一下,也许她孙子也会好好吃饭。结果在吃饭过程中小孙子只是开始在饭桌旁坐了2分钟,就下地满客厅跑,奶奶就拿着碗跟在后面喂。因为孩子的吃饭问题她很苦恼,非常担心孩子吃不好,营养跟不上,长的廋小。不过那小孩还真是长的廋小。我建议孩子不吃就不要喂他,让他饿一会儿懂得饥饿也许会好好吃饭。这位奶奶立即否定我的建议:“不行,孩子饿了会上火的!”我当时无语了。这个小孩长到5岁多,有次在一起吃饭时发现还是要妈妈喂才吃。吃一口菜,奶奶还得给一根薯条否则不吃菜。画面二:朋友家住一楼,院子外围着很矮的栅栏,栅栏顶端是平的,不尖。一个奶奶带着个两三岁的小男孩要到这个朋友家玩,小男孩先跑到栅栏处,就抬腿想迈过栅栏,后面的奶奶赶紧喝叱一声“别动,等着!”小男孩被吓一跳。但等明白怎么回事后,又抬起腿想试试,又听见一声喝叱,小男孩不得已又放下抬起的腿。这时奶奶走到身边,小男孩不死心还想尝试一下自己到底能不能过得去。第三次抬起腿时被“爱”他的奶奶给拖住了,一边责备孩子太调皮,一边把孩子抱了过去。就这样小男孩想尝试迈过栅栏的机会被剥夺了。
      我一直以为自己对孩子没有溺爱,学习了这节后才知道原来自己做的也不够好!溺爱有哪些表现呢?1、当面袒护。2、过分关注。3、过分担心。4、过度保护。5、包办代替。6、不当满足。7、姑息迁就。8、许愿哄骗。9、特殊待遇。10生活懒散。11、祈求央告。11、剥夺独立。 其实家长很多情况下的溺爱是比较自私的,考虑的更多的是自己。家长认为孩子在家做事不是帮忙而是帮倒忙,所以会剥夺了孩子做事的机会。我儿子最近每天晚上自己要洗袜子,每次洗好后厕所一地水,不注意踩得哪儿都是水。心想我善后的时间把他几星期的袜子都洗好了。让孩子再收拾地吧,又觉得已经过了该睡觉的时间,担心孩子睡眠不足影响长个子,影响第二天的精神。担心这担心那的,又嫌孩子做事会给自己找麻烦,所以有时也不鼓励孩子做事。估计这也是很多家长的想法。还有就是为了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而忽略了孩子的生活能力,忽略了孩子以后也要面对自己的生活。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上严重“偏科”只顾学习,不顾生活自理能力。过度担心孩子,过度的保护,不敢让孩子尝试独自完成一些事。却不知过度的保护也会给孩子的安全留下隐患。去年儿子七岁了,让儿子到小区附近的菜场买棵葱,不用过马路出小区门走100米左右就到。叮咛了很多,后来还是不放心,让老公悄悄跟在后面,告诉不要让儿子看到。但就那短短的20几分钟就觉得时间过得好慢,一直在窗口焦急地看着。自己吓唬自己担心老公没跟上。我想为什么家长会过度的担心和保护孩子呢?其实家长都不愿意经受这种心理煎熬的考验。
      凡在孩子的事情上大包大揽,甚至在思想上也不让孩子独立的父母,表面上付出了很多辛苦,其实他们的思维方式总是以自我为核心,首先满足的是自己的想法,没有认真考虑孩子的心理需要,没有意识到孩子的独立性需要生长,而是以满足自己心理的“呵护”和“指导”占满了孩子所有的成长空间,夺走了孩子一次又一次自我教育成长的机会。到孩子长大了,天性中许多潜在的能力严重退化后,家长却又来抱怨孩子“不懂事”“没出息”“懒散”等等。我和前面两位奶奶都应该反思。
      溺爱不是真爱,那真爱是什么?一、真爱是理智的爱。二、真爱是理解和宽容。我以前总是强调让孩子理解妈妈很辛苦,很忙。学习家庭教育让我意识到: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是很重要的。三、真爱是尊重和信任。四、真爱是勇气。比如放手让孩子尝试自己做事,与其说锻炼孩子,不如说更是考验家长,家长应当适当勇敢些,有勇气接受这种考验。五、真爱是付出不图回报。六、真爱是无条件接纳。生下来就应该无条件的接纳,可是很多家长参杂了附加条件做不到无条件,随着孩子的长大,要求越来越多,甚至家长有不切合实际的期望和要求。如果达不到就显示出对孩子的厌恶。“无条件地接纳孩子,也是衡量是否是真爱孩子的一个标准!”想到这,感到自己还需努力学习家庭教育!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