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家庭教育的智慧之一-- 理性智慧

8年前 [05-10 22:13 周日]

        家庭教育智慧---理性智慧

    敬爱的、亲爱的可爱的、家长、老师家庭教育学友们:

    晚上好!很高兴能有这样一个机会,利用这样的平台和大家一起进行家庭教育的学习与交流我们是幸运而幸福的。今晚,我要和大家分享的话题是家庭教育的智慧之一------理性的智通过这几年的咨询工作中,有许多的家长和我聊过这个话题,孩子越长大越不听话不好管理。对于这个问题,大家想这就是一个教育智慧的问题。有一些家长总那陈旧的理念方法来陪伴孩子成长,不能够与时俱进的学习是一些父母一天天走向痛苦的根源。就如咱们中华家庭教育网资讯中心发表的上海56岁父亲 用凳子砸死独生女的事件。对于女儿我们痛恨她没有责任感没有孝心死有余辜,但是对于父亲,我要说:你在陪伴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你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中国有句古话养儿不教父之过。我们都不希望看到这样可悲事件的发生,这就需要我们转变教子的观念、方法做一个智慧的家长与孩子一起成长。

(故事互动:竹篮打水未必空)

      一位老师带学生到河边春游,将学生分成四组,比赛“竹篮打水”要求每组同学采取接力的方法,用竹篮从河里打水到岸上10米外的桶里。 

       许多学生习惯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的阐释,认定了此举的徒劳,不知老师的用意何在,但哨声响起时,大家还是忙碌起来。 10分钟后,比赛结束,老师作出了结论。 

       第一组同学舀水很用力,所以篮子洗得格外干净——获净化奖。正如看书,尽管初时有许多不解之处,看似白看,但看得多了,心灵就会被净化。 

       第二组的同学跑得都特别快,并且每次都很细心把篮子上滴答落下的水尽量地抖入桶中,水竟然积了3厘米高——获勤奋奖。正如奋斗,尽管自己有时看似无望,但只要努力了,总会有收获。 

      第三组的同不用竹篮打水时捞上了一个饮料瓶和一些漂浮的垃圾——获环保奖。正如奉献,尽管自己一无所获,但对别人也许是莫大的帮助。 

      第四组的同学居然捞到了小鱼小虾——获意外收获奖。正如人生,尽管难免失败,但只要坚持不懈,也许会有意料之外的收获。 原来胜负没有定式,从不同的角度看就有不同的收益。竹篮打水——未必一场空)这位老师真的是智慧的楷模。

作为家长我们要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评价事物,进行科学客观的分析。过去,我们的父母总是把我们拉扯长大成人,而今天我们面对孩子的生存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做一个合格,而要做智慧的家长。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探讨天如何成为智慧型的家长。智慧型的家长和合格的家长有近似之处,但它们之间也存在着区别。比如,合格家长、就是经过一段时期后,对行为进行一个平定,不同的平定角度结果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在这个点上家长算是不成功的,但在下一个点上评定可能就算是成功的;而智慧型的家长则不同,它是体现在生活细节上,体现在你应对大事小事的第一反应上、应对的态度上、处理的能力上存在差异

案例1有两个孩子是邻居,在一个学校里读书,在一起上学、放学,学习成绩也一样。几十年后,他们一个被关进监狱,一个成为一大型企业的工程师。

    一天,工程师来看望监狱里的同伴。见面后,他们回忆起童年时在一起的日子,感叹之余,他们产生了一个疑问,以前我们是那样的一致,怎么今天我们如此不同?他们想来想去,终于想到了一件事,那是他们人生的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在一次考试中,他们是班级的倒数。一个是倒数第一,一个是倒数第二。他们都不敢回家告诉父母这个结果。于是,他们准备先给父母打一个电话,探听一下父母的态度。

    电话接通了,第一个对父母说:“爸爸妈妈,学习成绩很重要吗?”“当然,学习成绩的好坏决定一个人的前途命运。”他们说。他脸上吓出汗来。“那么!一旦学习成绩很差,是不是一个人就不可就药了?”“是!”“如果你的孩子成绩很差,你会怎么样?”“怎么办?小子!如果你不好好学习,考试一塌糊涂,老子非揍扁你不可。”他吓坏了。

    他想:反正自己完了,没有人喜欢我。他离家出走了。后来,他经常和一些社会上流氓在一起,无恶不作,终于,他被关进监狱。

    第二个对父母说:“爸爸妈妈,你们爱我吗?”“当然,孩子,我们当然是爱你的!”“那么你的孩子如果很笨,学习很差,你们也爱吗?”“当然,无论你是优秀的,还是暂时差一些,我们都是爱你的。”“为什么?”“没有为什么,因为你是我们的孩子。任何时候,爸爸妈妈都是爱你的。”他听到后,长舒了一口气。

    第二个在父母的关爱下,一点点进步起来,成绩慢慢好了起来。终于,他考上了大学。

    启发:

    孩子从出生以后,每一个年龄段都会出现问题,有些问题我们可以预知,有些问题我们无法预知,只有等孩子到了那个年龄段出现了那个问题之后,我们才能知道。但,不管在哪一个年龄段,出现了哪一个问题,这只是孩子暂时的一个表现,在那一段时期的表现。而我们在遇到孩子这样的表现的时候,有些家长会很自然地面对,很自觉地内省反思,然后再根据孩子的表现作分析判断,最后想办法去解决(程序:冷静面对——内省反思——分析判断——处理方法)。而有些家长在遇到孩子的问题时,先是情绪失控,不冷静,然后着急要方法,然后就把一个一个方法用到孩子身上(程序:情绪失控——索求方法)。就像这两个孩子的家长,第一个孩子的家长,,一再“否定”孩子的问题——成绩重要吗?重要。成绩不好怎么办?无可救药。我成绩很差,怎么办?揍扁你。(注意思考:感受。)

    而第二个孩子的家长能够很冷静地面对孩子的问题——你们爱我吗?当然。成绩不好,你们也爱吗?当然。为什么?没为什么,爱就是爱,和成绩和表现无关。(注意思考:感受。)

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家长对孩子问题的看法和态度、处理结果也是不同的。家长在面对孩子问题的时候,怎样的认知水平,怎样的心态面对,怎样的分析判断,怎样的方法解决,这里面都体现出家长的智慧重要的是他决定了孩子的未来。真的是细节决定成败。“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海不辞水,故能成其深;人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智慧的家长,善于捕捉这些细节之处,善于从这些细小的地方去引导孩子,去教育孩子。这样才能达到家庭教育真正的成功。

居里夫人,一位就杰出的科学家,曾经在八年的时间内夺取两项科学桂冠--诺贝尔物理和化学奖。一生中荣耀难以计数可谓硕果累累。她的大女儿因为发现人工放射性元素同样获得诺贝尔化学家。小女儿是一个音乐家和小说家于她丈夫一起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一家人获得四项大奖这不仅让人们惊叹。很多人对这个产生疑问,居里夫人那样忙,她是怎样教育孩子的?她说:家庭教育是一向智慧工程,家长拥有教育智慧,往往可以事半功倍。所以教育智慧尤为重要。

所以,在家庭教育中,我们提倡做智慧型的家长,目的在于提高我们对孩子的认识,对孩子行为的辨析、判断和提升我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把这种能力转变我们的教育行为,然后再用我们家长的行为去影响孩子改变,使家长的良好愿望在孩子身上产生积极的教育影响和教育效果。使家长和孩子在互相影响中能够享受到快乐,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爱就是力量,这种力量就能成为孩子成长的动力,让孩子快乐地成长。在当前我们这个经济比较发达,物质非常富足的社会更需要教育的智慧。我们知道一个好父母胜过十个好老师,你有怎样的教育就有怎样的孩子,父母决定孩子人生的未来。家庭教育决定孩子一生。在今年217号春节茶话会上习近平主席再次把家庭教育提升了一个新的高度: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所以,我们作为孩子第一责任人不仅要有做智慧型父母的意识,更要有成为智慧型父母的能力。

我认为家庭教育一定要具备四种智慧:

1理性智慧、2)情感的智慧。3)反思智慧4)引导的智慧

今天我们一起探讨理性的智慧。

当今年轻的父母都知道,爱孩子就要赏识孩子,爱孩子就要夸奖孩子。

互动二:认为自己会夸奖孩子的人请打1认为自己还需在赏识孩子方面努力的家长请打2

我们学习了家庭教育之后,每一位家长都知道数子十过不如夸子一长,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但如何正确的夸奖孩子是我们家长应该掌握的基本智慧。夸奖孩子需要一种理性的智慧。

畅销育儿书《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中,关于表扬孩子有一个很恰当的比喻——“夸奖,就像青霉素一样,绝不能随意用。使用强效药有一定的标准,需要谨慎小心,标准包括时间和剂量,因为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那么,夸奖应该如何做呢?今天我们做一个基本分析。

夸奖有三原则

1.夸奖要明确具体,而非笼统全部

夸奖孩子要明确具体,孩子明白哪里做得好、做得对,那些需要继续,那些需要改变。可是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夸奖。例如:蕊蕊,你的作业写的非常字认真!“宝宝真棒”,这样的表扬对家长来说真是轻车熟路。在家长眼里,孩子的每一个成长细节都是值得惊叹和赞美的。家长已经习惯于对着孩子说出“真棒!”、“真好!”这样的评价,家长随口的夸奖,可能意识不到会带来怎样的消极影响,直到有一天,发现孩子变得害怕失败,经不起一丁点儿挫折出现问题时……惊讶的说:这孩子怎么了,为什么这样啊。

家长总是笼统地表扬孩子,比如你真棒,会让孩子无所适从。也许孩子只是端了一次饭,妈妈与其兴高采烈地表示“好孩子,你真棒”,这样的夸奖孩子很可能会走入迷茫和自大的误区。我们不如告诉他“谢谢你帮妈妈端饭,妈妈很开心”。有针对性的具体表扬会让孩子更容易理解,并且知道今后应该怎么做,如何努力。但生活中也有这样的父母,我们看看她是怎样陪伴孩子的。

第一次到幼儿园参加儿子的家长会,她既激动又高兴,他坐在儿子的小板凳上,可是幼儿园的老师却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到医院去看一看。听了这些话她感觉当头一棒。不知自己是怎么走出教室的。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妈妈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只有他表现最差;只有对他,老师表现的最无奈。但她还是告诉了儿子:老师表扬了你,说宝宝原来在凳子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孩子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有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这位母亲又去参加了家长会。这次老师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第49名。我们怀疑他智商有问题,您最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这次他觉得好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什么味都有。回家的路上,她痛哭了一场。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老师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21名。  母亲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像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时,去得比平时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忐忑不安的坐在儿子的座位上, 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都在差生的行列中被点到。可是,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都没有听到。她有些不习惯。临走时她问了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  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第一批大学录取的日子。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清华大学录取了,因为在他报考时,她跟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考取这所学校。  她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转过身跑到自己的房间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  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滴落在手中的信封上。  分析:故事中的妈妈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赏识教育专家,她用她的爱心和殷切的希望陪伴儿子长大。现实中这样的例子到处可见,在父母老师的呵护下,淘气包变成成功者,丑小鸭变成美丽大天鹅。现实中也有另外的情况,一句贬低的呵斥,一顿不分青红皂白的责骂,就把孩子推到犯罪的泥潭。  事实上,无论哪一个孩子都有缺点,也肯定有优点。如何找到他们的长处,发挥他们的特长,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有这样一句名言:人一但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按照标签所标定的去塑造自己。清代学者颜言也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教育者的期望是一种导向,是孩子前进的目标,是对孩子迷茫时的召唤,是孩子受挫时永不屈服的勇气,是孩子失败时永不放弃的追求,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基石。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只要我们能拿出宽容和爱心,多找找孩子们的闪光点,那么他们一定能自信地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如何建设性的夸奖孩子这就是一种父母不同凡响的智慧。科学正确的夸奖可以引领孩子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2.夸努力要注意到细节、过程,而不夸聪明

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你真聪明!”——又一个家长惯用的评语。家长对孩子的每一个进步如果都用“聪明”来定义,结果只能是让孩子觉得好成绩是与聪明划等号,一方面他会变得“自负”而非“自信”,另一方面,他们面对挑战会采取回避,因为不想出现与聪明不相符的结果。

美国的研究人员让幼儿园孩子解决了一些难题,然后,对一半的孩子说:“答对了8道题,你们很聪明。”对另一半说:“答对8道题,你们很努力。”接着给他们两种任务选择:一种是可能出一些差错,但最终能学到新东西的任务;另一种是有把握能够做得非常好的。结果2/3的被夸聪明的孩子选择容易完成的;被夸努力的孩子90%选择了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因为我们要牢牢记住,我们表扬孩子的目的在于鼓励、激励他的成长,对于孩子来说人生道路才刚刚开始,重要的是让他们收获生活的真实经验和自信。例如:小明,你的学习大有进步,老师说你上课很注意听讲了,而且作业认真细心。又例如:小如,虽然你做错了但你很诚实,不说谎,这是对的。不小心错了不可怕,我们可以改正。夸奖孩子要学会夸奖孩子努力的过程,而不是夸奖他聪明。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让孩子远离自大和小聪明的误区。

爱孩子请给予正确的教育。

3.夸奖要注意实事求是,而非夸人格

经常听到一些父母这样夸奖孩子,这孩子真乖、这孩子真机灵这孩子真漂亮“好宝宝”这样的话是典型的“夸人格”,人们会无心地将其挂在嘴边。但“好”是一个很虚无的概念,如果孩子总被扣上这样一顶大帽子,对他反而是种压力。 

如果家长的称赞总是“言过其实”,孩子也会有迷茫、压力,觉得自己不知所措或者不配这样的赞美。作为父母要保持理性,要看到孩子是有差别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对孩子的评价有客观,对孩子的鼓励要实事求是,鼓励要从孩子的个人实际出发。对于孩子真正的优点、长处,家长要做的及时准确地表扬。但是如果一时找不到孩子的优点在哪里,也不要为了显示不吝惜自己的表扬,胡乱表扬。家长看自己的孩子处处是优点,处处都可爱,从情感上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逮什么夸什么,就过了头,会导致溺爱的效果,孩子会自我膨胀,变得自负、骄傲。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是白害无一利的。(案例)曾经有一个中国的学者到北欧某国做访问,周末到当地教授家中做客。开门的是教授的女儿,进门时教授的女儿笑容可掬的打招呼同时递上一双拖鞋。看到教授5岁的小女儿,满头金发,漂亮的眼睛如同清澈纯蓝的一潭湖水,简直惊为天人。学者送给了女孩中国带去的礼物,小女孩奶声奶气地微笑道谢,朋友禁不住夸奖说,你长得这么漂亮,真是可爱极了孩子用异样的目光看着她。

  教授当时并没有说什么,但是女儿走了之后,她的脸色严肃了起来:“你伤害了我的女儿,你要向她道歉。”朋友大惊:“我一番好意夸奖她,伤害二字从何谈起?”教授摇摇头:“你是因为她的漂亮而夸奖她,而漂亮这件事,不是她的功劳,这取决于我和她父亲的遗传基因,与她个人基本上没有关系。但孩子还很小,不会分辨,你的夸奖就会让她认为这是她的本领。而且她一旦认为天生的漂亮是值得骄傲的资本,就会看不起长相平平甚至丑陋的孩子,这就给孩子造成了误区。

  “其实,你可以夸奖她的微笑和有礼貌,这是她自己努力的结果。所以,”教授耸耸肩,“请你为你刚才的夸奖道歉。”

“后来,学者就很正式地向教授的小女儿道了歉,同时表扬了她的微笑和有礼貌。”事后说:“而且从那以后,每当我看到漂亮孩子,我都会对自己说,忍住你对他们容貌的夸赞,从他们成长的角度来说,这种事要处之淡然。孩子不是一件可供欣赏的瓷器或是一片可供抚摸的羽毛。他们的心灵像很软的透明皂,每一次不当的夸奖都会留下划痕。教育者的期望是一种导向,是孩子前进的目标,是对孩子迷茫时的召唤,是孩子受挫时永不屈服的勇气,是孩子失败时永不放弃的追求,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基石。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只要我们能拿出宽容和爱心,多找找孩子们的闪光点,那么他们一定能自信地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夸奖一个人的最高境界,不是夸奖一个人,而是夸奖他做的事。 

窍门

1.留心孩子的努力

为达到激励孩子的目的,真正做到“夸具体”、“夸努力”“夸事实”,家长首先要对孩子做事情的整个过程有所了解。有的时候可以亲眼看见孩子的良苦用心和付出的努力,当你在总结孩子成绩的时候,不妨详详细细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描述出来。比如孩子写完作文之后,你可以说:“文章的开头很好,你能想出这样的开头实在不容易;中间的描述能感觉出你经过了仔细的观察。结尾的一句话也比较精彩,用它来点题很恰当……”这样,你把孩子在作文上所花费的辛苦一一说了出来,愉快自信的笑容立刻就会洋溢在孩子的脸上。

如果你没有亲眼见到孩子的努力也没关系,你可以用提问的方式让孩子自己说出努力的过程,这中间不失时机地加以适当的点评,同样可以给孩子一个有益的赞美。

2.夸孩子别嫌“口罗唆”

仔细分析一下,家长们对待表扬的态度的确是随便了一些,甚至有点心不在焉、张嘴就来。当孩子表现好时,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你真棒”,看起来既省事又符合鼓励为主的教育精神。其实这样的表扬多了,对孩子毫无意义。

所以当了解了“夸具体”原则时,很多家长开始很难适应,不知道除此之外还能说些什么。很简单,教你一招——好话不嫌“口罗唆”,看看上述有益的表扬语,哪一句不比“你真棒”口罗唆?这就意味着要用更多的话语描述孩子的努力,结果自然引起孩子共鸣,夸奖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3.把夸奖当“预防针”

夸奖不仅仅是事后对孩子的肯定,有时候在预见到孩子对某些事情可能有抵触时,可以事先夸夸孩子,用表扬来打预防针,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疗效”。演员宋丹丹在新书《幸福深处》中就有这样一段:有一次儿子巴图生病,我对小阿姨说:“我发现巴图和别的小孩儿不一样,别的小孩儿吃药都哭,可他从来不哭,他不怕吃药。这一点他和别的小孩儿真的不同。”然后我把中药端给他。他捧着碗,烧得红红的小脸一副紧张的表情,闭着眼睛一口气就把药喝下去了。我们大家都赞不绝口。从那次起,多么苦的药他都不怕。

在我们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从我们的话中对自己作出结论,事后还会默默地对自己重申,并沿着这个方向前行。美国心理学家贝克儿有这样一句名言:人一但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按照标签所标定的去塑造自己。亲爱的的家长朋友,每一个孩子就是一粒种子,他将来可以成为怎样的人才,你的学历你的职业你的经济地位 不能决定孩子的未来, 只有您一如既往的学习家庭教育的理念方法,做一个智慧的家长与时俱进陪伴孩子成长,孩子一定可以成为最优秀的自己。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